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河北省卢龙县中学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4小题,满分42分,每小题3分)1.(3分)下列关于浓硫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做干燥剂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纸张变黑C.常温下浓硫酸不能和铁反应D.浓硫酸沸点高,难挥发2.(3分)劳动开创未来。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A 用氢氟酸雕刻石英制作艺术品 石英的主要成分SiO2是酸性氧化物B 用含NaOH和铝粉的疏通剂疏通厨卫管道 NaOH有强碱性,与铝粉反应放出大量气体C 烘焙面包时使用小苏打做膨松剂 NaHCO3受热分解产生CO2D 烹饪时加入少许料酒和白醋增香提味 乙醇和乙酸生成的乙酸乙酯有香味A.A B.B C.C D.D3.(3分)几种物质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C(s)+O2(g)═2CO2(g)△H=﹣965.1kJ mol﹣1B.2CO(g)+O2(g)═2CO2(g)△H=﹣221.2kJ mol﹣1C.由图可知,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779.7kJ molD.通常由元素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mol纯化合物时的反应热称为该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焓,由图可知,CH4(g)的标准生成焓为+74.8kJ mol﹣14.(3分)负载有Pt和Ag的活性炭可选择性去除Cl﹣,实现废酸的纯化。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t作原电池正极B.电子由Ag经活性炭流向PtC.Pt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D.每消耗标准状况下11.2L的O2,最多去除2 mol Cl﹣5.(3分)将1.12g铁粉加入25mL2mol L﹣1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铁粉有剩余B.Cl﹣浓度减小C.向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D.反应液质量增加5.6g6.(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8H10的苯的同系物共有3种结构B.、、的二氯代物均有4种C.C5H10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烯烃的有5种(不考虑立体异构)D.立方烷( )经氯气取代后可得到六氯立方烷,其可能的结构有2种7.(3分)下列实验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和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B.久置的浓硫酸和浓硝酸浓度均变小C.常温下,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和可用铁槽车装运浓硝酸D.分别加热盛有I2和NH4Cl的试管,管口处有固体凝结8.(3分)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暗紫色固体,低温碱性条件下比较稳定。高铁酸钾微溶于浓KOH溶液,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放出氧气,并生成Fe(OH)3胶体,常用作水处理剂。高铁酸钾有强氧化性,酸性条件下,其氧化性强于Cl2、KMnO4等。工业上湿法制备K3FeO4的流程如图:下列关于K2FeO4的说法错误的是( )A.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B.与水反应,每消耗1个K2FeO4转移3个电子C.将K2FeO4与盐酸混合使用,可增强其杀菌消毒效果D.“反应Ⅱ”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个数之比为3:29.(3分)铅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关于铅蓄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PbO2作负极B.放电时,H+向负极方向移动C.充电时,铅蓄电池负极连接电源正极D.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为10.(3分)下列关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能发生酯化反应B.该物质有7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C.该物质遇FeCl3溶液显色,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含1molBr2的溴水发生取代反应D.1mol该物质最多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1(多选)11.(3分)一定温度下,反应N2O4(g) 2NO2(g)的焓变为ΔH。现将1mol 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B.C. D.12.(3分)2023年7月1日起,我国对不符合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的汽车禁止生产、销售。降低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主要含CO、碳氢化合物、NOx等)的含量是车企研发的重点。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NO2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B.NO是内燃机中发生反应N2+O22NO产生的C.尾气中CO和碳氢化合物是汽油燃烧不充分形成的D.汽车尾气处理时,CO和碳氢化合物被还原,NOx被氧化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13﹣13题。