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西昌市2024-2025学年度下期期中检测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题卷6页,答题卡2页。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其他试题用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题框内,不得超越题框区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十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总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总共48分。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四大文明古国及希腊和玛雅人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中国古代有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但与上述神话差异很大。这说明,世界古代早期文明具有()
A.继承性和连续性 B.相似性和多元性 C.共融性和互补性 D.广泛性和一致性
2.公元前16世纪,赫梯国王铁列平进行改革,规定王位按王子年龄大小顺序继承,无子则由长女之婿继承;公民大会和贵族会议对王室内部纷争起监督和制止作用。铁列平改革()
A.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B.开拓了帝国的疆域
C.有利于统治秩序稳定 D.体现分权制衡原则
3.13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信用关系产生,使得以往的“行商”变成“坐商”。这是一个极大的转折,即商人不必事事亲力亲为,可以雇用代理人、设立分理处进行经营。这一变化()
A.是资本主义产生标志 B.标志着商业契约的出现
C 助推了世界市场形成 D.有助于商业经营专业化
4.某一文学作品由三部分构成:核心部分是波斯故事集;第二部分源于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时期;第三部分源自埃及流传的故事。该作品最可能是()
A.《吉尔伽美什》 B.《荷马史诗》 C.《天方夜谭》 D.《圣经》
5.如表所示是拉丁美洲部分国家国名涵义。据此可知()
国名 涵义
哥斯达黎加 西班牙语“富裕的海岸”
波多黎各 西班牙语“富裕的港口”
巴西 葡萄牙语“红木的国度”
阿根廷 西班牙语“出产白银的地方”
A.掠夺财富是早期殖民者的主要目的
B.欧洲文化成为拉美文化的主流形态
C.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最终连接为一体
D.拉美社会经济得以全方位自主发展
6.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这两种革命中()
A.“商业革命”促进了近现代企业制度和金融制度的产生
B.“价格革命”使金银大量流入欧洲从而使物价持续下降
C.“商业革命”使英国工商业者成为资产阶级革命领导者
D.“价格革命”引发了世界各地物种大交流和物产的交换
7.意大利学者米兰多拉(1463-1494年)曾惊呼:“这是人类最高级且最不可思议的幸福!因为他可以拥有他所选择的一切,成为任何他想成为的人。”他又说,人是独立且自控的,可自行作出道德上的选择......可以成为“自己的铸造者和雕刻者”。这些言论,体现了()
A.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涵
B.工业资产阶级的文化追求
C.启蒙运动的主要主张
D.摆脱专制王权的强烈愿望
8.1517年马丁·路德将《九十五条论纲》钉在了教堂的门上。汉斯·卢夫特迅速印刷并分发了《论纲》。在一个月内,整个德国都知道了《论纲》,在三个月内,整个欧洲都很快知道了《论纲》。《论纲》的传播()
A.推动了技术革新 B.动摇了教会权威
C.引发了宗教改革 D.有助于新教传播
9.某学派认为,“宗教必须被当作单纯 迷信抛弃掉,原有的政治形式必须被当作......压迫性的存在消灭掉,人的良善本性必须成为主导性力量”。要实现这一切,他们寻求的最佳途径是()
A.暴力革命 B.重塑信仰 C.诉诸理性 D.实行共和
10.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上述内容体现了()
A.解放黑奴思想 B.君主立宪思想 C.唯物主义思想 D.人民主权思想
11.英国议会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对此解读最恰当的是()
A.国王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B.责任内阁掌握最高权力
C.国王最终失去全部权力 D.维护了光荣革命的成果
12.下表为1870-1900年环绕世界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由此推知,该铁路网的形成()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年 372 169 175 16 5 8
1890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760 284 402 60 2 024
A.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建立
B.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C.缘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在全球的扩展
D.彻底改变了当时的世界贸易的格局
13.自19世纪中期以来,德国便大力发展工科大学与职业补习学校,十分重视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发展。1898年,德国9所工科大学在校生超过一万人;1900年,仅普鲁士就有工业补习学校1070所。此外,政府还强制规定18岁以下学徒工或正式工必须进补习学校学习。这体现了()
A.生产经验与技术革新的结合 B.德国政府主导科技发明进步
C.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D.德国成为全球工业生产中心
14.19世纪初,在美国工人运动中处于边缘地位的女工群体,用道德话语来伸张自身权益,试图获得资本家的怜悯。一些资本家抓住可乘之机,推出应对措施将工厂精心包装为“模范社区”,赢得不少社会赞誉,但却回避了女工遭遇残酷剥削的事实。据此可知当时()
A.工人运动尚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B.经济发展适应了社会道德进步
C.基层社区承担更多的政府功能 D.女性群体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15.美国1823年发表“门罗主义”,声称今后不接受欧洲在西半球的一切殖民活动。其后果之一是,其他美洲国家在美国面前捍卫自身独立时,无法指望来自欧洲的支持。1860年前,这一状况最大的受害国是墨西哥。这说明门罗主义()
A.反对欧洲殖民,维护美洲独立 B.主张各国平等,放弃暴力侵略
C 维护美国利益,扩大美国影响 D.扶植拉美经济,助力拉美崛起
16.19世纪初是拉美社会变革的重要分水岭,拉美独立战争后的社会政治结构较之前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下图是拉美学者依据社会阶层人数统计所绘制的19世纪拉美社会政治结构图,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种植园经济是拉美发展的桎梏 B.独立后拉美社会发展任重道远
