资源简介 (共51张PPT)哲学第2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第1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基本理论)第4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3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第5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第6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历史唯物主义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辩证唯物主义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第7课 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第8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吸收外来)第9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未来)文化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哲学与文化》整本书知识体系唯物论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唯物论知识脉络2.1 世界的物质性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核心:唯物论,围绕物质与意识展开观看视频,感受生命的起源和演变,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哲学上说的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即自然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即人的意识)本框就是从自然界、人类社会、意识三个方面,说明世界的物质性。第一目自然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性)(可知性)(唯一特性)1.物质的概念物质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认识。(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是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是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物质的客观性,无论人们是否喜欢,是否承认,是否认识,它都客观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周易》认为,阴阳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尚书》提出“五行”说,把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作为“天所以命万物”的根本。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德谟克里特认为,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思考:古代的哲学家为什么会把水、火、原子等看作世界的本质?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注意: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具体物质形态之和你我人猫、狗动物花草生物日月星辰看得见的物质形态磁场、超声波看不见的物质形态物质【共性】物质的具体形态【个性】将物质的概念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就会陷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比较 物质 物质的具体形态区别联系 除了共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共性: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物质是对物质的具体形态概括和抽象;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抽象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具体的,多变的。可以被改造,有生有灭。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但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哲学上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判断: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客观实在 ≠ 客观存在(1)“客观实在性”:是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承认不承认,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仅指物质现象,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2)“客观存在”: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即除了包括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比如,他人的意识对于我来说就是客观存在的,但不能说是“客观实在”,因为不论谁的意识都不属于物质范畴。(物质现象+意识现象)客观存在(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客观实在(物质现象)理解:客观实在 ≠ 客观存在古老的神话传说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思考:自然界究竟是怎么产生的?上帝创世纪列宁说,承认物质世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性。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人类生活的地球,早在46亿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但长期没有生物,没有人类,因而也就没有人的意识,只是到了距今300万年前,地球才出现了人类。一、自然界的物质性2.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原理: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组成部分。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思考:这是否意味着自然界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呢?请谈谈你的观点。人类出现后,创造了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例如转基因食品、高速公路、桥梁、码头……只是改变了自然界物质存在的具体形态,并没有制造物质本身。人们利用改造自然物的基础和前提都需要遵循自然物本身属性与规律,不可能凭空创造。一、自然界的物质性2.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原理: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组成部分。要求我们?方法论:(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这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2)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考法提示】材料中只要涉及尊重或肆意破坏自然,如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环保活动、自然灾害等等,并要求从唯物论角度回答时,要使用自然的客观性原理。下列现象属于物质范畴的有:①亲情 ②梦境 ③三峡水利枢纽工程④上帝 ⑤城市 ⑥辩证唯物主义⑦生产力 ⑧人造卫星⑨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③⑤⑦⑧⑨【当堂检测】最新研究证明,宇宙空间中存在着“质量为1.4万亿电子伏左右的新物理粒子”。科学家推测,它可能就是人们长期以来寻找的暗物质!根据普朗克卫星探测的数据,我们得知:整个宇宙的构成中,常规物质(即重子物质)占4.9%,而暗物质则占26.8%,还有68.3%是暗能量(质能等价)。这里的暗物质( )①不生不灭,永恒存在②是世界的本原,是万事万物存在的依据③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④是能被人类所认识的具体的物质形态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D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②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存在性③物质概念概括了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④物质概念就是各种事物的总和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C【解析】物质概念概括了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②不选;物质概念概括了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各种事物的总和,④错误。故本题选C。第二目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的进化史:古猿 猿人 新人 现代人思考: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什么起决定性作用?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思考:我们人类社会是怎么产生的?人类的进化史古猿→猿人→新人→现代人在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1)从人类社会的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①改变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②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③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生存需要怎样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这些条件有什么特点?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客观的、物质的(2)从人类社会的构成(本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的自然条件,是大自然中与人类社会所处的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如气候、土壤、山脉、河流等,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但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地理环境客观实在性(物质性)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等等。