氧泡泡是一种多功能新型漂白剂,其有效成分是过碳酸钠(xNa2CO3 yH2O2)。Ⅰ.以芒硝(Na2SO4 10H2O)、H2O2等为原料制备过碳酸钠的工艺流程如图:Ⅱ.测定过碳酸钠化学式的实验步骤如下(样品中杂质不参加反应):①用电子天平称取两份质量均为mg的样品。②将一份置于锥形瓶中,加水溶解,加催化剂使H2O2充分快速分解(催化剂不参与其它反应),然后加酚酞作指示剂,用0.0500mol L﹣1H2S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硫酸V1mL。③将另一份置于碘量瓶中,加入50mL蒸馏水,并立即加入6mL2.0mol L﹣1H3PO4溶液,再加入过量KI固体,摇匀后于暗处放置10min,加入适量指示剂,用0.1000mol 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V2mL。(已知:2Na2S2O3+I2═Na2S4O6+2NaI)13.(3分)测定过碳酸钠化学式的步骤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③样品溶于水酸化后放置一段时间,然后再加入过量KI固体,导致x:y偏大B.该过碳酸钠样品中x:y=V1:V2C.该样品的纯度为D.步骤②中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导致x:y偏大14.(3分)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X、1mol Y,发生反应:2X(g)+Y(s) 2Z(g) ΔH=﹣QkJ/mol(Q为正值),达到平衡时共放出0.5Q kJ热量,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50%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C.压强不再变化时,表示反应已经达到平衡D.若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将减小二.实验题(共4小题)15.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等资源,如图为海水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a.过滤;b.加过量NaOH溶液;c.加适量盐酸;d.加过量Na2CO3溶液;e.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2)步骤③加入的试剂A是 ,然后进行的操作Ⅰ是 。(3)步骤①~⑦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步骤有 。(4)步骤⑥的化学方程式为 。(5)步骤⑦的离子方程式为 。(6)将1m3海水浓缩至1L,使用上述流程中的生产方法最终得到36gBr2,若Br2的提取率为55%,则海水中溴的浓度为 mg/L。(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6.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0.20mol L﹣1K2S2O8、0.1mol L﹣1Na2S2O3、0.2%淀粉溶液、0.50mol/LKI等试剂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已知:S22I﹣═2I2(慢)I2+2S2═2I﹣+S4(快)(1)向KI、Na2S2O3与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2S2O8溶液,当溶液中的 (填化学式)耗尽后,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为蓝色。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Na2S2O3与K2S2O8物质的量需满足的关系为n(Na2S2O3):n(K2S2O8) (填“>”、“<”或“=”)2:1。出现蓝色之前,I﹣在反应中起到的作用是 。(2)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实验序号 溶液体积/mLK2S2O8溶液 H2O KI溶液 Na2S2O3溶液 淀粉溶液① 10.0 0.0 4.0 4.0 2.0② 9.0 V1 V3 4.0 2.0③ 8.0 V2 V4 V5 2.0①表中的V2= ,理由是 。②若实验①中观察到溶液变蓝的时间为10s,则用Na2S2O3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a2S2O3)= mol/(L s)。(3)已知某条件下,c(S2)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若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分别画出降低反应温度和加入催化剂时c(S2)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示意图(进行相应的标注)。 17.根据要求回答下列有关问题:Ⅰ.硅在地壳中的含量较高,硅及其化合物的开发由来己久,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1)1810年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在加热石英砂、木炭和铁时,得到一种“金属”,这种“金属”可能是 。(2)玻璃是常用的硅酸盐材料,生产普通玻璃的主要材料有 。(3)①H2Mg3Fe4Si4O17: 。②H4Mg3Si2O9: 。Ⅱ.我国空气质量预报内容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颗粒物等三种大气污染物的浓度。(4)与氮氧化物有关的全球或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有 (填字母序号)。a.酸雨b.沙尘暴c.光化学烟雾d.白色污染(5)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就可以减少酸雨的危害,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为避免硝酸生产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对环境的破坏作用。通常用以下两种方法处理。①纯碱溶液吸收法。写出用纯碱溶液处理NO2的离子方程式 。②氨催化转化法。