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4月学业测评模拟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4月学业测评模拟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 年九年级 4 月学业测评
历史试卷(问卷)
(共 75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请按答题卷中的要求作答)
1.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太乙真人的坐骑飞天猪憨态可掬。我国古代先民饲养家
畜的历史源远流长,饲养家畜说明我国远古居民
A.已掌握了铸造技术 B.以采集为主生活 C.过着农耕定居生活 D.建立了中原王朝
2.下图是某博物馆展出的文物,分别为秦代“半两”钱、汉代“五铢”钱和唐代“开元通
宝”。这些货币的共同特点是
A.体现商品经济的繁荣 B.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发行
C.材质均为贵金属黄金 D.适应了丝绸之路贸易需求
3.《史记 匈奴列传》记载:“匈奴……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汉武帝时
期派卫青、霍去病北击旬奴,并在河西走廊设置郡县。这一举措的直接影响是
A.彻底消除了北部边疆匈奴的威胁 B.推动了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C.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D.推动了西汉与匈奴的和亲
4.唐代诗人杜甫在《春望》中写道: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心。”此诗可用于研究唐代的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对外交流
5.秦朝三公九卿、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制、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A.皇权不断加强 B.文臣官员地位提高 C.相权不断削弱 D.地方权力不断弱化
6.1895 年,某条约签订后,爱国人士谢缵泰绘制《时局图》
(右图), 图中熊、犬、鹰等动物盘踞中国领土。此图反
映的历史背景是
A.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不断
7.1921 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指出:”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此后,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这体现了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B.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
C.国民革命运动的统一战线策略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8.1949 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
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理论为新
中国成立初期的哪一制度提供了依据?
A.计划经济体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公有制
9.1971 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周恩来总理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
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这一事件直接推动了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日邦交趋向于正常化 D.美国总统尼克松总统访华
10.20 世纪 80 年代,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为现代化城市。其发展主要得益于
A.经济特区政策的实施 B.浦东开发开放的带动
C.香港回归的辐射效应 D.西部大开发持续推进
11.《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端浮雕中,汉谟拉比站在太阳神沙马什面前接受权杖。这一
设计旨在
A.体现法律公平原则 B.记录法典编纂过程 C.宣扬君权神授思想 D.展示艺术雕刻技艺
12.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民大会对国家事务拥有最高决策权,全体公民均可参与。这体现
的雅典政治特点是
A.君主专制 B.直接民主 C.贵族寡头 D.联邦制度
13.14 世纪,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在《歌集》中写道:“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
种 光荣对我就够了。”这反映的思想潮流是
A.理性主义 B.人文主义 C.蒙昧主义 D.自由主义
14.1955 年,有一位记者在万隆会议现场采访某国代表,让其就“求同存异”的方针谈看
法。该代表表示,这一方针非常智慧,它让我们知道,亚非国家有更重要的共同目标需
要团结协作。由此判断“求同存异”方针的主要目的是
A.化解矛盾维护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B.推动亚非国家联合对抗美苏霸权
C.消除亚非国家间的所有政治分歧 D.建立以中国为主导的新国际秩序
15.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新兴经济体的合作深化,反映了国际力量格局的深刻
变化。多边主义与平等对话是应对全球挑战的关键。”由此可知,世界趋向于
A.单极格局下霸权主义将主导国际事务 B.经济一体化局势消除国家间发展差异
C.区域集团化对抗正在取代全球化合作 D.多极化趋势下多种力量参与全球治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其中第 16 小题 14 分,第 17 小题 14 分,第 18 小题
17 分,共 45 分)
16.(14 分)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主题进行研究,请你
参与 完成以下任务。
(1)第一组同学在研究汉朝历史时,展示了以下史料:
史料一:汉之号令班(颁行)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
——《汉书 郑吉传》
史料二:自译长、城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
侯王,皆佩汉印绶,凡三百七十六人。
——《汉书 西域传》
依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①“始自张骞” “成于郑吉”分别指什么?(4 分)
②“自译长……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说明什么史实?(2 分)
(2)第二组同学在研究唐朝历史时,引用了以下材料:
安西都护府统辖四镇,于阗、龟兹、疏勒、碎叶,皆置都督府。
——《新唐书》
①材料中“安西都护府”的设立与哪一历史人物相关?(2 分)
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西域治理的意义。(2 分)
(3)第三组同学计划补充元朝或清朝早期治理新疆的管理机构,以体现“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巩固和发展”的史实。请任选一个管理机构并说明入选理由。(4 分)
17.(14 分)科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分析】
材料一: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
运动三大定律等物理学成就,总结了他的力学体系。这一体系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
础,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
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 格雷克《牛顿传》
(1)根据材料一,列举一例牛顿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这一成就为 18 世纪中期英国
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4 分)
【表格解读】
材料二:三次科技革命代表性发明及其影响
(2)表格中 A 处应填写什么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应用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为什么说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全球化加速”?(6 分)
【观点论述】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
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
大自然,研发高科技,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却动摇了人类
生存的根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角度和环境方面谈谈你对科技革命的认识。
(4 分)
18. (17 分)从世界被发现,到现在世界已成为一个共同的地球村,战争与冲突时有发
