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7张PPT)【必修四全册框架图】哲学概论(第1课)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3、4、5、6课)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4课)唯物辩证法(第3课)社会历史观(第5课)人生观、价值观(第6课)辩证唯物论(第2课)文化(第三单元)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7课)学习借鉴外来有益文化成果(第8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9课)★思想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观)总特征(基本观点)联系(3.1)实质和核心(根本观点)——矛盾(对立统一规律)(3.3)唯物辩证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综合探究)发展(3.2)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根本内容根本动力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012022.8.18新华社发布自然地理科普纪录片在中国西部高原和高山为冰川的诞生提供了低温,但是真正孕育冰川的力量,却是高空的水汽,高山拦截了高空的水汽,使这里的雨水十分充沛,年均降水量都在1000毫米以上,每到冬春之际,这里经常大雪纷飞,山顶的积雪则久久不化,逐渐压实成冰,然后顺着山坡倾泻而下,形成了由冰雪构成的极致河流,他就是冰川。思考:冰川是如何形成的?这体现了辩证法的什么哲学道理?高原、高山、高空的水汽,积雪和冰川是有联系的那什么是联系?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1.联系的含义联系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双向作用(外部联系)(内部联系)【知识拓展】联系与规律的关系:规律是联系的一种,但只有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才是规律。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特征 含义 表现普遍性 (不存在孤立的事物)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①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必然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1)联系具有普遍性2.联系的特征——强调不存在孤立的事物判断正误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②事物总是与周围的事物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③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 )√√×注意:1.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2.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3.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4.普遍联系≠必然联系疑难解析:普遍联系≠必然联系例1:每个人都是地球你的一份子,面对温室效应,任何人都不能置身事外→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都要为保护地球尽一份力。例2:温室效应就是由每个人造成的→属于必然联系,观点错误。正确说法: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错误说法: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必然联系!这是一种共性概括,强调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为: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这种说法是在描述一种具体联系,但两个事物之间要建立具体联系是需要一定条件。【方法论】补充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原理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识别的关键词:影响,意义,制约,相结合,合作,协作,协调,正确处理…之间的关系,…一体化、系统化,有利于、关系到、导致、造成、引起、影响、促进,会带来,后果。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2)联系具有客观性①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主观臆造、也不能被消灭或隔断、否定或强加)2.联系的特征都是客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前早已经存在)②表现(通过实践产生,有“人化”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如:太阳与地球如:港珠澳大桥——强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宇宙斗转星移2、我国的嫦娥奔月工程3、南水北调4、自然界中的食物链5、花开花落6、围魏救赵自在事物联系人为事物联系人为事物联系自在事物联系判断:下列选项属于自在事物联系,还是人为事物联系?自在事物联系人为事物联系(1)建立的基础看: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2)产生的过程看: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建立。(3)产生的结果看: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思考:为什么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1、认为米的妈妈是花生2、左眼跳财,右眼跳灾3、乌鸦叫丧、喜鹊报喜4、888——发发发5、168——一路发6、4=死,6=顺,8=发,9=久7、1314——一生一世8、1372——一厢情愿9、246——饿死了10、256895:你是可爱的小狗。探究: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对此,你怎么看?【方法论1】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关于联系客观性的表达应注意:①可以说建立具体的联系或创造(具体的)一种某种联系②不能说创造、消灭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所谓主观臆造的胡乱联系根本就不是联系)思考:联系是客观的,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吗?思考:联系是客观的,是不是意味着人在客观联系面前无能为力?针对全球变暖问题:我们可以从能源结构入手,增加清洁电力的比重,逐渐降低化石能源发电占比,同时改变能源消费方式,使用新能源汽车等交通工具,减少使用直接燃烧的化石燃料。选择绿色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致力为地球降温1℃。思考:联系是客观的,是不是意味着人在客观联系面前无能为力?[方法论2]: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人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原理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方法论】1.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表示人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注意:人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原理】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思考:世界上的联系只有一种形式吗?联系具有多样性提问: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2、联系的特点(3)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①含义: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②表现(形式)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强调具有不同的形式城门与火是直接联系鱼与火是间接联系一个家庭:家人之间是内部联系家庭与社会是外部联系苹果落地现象:苹果落地是非本质联系万有引力是本质联系开车出门撞到了树:车撞树是偶然联系经济损失是必然联系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太阳东升西落守株待兔牵一发而动全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直接联系必然联系偶然联系整体和部分联系因果联系间接联系连一连:【方法论】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为转移。①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②既要把握事物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③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原理内容】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原理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观) 启示(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上事物是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①要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总结联系的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的是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正确,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是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错误,普遍联系≠必然联系,产生必然联系是需要一定条件的!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一旦形成,也是客观的!错误,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联系的条件,建立新联系!易混易错点1.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2.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为人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4.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错误,人必须依据事物固有的联系,依据主客观条件,建立新联系!5.人可以依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联系。例题演示: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利用佐证了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消除说法错误关系颠倒三、考点精析 讲练结合【典例】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飞机设计师通过研究蜻蜓飞行的特性和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方法,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这说明( )①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带有人的意识痕迹③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新的联系④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典型训练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02盲人摸象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正确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①含义不同整体部分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数量上看它是一。