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泸县五中2025年春期八年级期末综合练习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签名册留下了644位代表的珍贵签名,其中中国共产党代表约占44%,各民主党派代表约占30%,无党派代表约占26%。该签名册是老一辈革命家和各界民主人士聚会共商建国大计的珍贵见证。据此可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是( )A.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B.充分体现代表的广泛性C.通过了《共同纲领》 D.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确立2.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国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爱国运动,我国工业、农业、商业、交通等各条战线都兴起了生产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抗美援朝爱国运动( )A.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B.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C.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D.推动了四个现代化的要求3.有专家指出,1952土地改革以后,旧的国家政权、绅士或地主、农民的三角关系被新的国家政权与农民的双边关系取代了。这表明(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B.农民成为国家领导阶级C.土地私有制被彻底消除 D.我国阶级结构发生改变4.在中国某一历史阶段,科技类翻译著作占比高达72%,其中工业技术类占35%,农业科技类占20%,基础科学类占17%;而人文社科类翻译著作仅占12%。出版的书籍中,源自苏联的占50%—55%,其他国家的不足10%。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A.新文化运动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5.“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 )A.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B.践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C.推进了城市文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D.通过缩减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到工业中6.下表为1952-1956年中国国民经济成分变化表(单位:%),导致这一变化的政策性文件是(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1952 19.1 1.5 0.7 71.8 6.91956 32.2 53.4 7.3 7.1 0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过渡时期总路线》 D.《论十大关系》7.中共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表明( )A.党风建设受到重视 B.国内主要矛盾变化C.社会主义探索艰辛 D.国民经济开始调整8.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以下属于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有( )①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②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③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④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开始发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9.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国企改革取得显著的成效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10.某学习小组准备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有关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包干到户前后对比的图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报刊、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音频。据此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D.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1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如图年代尺所示的时间点发生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最适合用来了解我国( )A.农村改革的全面推进 B.外交事业的重大成效C.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 D.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12.以下是小明的学习笔记,可以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笔记一:毛泽东思想 笔记二:邓小平理论笔记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笔记四:科学发展观笔记五: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奋斗历程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完善13.史诗《玛纳斯》叙述了玛纳斯家族领导柯尔克孜族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掠夺和奴役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该史诗进行了系统的搜集与整理,陆续出版了多种语言版本。这反映出我国( )A.完成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 B.重视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C.各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D.在边疆地区实施兴边富民行动14.2011年初,某国际组织发布年度经济报告称: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10年达到约5.88万亿美元,显著超过此前长期位居世界第二的经济体。这一里程碑标志着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根据上述报告,中国在2010年超越的国家及全球经济地位变化是( )A.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B.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C.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D.按购买力计算,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15.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外交部发言人指出,无论民进党当局说什么、做什么,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改变不了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普遍共识,中国终将统一、也必将统一。当前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 )A.使用武力解放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设立经济特区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16.电影《天机·富春山居图》中的故事起源于一场展览分别收藏于浙江和台湾的《富春山居图》残卷在台北“合璧”展出。这幅名画的历史性“合璧”说明( )A.“一国两制”的构想已经实现 B.海峡两岸的科技交流比较活跃C.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D.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17.1978年,我国军费开支为167亿元,占GDP总收入的4.6%。1990年,我国军费开支上升到290亿元,占GDP总收入的1.5%。2019年,我国军费开支为11898亿元,占GDP总收入的1.3%。对这段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国家注重国防建设 B.国家经济飞速增长C.军费投入比例失调 D.富国与强军的统一18.2025年2月14日,外交部长王毅出席慕尼国安全会议,发表题为《坚定做变革世界中的建设性力量》的致辞中说:“中国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每一个国家的声音都应得到倾听。”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最能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A.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推进立体化全方位外交布局19.中国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重要会议,这些会议成功举办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全方位外交 B.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C.中国在国际事务发挥重要作用 D.中国环境宜人适合举办国际会议20.2024年5月30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双方就巴勒斯坦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认为,应共同努力推动加沙地带尽快停火止战,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这说明我国( )A.已成为国际事务的主导者 B.很重视与阿拉伯国家交流C.外交的出发点是共同利益 D.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1.