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孔雀东南飞并序》 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 《孔雀东南飞并序》 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乐府”的文化常识。
2.识记“床”、“相”、“见”、“偏义副词”、古代婚俗、时辰等文化常识。
3.复述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故事,能用自己的话描述焦仲卿、刘兰芝、焦母、刘兄的人物形象。
4.能对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发表自己的见解。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孔雀东南飞
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称《焦仲卿妻》。是现存的我国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与北朝的《木兰诗》被并称为“乐府双璧”。与北朝的《木兰诗》被并称为“乐府双璧”;与《木兰诗》、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
《孔雀东南飞》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汉代的音乐机关
“汉乐府”原指汉武帝刘彻设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
一种音乐性诗体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汉乐府”主要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也表现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
乐府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乐府
词、曲
到了唐代,乐府诗撇开音乐,注重诗的社会内容,成为一种新乐府,实际成为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后,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如《东坡乐府》。
政治讽喻诗
“乐府”机关——乐府诗歌——新乐府诗——词曲乐府
了解“小序”
内容: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概括故事情节以及作诗的原因。
“遣”、“逼”两字,集中表现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全诗围绕“遣”、“逼”两字展开故事情节。
作用:全诗的总纲
初读文本,梳理故事情节
情 节 大 意
起始 (1) 比兴开头(孔雀东南飞)
开端
发展
再发展
高潮
尾声
(2—6)
兰芝被遣
(7—12)
夫妻誓别
(13—21)
兰芝抗婚
(22—31)
(32)
双双殉情
魂化鸳鸯(告诫后人)
关于“坐具”
诗中“床”“榻”都是坐具。
先秦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跪坐形,很早就有用席子来铺垫的习惯,就是所谓的席地而坐,即以席为坐具。
秦汉时,床榻开始成为坐具。汉时的床榻比较低。床一般较笨重,多是室内固定家具;榻一般较轻便,多是待客的临时用具,过后收藏。
古代女子被休一般被视为耻辱,为何还有人来提亲?
(1)西汉卓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以琴挑之;
(2)东汉末蔡琰(文姬)一卫仲道一匈奴—董祀;
(3)刘备取了刘琮的遗孀;
(4)魏文帝曹丕娶了袁术的儿媳妇甄氏;
(5)吴主孙权就曾纳丧偶妇女徐夫人为妃。
“妇女再嫁实属寻常”:两汉时期的平民百姓是否也是如此呢?
《汉书·外戚传》载,西汉长陵人臧儿,先嫁王仲,王仲死后再嫁另一男子田氏。《汉书·陈平传》载,阳武户牖人张负孙女先后结婚六次。
1.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俄而凭乃自杀…...妻遂自投台…...王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搜神记卷十一》
2.陆东美,妻朱氏。夫妻相重,寸步不离…后妻死,东美不食以求死,家人哀之,遂合葬。未一岁,冢上生梓树,同根二身,相抱合为一树,每有双鸿宿于树上。——《述异记》
3.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孔雀东南飞》
结尾共同点:
1.都有变连理枝和比翼鸟的情节。
2.都给悲剧故事一个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圆满结局。
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双飞、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杜丽娘死后还魂与心上人喜结连理。
所谓“浪漫主义”,就是与现实主义相对的,侧重于从主观出发,通过想象、夸张等手法抒发作者对理想世界的追求的创作方法。
为什么许多作品都有浪漫色彩的结尾?
“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
——席勒《致威廉·封·韩保尔特的信》
在封建势力极端强大的社会背景下,美满的生活在当时的那个时代没法实现,温情的理想在现实面前被撞得粉碎。浪漫色彩的结局是作者表达美好愿望的一种特殊方式,以此来寄托自己和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婉转的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无奈或不满。
基础知识
(1)我国古代夜晚时段名称对照:
古名 更次 现在时间
黄昏 一更 19:00~21:00
人定 二更 21:00~23:00
夜半 三更 23:00~01:00
鸡鸣 四更 01:00~03:00
平旦 五更 03:00~05:00
(2)古代婚俗六礼 是指古代汉族传统婚礼中的六个核心步骤,它们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纳采 :这是婚俗六礼中的第一个步骤,相当于现代的提亲。男方通过媒人向女方家表达结亲的意愿,并赠送礼物,最初的礼物通常是大雁,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
问名 :在女方同意纳采后,媒人会询问女方的姓名和生辰八字,以便进行占卜,判断两人是否适合婚配。
纳吉 :男方在得到女方的生辰八字后,会去庙里占卜。如果结果是吉兆,男方会准备结婚的相关事宜,并将这个好消息通知女方,这一步骤相当于现代的订婚。
(2)古代婚俗六礼 是指古代汉族传统婚礼中的六个核心步骤,它们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纳征 :这一步骤通常与纳吉同时进行,男方将聘礼送到女方家,聘礼包括礼金和其他物品,具体数量视男方经济条件而定。这一环节标志着双方正式进入成婚阶段。
请期 :男方在选好结婚的黄道吉日后,将算好的婚期告知女方并征得同意,这一步骤相当于现代的送日子。
亲迎 :这是六礼中的最后一个步骤,新郎在结婚当天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表达对女方的尊重和诚意。
基础知识
(3)偏义复词
有些词语两字组合在一起,只取其中一字的意义,叫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
昼夜勤作息
我有亲父兄
逼迫兼弟兄
其日牛马嘶
多变的“相”
相见常日稀:你,指焦仲卿
誓天不相负:你,指刘兰芝
好自相扶将:她,指婆婆
及时相遣归:我,指刘兰芝
不得便相许:他,指媒人
嬉戏莫相忘:我,指刘兰芝
登即相许和:他,指媒人
叶叶相交通:互相
多义的“见”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见面(动词)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通“现”(动词)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表被动,相当于“被”(副词)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可译为“我” (指代副词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用在动词前,表示 对自己怎样,可译为“我” (指代副词
通读文本,感受人物形象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人物
受迫害者
迫害者
刘兰芝
焦仲卿
焦母
刘兄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找出诗中描写刘兰芝的段落,分析概括刘兰芝的形象特点。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
聪慧、能干、
多才多艺、有教养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勤劳能干、头脑清醒、刚强倔强、自尊自爱、勇于反抗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直接描写
外表美丽、勇于反抗、自尊自爱、坚强沉着、外柔内刚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不卑不亢,有礼有节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善良贤惠、知书达理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足、头、腰、耳、指、口、步
精妙世无双
知书达礼:与婆婆别
焦母
兄长
勤劳:兰芝自诉
善良:与小姑别
反抗性
②品质美
③精神美
①形体美
兰芝形象
完 美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找出诗中描写焦仲卿的段落,分析概括焦仲卿的形象特点。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终老不取!”。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誓天不相负!”