写出用NH3将NO还原为无害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8.在某温度下,2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A、B,发生反应3A(g)+B(g) cC(g),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4s时C的浓度为0.2mol/L,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c的值为 。(2)并计算A气体的平衡转化率(达到平衡状态时转化的A的物质的量与A的起始物质的量的比值)a(A)= 。(3)试计算平衡时气体C的物质的量n(C)= 。(4)假设起始时反应体系的压强为p0,反应体系的体积保持不变,则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体系的压强p= (用含有p0的式子表示)。(5)下列描述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填序号)。A.单位时间内生成cmolC的同时,生成1molBB.反应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C.气体A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即Δc(A)=0D.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6)若将上述反应在恒容绝热容器中进行,已知开始阶段随着反应的进行化学反应速率逐渐增大。试判断反应物总能量E反与生成物总能量E生的相对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7)假设用v(X)t1﹣t2表示物质X在t1﹣t2s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试比较v(A)4~6,v(B)12~14,v(C)13~15大小关系并排序 。2024-2025学年河北省卢龙县中学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3小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2答案 C A B C D C C C D B D题号 13 14答案 B C二.多选题(共1小题)题号 11答案 AD一.选择题(共14小题,满分42分,每小题3分)1.(3分)下列关于浓硫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做干燥剂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纸张变黑C.常温下浓硫酸不能和铁反应D.浓硫酸沸点高,难挥发【答案】C【解答】解:A.浓硫酸作干燥剂是利用其吸水性,故A正确;B.浓硫酸能使纸张变黑,体现了脱水性的性质,故B正确;C.常温下浓硫酸与铁发生钝化,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在铁表面形成一薄层致密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进行,即铁能和浓硫酸反应,故C错误;D.浓硫酸沸点高,是难挥发性酸,故D正确;故选:C。2.(3分)劳动开创未来。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A 用氢氟酸雕刻石英制作艺术品 石英的主要成分SiO2是酸性氧化物B 用含NaOH和铝粉的疏通剂疏通厨卫管道 NaOH有强碱性,与铝粉反应放出大量气体C 烘焙面包时使用小苏打做膨松剂 NaHCO3受热分解产生CO2D 烹饪时加入少许料酒和白醋增香提味 乙醇和乙酸生成的乙酸乙酯有香味A.A B.B C.C D.D【答案】A【解答】解:A.氢氟酸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可用来刻石英制作艺术品,与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没有关系,故A正确;B.NaOH有强碱性,与铝粉反应放出大量气体,所以用含NaOH和铝粉的疏通剂疏通厨卫管道,故B错误;C.NaHCO3受热易分解产生CO2,所以烘焙面包时使用小苏打做膨松剂,故C错误;D.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有香味,因此烹饪时加入少许料酒和白醋增香提味,故D错误;故选:A。3.(3分)几种物质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C(s)+O2(g)═2CO2(g)△H=﹣965.1kJ mol﹣1B.2CO(g)+O2(g)═2CO2(g)△H=﹣221.2kJ mol﹣1C.由图可知,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779.7kJ molD.通常由元素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mol纯化合物时的反应热称为该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焓,由图可知,CH4(g)的标准生成焓为+74.8kJ mol﹣1【答案】B【解答】解:A.图中C(s)+O2(g)=CO2(g)△H≠﹣965.1kJ mol﹣1,故A错误;B.由①C(s)+2H2(g)+O2(g)=CO2(g)+2H2O(l)△H=﹣965.1kJ mol﹣1、②C(s)+2H2(g)O2(g)=CO(g)+2H2O(l)△H=﹣854.5kJ mol﹣1,结合盖斯定律可知,(①﹣②)×2得到2CO(g)+O2(g)=2CO2(g)△H=﹣221.2kJ mol﹣1,故B正确;C.图中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890.3kJ,则甲烷的燃烧热为△H=﹣890.3 kJ mol﹣1,故C错误;D.由图可知,CH4(g)的标准生成焓△H=﹣(965.1﹣890.3)kJ/mol=﹣74.8kJ/mol,故D错误;故选:B。4.(3分)负载有Pt和Ag的活性炭可选择性去除Cl﹣,实现废酸的纯化。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t作原电池正极B.电子由Ag经活性炭流向PtC.Pt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D.每消耗标准状况下11.2L的O2,最多去除2 mol Cl﹣【答案】C【解答】解:A.银的活泼性大于Pt,银作负极、Pt作正极,故A正确;B.