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课标依据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框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法治观念中的“知道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能够初步认识到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学段目标中的“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了解以民法典为代表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理解法律是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学段内容中的“初步认识法治的内涵,理解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二)教材分析本课作为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法律为我们护航》。本课共设计两框,第一框围绕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展开,第二框围绕法律的作用展开。第一框从理论层面、第二框从实践层面对法律及法律体系进行阐述。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法律体系的性质,理解法律及法律体系的重要作用,明白完善法律体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意识,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三)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比较单薄,认为法律与自身遥不可及,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法律比较少,法律知识储备不足,不能清晰分辨违法行为,容易导致行为偏差。学生对法律作用的认识比较片面,仅仅看到法律的规范作用,而忽视了法律的保护作用。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法律与自身的关系、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需要在教学中引入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案例,通过合作探究等活动来全面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体会法律能保障美好生活。二、教学目标1.理解法律在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通过分析生活案例,培养学生判断、归纳能力,使其能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3.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法律如何保障我们的生活,以及如何将法治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新课导入漫画导入,激发兴趣欣赏漫画,并思考问题 教师提问: 当我们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采取什么方式维权最有效? 预设学生回答: 生:找警察、向法院提起诉讼。 生:寻求法律的帮助。 …… 活动任务:根据漫画,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从而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那么法律是如何保障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设计意图:借漫画直观展现常见侵权行为,快速抓住学生眼球,激发学习兴趣;这些场景源自生活,能让学生意识到法律就在身边,拉近法律与生活的距离;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应对侵权的办法,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自然过渡到新课,帮助学生理解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探究新知探究一:法律的作用【情境材料1】 呈现材料:小芳的一天 早晨,小芳乘坐公交上学,途中轿车违规变道,公交车司机急刹避险,小芳摔倒擦伤,交警赶来后,认定轿车司机负事故责任。 中午,小芳在学校附近小吃店吃黄焖鸡,发现食材不新鲜,且有异物,向老板反应后,老板却坚称没问题,后小芳拨打12315反馈后,老板才同意退款。 傍晚,小芳去图书馆自习,发现有人在大声打电话,管理员发现后,依照图书馆规定制止,让图书馆恢复了安静的环境。 教师提问: (1)上述情境与哪些法律相关?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法律是如何保障生活的。 预设学生回答: 生:道路交通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生:法律可以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 …… 过渡: 法律在我们日常的出行、消费等生活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那在交通领域,法律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图片来了解一下。 【情境材料2】 呈现两张图片 教师提问: (1)这两种交通状态,对生活和社会运行有何不同影响? (2)从这些影响看,法律规范交通行为的重要性体现在哪? 预设学生回答: 生:交通秩序混乱,引发社会矛盾、占用资源…… 生:交通井然有序,节省时间成本,促进社会和谐…… 生: 法律通过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实现社会的有序运行。 …… 播放《促进交通和谐》的视频 教师提问: (1)观看视频,你能找到哪些交通礼让制度?这些制度有何意义? (2)结合生活实际,寻找身边的促进社会和谐的制度。 预设学生回答: 生:机动车礼让行人、保障特种车辆优先通行 生:有效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 播放与交通事故相关的经典案例视频 2024年3月19日,在呼北高速临汾乡宁段西家塔隧道内,一辆旅游大巴因司机疲劳驾驶、超速且未开车灯,撞上隧道壁,造成14死37伤。 事故发生后,山西省政府成立事故调查组彻查,国务院安委会挂牌督办。最终,涉事企业嘉骏运输公司法定代表人李从永等多人被建议移送司法,多企业及人员被行政处罚,18名相关责任人被问责,相关监管部门被要求作书面检查。 教师提问: 在此次新闻事件中,法律发挥了什么作用? 预设学生回答: 生:制裁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 【情境材料3】 某小区四楼的业主陈某听到楼下刘某家装修声音异常,便下楼沟通。陈某发现刘某屋内的承重墙已被拆掉,便向物业公司和其他业主告知了这一情况。之后,陈某发现家里的地板开始抖动,还出现了下沉,墙壁也出现了很多裂痕。200多户居民被迫紧急疏散撤离。业主委员会要求刘某恢复原状,但刘某表示,他砸的是自家的墙,与他人无关。无奈之下,业主委员会向有关部门举报了刘某。该部门依法责令刘某停止违法行为,对刘某进行立案调查,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制订墙体恢复方案,并追究刘某的法律责任。 教师提问: (1)结合相关法律知识,评价案例中刘某的行为。 (2)结合上述案例,说说法律如何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 预设学生回答: 生: 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蕴含每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 【情境材料4】 呈现三则法律条例规定 教师提问: 结合上述法律条文,思考法律在哪些领域发挥了作用?怎样发挥作用的? 预设学生回答: 生:法律为农村的发展指引了方向,促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生:法律为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指明了路径,推动了医疗服务体系的现代化进程。 …… 情境任务: 仔细阅读材料,分析问题,了解法律的作用。 任务说明: 展示小芳的一天,通过对情境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相对应的法律,在分析中理解法律能够处理矛盾纠纷、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情境任务: 依据两张图片,通过对比分析,概括如果没有法律会带来的影响。 任务说明: 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引导学生理解生活需要法律,社会的正常运行也需要法律保障,法律通过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实现社会的有序运行。 情境任务: 观看视频,寻找相对应的交通礼让制度,并思考这些制度存在的意义,再次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寻找身边促进社会和谐的制度。 情境任务: 根据视频,思考法律发挥的作用。 任务说明: 展示新闻案例,启发学生思考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情境任务: 依据呈现的材料,分析案例,理解法律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作用。 任务说明: 通过对典型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公共利益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法律保障公共利益,任何人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情境任务: 根据呈现的材料思考相对应的问题。 任务说明: 依据法律对农业、医疗、市场等领域发挥作用具体分析,强化学生对法律促进社会的发展的认知。教师总结:法律的作用 (1)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做法:法律通过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实现社会的有序运行;通过建立和实行各种社会制度,维护社会的文明和谐;通过调解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3)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做法:法律通过设定个人权利的界限,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个人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滥用权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4)法律促进社会的发展。做法:法律为促进各行业各领域事业发展,建立健康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秩序,提供方向指引和有力保障。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强调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新时代社会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社会生活的制度化、法治化。设计意图:借小芳一天的生活案例,让学生深入感知法律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明白法律是处理社会关系、解决矛盾的重要准则。通过对比交通图片、分析交通礼让视频,直观展现法律规范对社会秩序的关键作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借助寻找身边的社会制度,拓宽学生对法律范畴的认知,理解法律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渗透。借助交通事故、装修挖承重墙等负面案例,凸显法律维护公平正义、保护公共利益的价值,树立学生的法治观念。分析不同领域的促进法,帮助学生建立对法律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宏观认知,增强对法律体系的整体把握。随堂练习1.2024年前三季度,最高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3597.3万件,同比增长5.78%,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3.34个百分点;结案3378.2万件,同比增长6.20%。其中,诉前调解成功案件1020.4万件,同比增长24.04%;受理各类审判执行案件2576.8万件,同比下降0.05%,结案2357.8万件,同比下降0.02%。这说明( A ) ①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②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我国法律体系已完备 ④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 ②③ 2.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表现有( A ) ①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②法律制裁违法犯罪 ③法律调解纠纷 ④我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的根本。法律能成为治国重器,是因为法律能( A ) ①调整社会关系 ②判断是非曲直 ③处理矛盾 ④维护社会秩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材料分析题 小龙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案例:2024年11月19日,江西省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浙江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朱从玖受贿案,对被告人朱从玖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其受贿所得财物及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上述案例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答案】①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在国家治理、社 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②法律通过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实现社会的 有序运行。③法律通过调解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 居乐业。④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滥用权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板书设计布置作业针对身边的同学、家人或者邻居,设计一份关于日常生活法律认知度的调查问卷,内容涵盖常见法律知识。课堂小结: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围绕“法律保障生活”深入探究。从分析小芳一天的经历,能看到法律渗透在生活各处,是调节社会关系、判断是非、化解矛盾的标尺。对比交通场景可知,法律规范全体成员行为,保障社会有序运转。像交通礼让、义务教育、地铁安检这些制度,都是法律在发挥作用。面对交通事故、破坏承重墙这类危害,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捍卫公平正义与公共利益。乡村振兴、医疗卫生、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的法律,也在推动社会不断进步。法律贯穿生活方方面面,从日常出行到社会发展,从个人权益维护到公共利益保障,法律无处不在。希望大家树立法律意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法治社会。2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