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黄石有色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在古代社会,两河流域政权需要强大的国家机器,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神化王权;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强调社会分工;希腊城邦中的雅典,形成了民主政治。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中,官员和祭司掌握司法权;希腊和罗马则实现了司法和行政分离。总体而言,上述历史现象说明()
A.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特点B.大河是古代文明的摇篮
C.古代希腊文明最为先进D.古代文明之间相互借鉴
2.54-68年,罗马帝国的六大庄园共占有非洲行省一半的土地,这些土地分别掌握在六个大地主手中。随后这种制度在各行省蔓延开,帝国最终被分成了一个个封地。这反映出()
A.罗马推行封君封臣制B.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激化
C.帝国存在衰败的隐忧D.农业家庭式劳作蓬勃发展
3.1285年英王爱德华一世颁布了著名的“威斯敏斯特条例”,其中规定,农奴必须遵守规定,禁止领主随意扣押自由佃户的土地和财产,若要扣押,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由此可推知,在当时英国领主与农奴之间的关系()
A.带有严格等级性质B.具有双向契约特征
C.反映理性法治理念D.体现地位完全平等
4.一位著名中东历史学家认为,阿拉伯文化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同化能力,“在一个社会里统一了两种互相矛盾的文化,一方面是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多样性的地中海地区希腊、罗马、以色列和近东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是具有自己的生活和思想的典型以及与远东伟大文化有充分接触的丰富多彩的波斯文化”。这反映出阿拉伯文化()
A.保存了东西方优秀文化B.推动了各民族的融合
C.以文学经典为灵魂D.具有很强的调和特性
5.15世纪末,某航海家写道:“诸位贵族王公......决意派遣我前往印度,谒见诸君王,访问各地城市及其风土人情,旨在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的信仰,命我不像惯常那样,采取陆道东行,而要西行,直到今日,我们还不能确知以前是否有人这样做过。”这次航行()
A.完成了环澳大利亚的航行B.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C.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D.到达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6.下面是英国理财法院收藏的部分年份被投诉的市场违法行为统计表(单位:起)。这反映出当时()
项目 1566年 1605年 1608年 1613年
囤积谷物 17 58 205 401
其他囤积 3 57 30 29
在市场和集市外售卖 9 16 4 18
抢先批购 5 12 4 3
居中转售 0 0 1 3
总计 34 143 244 454
A.英国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B.商业革命扩大市场贸易范围
C.国家立法化解了贸易纠纷D.价格革命加剧市场秩序紊乱
7.众所周知,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等这批人是近代第一批科学家,虽然一个个都是历史上坐标式的大科学家,却不是人们后来熟悉的那种头顶光环、万众敬仰、名利双收的科学家,这批人都是冒着上火刑架的危险搞科研的。他们不是所处时代的宠儿,而是反叛者和革命者。材料旨在说明近代科学()
A.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B.从根本上动摇了宗教神学
C.在与神学的艰难斗争中前进D.没有引领所处时代的发展
8.14世纪末以来,英国的农奴制度走向解体,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转化。15世纪末,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起来,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被赶走,被迫出卖劳动力。17世纪,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投资农业,推行新的经营方式。18、19世纪,播种机、收割机、打谷机相继被发明出来,英国的农业革新随即完成。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殖民扩张与价格革命之间的关系B.手工工场和工厂制之间的关系
C.农业革新与工业革新之间的关系D.新航路与商业革命之间的关系
9.19世纪末,美国烟草大王杜克凭借工业化生产带来的巨大便利以及占据优势的价格战,使其企业的香烟产量占全美国总产量的40%。1890年,杜克又收购了其竞争对手,组建了首家香烟行业的托拉斯-美国烟草公司。材料表明美国()
A.工业化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B.经济发展促进垄断组织出现
C.垄断组织阻碍了烟草业发展D.烟草生产竞争已趋于规范化
10.1871年3月,由市民选举产生的自治政府巴黎公社接管了政权,随之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如颁布保护劳工法令,将逃亡业主的工场交由工人协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这反映了当时的巴黎()
A.具有人民掌权的特点B.城市自治符合社会各阶层诉求
C.受到马克思主义指导D.工厂制度有助于提高工人待遇
11.1938年3月18日,墨西哥总统卡德纳斯通过电台向全世界宣布了石油国有化改革的声
明,从即日起墨西哥将十七家外国石油公司收归国有,其中包括皇家壳牌、新泽西美孚、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等石油巨头的墨西哥分公司。这一举措()
A.标志世界殖民体系在拉美的瓦解B.加快墨西哥民族独立的步伐
C.使墨西哥摆脱对外国资本的依赖D.推动墨西哥民族经济的发展
12.列宁认为,在一个落后的、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单凭自己的力量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不可能的。于是只好退却,退到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上。为此,苏俄()
A.实行余粮收集制B.调整了国家和农民的关系
C.开展农业集体化D.实行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
13.雅尔塔会议中,美、苏、英三国经过协商便决定了战后许多涉及他国重大利益的问题。比如,“远东问题”就以牺牲中国的利益来换取苏联在欧洲战事结束后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在欧洲事务中,美、英与苏联私下划定了双方在欧洲的势力范围乃至一些国家的领土边界。这表明,雅尔塔体系()
A.违背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B.带有浓厚的强权政治色彩
C.推动了国际格局的根本转变D.消除了世界大国间的矛盾
14.1946年开始的两年内,英国银行、煤矿、民航铁路、公路、煤气、钢铁、电力等部门相继完成国有化。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英国()
A.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B.确立了公有制的经济基础
C.扩大了社会福利政策的范围D.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15.1948年至1963年之间,美国妇女在制造业就业比例增加了16%;而在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商业、金融、保险和房地产等行业,妇女就业人数增加了53%。上述现象折射出战后美国0
A.妇女实现平等就业B.公民民主权利的扩大
C.产业结构得到调整D.“福利国家”的建立
二、非选择题
16.【人口迁移与文明转变】
材料一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中国 世界总人口
1650年 18.3 18.3 2.4 22.9 5.45亿
1750年 19.2 13.1 1.6 30.9 7.28亿
1850年 22.7 8.1 5.1 35.1 11.71亿
