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芷兰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常德芷兰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问卷
时量:60分钟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3分)
1. 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最贴切的是( )
A. B. C. D.
2. 唐代黄滔称赞科举制时这样说到,“吾唐取士最堪夸”,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取士不问家世”。读书人考中后,则“金榜高悬姓字真”。这说明科举制度( )
A. 彻底改变论资排辈 B. 导致血缘关系疏远
C. 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D. 有效防止社会动荡
3. 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唐朝的革新措施与这一理念吻合的是( )
A. 进一步完善中央机构 B. 严格考察官吏政绩
C.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D.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
4. 唐朝诗人杜甫在《垂老别》中写道:“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造成这一惨状的历史事件是( )
A. 八王之乱 B. 七国之乱 C. 安史之乱 D. “贞观之治”
5. 观察表格,与之相关的人物是( )
“他是一个描绘历史与地理的能手。” ——季羡林 “如果没有他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印度史学家阿里
A. 司马迁 B. 司马光 C. 玄奘 D. 鉴真
6. 从下列表格可知,出现治世局面的共同原因是( )
皇帝 措施 治世局面
唐太宗 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 贞观之治
唐玄宗 对吏治、军事、税收、文教等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 开元盛世
A. 社会环境的稳定 B. 贤臣能将的辅助 C. 社会经济的发展 D. 与时俱进的政策
7. 某班级举办主题为“唐代经济”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中可以入选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8. “胡食”“胡装”在唐代广流传;佛学、音乐、舞蹈及马球运动等域外文化涌入,为唐人社会生活增添万千风采。材料表明唐代(  )
A. 诗歌繁荣发展 B. 文化兼容并包
C. 尚武风气盛行 D. 政治体制完善
9. 就宋代行政体制来看,“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据此可知宋代( )
A. 注重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B. 重视封建官僚制度建设
C. 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D. 形成了分权制衡的常念
10. 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下列图片中的货币样式,结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 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
C. 北宋从事海外贸易 D. 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
11. 如图①②③④代表的是中国某一历史时期并存的政权,对它们之间关系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A. ③向①称臣并提供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为界
B. ③与④是和同为一家的关系,长期保持友好
C. ①灭②和③,建立起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全国的国家
D. ③与①签订“澶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国
12. 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人的意图是( )
A. 赞美杭州的繁华 B. 讽刺金朝统治者醉生梦死
C 咏叹了西湖秀色 D. 讽刺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
13. 宋朝民间“耕读传家”的风气浓厚,农村人在冬闲时,送孩子入学,下面《村童闹学图》描绘的就是“冬学书”的场景。在宋代,这样的场景是一个热门绘画题材。这主要是由于( )
A. 重文轻武政策推动 B. 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C. 社会阶层流动频繁 D. 民族之间关系融洽
14.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下图漫画揭露了( )
A. 北宋实现了富国强民 B. 政策限制权贵的特权
C. 增加了国家的劳动力 D. 变法潜藏着失败危机
15. “成吉思”是“海”的意思,“成吉思汗”即像海一样的大汗。美国最有影响的媒体《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分别评价成吉思汗为“千年风云第一人”“千年伟人”。以下属于成吉思汗功绩的是( )
A. 灭金 B. 建立元朝 C. 灭南宋 D. 统一蒙古
16. 《元史·地理志》中称:“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从实质上说明元朝时
A. 政府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B.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C. 边疆地区人民负担沉重
D. 边疆与内地的差别消失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下图是敦煌莫高窟第445窟中的《耕种图》。
材料三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农耕历史的国家,人们以农为本,重视农业,尊重劳动,爱惜粮食。因此,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中有着节约粮食的美德。另外,唐代盛行道教,提倡节食养生理念,人们的饮食习惯是只吃七八分饱;同时佛教提倡不杀生,以素食为主。这些理念使得人们的粮食消费量总体上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奢侈浪费的现象相对较少,这对粮食安全也是非常有利的。
——摘编自杜海斌《唐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贞观时期为实现“民衣食有余”采取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图中耕牛所拉的耕田工具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三,归纳唐代粮食安全的有利因素。
(4)综上所述,就如何促进农业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18.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发展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距今五六千年,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部落生活在今陕西渭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一带,炎黄部落之间不断地联合、交融,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以黄帝、炎帝部落为主体的华夏族。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辽 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重熙五年(1036年),南面官负责发展农耕事务。同时仿汉文还创制了契丹文字 ——余靖《武溪集》卷18《契丹官仪》
西夏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金 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归纳中华民族形成的特点。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谁?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的民族交往出现了哪一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方式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辽、西夏、金政策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影响。
(4)图一《步辇图》描述的是哪位皇帝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历史场景?图二“元宣政院印”宣告了中央对哪一地区的直接统辖?
19.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其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一系列改革:……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唐朝时期,……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都城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店铺林立。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材料五 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太宗时期的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唐朝进入鼎盛时期被称为什么?依据材料一、二,列举唐朝兴盛的原因 (一项即可)
(3)材料三反映唐朝时期什么历史现象
(4)依据材料四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
(5)依据材料五概括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写出唐朝时期与印度交往的著名事例。
(6)综上所述表明了唐朝时期社会发展最显著特点是什么
2025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问卷
时量:60分钟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3分)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D
【16题答案】
【答案】B
【17题答案】
【答案】(1)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
(2)曲辕犁。作用: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农业发展。
(3)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中有着节约粮食的美德。唐代盛行道教,提倡节食的养生理念,人们的饮食习惯是只吃七八分饱;佛教提倡不杀生,以素食为主。(3点)
(4)减轻农民的负担、改进生产工具、兴修水利工程、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等。(两点)
【18题答案】
【答案】(1)特点:多民族融合交流而形成。
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2)趋势:民族之间的交融。
方式:长期交往和战争。
(3)共同点:创立本民族的文字;学习汉族的制度;重视发展经济。
影响: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民族融合。
(4)皇帝:唐太宗。
地区:西藏地区。
【19题答案】
【答案】(1)盛世局面:贞观之治;
(2)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原因:重用贤能;注重发展经济。(一项即可)
(3)历史现象:社会经济高度繁荣;
(4)文学形式:诗歌 (5)对外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事例:玄奘西行。
(6)显著特点:繁荣与开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