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苏省扬州市2025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试题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在试卷第一面的右下角填写好座位号。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16 Na 23 S32 Ca 40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是我国几位科学家及其部分研究领域,其中研究领域主要涉及能量的储存与释放的是A.徐光宪,稀土元素分离技术研究 B.屠呦呦,抗疟药物研究C.王泽山,火炸药等高能材料研究 D.侯德榜,制碱工艺研究2.科学发展常以如题2图所示的方式推进、循环。公元前5世纪,有哲学家猜想:万物是由极其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这属于A.观察现象B.提出问题C.建立假说D.实验验证3.食品包装袋内充入某气体可以避免食物因氧化而变质,该气体可以是A. N B. O. C. HCl D. H O4.锌肥是一种微量元素肥料,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下列物质属于锌肥的是A. KCl B. C.(NH ) SO D. Ca (PO.)5. ClO 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lO 属于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6.四氯化钛(TiCl )是制备钛白粉的主要原料。TiCl 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7.俗名往往反映了物质的组成、性质或用途。下列对物质俗名的理解正确的是A.铜绿:单质铜为绿色 B.干冰:干净无杂质的冰C.石灰石:CaCO 经煅烧可制备生石灰 D.水银:汞(Hg)是液态的银(Ag)8.常温下,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 pH如下,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A.柠檬汁:pH=2.5 B.食盐水:pH=7C.肥皂水:pH=10.2 D.油污净:pH=11.29.碘是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碘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题9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碘的元素符号为IB.碘属于非金属元素C.碘原子核内有53个中子D.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10.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11.《天工开物》记载:“凡蓝五种,皆可为淀。”“蓝淀”用于染布,色泽浓郁且洗涤不易掉色,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C H N O下列关于 的说法正确的是A.易溶于水 B.分子中含氧分子(O )C.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 D. 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8:512.红磷在O 中燃烧生成P O ,其转化可表示为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13.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 X的化学式为A. N O B. NO C. N O, D. NO 1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A 加热 KMnO 固体,并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 制备并收集(B 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观察现象 收集 时,检验是否集满C 用玻璃棒蘸取 NaOH 溶液滴在湿润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测定 NaOH 溶液的pHD 将粗盐溶解后,蒸发结晶 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15.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6~18题。NO 是空气污染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燃煤烟气中含少量的SO ,可用 处理,方法如下:步骤一,将烟气通入 Na SO 溶液,发生反应 2NaHSO ;步骤二,加热 NaHSO 溶液,发生反应16.下列物质的排放会引起酸雨的是A. SO B. CO C. CO D. CH 17.