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8张PPT)第16讲2026·浙江专用辛亥革命和晚清时期的经济文化选必一纲要选必二第19课 辛亥革命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P25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P41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P61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P67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P80教材融合选必三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P8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P55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P66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P77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P8301考情解码·命题预警智能导览·极速定位02体系构建·思维可视03核心突破·靶向攻坚04真题溯源·考向感知考点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知识点1 清末新政知识点2 预备立宪知识点3 革命组织建立与反清武装起义考向1 考查清末新政选官制度改革考向2 考查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考点二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点1 武昌起义知识点2 中华民国建立知识点3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考向1 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考向2 考查政党政治的尝试考点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考向1 考查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的改变考向2 考查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考点四 晚清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结合选必)知识点1 晚清时期的经济与交通知识点2 晚清时期的文化01 考情解码·命题预警考情透视·目标导航考点要求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考情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三民主义思想在革命中的实践; 清末新政报刊业革新 23(2)材料题 革命党人革命措施 近三年涉及较多,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背景,重点关注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在政治意义的重大变革、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和局限。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复习目标02 体系构建·思维可视知识导图·思维引航知识导图·思维引航03 核心突破·靶向攻坚考点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清末“新政”:1901年开始(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2)内容: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3)意义:客观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摆脱内外困境,革命爆发官制 改革官制,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机构 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但也反映出清政府已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军事 编练新军(清朝掘墓人) 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国防实力,但后来兵为将有,造成军阀割据局面商业 倡导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的办法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教育 改革教育,废除科举,建立学制 形成了重视西方科技与社会政治学说的风气,培养了近代科技、教育、军事人才知能解码考向破译【选必回顾】清末新政选官制度改革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选必一P40)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学部的设立,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选必一P39)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选必一P40)对清末新政运动总体评价?①“新政”内容与戊戌维新时期的改革措施颇多相似,更为广泛深入。②新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选必一P24)③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④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考点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知能解码考向破译2.预备立宪( 1906年9月—1911年)(1)原因:革命运动的推动。晚清政府为抵制革命,笼络资产阶级上层(立宪派)维护封建统治(2)概况:1906年9月成立预备立宪公会 190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立宪派请愿运动失败 1911年5月组织“皇族内阁”(3)评价:①进步性:立宪改革客观上顺应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潮流。②局限性:立宪改革以维护封建贵族专制统治为目的,实际上是一场骗局。(4)结果: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考点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知能解码考向破译考点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组织基础:革命团体的建立(1)兴中会:1894 年11 月,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同盟会: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3.思想基础(1)同盟会纲领: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知能解码考向破译3、革命准备考点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2)三民主义:《民报》发刊词中, 孙中山首次 “三民主义”4.军事活动: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5.有利时机:清政府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后,又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引发保路运动,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知能解码考向破译3、革命准备拓展延伸:评价三民主义(1)积极意义: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利益和诉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②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2)局限性: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①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②民权主义没有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③民生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考点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知能解码考向破译(2023·浙江杭州·一模)清末新政开始后,改革传统选官制度成为共识,其中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与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此项制度正式设立于( )A.