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一中、二中等校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一中、二中等校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一中、二中等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考古学家在山西、河南的仰韶文化遗址中相继发现了蚕茧、丝织品残片,以及骨雕、牙雕或石雕的蚕蛹、蚕形象遗物,如下图为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据此可知我国( )
A.丝织技术领先世界 B.当时已能制作衣裳
C.农业出现精细分工 D.养蚕缫丝历史悠久
2.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分裂、大动荡和大变革的时代。战争与动乱长达五百多年,简而言之,这个时代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为“变”,二为“乱”。因此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乱世,也是一个变世。这里“变”的本质是( )
A.封建经济出现飞跃 B.争霸和兼并战争不断发生
C.生产工具不断革新 D.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3.华佗继承和发展前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论,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材料反映其主张( )
A.望闻问切,精准把脉 B.针灸治疗,配合汤药
C.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D.辩证分析,对症治疗
4.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以及梨树、枣树、杏树等。这些农林品种原来主要种植在北方,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技术进步推动农业发展 B.人口迁徙促进物种交流
C.南方适合种植所有作物 D.国家统一提高劳动效率
5.唐朝都城长安聚集了各地各族和各国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居住人口达百万。长安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6.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不同
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这表明元朝在边疆治理中的特点是( )
A.互相合作 B.因地制宜 C.地方自治 D.大力开发
7.《天工开物》共十八卷,附有百余幅插图,涉及30多个行业,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日本学者评议道:“作为展望在悠久历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中国技术全貌的书籍,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由此可见,该书( )
A.注重创新 B.史论结合 C.主次分明 D.内容丰富
8.《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而《资政新篇》则提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这一变化( )
A.加剧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B.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
C.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9.洋务运动不仅搬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和雷管,而且使外国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而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由此可知,洋务运动( )
A.遏制了列强的势力扩张 B.学习了西方的政治制度
C.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10.五四运动中,北京学界奋起抵制,时年二十二岁,就读于北京大学文科的罗家伦,在同学的要求下,靠在长桌旁写成《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的传单,其中蕴含的精神是(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条信条: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A.解放思想,追求变革 B.积极创新,探索科学
C.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D.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11.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探索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革命道路。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指( )
A.领导工人运动 B.进行北伐战争 C.工农武装割据 D.北上逼蒋抗日
12.从抗战路线层面来看,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不同,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这一路线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认为只有广泛发动群众,才能形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才能克服困难,战胜敌人。人民战争路线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 )
A.武装力量强 B.国共的合作 C.国际的支援 D.全民族抗战
13.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精神和“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几年时间就由一个贫穷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与上述史实相关的时代背景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改革开放的决策
14.“互联网+”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即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渗透、融合,促使传统行业迭代升级,以催化新兴产业。“互联网+”最能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
A.信息时代的经济全球化 B.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多个领域的变革
C.高新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D.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5.希腊神话中的神不但有人的形象和性格,甚至七情六欲等。他们不仅是自然力量的象征,而且也是社会力量的表现。“神的故事”实际基于人的体验、感受,可以说是“人话”。这反映出古希腊( )
A.民主政治思想已经萌芽 B.崇尚无神论的思想
C.传统文化蕴含人文思想 D.宗教神权意识淡薄
16.罗马法作为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它不仅在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对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司法与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此可知( )
A.古代与近代欧洲相差无几 B.近代法律都照搬罗马法
C.西方法制文明传承中发展 D.罗马法是资产阶级法律
17.在英国政府的鼓励下,1735年,约翰·哈里森(JohnHarrison)制成了世界第一号天文钟。航海天文钟的发明,为打通经度计算这至关重要的一环,发挥了重要作用,拉开了现代航海的序幕。航海钟的发明( )
A.表明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基于英国海外殖民扩张需要
C.受益于工业革命的技术革新 D.推动了欧洲近代科学的兴起
18.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新兴工业部门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复杂,需要大型的生产设备,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应运而生。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促使社会结构出现深刻变化
B.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
C.导致了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
D.改变了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
19.1943年11月,《开罗宣言》以国际法的形式要求日本归还其窃取的中国领土;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中国是其主要创始成员国并成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否决权。中国取得这些成果得益于( )
A.美苏两国的支持 B.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C.弱国外交的胜利 D.新的国际法律体系的日益成熟
20.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充分展示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社会生活;贝多芬1804年完成的《英雄交响曲》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英雄的理想形象,还展现了革命时代无数英雄勇敢、乐观的斗争精神,坚强的意志和真挚的感情。这反映出( )
A.文学艺术反映社会现实 B.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C.文学艺术决定社会发展 D.文学艺术真实记录历史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籍 书摘