步骤二中反应②的类型是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18.关于用 Na SO 处理烟气中SO 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步骤一的作用是吸收烟气中的 SO:B:向 Na SO 溶液中快速通入热的烟气,有利于SO 的吸收C.与烟气中的SO 相比,步骤二释放出的 SO 较为纯净D.该处理方法中 Na SO 可循环使用19.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A 下,向某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蔗糖,蔗糖逐渐消失 原溶液是: 下蔗糖的饱和溶液B 的NH Cl饱和溶液冷却至: 时,有晶体析出 温度降低,NH Cl的溶解度增大C 将铁丝浸入( 溶液,一段时间后,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 Cu的金属活动性比 Fe强D 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有黑烟和水雾 蜡烛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20.某催化剂可实现H,O与 O 反应制备 H O ,向容器中加入100g H O和适量催化剂,并不断通入O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分别在20℃、40℃和60℃下进行实验①、②、③,测得H O.的产量随时间的变化如题20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设计实验①、②、③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该催化反应的影响B.实验①说明:20℃,在0~3h内,随着时间的增加,该催化反应持续进行C.比较实验①、②可知,在0~3 h内,40℃比20℃对该催化反应更有利D.实验③中2h后,H O与O 不再反应,生成的H O 开始分解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21.(10分)被誉为“中国运河第一城”的扬州,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充满创新活力。(1)“产业科创名城”激发澎湃动能。①特种工程塑料用于制作无人机起落架 塑料属于 ▲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②夏季穿着用智能纤维制作的衣物,出汗后衣物的透气性变好,有利于吸湿排汗,说明汗水会使智能纤维的孔隙 ▲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生态宜居名城”绘就崭新图景。①小秦淮河保护更新工程使水质提升。在河道中种植合适的水生植物后,河水中硝酸盐含量降低,避免了河水的富营养化,说明该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的营养元素为 ▲ (填元素符号)②扬州市将瘦西湖打造为“零碳”景区,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这里的“零碳”指的是 ▲ 。(3)“文化旅游名城”展示独特魅力。①古文献《食经 中记载了“碎金饭”的做法,制作时用到的食材有鸡蛋、食用油、大米,其中富含淀粉的是 ▲ 。②隋炀帝草考古发现了铜铺首(题21图)、萧后风冠等文物。铜铺首采用了鎏金工艺,即在青铜表面镀金。通常条件下,铜、金两种金属中耐腐蚀性能更好的是 ▲。铜铺首材料中属于合金的是 ▲ (填“金”或“青铜”)。风冠表面有一种疏松的“粉状锈”,主要成分为Cu (OH) Cl。为避免“粉状锈”蔓延,可用氧化银进行脱氯处理,氧化银的化学式为 ▲ 。(4)“崇文尚教名城”赋能时代新篇、博物馆科普研学活动中,同学们对“粉状锈”的产生展开研究。有同学提出:导致青铜器产生“粉状锈”的因素,除了O 和 H O外,还有含氯离子的物质。为验证该观点,设计以下实验,请补充完整实验方案:实验1,将青铜片置于潮湿空气环境中;实验2,将青铜片置于 ▲ 的环境中。相同时间后观察现象。22.(12分)太空中,宇航员的每一次呼吸都离不开 系列精心设计的化学反应。(1)空间站需模拟地球的大气环境。①法拉第认为,“空气进入肺部,碳与氧立即结合,即使外面天寒地冻,我们也能通过呼吸迅速产生二氧化碳。一切反应都恰到好处地进行着。呼吸与燃烧有着巧妙且惊人的相似之处。”他的观点是,伴随呼吸过程会 ▲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从而维持人体的体温正常。②成年人每次呼吸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部分)质量变化如题22图-1所示。图中成分B的化学式为 ▲ 。③快速深呼吸时,人体血液中的 CO 含量会减小,此时人体血液的碱性会 ▲ (填“增强”或“减弱”).(2)空间站需源源不断为呼吸提供O 。备用装置可应急提供O ,其原理是: 固体受热分解产生O ;均匀添加于其中的适量金属锰(Mn)在O 中燃烧生成氧化物,有助于快速产生O 。添加金属 Mn的作用是 ▲ 。(3)空间站需及时处理产生的CO 。①中国空间站构建了高效循环的生命保障系统,如题22图-2所示。该系统中发生反应 每转化44gCO ,需从外界补充水的质量为 ▲ g。