清政府学部的设立 B.《奏定学堂章程》颁布C.科举制在全国废除 D.《公务员任用法》颁布知能解码考向破译B【详解】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正式建立,B项正确;1905年12月6日,清政府设立学部,科举制度结束,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1905年,光绪帝决定自1906年起,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抓紧于城乡各处遍设学堂,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 0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考点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考向1 考查清末新政选官制度改革1905年,孙中山拜访第二国际在布鲁塞尔的总部,要求加入第二国际,并表示:“中国的社会主义者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同年,同盟会成员朱执信撰文介绍《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这些现象说明同盟会( )A.努力与国际工人运动接轨 B.丰富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C.试图改造成社会主义政党 D.将马克思主义与三民主义融合知能解码考向破译B【详解】孙中山赞成借鉴社会主义者发展生产力的内容,但要规避其社会主义运动的弊端,同盟会的其他会员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这种对社会主义思想的借鉴,丰富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为其革命理论的丰富奠定了基础,B正确。考向2 考查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考点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考点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背景:1911年5月,清政府铁路“国有”后,出卖路权,引发保路运动。(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3)结果:起义军控制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晚清政府对地方逐渐失去控制:太平天国后,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八国联军侵华,东南互保,严重动摇清统治根基;表明晚清时期中央权力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知能解码考向破译1、武昌起义考点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建立民国: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这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选必一P14)孙中山宣誓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民国初年历史概括▲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五色旗知能解码考向破译2.中华民国的建立①依据选必一:南京临时政府官员选拔制度以考试制度为主,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②内容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③意义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在官员选拔方面: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南京临时政府十分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草案考点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能解码考向破译考点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革命成功落入袁世凯手中(1)原因①英国等列强支持②袁世凯的威胁利诱: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同时诱使革命党人展开和议③孙中山妥协退让: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袁世凯做大总统(2)结果: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清王朝结束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易错易混】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封建制度的基本内涵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层面。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封建思想在国民头脑中还根深蒂固。知能解码考向破译2.中华民国的建立考点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颁布: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制定,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2)直接目的:为防止袁世凯专权。(3)内容:①主权在民: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平等自由: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③三权分立: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④责任内阁:国务员(注: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组成)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等等。(4)意义:实际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选必一P14)知能解码考向破译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进步性:①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促进了民主共和理念的传播。②从法律上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体现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进程。(2)局限性:①它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利。②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仅凭一纸空文达到限制袁世凯权力的目的是很难实现的。考点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能解码考向破译【知识整理】世界历史上的宪法及宪法性质的文件(部分)考点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能解码考向破译(1)1787年美国制定联邦宪法,这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纲要下P54)(2)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实质是君主专制。(纲要下P56)(3)19世纪中期,日本仿效西方制定宪法。宪法肯定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位。