府吏闻此变……摧藏马悲哀。
府吏谓新妇……吾独向黄泉!
府吏还家去……自挂东南枝。
对爱情忠贞不渝
敢于以死反抗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孝顺、软弱
他的行为举止,完全符合礼教规定。《礼记·内则》中说:“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所以,他在母亲的威势之下俯首帖耳,不敢反抗。
他听说兰芝再嫁的消息后,请假暂归,以贺语反讽,以黄泉为誓,饱含无限悲酸;他听到兰芝的死讯,不忍独生,“自挂东南枝”。
总而言之,他有善良软弱的顺从,也有苦苦抗争的坚韧,更有为爱而死的忠贞不渝,表现出性格的多面性。
焦仲卿
开始:孝顺,不敢反抗
结局:敢于反抗
发 展
焦母的性格专横跋扈,独断专行,蛮横无理,表现出一个封建家长的强势和暴戾。归根到底,还是封建礼教给了她这样的权力。
《礼记·内则》中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说,出。”因此,即使面对哀哀求情的儿子,她也声色俱厉,无情无义地训斥。她无视仲卿和兰芝相亲相爱的事实,完全凭着自己的心意行事,坚决拆散了他们。直到仲卿与她决别,她在落泪之余,还是不思悔过,仍然卖弄为子另娶的谋略。
刘兄“性行暴如雷”,是一个没有责任心、自私自利、趋炎附势、见利忘义的市井小人。他斥责兰芝“作计何不量”,逼她再嫁,既不想让妹妹居家增加他的经济负担,又想让她嫁到豪门,使他得以攀附权贵,捞取利益。他的逼婚,最终把兰芝送上了绝路。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
焦仲卿
焦家
爱情理想
刘兰芝
刘家
刘兄
封建家长制
年轻美貌
多才多艺
勤劳能干
坚强自重
忠于爱情
外柔内刚
识礼仪
有教养
……
忠于爱情
善良孝顺
懦弱拘谨
蛮横无理
独断专行
粗暴
贪婪
焦母
研读文本,探讨被遣原因
结合文本与下列材料,谈一谈你认为为何刘兰芝会被驱遣?
1.“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2.《礼记·内则》中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3.《礼记·本命》中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
①七去之无子去
贱妾留空房,共事二三年。原来,刘兰芝犯了“无子”的大过。焦母令儿休妻,忌讳说出的理由便是焦家不能断了香火。
②七去之不顺父母去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在焦母的心中,刘兰芝一举一动完全凭借自己的意愿,没有遵循她的意愿,没有做到“顺父母”,所以要去。
④门第观念不同
“自小生野里”,虽然她是一个小康人家生长起来的优秀女子,但在门阀社会里,她的家世还不入“九品中正”之眼。而焦仲卿出身于官宦人家,自己又在太守府里作吏,虽然职阶卑微,但在严格的门阀社会里已经具备了“品”的资格,所以焦母说:“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在她看来,儿子将来还要凭借靠山飞黄腾达的。
③父母不悦之出
《礼记》中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丈夫早逝,她一人把儿子养大,恋子情结严重。焦母无法理解也不能容忍仲卿与兰芝间真挚热烈的爱情。
陆游与唐琬婚后,恩爱幸福,琴瑟和谐。陆母不悦,认为唐琬整日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在母亲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唐琬另嫁赵士程。多年后,陆游重游沈园,遇到唐琬与赵士程,百感交集,提笔写下传世经典的《钗头风》。
《钗头凤·红酥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作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封建家长制、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名这些旧思想历来拆散着一对对有情人,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筑就“血泪沈园”。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卫国女子
“举身赴清池”:刘兰芝
“失声哀恸,投冢而死”,化为蝴蝶:祝英台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一片痴情东流水:唐琬
反对包办婚姻、自由恋爱:于小芹
她们历尽爱情沧桑,饱尝婚姻悲苦,一代又一代的抗争,才换来了我们现在自由、美好的爱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