人口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人口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一,它在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口因素客观实在性(物质性)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它只能由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来客观的决定。客观实在性(物质性)生产方式人类社会的发展: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决定因素。(3)从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支配人类社会形态更替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具有物质性。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本质(构成)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3、从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支配人类社会形态更替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具有物质性。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二、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结论方法论第三目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第一阶段:非生命物质的简单反应水滴石穿岩石风化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具有某种能以一定状态回答环境影响的固有属性或功能,即物质的反应特性。这是一种没有选择性的、完全被动的反应形式。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从意识的起源看:第二阶段: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刺激感应性,是指生物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作用的应答能力.这种为了维持其生存而趋利避害的选择性,表现了一定程度的主动性。感觉是在刺激感应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阶段: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不仅包括感觉和简单的动机,而且包括知觉、表象和情绪,已具有初步综合和分析的能力。动物的感觉是一种较高级的反映形式,它大大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第四阶段 人类的意识人脑的出现是自然物质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从此出现了人所具有的高级反映形式——人类意识。意识的产生非生命物质的简单反应(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低等生物的应激反应(一定程度的主动性)高等动物的感觉、心理(意识产生的前提)人类的意识低等高等岩石风化植物向阳动物的反射思维着的精神结论1: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从意识的起源看:海豚是非常聪明的动物 ,经过学习训练的海豚,甚至能模仿某些人的话音。美国的三位科学家,让两头海豚学会了25个单词。思考:纯粹的动物心理会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 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表达抽象的思维形式,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需要有语言、文字和高度发达的人脑。语言、文字、高度发达的人脑的生成是离不开劳动和社会交往的。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劳动和 社会交往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结论2: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1.从意识的起源看: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讨论:人工智能(数字记者、数字航天员)有没有意识?会不会取代人类?2.从生理基础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物质基础)≠大脑≠动物脑≠电脑人脑≠人工智能注:①没有人脑,一定不会产生意识②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会产生意识(狼孩)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上已知由狼哺育的幼童有10多个,其中最著名的是印度发现的两个。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于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过的女孩。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思考: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那么是不是说有了人脑就一定会产生意识呢?意识的形成既离不开人脑,又离不开被反映的客观存在。自然山水画家山水画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客观存在人脑意识生活实践加工改造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注意:意识有正确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错误的意识——歪曲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3.从内容(本质)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加工厂原材料产品(1)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它既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形式,也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形式。①意识不是像照镜子一样,对客观存在原原本本的反映,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②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映。(2)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它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你看到了什么?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3.从内容(本质)看:意识是对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注意:1.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2.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不是像照镜子一样)3. 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反映。4. 就意识的性质看,正确的意识与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5. 宗教的本质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6. 意识的内容不是来自人脑,而是来自客观存在。意识(起源)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内容)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结论: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内容】: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②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 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理总结:世界物质性的原理课堂小结易混易错辨析1.物质就是物质具体形态的集合。( )【答案】×。提示: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而不是物质具体形态的集合。2.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答案】×。提示: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不是大脑特有的机能。3.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答案】×。提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能理解为不可分离,相互依赖,因为意识依赖于物质,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4.人的意识根源于人的创造能力。( )【答案】×。提示:人的意识根源于物质。课堂练习:小张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 )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正确的意识对个人活动具有决定作用D.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办会徽,由艺术化书法体汉字“冬”及英文“BEIJING2022”“CandidateCity”字样和奥林匹克五环图案组成。从唯物论角度看,该会徽在创作上( )①根源于客观存在 ②融入了艺术加工③超越了客观现实 ④来自艺术灵感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A壹针对训练: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是( )①植物的根会伸向有水多肥的地层,枝叶会向阳光充足的地方伸展②铁生锈、岩石风化、滴水穿石③我国古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④狐狸会有效地利用环境和外物掩盖自己的行踪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解析:人类意识的产生大体上经历了这样的发展阶段: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人类意识的产生。因此,②→①→④→③正确反映了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B符合题意,A、C、D均错误。B"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从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中,我们似乎可以嗅到荷花的清香,窥见采莲女的娇媚、采莲小舟轻盈的剪影,让人沉浸在清新、生动的采莲意境中.这首唐诗所营造的意境( )①是大脑加工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②是诗人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③是诗人对采莲女及其采莲过程的生动反映④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景象的有机结合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课堂训练答案: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