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练习题(含答案)积累与运用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矜持(jīn) 孱头(càn) 迸溅(bèng) 怆然(chuàng)B. 依傍(bàng) 单薄(bó) 伫立(chù) 决眦(zì)C. 挑逗(tiǎo) 猥琐(wěi) 涉足(shè) 岱宗(dài)D. 酒酿(niàng) 颤抖(chàn) 路径(jìng) 鸡豚(tún)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花苞 褪尽 幽寂 血气方钢B. 嫁结 延绵 爱怜 仙露琼浆C. 笼罩 挣扎 瞬息 淅淅沥沥D. 盘虬 苦涩 服待 荒草萋萋3.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该单位的领导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以身作则,到处显出蓬勃的生机。B.我们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C.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D.同学会上,大家一见面就海阔天空地聊个没完。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由于消防队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让消防知识走进千家万户。B.夜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所售商品种类繁多,吃的、喝的、玩的、用的一应俱全。C.近年来,过度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已经严重造成了环境污染,必须引起全社会警惕。D.公园的荷花已经开放,游客身处其中,聆听着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感觉特别惬意。5.选出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B.“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C.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D.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6.给下列句子重新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但是,他的事迹将为愈来愈多的人所了解和传颂。②他为这一事业奉献了全部精力,在刚过62岁的时候,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③有个英雄群体不计名利、舍生忘死、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④人们愈来愈深切地怀念他,他对祖国的贡献将永载史册。⑤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③⑤①②④ B.⑤②③①④ C.③⑤②①④ D.②③⑤①④名著阅读《骆驼祥子》除了写祥子,还写了形形色色的洋车夫,他们的经历展现着北平众车夫的人生百态。请根据以下情节概括提示,结合相关具体内容谈谈哪位洋车夫的哪段经历对祥子希望破灭影响最深?(100字左右)《骆驼祥子》情节概括1.朴实青年盼圆梦,节俭祥子终购车 2.虎妞佯装施诡计,祥子不慎遭引诱 3.虎妞有意定妙计,祥子无奈喝闷酒 4.二强子卖车卖女,小福子初见祥子 5.请大仙装神弄鬼,惜虎妞难产而亡 6.再遇老马互诉苦,痛失福子始堕落8. 名句默写。(1)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____________。(《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3)《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景抒情,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己亥杂诗》写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一位哲人曾说过:“不仅会在欢乐时微笑,也要学会在困难时微笑。”