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下巩固训练(一)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建议用时:40分钟 满分:75分)【基础练】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12题,共60分)1.“真正的哲学家应当像蜜蜂一样,从花园里采集花粉原料,消化这些原料,然后酿成香甜的蜜。”这个比喻所蕴含的科学思维道理是( )A.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获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B.理性认识的获得需要在实践中占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对其进行科学的加工制作C.感性认识是“香甜的蜜”,理性认识是“采集的花粉”D.该比喻把抽象思维比作“香甜的蜜”,把形象思维比作“采集的花粉”解析:选B。“从花园里采集花粉原料”指在实践中获得感性材料,“消化这些原料”指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酿成香甜的蜜”指形成理性认识,体现了理性认识的获得需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对其进行科学的加工制作,并抓住事物的本质与规律,B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获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A排除。理性认识是“香甜的蜜”,感性认识是“采集的花粉”,C排除。该比喻把理性认识比作“香甜的蜜”,把感性认识比作“采集的花粉”,D排除。2.(2024·辽宁朝阳高二期末)思维有广义和狄义之分,“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它( )①与意识同义②与理性认识同义③具有概括性、间接性、能动性等特点④是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的正确思维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解析:选C。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①不符合题意。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概括性、间接性、能动性等特点,②③符合题意。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但思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④错误。3.“如果有胡子就算知识渊博,那么山羊也能讲课了。”说明了( )①人的思维风格不同,表现出很多差异②人们可以直接感知到未知的事物③只看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④思维具有能动性A.①③ B.①②C.②③ D.②④解析:选A。材料形象地说明了人的思维风格不同,表现出很多差异,①符合题意。思维具有间接性,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②说法错误。“如果有胡子就算知识渊博,那么山羊也能讲课了”,说明了只看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思维具有能动性,④不符合题意。4.(2024·山西太原高二期末)白居易在《夜雪》中写到“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人蜷缩在棉被中却能知雪重,这主要体现了思维具有( )①科学性 ②间接性③概括性 ④能动性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C。“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反映了诗人感到天气寒冷,并从折竹声中推测出雪很大,体现了思维具有间接性和能动性,②④符合题意。思维未必都是科学的,①错误。白居易的诗没有体现思维的概括性,③不符合题意。5.(2024·河南洛阳高二期末)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彰显着璀璨的智慧。下列诗句体现的思维的特征正确的是( )①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思维的抽象性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思维的科学性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思维的概括性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思维的间接性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D。思维的特征是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没有抽象性和科学性,①②说法错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③说法正确。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④说法正确。6.(2024·山西朔州高二阶段练习)我们平时看到的树,总是有高或矮、直或曲、粗或细、阔叶或针叶、乔木或灌木、落叶或常青等个性特征。“树”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树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木质茎干植物。这反映出思维具有( )A.间接性 B.能动性C.概括性 D.主观性解析:选C。“树”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树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思维具有概括性,C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间接性、能动性、主观性,A、B、D排除。7.(2024·河南濮阳高二期末)2024年3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开展科学实验,通过研究三层石墨烯的菱形堆垛结构发现,在菱形堆垛三层石墨烯中,电子和红外声子之间具有强相互作用,这有望应用于光电调制器和光电芯片等领域。这体现出( )①思维具有间接性,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思维具有能动性,都能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③思维具有概括性,能够抓住不同类事物的共性④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B。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发现,表明思维具有间接性,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①正确。错误的思维不能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②错误。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抓住同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③错误。材料中的这一发现源于实践,又会应用到相应领域,说明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④正确。8.中国的改革开放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这说明( )①实践是由思维派生的②思维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③思维要和实践相结合④正确的思维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选B。思维是由实践派生的,而不是实践是由思维派生的,故①不选。思维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但不能决定实践,故②不选。材料中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同时又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表明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同时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了认识对象,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故③④入选。【提升练】9.