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伊朗驻华大使馆曾评价他“中国的禾下土里有您的汗水,世界的稻花香里有您的笑颜。将一生奉献于“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您,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材料中赞誉的人物是( )A.王进喜 B.邓稼先 C.袁隆平 D.钱学森22.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荣誉。2016年1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部在北京举行小行星命名仪式,屠呦呦获此殊荣。这是因为屠呦呦( )A.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 B.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C.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D.提高了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23.沪宁铁路局于1912年颁布的乘车章程中,明确要求乘客“文明乘车、准点乘车”,并规定“车内保持整洁、禁止吸烟及携带无罩烟火,严禁偷盗等”。这一现象最能反映当时中国( )A.传统礼仪文化得到全面延续 B.政府通过铁路强化社会控制C.民众普遍抵制新式交通规则 D.西方工业文明影响社会生活24.20世纪六十年代,为了尽可能地节约,服装一般选择结实的布料和耐脏的颜色蓝、灰、黑。文革时期,西装被认为是资产阶级而被批判,军装是最时髦、最体现革命化的时装。到了八十、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善,喇叭裤、健美裤、牛仔裤、蝙蝠衫、连衣裙兴起,人们着装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对建国后人们服装的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反映了思想观念的变化③受到了政治局势的影响 ④受到了设计能力的制约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5.1971年10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同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 )A.开启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开创了国家外交的新局面C.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 D.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据统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重工业产值增长了210.7%,轻工业产值增长了83.3%,重工业、轻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5.4%、12.9%,轻工业和重工业平均增长速度的比例为1:1.97。——摘自萧国亮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具有什么特点?列举一例这一时期在交通领域取得的成就。(6分)材料二:(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了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制度”是指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是在哪次会议上正式确立的?根据材料概括“这一制度”的优势。(6分)材料三:1956年的国民经济同1952年相比较,国营经济所占的比重由19.1%上升到32.2%,合作经济由1.5%上升到53.4%,公私合营经济由0.7%上升到7.3%,资本主义经济由6.9%下降到0.1%以下,个体经济由71.8%下降到7.1%。这表明,我国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基本上被消灭,社会主义经济已居于主导地位。——顾海良、王越《道路制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3)材料三反映出1952-1956年我国所有制经济成分有何变化趋势?指出其变化对我国制度建设产生的影响。(6分)材料四:(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1957-1960年、1966-1971年工农业生产总值下滑的原因。你认为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应当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6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并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并且得到了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到1957年底已经胜利地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完成的时候,国家的社会主义人民的物质和基础已经建立起来,同时,农业基本建设和运输建设都取得很大成就,我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的原因?(4分)材料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摘自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一段发言(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一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4分)材料三: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此中国进入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摘编自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3)材料三中开启改革开放进程的会议是什么?该会议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有什么新的安排?农村在改革后全面推行什么制度?(4分)材料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四大成为改革进入新阶段的标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 毛泽东同志出生的那个年代……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 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后,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御外敌入侵、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伟大斗争。……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是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一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 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 是不可能的。”——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观点,运用中国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泸县五中2025年春期八年级期末综合练习历史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D C A C B B D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B B B D D D C B D题号 21 22 23 24 25答案 C C D C B26.(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或优先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建成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任意一点即可)(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优势: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行使权力),保证社会主义方向。(意思对即可)(3)公有制经济成分占据国民经济主体。(或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意思对即可)影响: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4)1957-1960年生产总值下滑的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或自然灾害严重(任意一点);1966-1971年工农业生产总值下滑的原因是文化大革命造成经济损失严重。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切勿急于求成;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反对个人崇拜等等。(任一点,言之有理即可)27.(1)原因: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得到了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2)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生产力获得解放;为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3)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安排: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原因: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8.观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阐述: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说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都不能救中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泸县五中2025年春期八年级期末综合练习历史试题.docx 泸县五中2025年春期八年级期末综合练习历史试题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