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 年九年级 4 月学业测评历史试卷(问卷)(共 75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请按答题卷中的要求作答)1.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太乙真人的坐骑飞天猪憨态可掬。我国古代先民饲养家畜的历史源远流长,饲养家畜说明我国远古居民A.已掌握了铸造技术 B.以采集为主生活 C.过着农耕定居生活 D.建立了中原王朝2.下图是某博物馆展出的文物,分别为秦代“半两”钱、汉代“五铢”钱和唐代“开元通宝”。这些货币的共同特点是A.体现商品经济的繁荣 B.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发行C.材质均为贵金属黄金 D.适应了丝绸之路贸易需求3.《史记 匈奴列传》记载:“匈奴……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汉武帝时期派卫青、霍去病北击旬奴,并在河西走廊设置郡县。这一举措的直接影响是A.彻底消除了北部边疆匈奴的威胁 B.推动了西域都护府的设立C.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D.推动了西汉与匈奴的和亲4.唐代诗人杜甫在《春望》中写道: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此诗可用于研究唐代的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对外交流5.秦朝三公九卿、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制、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A.皇权不断加强 B.文臣官员地位提高 C.相权不断削弱 D.地方权力不断弱化6.1895 年,某条约签订后,爱国人士谢缵泰绘制《时局图》(右图), 图中熊、犬、鹰等动物盘踞中国领土。此图反映的历史背景是A.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不断7.1921 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指出:”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此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这体现了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B.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C.国民革命运动的统一战线策略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8.1949 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理论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哪一制度提供了依据?A.计划经济体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公有制9.1971 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周恩来总理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这一事件直接推动了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日邦交趋向于正常化 D.美国总统尼克松总统访华10.20 世纪 80 年代,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为现代化城市。其发展主要得益于A.经济特区政策的实施 B.浦东开发开放的带动C.香港回归的辐射效应 D.西部大开发持续推进11.《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端浮雕中,汉谟拉比站在太阳神沙马什面前接受权杖。这一设计旨在A.体现法律公平原则 B.记录法典编纂过程 C.宣扬君权神授思想 D.展示艺术雕刻技艺12.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民大会对国家事务拥有最高决策权,全体公民均可参与。这体现的雅典政治特点是A.君主专制 B.直接民主 C.贵族寡头 D.联邦制度13.14 世纪,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在《歌集》中写道:“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 光荣对我就够了。”这反映的思想潮流是A.理性主义 B.人文主义 C.蒙昧主义 D.自由主义14.1955 年,有一位记者在万隆会议现场采访某国代表,让其就“求同存异”的方针谈看法。该代表表示,这一方针非常智慧,它让我们知道,亚非国家有更重要的共同目标需要团结协作。由此判断“求同存异”方针的主要目的是A.化解矛盾维护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B.推动亚非国家联合对抗美苏霸权C.消除亚非国家间的所有政治分歧 D.建立以中国为主导的新国际秩序15.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新兴经济体的合作深化,反映了国际力量格局的深刻变化。多边主义与平等对话是应对全球挑战的关键。”由此可知,世界趋向于A.单极格局下霸权主义将主导国际事务 B.经济一体化局势消除国家间发展差异C.区域集团化对抗正在取代全球化合作 D.多极化趋势下多种力量参与全球治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其中第 16 小题 14 分,第 17 小题 14 分,第 18 小题17 分,共 45 分)16.(14 分)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主题进行研究,请你参与 完成以下任务。(1)第一组同学在研究汉朝历史时,展示了以下史料:史料一:汉之号令班(颁行)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汉书 郑吉传》史料二:自译长、城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凡三百七十六人。——《汉书 西域传》依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①“始自张骞” “成于郑吉”分别指什么?(4 分)②“自译长……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说明什么史实?(2 分)(2)第二组同学在研究唐朝历史时,引用了以下材料:安西都护府统辖四镇,于阗、龟兹、疏勒、碎叶,皆置都督府。——《新唐书》①材料中“安西都护府”的设立与哪一历史人物相关?(2 分)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西域治理的意义。(2 分)(3)第三组同学计划补充元朝或清朝早期治理新疆的管理机构,以体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史实。请任选一个管理机构并说明入选理由。(4 分)17.(14 分)科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分析】材料一: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等物理学成就,总结了他的力学体系。这一体系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 格雷克《牛顿传》(1)根据材料一,列举一例牛顿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这一成就为 18 世纪中期英国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4 分)【表格解读】材料二:三次科技革命代表性发明及其影响(2)表格中 A 处应填写什么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应用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为什么说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全球化加速”?(6 分) 【观点论述】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研发高科技,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吴国盛《科学的历程》(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角度和环境方面谈谈你对科技革命的认识。(4 分)18. (17 分)从世界被发现,到现在世界已成为一个共同的地球村,战争与冲突时有发生,但和平发展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新的国际关系也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文明交流】材料一:15世纪以来,各州之间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大大增加,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客观上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摘编自《文化交流与传播》(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商品种类增加”和“贸易扩大”与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为什么说此事件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6 分)【冲突对抗】材料二: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局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从“九一八”事变揭开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人民进行的抗日武装斗争长达 14 年之久, 中国军民伤亡为 3500 万人,其中包括中国军队的伤亡 380 余万人。同时,中国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 5000亿美元。——单世明《试析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人民进行的抗日武装斗争长达 14 年之久”的依据是什么?说一说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什么?(4 分)【合作共赢】材料三: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3)依据材料三,概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从“中国方案推动国际合作交流”“中国力量推动构建国际新秩序”中选一个观点,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主题相关联的史实加以阐述或者说明。(7 分.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任选 2 个史实说明即可)2025 年九年级 4 月学业测评历史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C 2.B 3.C 4.C 5.A 6.B 7.D 8.C 9.D 10.A 11.C 12.B 13.B14.A 15.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其中第 16小题 14 分,第 17 小题 14 分,第18小题 17 分,共 45 分)16.(14 分)(1)①张骞凿空(打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2分;郑吉任西域都护,管理整个西域军政事务。2分②汉代统一管理西域(汉代政权行使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权;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分(2)①李世民(唐太宗)2分②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增强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2分)(3)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2分),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2分。(清朝设置伊犁将军,2分 加强了对西北的管辖 2分)17. (14 分)(1)物体运动三大定律或力学体系;(2分)工业革命;(2分)(2)①A:推动电气时代,催生新工业(如汽车、石油)。(答其中一点就可得 2分)②影响:蒸汽机车促进铁路运输发展,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2分)③互联网(信息时代)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对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2分)(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2分)但工厂排放的大量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造成环境污染。(2分)所以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有利也有弊。(分别从社会角度和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只要意思相近,即可得分)。18.(17 分)(1)①事件: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或探寻新航路);(2分)②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2分)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2分)(2)1931 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一直到 1945 年 9 月2 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2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巨大民族牺牲,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2分)(3)①内涵: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2分)②选择第 1个观点(5分)示例 1:选择观点:中国方案推动国际合作交流(1分)论述:①1953 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此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积极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②1955 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③2013 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繁荣提供新的平台和新的动力。④2017 年,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方案,为推动国际合作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任选 2个史实说明即可,4分)综上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一带一路”等)等方案促进了国际间的相互合作。选择第 2个观点(5分)示例 2:选择观点:中国力量推动构建国际新秩序(1分)论述:①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②2001 年 12 月 11 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③2015 年,中国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不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公正,并且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④2017 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体现了中国是一个有责任的大国。(任选 2个史实说明即可,4分)由此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国际新秩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