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三原县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综合素质测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计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这一件大事,对于国家而言,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族老百姓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这一件大事”是( )
A. 第一届政协召开 B. 手工业合作化 C. 中共八大召开 D. 西藏和平解放
2. 学校某历史学习小组计划对“抗美援朝战争”进行深入研究,下列资料最可靠的是( )
A. 电影《长津湖》 B. 志愿军老兵访谈记录
C. 美国媒体的新闻报道 D. 小说《我的抗美援朝》
3. 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这是因为它( )
A.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 B. 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 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的地位 D. 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4. 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
A. 1949年底 B. 1953年底 C. 1956年底 D. 1961年底
5. 下面是“大跃进”时期的两幅漫画,漫画反映的内容体现了这一时期( )
A. 经济发展中的浮夸风气 B. 科技发展提高农业产量
C. 钢铁生产成绩十分突出 D. 工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6. “砸烂公检法”“革命无罪、造反有理”。这些“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口号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 国民经济陷入崩溃边缘 B. 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C. 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 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7. 绘制流程图有利于我们理清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提高历史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流程图,其中“▲”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 “两个凡是”方针的延续 B. 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
C.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 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决策
8. 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是:企业职工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实现分配的公平公正 B. 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
C. 加剧工人的贫富分化 D.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9. 下面为21世纪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数据表。进出口贸易数据变化主要得益于我国( )
A. 实施了“一带一路”战略 B.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C. 开放了大连等沿海城市 D. 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0.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人对社会主义的前途缺乏信心,一些人对改革开放提出了姓“资”还是姓“社”的疑问,成为制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思想瓶颈。为打破这一思想瓶颈提供助力的是( )
A. “三步走”战略 B.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C. 邓小平南方谈话 D.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
11. 一百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如图主要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 )
A. 人民至上 B. 理论创新 C. 统一战线 D. 自我革命
12. 到2017年底,我国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这主要体现了我国( )
A.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B. 能源结构调整逐渐加快
C. 文化产业发展成果丰硕 D.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64分)
1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_______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材料一图A中法律文件,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包括老解放区在内,全国约__________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图B反映了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情景,农业合作化经历了由__________、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__________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材料二 它让中国农民摆脱了遏制劳动积极性的人民公社制度,从而解放了生产力,它的推广在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口粮产能问题。而在另一个方面,它让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转而进入工业制造领域寻找生存的机会……直接地诱发了乡镇企业的“意外崛起”。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
(2)材料二中的“它”是指哪一制度?最早实行该制度是我国哪一个村庄?依据材料二,概括该制度推广的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的认识。
14.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中国现代史上谱写了华美壮丽的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族青年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军,整个战争期间,共有二百多万人先后赴朝鲜前线。全国铁路系统报名志愿赴朝员工达到总数的75%;志愿赴朝医疗队达五十余个。1951年6月—1952年5月,全国各省市人民银行汇给抗美援朝总会的武器捐款共为55650余亿元(旧币)人民币,共折合3710架战斗机。 ——摘编自庞松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依据材料一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对美国入侵朝鲜这一行径的态度。依据文字材料,简要概括中国人民支援抗美援朝的重要表现。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石油基本依赖进口。在缺乏勘探开发大型油田经验的情况下,大庆油田石油职工坚定地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油田钻井队搬迁,没有汽车、吊车,就人拉肩扛,把60多吨重的钻机运到几公里外的井场……到1963年,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1155万吨,我国石油实现了基本自给。
——摘编自单春晓、贺伟、李珺《精神的力量》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位大庆油田的职工。并指出大庆油田石油职工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依据材料二,概括建设大庆油田的现实作用。
材料三 深圳特区的建立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劳动者,形成了上世纪80年代“百万劳工下深圳”的打工热潮。……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精神和“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几年时间就由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依据材料三,概括经济特区建立使深圳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深圳城市发展的意义。
15. 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历史,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了“发展之路”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奠基时期】
材料一
(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材料一图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依据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的名称。并分析该制度有何优势。
【探索时期】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的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摘编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2)依据材料二,指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一五”期间我国取得的具体成就。并概述该时期我国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意义。
【崛起时期】
材料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年)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和政府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一目标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正式提出?为保证这一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党和政府对经济成分所有制方面又作了什么规定?
【成熟时期】
材料四 党和政府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内容。并概括这一奋斗目标实现有何影响。
三原县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综合素质测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计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A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64分)
【13题答案】
【答案】(1) ①. 1950 ②. 3 ③. 农业互助组 ④. 1955
(2)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村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历史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口粮产能问题;让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转而进入工业制造领域,直接地诱发了乡镇企业的“意外崛起”。
(3)认识:经济政策调整要从实际出发;以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积极性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等。
【14题答案】
【答案】(1)态度:坚决反对。
重要表现:广泛人力支援;巨额财力投入。
(2)职工:王进喜等
时代精神:热爱祖国;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等。
现实作用:我国石油实现了基本自给。
(3)变化:由贫穷落后边陲小镇变为现代化大都市。
意义:充分证明了中央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为全国改革提供了实践经验;促进了深圳城市经济的发展等。
【15题答案】
【答案】(1)历史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名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优势:保障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答出两点即可)
(2)发展状况:重工业基础薄弱。
具体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等。(举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两例即可)
重要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会议:中共十四大(或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要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4)具体内容: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影响: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