银作负极、Pt作正极,电子由银经活性炭流向Pt,故B正确;C.Pt作正极,Pt表面氧气得电子生成H2O,正极的电极反应:,故C错误;D.每消耗标准状况下11.2L的氧气,转移2mol电子,负极银失去2mol电子,生成2mol氯化银沉淀,最多去除2 mol Cl﹣,故D正确;故选:C。5.(3分)将1.12g铁粉加入25mL2mol L﹣1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铁粉有剩余B.Cl﹣浓度减小C.向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D.反应液质量增加5.6g【答案】D【解答】解:A.由离子方程式可知,Fe3+是过量的,故A错误;B.氯离子不参加反应,氯离子浓度不变,故B错误;C.分析知铁离子剩余,向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Fe3+与KSCN溶液变红色,故C错误;D.由离子方程式可知,1.12 g的铁全部变成亚铁离子进入到溶液中,溶液质量增加1.12g,故D正确;故选:D。6.(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8H10的苯的同系物共有3种结构B.、、的二氯代物均有4种C.C5H10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烯烃的有5种(不考虑立体异构)D.立方烷( )经氯气取代后可得到六氯立方烷,其可能的结构有2种【答案】C【解答】解:A.该物质为苯的同系物,则其结构含苯环,若取代基为乙基,结构有1种,若取代基为2个甲基,在苯环上共邻、间、对3种结构,故分子式C8H10的苯的同系物共4种结构,故A错误;B.二氯代物分侧链取代和苯环取代等情况讨论,二氯代物有、、、、、、、、、;的二氯代物有、、、、、;的二氯代物均有、、、、、、、、、、,故B错误;C.C5H10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烯烃的有5种(不考虑立体异构),故C正确;D.立方烷的六氯取代同分异构体数目和二氯取代同分异构体个数相同,立方烷的二氯立方烷共3种结构,故D错误;故选:C。7.(3分)下列实验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和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B.久置的浓硫酸和浓硝酸浓度均变小C.常温下,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和可用铁槽车装运浓硝酸D.分别加热盛有I2和NH4Cl的试管,管口处有固体凝结【答案】C【解答】解:A.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表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表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原理不同,故A错误;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硝酸具有挥发性;久置的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使浓度减小,浓硝酸挥发使浓度变小,故B错误;C.常温下,铁、铝在浓硝酸、浓硫酸中钝化,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和用铁槽车装运浓硝酸,都是因为金属钝化,故C正确;D.碘易升华,加热盛有I2的试管,管口处有I2固体凝结,NH4Cl受热易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氨气好氯化氢遇冷生成氯化铵固体,所以加热盛有NH4Cl的试管,管口处有固体氯化铵凝结,故D错误;故选:C。8.(3分)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暗紫色固体,低温碱性条件下比较稳定。高铁酸钾微溶于浓KOH溶液,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放出氧气,并生成Fe(OH)3胶体,常用作水处理剂。高铁酸钾有强氧化性,酸性条件下,其氧化性强于Cl2、KMnO4等。工业上湿法制备K3FeO4的流程如图:下列关于K2FeO4的说法错误的是( )A.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B.与水反应,每消耗1个K2FeO4转移3个电子C.将K2FeO4与盐酸混合使用,可增强其杀菌消毒效果D.“反应Ⅱ”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个数之比为3:2【答案】C【解答】解:A.高铁酸钾有强氧化性,酸性条件下,其氧化性强于Cl2、KMnO4等,则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故A正确;B.高铁酸钾与水反应放出氧气,并生成Fe(OH)3胶体,Fe元素的化合价从+6价降低到+3价,每消耗1个K2FeO4转移3个电子,故B正确;C.K2FeO4具有强氧化性,可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钾和氯气,则将K2FeO4与盐酸混合使用,会降低杀菌消毒效果,故C错误;D.“反应Ⅱ”中,次氯酸钠与硝酸铁反应生成高铁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钠,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到﹣1价,铁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降低到+6价,氧化剂是次氯酸钠,还原剂是硝酸铁,两者的个数之比为3:2,故D正确;故选:C。9.(3分)铅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关于铅蓄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PbO2作负极B.放电时,H+向负极方向移动C.充电时,铅蓄电池负极连接电源正极D.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为【答案】D【解答】解:A.放电时,为原电池原理,二氧化铅发生还原反应,作正极,故A错误;B.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H+向正极方向移动,故B错误;C.充电时,为电解池原理,铅蓄电池负极应连接电源负极,故C错误;D.