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这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境界。人生需要微笑,让我们用微笑面对生活吧。现在班上将要举行以“微笑着面对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做好准备】在正式演讲比赛之前,请你根据比赛的主题确定自己演讲的内容,做好充分准备。①搜集、整理资料②③④设计演讲(恰当运用演讲技巧)(2)【拟写标语】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一条简洁优美、富有感染力的标语。(3)【简述事例】如果在你的演讲中要举出“名人笑对挫折”的事例作为论据,请你仿照例句简述一个事例。例句: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阅读理解(一)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约 客(南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问刘十九①(唐)白居易绿蚁②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注释】①刘十九:刘十九乃白居易堂兄刘禹铜,两人常有应酬。②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两首小诗都写的是诗人在寂静的夜晚邀请老朋友来倾诉衷肠。它们无论是写声,还是绘色,都十分精妙,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悦目怡神之感。细细品读,回答下面问题。10、简析《约客》中写雨声、蛙声、棋子声的作用。11、《问刘十九》这首小诗在色彩的配置上很有特色,试对“绿”“红”“雪”三字的表现力作简要赏析。(二)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问题。①“我在开花!”它们在笑。②“我在开花!”它们嚷嚷。③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④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⑤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⑥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⑦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12.“我凑上去,想摘一朵”,却没有摘,原因仅仅是“我没有摘花的习惯”吗?你认为更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13.为什么“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14.文中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有什么作用? 15.你从选文画线句子“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中获得怎样的人生感悟?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三松堂断忆宗璞(1)转眼间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快一年了。(2)去年这时,也是玉簪花开得满院雪白,我还计划在向阳的草地上铺出一小块砖地,以便把轮椅推上去,让父亲在浓重的树荫中得一小片阳光。因为父亲身体渐弱,忙于延医取药,竟没有来得及建设。九月底,父亲进了医院,我在整天奔忙之余,还不时望一望那片草地,总不能想象老人再不能回来,回来享受我为他安排的一切。(3)在父亲的最后几年里,经常住医院,八九年下半年起更为频繁,九〇年初,父亲因眼前有幻象,又住医院,他常常喜欢自己背诵诗词,每住医院,总要反复吟哦《古诗十九首》。有记不清的字,便要我们查对,“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他在诗词的意境中似乎觉得十分安宁。一次医生来检查后,他忽然对我说:“庄子说过,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孔子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张横渠又说,生吾顺事,没吾宁也。