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框目(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件+练习含答案(教师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框目(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件+练习含答案(教师用)

资源简介

课下巩固训练(四)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建议用时:40分钟 满分:75分)
【基础练】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12题,共60分)
1.(2024·广西梧州高二阶段练习)某顾客与小吃店的服务员对话如下:
顾客:你们这儿卫生是怎么搞的?啤酒里有苍蝇!
服务员:啊,不要紧,我们这儿的苍蝇不会喝很多酒。
上述对话中服务员的回答(  )
①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②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③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
④并没有违反逻辑的基本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同一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维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啤酒里有苍蝇”与“我们这儿的苍蝇不会喝很多酒”这一对话中服务员的回答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违反了逻辑的基本规律,①③正确,④排除。偷换概念是在思维和论辩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用一个概念去代换另一个不同的概念而产生的逻辑错误。上述对话中服务员的回答没有犯“偷换概念”的错误,②排除。
2.(2024·江苏徐州高二期末)有人说我这个人太骄傲。骄傲有什么不好?我就是为祖国的古老文明而骄傲。下列选项与此犯了同一种逻辑错误的是(  )
A.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既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
B.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有追求不好,没有追求也不好
C.小明要去看花灯,妈妈说家中这么多灯,何必去看
D.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但还是要提一个小小的建议
解析:选C。题干中的两个“骄傲”指的不是同一概念,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小明要去看花灯,妈妈说家中这么多灯,何必去看”,“花灯”和“家中的灯”指的不是同一概念,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C符合题意。题干中的观点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既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是对光的不同性质的真实描述,体现了辩证思维,不违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A不选。题干中的观点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有追求不好,没有追求也不好”在对立的论断之间持有“两不可”的态度,违背了排中律的要求,B不选。题干中的观点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但还是要提一个小小的建议”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违背了矛盾律的要求,D不选。
3.(2024·江苏扬州高二期末)宋代《轩渠录》中记载了一则关于司马光元宵观灯的笑话:司马温公洛阳闲居,时上元节,夫人欲出看灯,公曰:“家中点灯,何必出看”。司马光的可笑之处在于(  )
A.违背了思维的间接性要求
B.违背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C.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D.犯了“骑墙居中”的错误
解析:选C。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有确定性要求、一致性要求、明确性要求,没有间接性要求,A说法错误。司马光认为“A”是“非A”,认为家中的灯和外面的花灯一样,偷换了花灯与灯的概念,没有违背思维的一致性要求,B不符合题意。在同一思维中如果没有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就会犯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材料中,司马光认为家中的灯和外面的花灯一样,偷换了花灯与灯的概念,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C符合题意。材料中司马光并未骑墙居中,没有违背排中律的要求,D不符合题意。
4.(2024·浙江高二期末)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帝国主义是真老虎,又是纸老虎
B.我不认为他老实,也不认为他不老实
C.M国:我们不支持台湾“独立”,但会批准对台武器军售
D.顾客:“老板,有榴莲吗?”老板:“有刚进的荔枝”
解析:选C。材料指矛盾律,“帝国主义是真老虎,又是纸老虎”这一观点中的两种情况可以同时存在,A排除。“我不认为他老实,也不认为他不老实”这一观点违背了排中律,B排除。材料指矛盾律,M国的这一观点“A”和“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C正确。顾客与老板的对话违背了同一律,与材料无关,D排除。
5.(2024·湖南邵阳高二期末)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下列说法违反了矛盾律的是(  )
①小明想画一个方的圆
②故意杀人者应处死刑,行刑者是故意杀人,应该处死刑
③有同学说:我坚信一位名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
④甲说:他们之间的矛盾既不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也不属于敌我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与“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方的形状不是圆,该说法自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①符合题意。行刑者并不是故意杀人,因此该说法违反了同一律,②不符合题意。“我坚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这句话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违反了思维一致性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③符合题意。“他们之间的矛盾既不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也不属于敌我矛盾”,同时否定了两个论断,因此违反了排中律,④不符合题意。
6.(2024·河南省许昌市高二期末)把一条鱼放到没有水的盆里,那么这条鱼是死的还是活的?有观点认为,它既不是死的,也不是活的,而是“死”与“活”的叠加状态。从形式逻辑的角度看,这一观点(  )
A.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不符合思维明确性的要求
B.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不符合思维一致性的要求
C.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违反思维确定性的要求
D.犯了“两不可”的错误,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
解析:选D。对于“这条鱼是死的还是活的”作出“既不是死的,也不是活的”的回答,没有“转移论题”,也没有“偷换概念”,不违背同一律,不违反思维确定性的要求,且明确性是排中律的思维要求,A、C不符合题意。“既不是死的,也不是活的”没有犯“自相矛盾”的错误,不违反思维一致性的要求,B不符合题意。“既不是死的,也不是活的”违背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D符合题意。
7.(2024·浙江金华高二期末)从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正确的有(  )
A.我是不赞成背诵的,但也不赞成不背诵,适当背诵也是必要的
B.在南极洲,鸟的种类虽然少,但鸟的数量却很多
C.这些出土的鼎上的花纹已具有文字的性质,但还不能算是文字
D.我喜欢读古典小说名著,像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就很喜欢
解析:选B。符合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A既不赞成背诵也不赞成不背诵,同时否定了相互矛盾的两种情况,违背了排中律,不选。在南极洲,鸟的种类和鸟的数量这是两个概念,符合逻辑要求,B入选。符合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已具有文字的性质和不能算是文字自相矛盾,违背了矛盾律的要求,C不选。符合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平凡的世界》不是古典小说,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D不选。