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PbSO4失电子生成PbO2,电极反应式正确,故D正确;故选:D。10.(3分)下列关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能发生酯化反应B.该物质有7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C.该物质遇FeCl3溶液显色,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含1molBr2的溴水发生取代反应D.1mol该物质最多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1【答案】B【解答】解:A.该有机物含有羧基,可以与醇发生酯化反应,故A正确;B.氢原子连接的基团相同,则氢原子化学环境相同,该物质有8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故B错误;C.该有机物含有酚羟基,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酚羟基邻位、对位共有1个氢原子,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含1molBr2的溴水发生取代反应,故C正确;D.分子中1个酚羟基、1个羧基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1mol该有机物完全反应消耗2molNa,消耗2molNaOH,只有羧基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1mol该有机物完全反应消耗1molNaHCO3,1mol该物质最多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1,故D正确;故选:B。(多选)11.(3分)一定温度下,反应N2O4(g) 2NO2(g)的焓变为ΔH。现将1mol 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B.C. D.【答案】AD【解答】解:A、恒压容器中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改变,密度改变,密度不能能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故A正确;B、反应过程中,反应热不会变化,不是变量,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C、随着反应的进行,N2O4表示的正反应速率不断减小,图像不符,故C错误;D、四氧化二氮的转化率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故D正确;故选:AD。12.(3分)2023年7月1日起,我国对不符合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的汽车禁止生产、销售。降低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主要含CO、碳氢化合物、NOx等)的含量是车企研发的重点。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NO2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B.NO是内燃机中发生反应N2+O22NO产生的C.尾气中CO和碳氢化合物是汽油燃烧不充分形成的D.汽车尾气处理时,CO和碳氢化合物被还原,NOx被氧化【答案】D【解答】解:A.NO2与雨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可以形成酸雨,故A正确;B.汽车内燃机中温度很高,N2和O2发生反应:,故B正确;C.汽油不完全燃烧生成CO和碳氢化合物,故C正确;D.汽车尾气处理时,CO和碳氢化合物被氧化生成CO2和H2O,NO2被还原生成N2,故D错误;故选:D。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13﹣13题。氧泡泡是一种多功能新型漂白剂,其有效成分是过碳酸钠(xNa2CO3 yH2O2)。Ⅰ.以芒硝(Na2SO4 10H2O)、H2O2等为原料制备过碳酸钠的工艺流程如图:Ⅱ.测定过碳酸钠化学式的实验步骤如下(样品中杂质不参加反应):①用电子天平称取两份质量均为mg的样品。②将一份置于锥形瓶中,加水溶解,加催化剂使H2O2充分快速分解(催化剂不参与其它反应),然后加酚酞作指示剂,用0.0500mol L﹣1H2S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硫酸V1mL。③将另一份置于碘量瓶中,加入50mL蒸馏水,并立即加入6mL2.0mol L﹣1H3PO4溶液,再加入过量KI固体,摇匀后于暗处放置10min,加入适量指示剂,用0.1000mol 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V2mL。(已知:2Na2S2O3+I2═Na2S4O6+2NaI)13.(3分)测定过碳酸钠化学式的步骤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③样品溶于水酸化后放置一段时间,然后再加入过量KI固体,导致x:y偏大B.该过碳酸钠样品中x:y=V1:V2C.该样品的纯度为D.步骤②中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导致x:y偏大【答案】B【解答】解:A.步骤③样品溶于水酸化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导致过氧化氢分解,使得加入过量KI固体后生成碘单质量减小,使得滴定过程中V2偏小,计算出y值偏小,导致x:y偏大,故A正确;B.②加酚酞作指示剂,酚酞变色范围为碱性,则滴定终点碳酸根离子转化为碳酸氢根离子,则根据硫酸用量可知,碳酸钠为0.0500mol/L×V1×10﹣3L×2;③中过氧化氢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碘单质被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由电子守恒可知:H2O2~I2~2Na2S2O3可知过氧化氢为0.100mol/L×V2×10﹣3L,故过碳酸钠样品中x:y=(0.0500mol/L×V1×10﹣3L×2):(0.100mol/L×V2×10﹣3L)=2V1:V2,故B错误;C.