我现在是事情没有做完,所以还要治病。等书写完了,再生病就不必冶了。”我只能说:“那不行,哪有生病不治的呢!”父亲微笑不语。我走出病房,便落下泪来。坐在车上,更是泪如泉涌。一种没有人能分担的孤单沉重地压迫着我。我知道,分别是不可避免的。(4)我们希望他快点写完《新编》,可又怕他写完。在住医院的间隙中,他终于完成了这部书。亲友们都提醒他还有本《余生札记》呢。其实老人那时不只有文艺杂感,又还有新的思想,他的生命是和思想和哲学连在一起的,只是来不及了,他没有力气再支撑了。(5)人们常问父亲有什么遗言。他在最后几天有时念及远在异国的儿子钟辽和惟一的孙儿冯岱。他用力气说出的最后的关于哲学的话是:“中国哲学将来要大放光彩!”他是这样爱中国,这样爱哲学。当时有李泽厚和陈来在侧。我觉得这句话应该用大字写出来。(6)然后,终于到了十一月二十六日那凄冷的夜晚,父亲那永远在思索的头脑进入了永恒的休息。(7)作为父亲的女儿,而且是数十年都在他身边的女儿,在他晚年又身兼几大职务,秘书、管家兼门房,医生、护士带跑堂,照说对他应该有深入的了解,但是我无哲学头脑,只能从生活中窥其精神于万一。根据父亲的说法,哲学是对人类精神的反思。他自己就总是在思索,在考虑问题。因为过于专注,难免有些呆气,他晚年耳目失其聪明,自己形容自己是“呆若木鸡”。其实这些呆气早已有之。抗战初期,几位清华教授从长沙往昆明,途经镇南关,父亲手臂触城墙而骨折。金岳霖先生一次对我幽默地提起此事,他说:“当时司机通知大家,不要把手放在窗外,要过城门了。别人都很快照办,只有你父亲听了这话,便考虑为什么不能放在窗外,放在窗外和不放在窗外的区别是什么,其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是什么,还没考虑完,已经骨折了。”这是形容父亲爱思索。他那时正是因为在思索,根本就没有听见司机的话。(8)父亲一生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很低,他的头脑都让哲学占据了,没有空隙再来考虑诸般琐事。而且他总是为别人着想,尽量减少麻烦。一个人到九十五岁,没有一点怪癣,实在是奇迹。父亲曾说,他一生得力于三个女子:一位是他的母亲、我的祖母吴清芝太夫人,一位是我的母亲任载坤先生,还有一个便是我。一九八二年,我随父亲访美,在机场上父亲做了一首打油诗:“早岁读书赖慈母,中年事业有贤妻。晚来又得女儿孝,扶我云天万里飞。”确实得有人料理俗务,才能有纯粹的精神世界。近几年,每逢我的生日,父亲总要为我撰寿联。九〇年夏,他写最后一联,联云:“鲁殿灵光,赖家有守护神,岂独文采传三世;文坛秀气,知手持生花笔,莫让新编代双城。”父亲对女儿总是看得过高。“双城”指的是我的长篇小说,第一卷《南渡记》出版后,因为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便停顿了。我必须以《新编》为先,这是应该的,也是值得的。当然,我持家的能力很差,料理饭食尤其不能和母亲相比,有的朋友都惊讶我家饭食的粗糙。而父亲从没有挑剔,从没有不悦,总是兴致勃勃地进餐,无论做了什么,好吃不好吃,似乎都滋味无穷。这一方面因为他得天独厚,一直胃口好,常自嘲“还有当饭桶的资格”;另一方面,我完全能够体会,他是以为能做出饭来已经很不容易,再挑剔好坏,岂不让管饭的人为难。(9)父亲自奉俭,但不乏生活情趣。他并不永远是道貌岸然,也有豪情奔放,潇洒闲逸的时候,不过机会较少罢了。一九二六年父亲三十一岁时,曾和杨振声、邓以蛰两先生,还有一位翻译李白诗的日本学者一起豪饮,四个人一晚喝去十二斤花雕。六十年代初,我因病常住家中,每于傍晚随父母到颐和园包坐大船,一元钱一小时,正好览尽落日的绮辉。一位当时的大学生若干年后告诉我说,那时他常常看见我们的船在彩霞中飘动,觉得真如神仙中人。我觉得父亲是有些仙气的,这仙气在于他一切看得很开。在他的心目中,人是与天地等同的。“人与天地参”,我不止一次听他讲解这句话。《三字经》说得浅显:“三才者,天地人。”既与天地同,还屑于去钻营什么!那些年,一些稍有办法的人都能把子女调回北京,而他,却只能让他最钟爱的幼子钟越长期留在医疗落后的黄土高原。一九八二年,钟越终于为祖国的航空事业流尽了汗和血,献出了他的青春和生命。(10)父亲的呆气里有儒家的伟大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地步;父亲的仙气里又有道家的豁达洒脱。秉此二气,他穿越了在苦难中奋斗的中国的二十世纪。他的一生便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一个篇章。(11)据河南家乡的亲友说,一九四五年初祖母去世,父亲与叔父一同回老家奔丧,县长来拜望,告辞时父亲不送,而对一些身为老百姓的旧亲友,则一直送到大门,乡里传为美谈。