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气时代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化学工业和新材料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①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②③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 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1918年11月)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2.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3.明确一战对人类文明的破坏和战争的残酷性,以史为鉴,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一.探战争原因项 目 英 法 德 美186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 3 4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4.6 8.1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2 1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材料二: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一战目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阅读材料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德国实现统一;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国家利益是寻求盟友的主要原因。——《新全球史》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任务2.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指向目标1)德英世界霸权 、殖民地问题奥俄争夺巴尔干半岛意普法战争后果争夺欧洲霸主法1879年1882年19041907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最终形成三大矛盾、两大集团形成示意图:突尼斯问题争夺巴尔干半岛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看图学史2、民族关系、宗教信仰复杂:历史上阿拉伯人、罗马人、土耳其人都曾征服过那里,形成了多民族、多宗教、多种族杂居的现象,矛盾重重。3、大国争夺:19世纪以后,列强插手、两大军事集团的争夺,使巴尔干半岛小规模战争不断,成为欧洲的火药桶。巴尔干半岛——欧洲的“火药桶”4.奥匈帝国图谋吞并塞尔维亚1、地理位置: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会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直接原因、借口)普林西普皇储夫妇遇刺普林西普被捕一把枪挑起了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立即寻求德国的支持,以摧毁塞尔维亚;德国立即表示全力支持奥匈对塞尔维亚采取军事行动。德皇威廉二世声称:“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并说:如果俄国干涉,它将以对同盟国的忠诚,与奥匈并肩对俄作战。——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探讨突发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普林西普的本来目的是挽救民族危机,那么他的目的达到了吗?又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呢?非但没有挽救民族危机,反而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争,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可见其行为并不是反抗民族侵略的正义和正确行为。战争不是不可以避免的,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突发事件尤其是个人暗杀等恐怖行为对世界和平的威胁!“木头是深层原因,干柴和纸张是中层原因,划火柴是突发原因。”—— [美]小约瑟夫·奈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②主要原因: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局势日趋紧张③导火线(直接原因、借口): 萨拉热窝事件性质: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从“1914年至1918年的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 ——列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二.梳战争之过程1914.6.281914.7.28191619171917.111918.11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开始标志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著名战役:凡尔登战役 “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美国参加协议国作战 中国宣布加入协约国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战争。一战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阅读课本,准确说出一战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开始标志、著名战役、结束标志)在德国的支持下,早就准备发动战争的奥匈帝国立即以这件事为借口,在1914年7月28日对塞尔维亚宣战。德皇威廉二世7月30日,俄国宣布支持塞尔维亚,下令总动员。8月1日,法国实行总动员。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8月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8月4日,英国宣布英德处于战争状态。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意大利是虽是三国同盟中的一员,却于1914年8月3日宣布中立。意大利以中立和参战为手段,向双方讨价还价,最后协约国方面满足了它的欲望。1915年5月意大利向奥匈宣战。——《世界史·现代史编》“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英)帕麦斯顿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意大利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奥作战,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协约国进行的战争具有一定的正义性B .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C .意大利要帮助塞尔维亚实现民族独立D .意大利的背信弃义导致了三国同盟的分裂请思考【B】同盟国:国际关系中,永远的利益!萨拉热窝三 条 战 线东线:俄 vs 德、奥匈南线:塞尔维亚vs奥匈西线:英法 vs 德凡尔登战役著名战役特点:残酷性、破坏性1916年凡尔登战役历时10个月,德法双方伤亡近百万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此后,德军在西线丧失了主动权。德军使用了毒气弹凡尔登索姆河时间:1916年7月至11月兵力:153个师伤亡:一百三十余万人结果:西线再度转入阵地战。英军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看图学史看图学史新武器:飞机、坦克、潜艇、毒气等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应该运用科技造福于人类!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美国参加协议国作战中国宣布加入协约国战争进行到1917年,交战双方都已经精疲力尽。哪些事件促使一战的结束?德国的无限制潜水艇战导致美国商船受损. 1917年4月美国参战抢夺战利品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1918年3月3日,列宁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条约》,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一战华工墓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看图学史福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协约国联军总司令。 1918年11月11日,福煦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里签订了停战协定,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福 煦车 厢战争结束1918年11月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28——1918/11/11)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战火燃遍欧亚非三洲卷入人口 超过15亿参战人员 7000多万伤亡人员 3000多万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1、影响三.析战争之评价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材料二: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非洲。——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材料一 在一战期间,英国失去了1/4的对外投资,法国失去了1/3的对外投资,德国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英国丧失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美国在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日本经济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美日崛起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出现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材料三1.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2.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3.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影响①珍爱和平,远离战争;②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③科技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④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启示:四.思战争之教训让我们祈祷这世界:不再有杀戮,不再有流血,不再让年轻的生命随意地看不见阳光…拥有和平的夜和美丽的脸,愿这世界爱与和平永存和而不同 天下大同第一次世界大战1.根本原因:2.作战双方:3.导火线:4.一战爆发:6.一战结果:7.一战影响:第一阶段:1914年5.一战过程:8.一战启示: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同盟国和协约国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英、法、俄参战;意大利(协约国)第二阶段:1916年,第三阶段:1917年,1918年,德国投降,以同盟国战败而结束(性质、规模空前、削弱欧洲、美俄崛起、殖民地民族觉醒)课堂小结凡尔登战役美参战,俄退战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1.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与研究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资料,具有直观性。读下图,判断其所反映的时空区间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C.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A2.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1914年爆发了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形成B.1914年6月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C.列强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矛盾激化D.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各国为保证国家安全,结成不同的联盟。一个小事件引发了它们之间的战争。”材料中“一个小事件”指的是( )A.来克星顿枪声 B.凡尔登战役C.萨拉热窝事件 D.九一八事变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的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 B.萨拉托加战役C.凡尔登战役 D.索姆河战役DC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