(纲要下P56)(4)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5)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6)1946年,“国民大会”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这是国民党专制统治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品。(纲要上P159)(7)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纲要上P165)(8)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纲要上P171)(9)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选必一P19)对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学者认为其将根本法做成了适用一人一事一时的制度规定,这一举措也就犯了“因人设法”之忌。如果这一说法成立,那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因人设法”的条款是A.“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C.“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D.“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知能解码考向破译C【详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因人设法”是指为了限制袁世凯权力而出台的条款,即以设置国务员来限制总统的权力,C项正确;A项体现的是主权在民的原则,排除;B项体现的是立法权归于国会(参议员)的原则,排除;D项体现的是司法独立的原则,排除。故选C项。考点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考向1 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2025·浙江宁波·二模)民国初年,由于结社合法化,加之内阁政治前景的引诱,各色各样的政党大量涌现。然而,民初的政党差不多成了“读书绅士阶级的专用品”,他们不仅很少关心改进下层民众的状况,保障妇女的权力,甚至对要求这些权利的民众实施镇压。这种现象说明A.责任内阁制缺乏社会基础 B.政党政治的尝试遭到彻底失败C.绅士阶级垄断了国家政权 D.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之艰难知能解码考向破译D【详解】根据材料,民国初年政党大量涌现,但这些政党成为“读书绅士阶级的专用品”,对下层民众状况及妇女权利很少关心甚至镇压相关民众。根据所学知识,民主政治应广泛代表各阶层利益,然而民初政党的这种表现,充分显示出近代中国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面临诸多阻碍,进程艰难,D项正确考点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考向2 考查政党政治的尝试考点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进步性(1)政治:①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②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③辛亥革命后,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选必一14)④南京临时政府重视文官选拔制度的建设。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进一步奠定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选必一40—41)(2)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3)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4)社会生活:促使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2.局限性:(1)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2)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知能解码考向破译辛亥革命失败原因(1)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强大。①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②袁世凯掌握武装力量。③革命政府内的立宪派和旧官僚趁机进攻。(3)主观: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①革命纲领中不敢明确提出反帝要求,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②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发动、依靠广大的民众。③革命政党内部成分复杂,组织涣散,对革命目标和袁世凯的本质认识不清。考点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知能解码考向破译(浙江·一模)1912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由此可见辛亥革命①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 ②冲击传统生活习俗③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 ④造成崇洋风气盛行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知能解码考向破译A【详解】依据材料“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可以看出辛亥革命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①项正确;依据材料“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可知,辛亥革命冲击了传统生活习俗,②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和造成崇洋风气盛行,③④项错误,因此A选项正确。考点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考向1 考查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的改变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誓词中写道“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对此,唐德刚在《袁氏当国》中评价:“誓词虽然很短,但它却是中华五千年政治史上,一座极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以下最能体现“它是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的是A.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完成了反封建的革命任务C.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知能解码考向破译C考点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考向2 考查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考点四晚清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知能解码考向破译一、农业(基本同古代)光绪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选二 P9)二、工业(手工生产仍然是主流,但机器生产是社会发展趋势)1.近代民族工业(甲午中日战争后)原因:①《马关条约》允许设厂,清政府不得不放开民间办企业;②张謇等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影响:①诞生了早期民族资产阶级②壮大了工人阶级知识点1 晚清时期的经济与交通(选必二)考点四晚清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知能解码考向破译(1)近代银行的建立(2)股份制企业(3)证券机构(4)大型百货公司三、商业 1.近代中国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选必二P43)考点四晚清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知能解码考向破译三、商业2.