结合B分析可知,该样品的实际质量为0.0500mol/L×V1×10﹣3L×2×106g/mol+0.100mol/L×V2×10﹣3L34g/mol=0.0106V1+0.0017V2,则该样品的纯度为,故C正确;D.步骤②中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使得V1偏大,则导致x:y偏大,故D正确;故选:B。14.(3分)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X、1mol Y,发生反应:2X(g)+Y(s) 2Z(g) ΔH=﹣QkJ/mol(Q为正值),达到平衡时共放出0.5Q kJ热量,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50%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C.压强不再变化时,表示反应已经达到平衡D.若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将减小【答案】C【解答】解:A.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1mol Y若完全反应生成2mol Z放出QkJ热量,实际达到平衡时放出0.5QkJ热量,则Y的转化率为50%,故A正确;B.该反应中Y是固体,,由于X转化率为50%,则c(Z)=c(X),c(X),K=1,B,故B正确;C.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压强始终保持不变,因此压强不变不是平衡标志,故C错误;D.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将减小,故D正确;故选:C。二.实验题(共4小题)15.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等资源,如图为海水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a.过滤;b.加过量NaOH溶液;c.加适量盐酸;d.加过量Na2CO3溶液;e.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bedac或ebdac或ebdac 。(填字母)(2)步骤③加入的试剂A是 石灰乳 ,然后进行的操作Ⅰ是 过滤 。(3)步骤①~⑦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步骤有 ②⑥⑦ 。(4)步骤⑥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熔融)Cl2↑+Mg 。(5)步骤⑦的离子方程式为 Br2+SO2+2H2O=4H++SO42﹣+2Br﹣ 。(6)将1m3海水浓缩至1L,使用上述流程中的生产方法最终得到36gBr2,若Br2的提取率为55%,则海水中溴的浓度为 65.45 mg/L。(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bedac或ebdac或ebdac;(2)石灰乳;过滤;(3)②⑥⑦;(4)MgCl2(熔融)Cl2↑+Mg;(5)Br2+SO2+2H2O=4H++SO42﹣+2Br﹣;(6)65.45。【解答】解:(1)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和泥沙,除Mg2+用NaOH溶液,除Ca2+用Na2CO3溶液,除SO42﹣用BaCl2溶液,但BaCl2的加入一定要在Na2CO3之前,试剂的顺序为NaOH、BaCl2、Na2CO3或BaCl2、NaOH、Na2CO3或BaCl2、Na2CO3、NaOH,过滤除去沉淀及泥沙,向滤液中加盐酸至中性即可,则操作顺序为bedac或ebdac或ebdac,故答案为:bedac或ebdac或ebdac;(2)根据分析,步骤③加入的试剂A是石灰乳,然后进行的操作Ⅰ是过滤,故答案为:石灰乳;过滤;(3)步骤①为粗盐除杂,为复分解反应、②为电解氯化钠,为氧化还原反应、③为镁离子和氢氧化钙反应,为复分解反应、④为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为复分解反应、⑤为无化合价变化的分解反应、⑥为电解氯化镁,为氧化还原反应、⑦为Br2、SO2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步骤有②⑥⑦,故答案为:②⑥⑦;(4)步骤⑥为电解熔融氯化镁,化学方程式为MgCl2(熔融)Cl2↑+Mg,故答案为:MgCl2(熔融)Cl2↑+Mg;(5)步骤⑦为Br2、SO2反应,离子方程式为Br2+SO2+2H2O=4H++SO42﹣+2Br﹣,故答案为:Br2+SO2+2H2O=4H++SO42﹣+2Br﹣;(6)将1m3海水浓缩至1L,使用上述流程中的生产方法最终得到36gBr2,若Br2的提取率为55%,则海水中溴的浓度为65.45mg/L,故答案为:65.45。16.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0.20mol L﹣1K2S2O8、0.1mol L﹣1Na2S2O3、0.2%淀粉溶液、0.50mol/LKI等试剂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已知:S22I﹣═2I2(慢)I2+2S2═2I﹣+S4(快)(1)向KI、Na2S2O3与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2S2O8溶液,当溶液中的 Na2S2O3 (填化学式)耗尽后,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为蓝色。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Na2S2O3与K2S2O8物质的量需满足的关系为n(Na2S2O3):n(K2S2O8) < (填“>”、“<”或“=”)2:1。出现蓝色之前,I﹣在反应中起到的作用是 催化剂 。(2)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实验序号 溶液体积/mLK2S2O8溶液 H2O KI溶液 Na2S2O3溶液 淀粉溶液① 10.0 0.0 4.0 4.0 2.0② 9.0 V1 V3 4.0 2.0③ 8.0 V2 V4 V5 2.0①表中的V2= 2.0 ,理由是 保证溶液总体积不变,即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反应物K2S2O8的浓度,从而达到对照实验的目的 。②若实验①中观察到溶液变蓝的时间为10s,则用Na2S2O3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a2S2O3)= 0.002 mol/(L s)。