生,但和平发展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新的国际关系也要经历一
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交流】
材料一:15世纪以来,各州之间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大大增加,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
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客观上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摘编自《文化交流与传播》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商品种类增加”和“贸易扩大”与 15 世纪末 16 世
纪初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为什么说此事件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6 分)
【冲突对抗】
材料二: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局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从“九一
八”事变揭开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人民进行的抗日武装
斗争长达 14 年之久, 中国军民伤亡为 3500 万人,其中包括中国军队的伤亡 380 余万人。
同时,中国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 5000亿美元。
——单世明《试析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人民进行的抗日武装斗争长达 14 年之久”的依
据是什么?说一说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什么?(4 分)
【合作共赢】
材料三: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
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尊重世界文明多
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3)依据材料三,概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从“中国方案推动国际合作交流”
“中国力量推动构建国际新秩序”中选一个观点,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主题相关联的
史实加以阐述或者说明。(7 分.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任选 2 个史实说明即可)
2025 年九年级 4 月学业测评历史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C 2.B 3.C 4.C 5.A 6.B 7.D 8.C 9.D 10.A 11.C 12.B 13.B
14.A 15.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其中第 16小题 14 分,第 17 小题 14 分,第
18小题 17 分,共 45 分)
16.(14 分)
(1)①张骞凿空(打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2分;郑吉任西域都护,管理
整个西域军政事务。2分
②汉代统一管理西域(汉代政权行使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权;新疆是中国领
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分
(2)①李世民(唐太宗)2分
②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增强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向心力和凝聚力。(2分)
(3)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2分),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2分。(清朝设
置伊犁将军,2分 加强了对西北的管辖 2分)
17. (14 分)
(1)物体运动三大定律或力学体系;(2分)工业革命;(2分)
(2)①A:推动电气时代,催生新工业(如汽车、石油)。(答其中一点就可
得 2分)
②影响:蒸汽机车促进铁路运输发展,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2
分)
③互联网(信息时代)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对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了
直接影响,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2分)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2分)但工厂排放的大量废气和废
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造成环境污染。(2分)所以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科技有利也有弊。(分别从社会角度和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只要意思相近,
即可得分)。
18.(17 分)
(1)①事件: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或探寻新航路);(2分)
②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往来日益密切。(2分)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
起来。(2分)
(2)1931 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一直到 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2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巨大民族牺牲,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
献。(2分)
(3)①内涵: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2分)
②选择第 1个观点(5分)
示例 1:选择观点:中国方案推动国际合作交流(1分)
论述:①1953 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此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
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积极促进亚非
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②1955 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会上提
出“求同存异”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
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③2013 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
共同繁荣提供新的平台和新的动力。④2017 年,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
作高峰论坛中国方案,为推动国际合作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在国际事务中发
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任选 2个史实说明即可,4分)
综上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一带一路”等)等方案
促进了国际间的相互合作。
选择第 2个观点(5分)
示例 2:选择观点:中国力量推动构建国际新秩序(1分)
论述:①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
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
义的力量。②2001 年 12 月 11 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
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③2015 年,中国主
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不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
平公正,并且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④2017 年“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体现了中国是一个有责任的大国。
(任选 2个史实说明即可,4分)
由此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
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国际新
秩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