8.(2024·浙江高二期末)某中学三个高二学生甲乙丙参加某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只有一个通过了。甲说:“我过了。”乙说:“我没过。”丙说:“甲没过。”如果这三句话,只有一句话是真的,那么通过的是(  )
A.甲 B.乙
C.丙 D.无法断定
解析:选B。甲与丙的话具有矛盾关系,根据排中律可知,甲和丙的话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而已知这三句话只有一句话是真的,则乙的话必为假话,可推出乙通过了,故B说法正确,A、C、D说法错误。
【提升练】
9.(2024·河南焦作高二期末)现代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他的一幅作品明明是一支烟斗作于画中,却在下面标注“这不是一支烟斗”。这一创作从逻辑思维基本要求角度看(  )
①违反了矛盾律,自相矛盾
②违背了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③违反了同一律,偷换概念
④违背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画中明明是一支逼真的烟斗,而文字却说“这不是一支烟斗”,画面中的形象和文字所表述的意思刚好相反,所以形象与文字含义之间的关系属于自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违背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①④入选。②③排除。
10.(2024·河南郑州高二期末)2023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额首破万亿元大关,走俏全球。美方一些人却说“出口商品多了就是产能过剩”,给中国新能源产业贴上了“产能过剩”的标签。从逻辑与思维的角度看,“出口商品多了就是产能过剩”这一观点(  )
①偷换论题,违反了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②自相矛盾,违反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③是两不可,违反了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④属于诡辩,不利于在实践中捍卫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不能将“出口商品多了”与“产能过剩”画上等号,这根本是两件事,材料中的观点偷换论题,违反了思维的确定性要求,①正确。材料没有展现“自相矛盾”的对立观点,未涉及“自相矛盾”这一逻辑错误,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展现“两不可”的中立观点,未涉及“两不可”这一逻辑错误,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观点违背事实、凭空捏造,属于诡辩,不利于在实践中捍卫真理,④正确。
11.(2024·四川南充高二期末)某校高中二年级举行足球比赛,经过激烈角逐,1班、3班、8班、9班进入半决赛,同学们一起预测冠军归属。甲:冠军将在1班和3班中产生;乙:9班会赢得冠军;丙:冠军要么是1班,要么是8班;丁:9班不会夺冠。决赛结果表明,四人中只有一人预测正确。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根据矛盾律,甲和丙之间必有一假
②根据排中律,乙和丁之间必有一真
③归纳甲和丙的预测,冠军应是1班
④甲和丙的预测错误,冠军应是9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乙和丁的预测是相互矛盾的,根据排中律,乙和丁的预测必有一真,而四人中只有一人预测正确,因此甲和丙的预测都是错误的,即冠军不会在1班和3班中产生;也不会是8班,因此冠军应是9班,②④符合题意。①③排除。
12.(2024·辽宁高二阶段练习)下列观点都存在逻辑错误,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
①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违反了同一律
②钱能买飞机,五块钱是钱,五块钱能买飞机——违反了同一律
③他整整等了那个人两个多小时才离开——违反了排中律
④她的学习能力说不上强,也说不上不强——违反了排中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我要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那么这一“万能溶液”会没有器皿可用,所以是发明不出来的,该说法违反了矛盾律,并不违反同一律,①排除。“钱能买飞机”中的钱,是整体概念,“五块钱是钱”中的五块钱是个体概念,这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②符合题意。“他整整等了两个多小时才离开”,“整整”和“多”前后矛盾,违反了矛盾律,不是违反了排中律,③排除。“她的学习能力说不上强”,也说不上不强,犯了“两不可”的错误,违反了排中律,④对应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1题,共15分)
13.(2024·河北廊坊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2024年4月1日,“美国在台协会”主席罗森伯格再一次窜访台湾。在2023年4月,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以“过境”为名窜美并与美众议长麦卡锡见面。这是民进党当局推动台美勾连、“倚美谋独”的又一挑衅行径。
早在1978年中美发表建交公报,美国就“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是近几年,美国一些势力出于霸权心态和冷战思维,频打“台湾牌”,妄图把台湾当作遏制中国发展进步、阻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棋子,他们公然宣称美国有一个不同于中国版本的“一个中国”政策,妄图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中国的一部分,任何歪曲事实、否定和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行径都将以失败告终。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相关知识,分析美国对待中国台湾问题在认识上的错误。
解析: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关键信息①:他们公然宣称美国有一个不同于中国版本的“一个中国”政策,妄图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可联系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关键信息②:美国就“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是近几年,美国一些势力出于霸权心态和冷战思维,频打“台湾牌”,妄图把台湾当作遏制中国发展进步、阻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棋子→可联系矛盾律要求人们: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答案: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一个中国”原则就是指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却宣称自己的“一个中国”原则与中国不同,属于偷换概念,混淆视听。②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美国一方面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却把台湾当作遏制中国发展进步、阻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棋子,暗自支持台湾独立,自相矛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73张PPT)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框目(二)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任务一 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问题导航:“你这么大声的读,影响到别人了!”“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别人没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想一想两个同学的对话中有没有逻辑问题?谈谈你的理由。
1
2
1
2
任务二 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问题导航: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XXX!
思考:该品牌的广告语有逻辑问题吗?请说明理由。
1
2
1
2
1
2
1
2
任务三 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问题导航:我不认为这个苹果好吃,也不认为这个苹果不好吃。
思考:这个人对苹果的评价有没有逻辑问题?谈谈你的理由。
1
2
1
2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课下巩固训练(四)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9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