从这里我想起和读者的关系。父亲很重视读者的来信,许多年常常回信。星期日上午的活动常常是写信。和山西一位农民读者车恒茂老人就保持了长期的通信,每索书必应之。后来我曾代他回复一些读者来信,尤其是对年轻人,我认为最该关心,也许几句话便能帮助发掘了不起的才能。但后来我们实在没有能力做了,只好听之任之。把人家的千言信万言书束之高阁,起初还感觉不安,时问一久,则连不安也没有了。(12)时间会抚慰一切。去年初冬深夜的景象总是历历如在目前,我想它是会伴随我进入坟墓的了。当晚,我们为父亲穿换衣服时,他的身体还那样柔软,就像平时那样配合。他好像随时会睁开眼睛说一声“中国哲学将来会大放光彩”。我等了片刻,似乎听到一声叹息。(13)然而日子居然过去快一年了,只好对自己说,至少有一件事稍可安慰。父亲去时不知道我已抱病。他没有特别的牵挂,去得安心。(14)文章将尽,玉簪花也谢尽了。邻院中还有通红的串红和美人蕉,记得我曾说串红像是鞭炮,似乎马上会劈劈啪啪响起来,而生活里又有多少事值得它响呢?(本文有删改)16. 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终于到了十一月二十六日那凄冷的夜晚__________父亲 呆气里有儒家的伟大精神_______________17. 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18. 文中“父亲” 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19. 结合全文,分析文末划线句子的深层意蕴。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稀粥南北味张抗抗①稀粥在中国,犹如长江黄河,源远流长。②稀粥对于许多中国人,亦如生命之源泉,一锅一勺一点一滴,从中生长出精血气力、聪明才智,还顺便喝出来许多陈规积习。③少年时代在杭州,江浙地方的人爱吃泡饭。把剩下的大米饭搅松,用水烧开,就是泡饭。泡饭里有锅底的饭锅巴,吃起来很香。佐以酱瓜、腐乳和油炸蚕豆,最好有几块油煎咸带鱼,就是普通人家价廉物美的享受了。江南一带,泡饭也就是稀饭,家家离不开泡饭,与北方人爱喝稀粥的习性并无二致。④外婆住在江南腹地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外婆家爱喝白米粥,煮粥必用粳米。用粳米烧的粥又黏又稠,开了锅,厨房里便雾气蒙蒙地飘起阵阵粥香,听着灶上锅里咕嘟咕嘟白米翻滚的声音,像是有人唱歌。熄火后的粥是不能马上就喝的,微微地闷上一阵,待粥锅四边翘起了一圈薄薄的白膜,粥面上结成一层白亮白亮的薄壳,粥米已变得极其柔软几乎融化,粥才成其为粥。那样的白米粥,天然地清爽可口,就像是白芍药加百合再加莲子熬出来的汁。温热地喝下去,似乎五脏六腑都被清洗了一遍。⑤我们家早也喝粥,晚也喝粥,而且总是见锅见底地一抢而空。南方人喝粥就是喝粥,有些单调,不像北方人那样,还就着馒头烙饼什么的。那个时候,稀粥对于我来说,多半出于家传的习惯,别无选择,所以偶尔也抱怨早上喝粥肚子容易饿,晚上喝粥总要起夜。外婆就皱着眉头,用筷子轻轻敲着碗边说:“小孩不懂事,早十几年,一户人家吃三年粥,就可买上一亩田呢,你外公家的房产地产,就是这样省吃俭用挣下来的……”外婆喝粥有个习惯,她喝饱了以后,放下筷子,必得用舌头把粘在粥碗四边的粥汤舔干净,干净得就像一只没用过的碗,那时外婆的粥才算是真正喝完。⑥当我在寒冷的北大荒原野上啃着冻窝头、掰着黑面馒头时,我开始思念外婆的白米粥。白米粥在东北称作大米粥,连队的食堂极偶然才烧制一回,通常是作为病号饭,必须经过分场大夫和连首长的批准,才能得此优待。后来我有了一个小家,待后院菜园子的豌豆成熟,剥出一粒粒翡翠般的新鲜豆子,再向农场的老职工讨些大米,熬上一锅粥,待粥快熟时,把豌豆掺进去,再加上弄来的一点白糖,便成了江南一带著名的豌豆糖粥。一时馋倒连队的杭州老乡,纷纷如蝗虫般拥入我的茅屋,一锅粥顿时告罄,就差没像我外婆那样把锅舔净了。⑦在当时年年吃返销粮的北大荒,所有以粗粮制作的主食里,唯有粥还是可以接受并且较为容易适应的——这就是大碴子粥和小米粥。⑧大碴子,其实就是把玉米粒轧成几瓣约如绿豆大小的干玉米碎粒。用一口大锅把玉米碴子添上水,急火煮开锅,改为文火焖。焖的时间越长,碴子就熬得越烂,越烂吃起来就越香。等到粥香四溢,开锅揭盖,眼前金光灿烂,一派辉煌,盛在碗里,如捧着个金碗,很新奇也很庄严。大碴子粥米粒饱满又实沉,咬下去富有弹性和韧劲,嚼起来挺过瘾。从每一粒碴子里熬出的黏稠浆汁,散发着秋天田野上成熟庄稼的气息,洋溢着北方汉子的那种粗犷和力量。⑨煮大碴子粥必须在碴子下锅时,放上一种长粒的饭豆。那种豆子紫色粉色白色还带花纹,五光十色的令人眼花缭乱。