②有科学家提出循环系统的改进方案,如题22图-3所示。该方案中物质Y的化学式为 ▲ 。23.(12分)实验室模拟超细碳酸钙的制备及测定。(1)制备 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备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下列装置中(如题23图-1所示),仪器M的名称为 ▲ ,制备CO 时应选用的装置是 ▲ (填字母)。(2)制备超细碳酸钙 利用硫酸钙(CaSO )悬浊液、氨水( 和CO 制备碳酸钙,发生反应2NI )。①硫酸钙微溶于水。配制硫酸钙悬浊液时,需持续搅拌,目的是 ▲ 。②已知CO: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易被氨水吸收。制备碳酸钙时,向硫酸钙悬浊液中加入氨水和CO 的合理顺序是 ▲ (填字母)。A.先通入CO ,再加入氨水 B.先加入氨水,再通入CO (3)碳酸钙样品成分测定。某碳酸钙样品含有少量添加成分,为分析样品的成分,取一定量的样品和纯净的 CaCO 固体,分别加热,测定两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的质量变化,得到其残留率(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如题23图-2所示。①表示纯净的CaCO 固体在温度升高时残留率变化的曲线为 ▲ (填“a”或“b”)。②曲线a 在260~400℃时残留率下降,原因是 ▲ 。24.(12分)电镀行业产生的废水主要含 FeCl 、Fe(l 和 HCl,pH约为1,经处理达标后方能排放。(1)化学沉淀法处理。向该废水中加入略过量的石灰乳,使铁元素完全进入沉淀。小石灰乳属于 ▲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②FeCl 与 反应生成 Fe(OH) 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生成的沉淀经处理可得到 Fe O ,写出Fe O 的一种用途 ▲ 。(2)吸附法处理。用燃煤发电后得到的粉煤灰可吸附该废水中的铁元素,示意图如题24图-1所示。①粉煤灰颗粒在水中带一定单位的电荷,其所带的是 ▲ (填“正”或“负”)电荷。②向一定量的废水中加入NaOH溶液,废水中 H 数目会减少,酸性减弱,则一定体积溶液中 H 数目越少,pH ▲(填“越大”或“越小”)。③室温下,设计实验测定废水初始pH分别为2、2.5、3、3.5时,粉煤灰对废水中铁元素的吸附效果。请补充完整实验方案:取4份等体积、pH约为1的废水, ▲ ,调节 pH分别为2、2.5、3、3.5, ▲ ,适当搅拌,吸附相同时间后,分别测定溶液中剩余铁元素的质量(可选用的试剂:盐酸、NaOH 溶液)。④测得③中废水初始pH 与铁元素去除率(铁元素去除率=被吸附铁元素的质量×100%)的关系如题 24 图-2所示。pH在2~3.5 之间,随pH 减小,铁元素去除率下降的原因是 ▲ 。25.(14分)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能产业技术主要包括氢气的制取、储运及应用。(1)分析 H 的性质。查阅资料,汽油与氢气的部分性质如题25表所示。题25表编号 性质 数据汽油 氢气A 最小点火能(在空气中能引发燃烧或爆炸所需的最小火花能量) 0.24 0.019B 爆炸极限(在空气中能发生燃烧或爆炸的体积分数范围/%) 1~7.6 4~75C 单位质量发热量(单位质量燃材燃烧产生的热量 43 120D 单位体积发热量(单位体积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 33000 10.8①与汽油相比,除爆炸极限范围更宽外,表中支持“H 在使用时更需注意安全性”观点的数据还有 ▲ (填编号)。②对比表中单位质量发热量与单位体积发热量的数据进行分析,除安全性外,氢气不宜直接运输的原因还有 ▲ 。(2)电解水制氢。有研究认为,一定条件下电解水的过程中,某电极上发生的变化如题25图--1所示。①“阶段一”中,生成的“ o”是一种阴离子,其化学式为 ▲ 。②“阶段三”中,气泡从电极表面脱离后,在溶液中向上运动时,所受压强逐渐减小,体积逐渐增大。从微观粒子的视角,对气泡体积增大进行解释: ▲ 。③相同条件下,若电极表面的气泡难以脱离,则不利于氢气的产生 原因是 ▲ 。(3)甲酸(HCOOH)分解制氢。常温下,甲酸是一种液态物质,可通过反应Ⅰ制备 H ,化学方程式为①制备 H 时,部分甲酸会发生反应Ⅱ:HCOOH分解为H O和另一种有毒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②仅考虑以上两个反应,若有92%的甲酸发生反应1,计算500吨(t)甲酸可制得 H 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4)高效利用能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发电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太阳能、风能等无法实现及时或稳定的能源供应,通过它们产生的过剩电能制氢,再供给有能源需求的地区使用,如题25图-2所示,可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该过程中 HCOOH 的作用是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