(2024·浙江高二期末)毛泽东主席说:“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见、计划、办法,只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他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工厂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否则一点用处也没有。”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思维在实践中产生,思维与实践同步②思维对实践具有重大的反作用③思维离不开实践,实践决定思维④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解析:选A。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思维有时候会落后于实践,有时会先于实践,“同步”说法错误,①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思维对实践的反作用,②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了思维离不开实践,实践决定思维,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③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0.(2024·河南洛阳高二期末)同是长江,几度遭贬的苏轼铁板铜琶高歌“大江东去”,而李煜则多愁怨叹“一江春水向东流”;同是明月,张九龄吟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而张若虚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表明( )①不同思维主体存在着思维方式的差别②思维是实践的产物,又反作用于实践③不同的思维风格蕴含着思维共同的特征④思维方式因人而异,定有优劣之分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A。材料中指出同是长江,苏轼和李煜面对窘境时产生不同的想法,面对明月,张九龄和张若虚产生不同的感慨,这表明不同思维主体存在着思维方式的差别,不同的思维风格蕴含着思维共同的特征,故①③正确。材料中指出不同的诗人对待事物产生不同的想法,这表明思维是实践的产物,不涉及思维反作用于实践,故②排除。思维方式因人而异,没有优劣之分,故④不选。11.(2024·浙江温州高二期末)2024年,在继人工智能ChatGPT之后,另一人工智能ROSA横空出世,其在语言和绘画视频等方面远胜人类,这是否意味着人类在智能上整体沦陷?其实不然,运算智能是人和动物天生都比较缺乏的,感知智能和运动智能却是机器人所不擅长的,且根据科学家推断,要达到人类智能的高度,一个人工智能消耗的能量将是整个地球消耗的能量。这( )①证明了人类思维的概括性、间接性和能动性②说明思维存在普遍性,人工智能也有思维③说明人类的思维是可以反映认识对象的④说明人类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威胁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选C。材料证明了人类思维的概括性、间接性和能动性,人类的思维是可以反映认识对象的,①③符合题意。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人工智能没有思维,②错误。材料强调人工智能有其不擅长的地方,而且要达到人类智能的高度,一个人工智能消耗的能量将是整个地球消耗的能量,并不认为人类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威胁,④排除。12.(2024·山东烟台高二期末)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4年2月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央行降准,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助于提振市场对经济复苏与企业盈利改善的预期。央行的决定表明( )①思维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思维能够为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②思维凭借已有知识实现对未知事物的正确认识③思维能从多样的属性中,把握事物的共同本质④正确的思维产生于实践,又能在实践中实现预期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B。此次央行降准,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助于提振市场对经济复苏与企业盈利改善的预期,这表明思维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思维能够为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正确的思维产生于实践,又能在实践中实现预期,①④符合题意。思维具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并非所有的思维都可以实现对未知事物的正确认识,②不选。材料体现的是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实践,为实践提供有益指导,没有体现思维能从多样的属性中,把握事物的共同本质,③不选。二、非选择题(共1题,共15分)13.(2024·江苏淮安高二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科学家不可能回到过去观察生物的进化过程,却可以通过古生物的化石及其他有关资料,推知生物进化的规律。古代医生不能透视病人体内各种脏器的病变,却能通过望、闻、问、切了解病情,结合临床经验,加以诊断。材料二 人们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结出枣子的树木归一类,称之为“枣树”;把枣树、苹果树、梨树等依据其根、茎、叶、果等共性统称为“果树”;把或高或矮,或直或曲,或粗或细,或阔叶或针叶,或乔木或灌木,或落叶或常绿……具有不同的个体特征的木本植物统称为“树”。材料三 《两小儿辩日》中记载,一小孩说早晨冷、中午热,所以太阳早上远中午近。另一小孩说,早上太阳大、中午太阳小,所以太阳早上近中午远。其实,根据感觉判断太阳的远近并不准确。科学家发现,一天内我们能观察到的太阳的大小,能感觉到的气温的高低,是受到了大气层折射角、太阳光的直射和斜射、地面对流等因素的影响,与太阳离我们是远是近无关。结合材料,运用“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主要体现了思维的哪一特征?该如何理解思维这一特征的?解析:本题的设问要求是分析三则材料分别主要体现了思维的哪一特征以及如何理解思维这一特征,需要调用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的知识,从思维的特征的角度来分析作答。关键信息①:科学家不可能回到过去观察生物的进化过程,却可以通过古生物的化石及其他有关资料,推知生物进化的规律→可联系思维具有间接性。关键信息②:人们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结出枣子的树木归一类,称之为“枣树”→可联系思维具有概括性。关键信息③:科学家发现,一天内我们能观察到的太阳的大小,能感觉到的气温的高低,是受到了大气层折射角、太阳光的直射和斜射、地面对流等因素的影响,与太阳离我们是远是近无关→可联系思维具有能动性。答案:①材料一主要体现了思维具有间接性。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但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②材料二主要体现了思维具有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③材料三主要体现了思维具有能动性。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6张PPT)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框目(一)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任务一 思维的含义自主学习问题导航:作家舒尔茨在《像成功者一样思考》中说:“你比那些优秀的人,差的其实是思维。”思考:什么是思维?思维的方式有哪些?121212任务二 思维的特征自主学习问题导航:判断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态势,要综合各方面的材料,抓住主要的、能够说明问题的方面,而对有些现象如经济波动的偶然现象等进行舍弃。这体现了思维的什么特征?思维和实践有什么关系?121212123412341234123412341234课下巩固训练(一)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框目(一)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课件.ppt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课下巩固训练(一)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含答案(教师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