五彩的豆子在锅里微微胀裂,沉浮在金色的粥汤里,如玉盘上镶嵌的宝石……⑩小米粥喝起来感觉要温柔些、细腻些,且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易被人体吸收,是北方妇女生小孩坐月子和哺乳期的最佳食品。在北大荒农场的土炕上生下我儿时,有农场职工的家属送来一袋小米。靠着这袋小米,我度过了那一段艰难的日子。每天,几乎每餐每顿,我喝的都是小米粥。在挂满白霜的土屋里,冰凉的手捧起一碗黄澄澄冒着热气的小米粥,我觉得自己还有足够的力量活下去。热粥一滴滴温热我的身体烤干我的眼泪暖透我的心,我不再害怕不再畏惧。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稀粥远非仅仅具有外婆赋予它的功能,它可以承载人生,可以疏导痛苦,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多年后回广东老家探亲,稀粥竟以我从未见过的丰富绚丽——绿的菜叶、红的肉丁、黑褐色带花纹的松花蛋和金黄色的海米,衬以米粒雪白的底色,就像一幅点彩派的斑斓绘画,呈现在我面前。街头巷尾到处都有粥摊或粥挑子,燃得旺旺的炉火上,熬得稀烂的薄薄的粥汤正咕咕冒泡,一边摆放整齐的粥碗里,分别码着新鲜的生鱼片、生鸡片或生肉片,任顾客选用。确定了某一种,摊主便从锅里舀起一勺滚烫的薄粥,对着碗里的生鱼片浇下去,借着沸腾的稀粥的热量,生鱼片很快烫熟,再加少许精盐、胡椒粉和味精,用筷子翻动搅拌一会儿,一碗美味的鱼生粥就烧制而成。粥米入口便化,回味无穷;鱼片鲜嫩可口,滑而不腻。一碗粥喝下去,周身通达舒畅,与世无争,别无他求。我在广州吃过烧鹅乳猪,却独独忘不了这几角钱一碗的鱼生粥或鸡丝粥。却有几位外国朋友闻粥色变,发表意见说,为人一世,最不喜欢喝稀粥,也不能理解中国人对于粥的爱好。 而我,喜欢喝在这块土地上所能喝到的或精致或粗糙或富丽或简朴的各式各样的粥。(选自《张抗抗散文》,有删改)20.阅读全文,按要求完成下面表格。经历时期地点 少年时代杭州 青年时代北大荒 多年之后广东老家粥的种类 大米粥(白) ①________ 鱼生粥(五彩缤纷)“我”的感觉 ②_____ 过瘾、温柔、细腻、暖透我的心 ③_____21.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用粳米烧的粥又黏又稠,开了锅,厨房里便雾气蒙蒙地飘起阵阵粥香,听着灶上锅里咕嘟咕嘟白米翻滚的声音,像是有人唱歌。(从感官角度与修辞角度赏析这个句子。)(2)外婆喝粥有个习惯,她喝饱了以后,放下筷子,必得用舌头把粘在粥碗四边的粥汤舔干净,干净得就像一只没用过的碗,那时外婆的粥才算是真正喝完。(从描写角度赏析这个句子。)22.结合全文,简要说说对“稀粥对于许多中国人,亦如生命之源泉”这一句话的理解。23.联系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以“稀粥南北味”为题?三、作文24.一位父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候动情地说:“我们做父母的其实特别希望孩子有帮父母做点事的举动或者想法,哪怕只是倒一杯水,扫一次地,我们心里都会感到特别的欣慰,甚至是特别的感动。”这段材料给你什么样的联想、感悟和思考?自选角度,注意选材,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得抄袭;⑤字数在600字左右。答案1、B 2.C 3.B 4.B 5.C 6.C 7.答案示例:在茶馆里的偶遇,祥子认识了老马,让他感觉到即使自己拼命拉车,到老了,也是会无法维持生计的,何况老马也有自己的车,但到最后只能靠卖点东西维持自己的生活。好心和好身体并不能带来好生活。祥子靠拉车改变命运的梦想被击碎,开始堕落成行尸走肉。最终走向和老马相似的悲剧命运。答案示例:二强子将自己的妻子打死了,迷上了喝酒和赌博,最后甚至将自己的女儿小福子也逼得自杀。他的这些行为给祥子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祥子在某种程度上也开始走上了和二强子相似的道路。二强子的悲剧人生成为了祥子人生的一个重要参照物,促使祥子的性格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加速了他的堕落过程。8.(1)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山重水复疑无路 (3)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4)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5)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9.