(3)已知某条件下,c(S2)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若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分别画出降低反应温度和加入催化剂时c(S2)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示意图(进行相应的标注)。 【答案】(1)Na2S2O3;<;催化剂;(2)①2.0;保证溶液总体积不变,即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反应物K2S2O8的浓度,从而达到对照实验的目的;②0.002;(3)。【解答】解:(1)向KI、Na2S2O3与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2S2O8溶液,当溶液中的Na2S2O3耗尽后,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为蓝色,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Na2S2O3与K2S2O8物质的量需满足的关系为n(Na2S2O3):n(K2S2O8)<2:1。出现蓝色之前,I﹣在反应中起到的作用是催化剂,故答案为:Na2S2O3;<;催化剂;(2)①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表中的V2=2.0,这样可以保证溶液总体积不变,即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反应物K2S2O8的浓度,从而达到对照实验的目的,故答案为:2.0;保证溶液总体积不变,即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反应物K2S2O8的浓度,从而达到对照实验的目的;②若实验①中观察到溶液变蓝的时间为10s,则用Na2S2O3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a2S2O3)0.002mol/(L s),故答案为:0.002;(3)降低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减慢,c(S2)在单位时间内的减少量更小,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c(S2)在单位时间内的减少量更多,随反应的持续进行,最后c(S2)都将趋向于某个值(0),则其它条件不变,降低反应温度和加入催化剂时,c(S2)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示意图为:,故答案为:。17.根据要求回答下列有关问题:Ⅰ.硅在地壳中的含量较高,硅及其化合物的开发由来己久,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1)1810年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在加热石英砂、木炭和铁时,得到一种“金属”,这种“金属”可能是 硅、碳、铁 。(2)玻璃是常用的硅酸盐材料,生产普通玻璃的主要材料有 纯碱、石英砂、石灰石 。(3)①H2Mg3Fe4Si4O17: 3MgO 2FeO Fe2O3 4SiO2 H2O 。②H4Mg3Si2O9: 3MgO 2SiO2 2H2O 。Ⅱ.我国空气质量预报内容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颗粒物等三种大气污染物的浓度。(4)与氮氧化物有关的全球或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有 ac (填字母序号)。a.酸雨b.沙尘暴c.光化学烟雾d.白色污染(5)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就可以减少酸雨的危害,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CO3+2SO2+O22CaSO4+2CO2 。(6)为避免硝酸生产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对环境的破坏作用。通常用以下两种方法处理。①纯碱溶液吸收法。写出用纯碱溶液处理NO2的离子方程式 2NO2= CO2 。②氨催化转化法。写出用NH3将NO还原为无害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4NH3+6NO5N2+6H2O 。【答案】(1)硅、碳、铁;(2)纯碱、石英砂、石灰石;(3)①3MgO 2FeO Fe2O3 4SiO2 H2O;②3MgO 2SiO2 2H2O;(4)ac;(5)2CaCO3+2SO2+O22CaSO4+2CO2;(6)①2NO2= CO2;②4NH3+6NO5N2+6H2O。【解答】解:(1)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加热石英砂、木炭和铁时,发生反应:SiO2+2CSi+2CO↑,所以在加热石英砂、木炭和铁时,可能得到含有硅、碳的铁合金,故答案为:硅、碳、铁;(2)制造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故答案为:纯碱、石英砂、石灰石;(3)硅酸盐由盐的书写改写为氧化物的形式:一般方法归纳为: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水,(xMO nSiO2 mH2O)。注意:①氧化物之间以“ ”隔开;②系数配置出现的分数应化为整数;③金属氧化物在前(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在后,若同一元素有变价,那么低价在前,高价在后,H2O一般写在最后:①H2Mg3Fe4Si4O17:3MgO 2FeO Fe2O3 4SiO2 H2O,故答案为:3MgO 2FeO Fe2O3 4SiO2 H2O;②H4Mg3Si2O9:3MgO 2SiO2 2H2O,故答案为:3MgO 2SiO2 2H2O;(4)与氮氧化物有关的全球或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有酸雨和光化学烟雾,故答案为:ac;(5)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主要是由人为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转化而成的,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就可以减少酸雨的危害,发生反应SO2+CaCO3CaSO3+CO2或2CaCO3+2SO2+O22CaSO4+2CO2,故答案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6)①纯碱溶液吸收法,由于纯碱溶液呈碱性,根据NO2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用纯碱溶液即Na2CO3溶液处理NO2的离子方程式为:2NO2= CO2,故答案为:2NO2= CO2;②用NH3将NO还原为无害物质即N2和水,根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原则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6NO5N2+6H2O,故答案为:4NH3+6NO5N2+6H2O。