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北京市东城区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训练卷(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4分)本部分共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符合要求的一项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新疆民歌唱道:“敲起我们的手皮鼓,来啊,男女农民们,我们高声歌唱,感谢救星毛泽东,领导我们把身翻,斗争恶霸又减租,农民当家做主人……”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C.第一个五年计划 D.国民经济调整2.下面人物,被誉为我国“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钱学森 B.邓稼先 C.华罗庚 D.袁隆平3.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D.公布了“一五”计划4.这一年的10月16日,武汉市遭遇八级狂风,所有轮渡不得不停航,但是市民的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当时的报纸作了这样的报道:“今天的长江江面上,再也不是唐代诗人李白所说的‘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那番情景了。”这一情形出现的原因是( )A.武昌起义获得成功 B.武汉长江大桥通车C.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D.解放牌汽车出厂5.“大批的科技工作者、工人、解放军指战员,在国家经济落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发愤图强,用较短的时间,突破了许多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材料体现出20世纪60年代,我国取得科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人民建设的热情C.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 D.党和政府的支持6.改革开放前,粮价相当稳定。80年代以来,大米的价格有所上涨(如下图所示),一方面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并未引起消费者的焦虑。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进步提高粮食产量 B.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C.人们消费意识的变化 D.群众生活观念的变化7.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8.《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书在评价某次会议时,指出这次会议“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九大9.下图为某同学历史复习提纲。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应为1、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理论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科学发展观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民主与法制的完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0.史实就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A.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B.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C.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11.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少数民族代表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 )A.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地位 B.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C.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融合 D.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12.“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文中“第一扇窗”是指(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开放沿海开放城市C.设立经济特区 D.开放上海浦东1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土地改革的推行 B.“一五”计划的成功实施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三大改造的完成1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扩大企业自主权C.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增强企业活力15.为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发展,中国于2001年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是( )A.欧盟 B.亚太经合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联合国16.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知识卡片,其中有误的是A.背景 B.目的 C.过程 D.意义第二部分 材料分析题(共36分)17.(12分)九(1)班历史兴趣小组近期开展了一次关于“制度创新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搜集并整理了以下资料: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订的第一部选举法,它对选举的原则和方法、名额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以一定人口的比例为基础,又适当照顾地区和单位,在城市与乡村间、少数民族与汉族间,作了不同比例的规定,使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相应的代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1)依据材料一概括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名额的特点,这体现了我国哪一根本政治制度?(3分)材料二: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根据材料二指出为推动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党和政府确立了怎样的基本政治制度?(2分)材料三:不管大防还足港、牌、台地区、部只有一个中火人凡歧府,实行不同让金制度的地区奶是中央人民底府营糖下的一级地方政权,它们与中央人民政府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原。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是根据中国国请来辉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光浑范例。——胡维革、胡晓启《关于香港回归祖国的思考》(3)材料三中“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构想是什么。(3分)(4)请你根据搜集的资料、总结一个汇报标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如识用两个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4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2019年阅兵仪式上,不仅有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等军种,还有装甲兵、空降兵、炮兵、通信兵等兵种,并按照联合作战编成32个装备方队,分为陆上作战、海上作战、防空反导、信息作战、无人作战、后装保障、战略打击7个模块。坦克、战车、火炮、导弹、无人机等全部是自主研制生产的新型列装装备,展示了中国武器装备现代化、信息化、自主化建设的成果和自主研制及创新能力。材料二我军打破长期实行的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大陆军体制,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调整组建军委机关15个职能部门、五大战区以及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和联勤保障部队,领导指挥体制实现历史性重塑。——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工业制造领域的发展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简述我国军队建设形成的新格局,并简述我军承担核反击的新军种。(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在国防建设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4分)19.体育是传播和平与友谊的使者,体育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1950年,苏联男子篮球队访华,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接受外国体育代表团的访问。1956年2月,南斯拉夫足球代表队访问中国,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1952年,赫尔辛基举办第15届奥运会,由于西方国家阻挠,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临近结束才赶到。1954年,美国企图在国际奥委会内部制造“两个中国”的既成事实。1958年,中国发表了同国际奥委会断绝关系的声明。材料二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中国体育外交扩展到亚非拉国家,并上升到主要位置。由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发起、中国联合倡议的新兴力量运动会于1963年11月在雅加达举行,这是新中国首次全面参加的一个综合性大型国际运动会。材料三1971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赛会结束后,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乒乓外交”开创了以人民之间的友谊促动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和解的成功模式,是跨越意识形态障碍的国际体育交流。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体育迈出了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材料四进入21世纪,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开展多边体育交往,扩大国际体育交流,承办大型国际体育盛会,全面走向世界。2008年8月,圆满举办第29届奥运会。2014年,成功举办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2022年2、3月,胜利举办第24届冬奥会、第13届冬残奥会。(1)从材料一中新中国参加体育活动的两种不同境遇,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状况。(2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体育外交的特点。(2分)(3)20世纪70年代,“乒乓外交”跨越意识形态障碍,推动了外交关系的发展,外交事业取得显著成就。请任意举出两例重大外交成就。(2分)(4)“多边体育交往”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进入21世纪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2分)(5)综合上述材料回答:我国一贯奉行的外交政策及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1.A2.D3.B4.B5.B6.B7.A8.B9.C10.D11.A12.C13.C14.D15.C16.D17.(1)特点:以一定人口的比例为基础,又适当照顾地区和单位,在城市与乡村间、少数民族与汉族间,作了不同比例的规定,使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相应的代表。(人民性,广泛性,全面性也可)。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构想:“一国两制”构想。(4)观点: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发展。论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有效的推动了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等政策都体现了我国善于推动政治制度的创新,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18.(1)特点:从仿制到注重自主研制;科技水平不断提高。(4分)(2)新格局: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2分)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4分)(3)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奠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自力更生。(4分,答出符合题意的4点即可)。19.(1)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采取敌视态度等。(2分)(2)广泛开展同亚非拉国家的体育外交关系。(1分)(3)推动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同美、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或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分)(4)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1分)(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分)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1分)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