城市①资本主义工商业在通商口岸发展;②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③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但建设水平有限,且很不平衡;④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知识点1 晚清时期的经济与交通(选必二)考点四晚清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知能解码考向破译1.陆运知识点1 晚清时期的经济与交通(选必二)四、交通考点四晚清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知能解码考向破译2.水运知识点1 晚清时期的经济与交通(选必二)考点四晚清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知能解码考向破译知识点2:晚清时期的文化(选必三)一、东西文化的交融1.向西方学习(1)器物的学习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1868年创办,大量西方军事、工程方面的书籍得到引进并翻译派遣留学生:1872—1875年,由容闳倡议,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学生赴美留学;严复、詹天佑是中国较早接受西方教育的近代知识分子。考点四晚清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知能解码考向破译(2)西医的传播a.西医的产生近代以来,西医以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在解剖学、诊断学、药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b. 西医传入中国表现:①建立西式医院、医疗设备疾病诊断: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卫生健康:利用消毒、化验预防传染病、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②建立西医院校(教学、科研与临床相结合,培养了人才。)③借鉴西方公共卫生措施推广自来水、改善食品卫生状况、处理垃圾与粪便等,初步发展了公共卫生事业。④召开国际鼠疫研究会(伍连德 东北疫情防控)知识点2:晚清时期的文化(选必三)考点四晚清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知能解码考向破译2. 中华文化的外传(1)华工开发美洲和大洋洲成因:①19世纪初,英美等国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②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招募华工出国③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被运往美洲、大洋洲。过程:①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的主要劳动力②拉丁美洲: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知识点2:晚清时期的文化(选必三)考点四晚清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知能解码考向破译③赴金山:清朝中后期,洋人骗取大量廉价劳动力赴美国旧金山。④下南洋:欧洲列强统治南洋区域时期引华人去开发。⑤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影响:①对美国:低廉的华工加速美国资本的积累;促进了美国西部的开发。②促进美洲和大洋洲的开发③在世界各地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美洲和大洋洲的经济文化发展(2)服饰文化传入法国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采用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知识点2:晚清时期的文化(选必三)考点四晚清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知能解码考向破译3. 文化冲突(反洋教运动)背景: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洋教弛禁;西方传教士欺压中国民众,而清朝官员袒教抑民。表现:1870年天津教案(法国)和19世纪末山东反洋教斗争(德国)知识点2:晚清时期的文化(选必三)考点四晚清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知能解码考向破译二、文化传承与保护1.学校2. 图书馆(1909年9月9日清政府批准兴建京师图书馆)3. 博物馆4. 文化保护知识点2:晚清时期的文化(选必三)04 真题溯源·考向感知真题溯源·考向感知(2023·浙江·高考真题)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据载,宋教仁曾谓:“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下列各项中,与宋教仁限制总统权力意图相吻合的是( )①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揽政务②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陆海军队③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并可弹劾临时大总统④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真题溯源·考向感知(2024·浙江·高考真题)辛亥革命时期,不少革命党人头脑中只有“排满”二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南北议和时,孙中山要求继续把革命推向前进,反对向袁世凯妥协,但“党人即起异议,谓予(孙中山)所主张者理想太高,不适中国之用,众口铄金,一时风靡,同志之士亦悉惑焉”。材料旨在说明( )A.三民主义思想不适合中国的实际B.南北议和改变了辛亥革命的性质C.革命党人尚未普遍认同三民主义D.孙中山主张发动反袁的二次革命C真题溯源·考向感知(2024·浙江·高考真题)1902年12月25日,《北洋官报》第1期“译报第一”栏目有一段相当于“编者按”的文字“五洋六洲广漫漫,我国其中如弹丸。苍鹰疾视长蛇蟠,日砺牙角刷羽翰。各各远害谋利安,腾口掉舌辞翻澜。吁嗟!我民可以观。”据此可知,该报刊载外国新闻的目的是( )A.了解世界,挽救危机B.开启民智,实业救国C.分析形势,倡导革命D.传播新知,宣扬民主A真题溯源·考向感知材料 1900年以后,绅士在城里办商会、学校,建立各种组织,结社非常普遍,“社会”极为普遍地成为其总称。从 1902年起,报刊中“社会”的使用次数开始增加,逐渐取代更具有传统政治色彩的“群”。1903年,革命刊物《浙江潮》发表的《新社会之理论》一文,广泛使用近代意义的“社会”概念;革命党人陈天华在《苏报》上撰文,强调学生与“各级社会”不同,是“祖国存亡之关键”。 1904年后,“社会”一词高度普及。伴随“社会”一词的风行,时人开始思考如何进行政治变革和社会改造。部分革命党员意识到自己是“中等社会”的代表,必须以“下等社会”为依托,为根据地,并自信有能力领导“下等社会”进行“有秩序之革命”。尽管“中等社会”并没有真正把“下等社会”发动起来,但他们领导的革命则是一个承先启后的历史环节。——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整理根据材料,概括 20世纪初“社会”一词逐渐取代“群”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1911年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领导“有秩序之革命”的重要举措。原因:“社会”比“群”理念更新(或更少传统政治色彩);报刊的宣传;绅士的推动。举措:建立革命组织;进行革命宣传;提出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解析】本题是原因、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期的中国。第一问原因,由材料“1900年以后,绅士在城里办商会、学校,建立各种组织,结社非常普遍,‘社会’极为普遍地成为其总称。”可得出“社会”比“群”理念更新(或更少传统政治色彩);绅士的推动;由材料“从1902年起,报刊中‘社会’的使用次数开始增加,逐渐取代更具有传统政治色彩的‘群’。”可得出报刊的宣传。重要举措,由材料“部分革命党员意识到自己是‘中等社会’的代表,必须以‘下等社会’为依托,为根据地,并自信有能力领导‘下等社会’进行‘有秩序之革命’。”及所学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领导“有秩序之革命”的重要举措包括:建立革命组织;进行革命宣传;提出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真题溯源·考向感知讲师:xxx感谢观看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