(1) 示例:②撰写讲稿(内容) ③熟悉讲稿(2). 示例:烦恼全抛弃,快乐心中(3). 示例:贝多芬在听觉完全丧失的情况下,扼住命运的喉咙,全力以赴创作音乐,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10、雨声、蛙声写景中以声写静,烘托出了当时周遭的清静;棋子声看似百无聊赖,实则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窗外之景并融入其中的独得之乐。11、“绿”字描绘出新熟家酒的淡绿和浑浊粗糙,引发读者的联想;“红”字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雪”这一意象的安排勾勒出朋友相聚畅饮的阔大背景,寒风瑟瑟,大雪飘飘,让人感到冷彻肌肤的凄寒,越是如此,越能反衬出火炉的炽热和友情的珍贵。12.不是。更主要的原因是不忍心,舍不得。13.因为盛开的紫藤萝花所焕发的勃勃生机让“我”睹物释怀,“我”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感悟到了生命的美好和永恒。14.十多年前家门外的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开得繁盛形成对比,突出了现在花的生机盎然。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15.行走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磨难,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应该像紫藤萝那样用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让我们的生命之花摇曳多姿。16. 凄冷:一是天气寒冷,一是心情悲凉。呆气:一是言行与众不同,一是思考与做事专注、执着、坚韧。17. ①内容上,表面是对不能及时回信的“不安”的自我安慰,实际是对父亲为人处世的肯定和怀念。烘托了人物形象。②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自然。18. ①人生态度上,达观洒脱,如:病床上与女儿谈生死,“微笑”。②生活中,亲善慈爱,如:思念远在异国的儿孙,吃饭不挑剔,为女儿写寿联等。③为人上,俭朴又不失情趣,如:招待朋友,带女儿游湖。④做学问,执着如一,如:因思考而“骨折”,八十岁开始写《新编》。⑤作风上,清廉高洁,如:奔丧中,不折节送县长而送亲友,给读者回信等。19. 一是“串红”历经并见证了生活的沧桑,但依然静守洒脱、豁达淡然。二是人去“花”在,寄托了作者对父亲的不尽哀思。三是父亲的一生中发生了很多事,最后连同父亲烟消云散,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无奈和落寞(“沉重的孤单”)。四是表达对未来的期盼,希望“串红”能见证父亲“预言”(中国哲学将来会大放光彩)实现。20. 大楂子粥、小米粥(黄) 清爽可口 通达舒畅21.(1)①从视、嗅、听等多个角度,细致地描写了粳米粥的熬制过程以及带给人的感受,写出了粥的美味诱人。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白米翻滚的“咕嘟咕嘟”声“像是有人唱歌”,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与对粥的喜爱。(2)细节描写,通过外婆喝粥这一细节描写,形象地写出当时物质之匮乏,外婆对粮食之珍惜以及对粥的特殊感情。22.①稀粥,南方人、北方人通吃,从中生长出精血气力和聪明才智。②喝粥的本质也许源于贫穷,但借此解决了生计问题。③物质不再匮乏的今天,喝粥成为习俗,饱含温情和情趣。④中国人对于粥有独特的爱好,外国朋友不喜欢喝粥也不能理解中国人对于粥的爱好。23.示例: ①以“稀粥南北味”为题,能够串联起全文。文章开篇先总写稀粥在中国历史之悠久,稀粥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中间分写南北粥各自不同的特点;最后抒发对中国稀粥的深厚感情,“稀粥”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运用对比手法,将稀粥南北味进行对比,将不同时代的稀粥的不同滋味进行对比。③点明主题。“味”字不仅指粥的味道,也包含着人生的阅历和时代的变化,以此为题,具有丰富的意蕴。24、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