1900年 24.9 7.4 9.0 24.9 16.08亿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等《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率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解题思路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是如何“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
17.【美苏冷战与争霸】
材料一在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人们对战争的恐惧还刻骨铭心之时,发动并无取胜把握的热战毕竟不是时机。在争夺东欧不断失败之后,美国统治阶级内部经过一番争执,最终选定了对苏发动“冷战”。美国冷战政策的制定者之一、原驻苏临时代办乔治·凯南曾注解说:“苏联听不进理智的逻辑,但对武力的逻辑却十分敏感,因此,如果对方拥有足够的武力,并清楚地表明它准备使用武力,这就几乎用不着真正动武。“在上述思想指导下,美国一方面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另一方面开始稳固西欧。
-摘编自刘笑盈《冷战的兴起与欧洲的重组》
材料二美苏争霸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美攻苏守、70年代苏攻美守、80年代互有攻守而美攻多于守的3个时期。二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双方围绕着原子弹和氢弹展开争夺;1957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竞相研制和发展战略核武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军备竞赛进入了战略防御系统、宇宙空间军事化新时期。美国五角大楼每年近3000亿美元的军事预算中,有三分之二花在国外的防务上。苏联是以经济、军事援助为手段向第三世界渗透扩张的,每插入一国或地区都要耗费一定的代价。巨额军费开支,美国以前还可以通过贸易顺差来弥补,而后期贸易出现巨大逆差,财政赤字高,大国地位下降。
-摘编自司徒文《世界两极格局崩溃缘由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发动冷战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稳固西欧”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美苏争霸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题思路美苏争霸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18.【科技革命与创新】
材料一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是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这些革命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是,它们在1763年以前就在扎实地进行着。另一个特点是,它们互相依赖,对政治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反之亦然:政治影响了科学,政治还影响了经济。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下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重大发明(部分)
领域 时间 国家 发明
空间技术 1957年 苏联 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1958年 美国 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 苏联 宇航员加加林乘坐飞船率先进入太空。
1969年 美国 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
原子能技术 1945年 美国 成功地试制原子弹
1949年 苏联 试爆原子弹成功
1952年 美国 试制成功氢弹
1954年 苏联 建成第一个原子能电站
计算机技术 1946年 美国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1958年 美国 IBM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
-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用史实佐证科学革命“在1763年以前就在扎实地进行着”并简述其“对政治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提供支持的重大科学理论,简要说明其影响。
19.【交往与交流】
材料人类的交往的过程也是不同的文化汇聚、升华的过程。西部亚洲、中部亚洲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属于“桥梁”本身的各文明之间也是互动的,从而产生了独特而灿烂的各种文化-苏美尔文化、巴比伦文化、波斯文化、希腊化文化、阿拉伯文化,等等。这说明,任何一种文明都不能封闭自守,一种文明要想永葆青春,必须积极吸收各种外来文明。如果一定要讲究文化的“纯正性”,那么反而会因世世代代近亲交配而有退化淘汰之虞。今日世界在急剧地缩小,人类各文明之间的不断交往,已势必将汇合为一个共同的人类文明。
-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请你摘取材料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述,要求主题鲜明,论述合理,做到有理有据。
答案
一、、选择题
1-15ACCBBDCCBADBBDC
二、非选择题
16.(1)趋势:1750年之前美洲占比下降,之后则不断上升。
之前占比下降因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之后占比上升因素: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欧洲殖民者进行黑奴贸易,非洲黑人被大量贩卖至美洲。
(2)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西欧国家进行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加速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新旧大陆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17.(1)原因:民众不支持热战;美国没有把握在热战中获胜;美国与苏联争夺东欧的失败;乔治·凯南等人的推动;苏联对美国的政策不妥协。
举措:实施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支持联邦德国成立。
(2)特点:攻守形势不断转换;军备竞赛逐渐升级。
影响: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崛起;加剧了国际局势紧张与动荡;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
18.(1)科学革命史实: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科学革命对政治思想的影响:近代科学兴起促进了启蒙运动,提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2)重大科学理论:相对论;量子力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任意3点即可)影响: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19.示例
主题:人类交往的过程也是不同的文化汇聚、升华的过程。
论述: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征服了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广大地区。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上述地区的文化遗产,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公元前4世纪,佛教开始向中亚、东亚、东南亚等地传播,深刻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生活文化等各个方面。朝鲜、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自古以来交往频繁。佛教、道教和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日本,朝鲜、日本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
总之,人类各文明之间的不断交往,势必汇合为一个共同的人类文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