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阶段数量上看它是多。空间时间(1)整体和部分的区别:学校作为一个整体由各个班级和部门构成学校的发展是由初创、发展、壮大等各个阶段构成示 例全局局部全过程各个阶段数量②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①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思考:下列现象体现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什么关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强调部分强调整体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2)整体和部分的联系②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整体影响部分部分影响整体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思考:下列现象体现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什么关系?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强调整体强调部分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2)整体和部分的联系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例:启东市→江苏省→中国→全世界,整体和部分的地位是可以转化的(2)整体和部分的联系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③整体和部分相互转化判断: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注意:1.整体功能≠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2.整体功能是大于还是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是有前提、有条件的。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当部分以有序、优化、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即:1+1>2。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即:1+1<2。原理4: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原理3: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强调部分)③方法论: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原理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强调整体)②方法论: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原理1: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总结)①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辨识判断木桶理论;牵一发而动全身;画龙点睛;一失足成千古恨;一石激起千层浪;成败在此一举;细节决定成败;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强调整体:①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优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强调部分: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整体不是共性,部分不是个性,不能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当作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思考:整体和部分是不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如:载人航天系统,由飞船、火箭、测控等若干要素构成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1)系统的含义: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系统和要素的关系P31一段系统整体要素部分相当于相当于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结果: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着眼整体性遵循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不在意一匹马的比赛结果,而是统筹全局,注重整体目标根据对方的部署,调整马匹的出场次序通过合理安排次序,使系统结构出现优化调整【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特征。【方法论】(和“整体部分”通用)①要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②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③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原理5:系统优化方法原理及方法论原理总结: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原理5:系统优化方法原理及方法论P31原理4: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 (重点)P31原理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P29原理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P29原理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P28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含义2.特征2.系统与要素的关系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课堂小结(1)普遍性(2)客观性(3)多样性系统的基本特征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知识回答问题,一般答题模式如下:(1)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分析材料(2)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我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分析材料(3)联系具有多样性。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分析材料(4)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分析材料——材料有整体也有部分,如结构调整、各个环节等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分析材料(材料强调整体)②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分析材料——(材料强调部分)(5)系统的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要立足整体,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错误,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才能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错误,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如可理解为一种合力)!错误,部分≠关键部分,且关键部分对整体的作用是一种影响作用!错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可分为“有序”和“无序”两种情况,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属于“有序”的情况!易混易错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2.部分功能的相加构成了整体的功能。3.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4.“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说明了部分决定整体。【典例1】2015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幅达到近几十年来的新高,这再次引起人们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担忧。有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浓度的暴增,部分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但主要是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的。这表明(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③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④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D典型训练【典例2】(2019 全国卷Ⅱ) 最近,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这种小蛋白自我组装成螺旋状的蛋白长丝。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如超过蜘蛛丝强度的人造纤维等。这表明( )①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高级、更复杂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人化”的特点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A典型训练10.(2022·山东卷)“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中国古代经典《中庸》,讲的是顺应大本达道、尽心勉力笃行方能化育成事。‘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2021年12月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了工作的方法论:“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同时要把控好细节,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再次为我们未来干事创业指明了方法路径,要求我们“致广大而尽精微”。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分析说明“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古语对新时代青年干事创业的启示。【巩固练习】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树立全局意识,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②部分影响整体,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③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