18.在某温度下,2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A、B,发生反应3A(g)+B(g) cC(g),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4s时C的浓度为0.2mol/L,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c的值为 2 。(2)并计算A气体的平衡转化率(达到平衡状态时转化的A的物质的量与A的起始物质的量的比值)a(A)= 755 。(3)试计算平衡时气体C的物质的量n(C)= 0.8mol 。(4)假设起始时反应体系的压强为p0,反应体系的体积保持不变,则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体系的压强p= p0 (用含有p0的式子表示)。(5)下列描述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BC (填序号)。A.单位时间内生成cmolC的同时,生成1molBB.反应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C.气体A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即Δc(A)=0D.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6)若将上述反应在恒容绝热容器中进行,已知开始阶段随着反应的进行化学反应速率逐渐增大。试判断反应物总能量E反与生成物总能量E生的相对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E反>E生;因为开始阶段随着反应的进行化学反应速率逐渐增大,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 。(7)假设用v(X)t1﹣t2表示物质X在t1﹣t2s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试比较v(A)4~6,v(B)12~14,v(C)13~15大小关系并排序 v(A)4~6>v(C)13~15>v(B)12~14 。【答案】(1)2;(2)75%;(3)0.8mol;(4)p0;(5)ABC;(6)E反>E生;因为开始阶段随着反应的进行化学反应速率逐渐增大,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7)v(A)4~6>v(C)13~15>v(B)12~14。【解答】解:(1)由图知,4s时A的浓度变化量为(0.8﹣0.5)mol/L=0.3 mol/L,C的浓度变化量为0.2mol/L,根据物质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c的值为2,故答案为:2;(2)由图知,平衡时A的浓度为0.2 mol/L,则转化的A的浓度为0.6mol/L,容器体积为2L,故转化的A的物质的量1.2mol,A的起始物质的量的1.6mol,则,故答案为:75%;(3)由图知,平衡时A的浓度为0.2 mol/L,则转化的A的浓度为0.6mol/L,根据物质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转化的C的浓度为0.4mol/L,则n(C)=0.4mol/L×2L=0.8mol,故答案为:0.8mol;(4)由三段法可知:3A(g)+B(g) 2C(g)(单位:mol)开始 1.6 1.0 0变化 1.2 0.4 0.8平衡 0.4 0.6 0.8起始时总物质的量为2.6mol,平衡时总物质的量为1.8mol,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解得pp0,故答案为:p0;(5)A.单位时间内生成cmolC的同时,生成1molB表示v(C)正=cv(B)逆=v(C)逆,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状态,故A正确;B.c=2,反应前后气体有体积差,说明压强是个变量,当其不改变时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状态,故B正确;C.气体A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即△c(A)=0,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状态,故C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容器为恒容即体积不变,则密度是不变的量,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答案为:ABC;(6)开始阶段随着反应的进行化学反应速率逐渐增大,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体系温度升高,速率增大,则E反>E生,故答案为:E反>E生;因为开始阶段随着反应的进行化学反应速率逐渐增大,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7)由图知,12~14s和13~15s均为平衡状态,速率不变,则v(B)12~14=v(B)13~15=1v(C)13~15,4~6s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v(A)4~6v(C)4~6=3v(B)4~6则v(A)4~6>v(C)13~15>v(B)12~14,故答案为:v(A)4~6>v(C)13~15>v(B)12~1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