《论语》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韩非子》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材料二明清之际出现了好几部重要的科技著作。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国药物学和医学的总结。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从粮食作物到蚕桑棉麻、蔬果竹木、药用植物及农器、牧养等均有论述,而对于水利和荒政的论述,篇幅较多。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对中国17世纪以前的农业、手工业之生产经验的总结,并注意介绍先进的生产经验。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这两部古籍体现的治国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著作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典籍在当今社会中的价值。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地名称 土地分配主要方式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以乡为单位,男女老幼,一律平分土地(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以分配农民个别耕种为主体方式)
中央革命根据地 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抽多补少,抽肥补瘦(没收豪绅、地主、富农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农民)
陕甘革命根据地 以村为单位,按人口和劳动力兼顾原则分配(没收地主及富农多余土地给雇农、贫农、中农等)
——摘编自张华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演变研究》
材料二众多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政权建设的协同作用下不断发展壮大。土地革命让农民获得土地,积极投身根据地建设与保卫;武装斗争有力抵御了敌人的进犯,保障了根据地的安全;政权建设则有效组织起根据地的各项事务,提升了运行效率。三者相辅相成,使得根据地人口不断增多,经济逐步发展,军事防御能力持续增强,影响力也日益扩大,成为中国革命发展的坚实堡垒和希望之光。
(1)据材料一,指出不同革命根据地土地分配方式的相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材料二之间的联系。
(3)综上所述,你能从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斗争中得出什么认识
2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 教育政策或措施 具体内容
新中国成立初期 改造旧教育制度 接管和改造旧学校,制定新的教育方针,强调教育为工农服务,向工农开门,大力发展工农教育,开展扫盲运动,提高工农群众文化水平
1958—1960年 教育“大跃进” 提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开展了大规模的教育革命,各地出现大办学校、盲目追求数量的现象,导致教育质量有所下滑
1985年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 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加强教育与经济建设的联系,推动教育朝着现代化、正规化方向发展
(1)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三个阶段的发展情况。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的原因。
(3)从新中国教育发展历程看,你认为调整教育政策应遵循什么原则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原本只是一些小型的城镇,但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成为重要的工业中心,人口急剧增长,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改变了欧美国家的社会结构和经济格局,推动世界历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摘编自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
材料二 欧美主要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变化表
年份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50 50.2 14.8 25.5 19.7
1900 77.0 39.7 41.0 54.4
1950 83.9 64.2 55.2 70.9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资料整理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的城市化出现了新的特点。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城市的产业逐渐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城市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如城市郊区化带来的中心城区衰落、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这深刻影响着当今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和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向。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对工业化国家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欧美主要国家1850—195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三、材料题
25.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材料 在20世纪,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美国在二战后凭借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对科技研发的高度重视,迅速崛起为超级大国,在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而那些未能及时跟上科技与经济变革步伐的国家则逐渐在国际竞争中落后。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025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一中、二中等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D
2.D
3.C
4.B
5.A
6.B
7.D
8.C
9.C
10.D
11.C
12.D
13.D
14.B
15.C
16.C
17.B
18.D
19.B
20.A
21.(1)治国思想:《论语》:以德治国,重视道德和礼仪的教化作用。《韩非子》: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公平性,刑赏不分贵贱。
(2)特点:注重对传统经验的总结(或集大成);涉及领域广泛(涵盖医药、农业、手工业等);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强调实用价值)。
(3)价值:古代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传承文明、指导现代社会治理和科技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22.(1)相同:均按人口分配土地;没收地主(或豪绅、富农)土地分给农民。
(2)联系:材料一的土地政策使农民获得土地,激发了其参与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的积极性,推动了材料二中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根据地的壮大又为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提供了保障,三者相辅相成。
(3)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土地政策的调整适应了革命形势的需要。
23.(1)发展情况: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造旧教育,发展工农教育,开展扫盲运动;
1958—1960年:教育“大跃进”,盲目追求数量,质量下滑;
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推行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教育与经济的联系。
(2)原因: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原有教育体制存在弊端。
(3)原则:教育政策调整应符合国情,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注重质量与数量的平衡。
24.(1)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社会结构和经济格局,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
(2)趋势:欧美主要国家城市人口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英国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其他国家逐步跟进。
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工业和服务业发展);交通运输业进步。
(3)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加强城市规划,缓解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推动中心城区复兴,合理布局郊区建设。
25.题目:科技与经济——综合国力的核心
观点:科技与经济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
史实:二战后,美国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创新(如原子能技术、计算机研发),迅速崛起为超级大国,主导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同时,未能跟上科技变革的国家(如战后英国因工业技术滞后、殖民体系瓦解而衰落)逐渐丧失竞争力。
结论:综上所述,科技与经济是国家竞争的根本,国家应重视科技与经济发展,以提升综合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