C.启蒙思想加速了拉美文化形成 D.美国实现了对拉美 全面控制
第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17题25分,18题12分,19题15分)
17.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世纪维京人偶然发现了北美洲,此后100年的时间里他们一直试图在那里居留却没有成功。15世纪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伴随而来的却是欧洲人大规模、势不可挡的入侵。这一对比反映了欧洲500年间实力和活力的增长程度。美洲海岸没有阻碍登陆的沙洲,内河航道发达,水流平缓。美洲印第安文明同其他大陆文明之间没有形成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局面,就是印第安文明彼此之间也很大程度上互不往来。美洲印第安人不只缺乏抵抗欧洲人的技术和凝聚力,他们更缺乏抵御欧洲人所带来的疾病的免疫力,后者对他们的损失更为严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
19世纪80年代,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英】霍布斯鲍姆著,贾士蘅译《帝国的年代:1875-191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班牙得以侵入美洲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其影响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提取材料中的相关信息,选取时间轴中三个以上历史事件,围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9.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曼彻斯特是棉纺织工业的发祥地,曾是工业革命的开路先锋。曼彻斯特也随着棉纺工业的出现成为新一代大工业城市的先驱。
曼彻斯特位于艾威尔河之东,麦诺克河和埃瑞克河在此交汇,默西河从城市南部穿插而过,东部直达最大港口城市利物浦,水运发达。这里气候潮湿,水里富含石灰岩,非常适合棉作物的生产。南边有著名的“黑乡”地区,通过陆运,黑乡的煤和铁等资源源源不断的运送到这里。有大量来自邻近乡郊和大不列颠群岛其他地方的乡下人到这里寻求工作。
-朱家俊《从曼彻斯特的发展历程看18世纪英国工业城市发展的因素》
材料二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大的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逐步传播来带动后进国家,其发展进程缓慢而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而具有更广泛的规模,更迅速的发展进程。对一些后进的国家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德国、日本,同时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在短期内就取得跳跃式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曼彻斯特开展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西昌市2024-2025学年度下期期中检测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题卷6页,答题卡2页。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其他试题用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题框内,不得超越题框区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十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总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总共48分。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B
第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17题25分,18题12分,19题15分)
【17题答案】
【答案】(1)新航路开辟,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西班牙经济军事实力强,美洲大陆相对落后;美洲海岸适合登陆,便于西班牙入侵;美洲印第安文明彼此之间缺乏有效联系,无法抵御欧洲人的入侵。
(2)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大了对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剥削和压迫;加剧了帝国主义间的矛盾。
(3)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殖民体系客观上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建立在列强宰割奴役亚非拉人民基础上,必然遭到亚非拉人民的反抗。
【18题答案】
【答案】示例:
论题:马克思主义 全球演进:从理论奠基到人类解放的实践
阐释: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其世界意义通过四个关键事件彰显: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系统阐明了阶级斗争与社会发展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武器,奠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基石。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首次尝试,虽失败却验证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实践必要性,为后续革命积累经验。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列宁主义将理论转化为制度实践,建立首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资本主义全球体系,开辟人类历史新道路。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新全球化挑战,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为解决贫富分化、生态危机提供中国方案,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赋予马克思主义新时代生命力。
结论:马克思主义既是揭示规律的科学理论,更是与时俱进的实践指南。其世界意义在于:为人类解放提供思想武器,推动多元文明探索发展道路,持续回应时代命题,彰显“人类精神的精华”的永恒价值。
【19题答案】
【答案】(1)便利的交通;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充足的劳动力。
(2)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发展迅速,多国同时发展;部分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以重工业为主;出现断组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