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科学立法 课件(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 科学立法 课件(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前提保证
法治体系
贯彻实施
达成效果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律规范体系
法治实施体系
法治监督体系
法治保障体系
党内法规体系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一体建设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共同推进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前提
关键
保障/防线
基础
第九课
关系: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政府:最重要主体
法院、检察院
公民
毁面埋尸!初中男生被3名同学残忍杀害,令全国震惊。
2024.3.10,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初一学生王某某被杀害,这是一起性质非常恶劣的故意杀人案件。受害人被三名嫌疑人活活打死,脸被铁锹铲得面目全非,手机钱被转空;当受害人家属找到这3位同学时,3人均表示没见过被害人,甚至故意透露错误信息误导破案,直到被害人父亲查询了孩子的微信记录,才说出受害人尸体被埋在了废弃蔬菜大棚内;受害人曾被3名嫌疑人多次欺凌,课余时间还被多次锁在厕所旁的劳动间小屋。
这起案件会涉及到哪些法律?
这三名加害者会受到怎样的惩罚?
刑法第十七条,明确提到: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国法律规定,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年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9.1科学立法
PART.01
从刑法修正案(十一)
探科学立法的内涵
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对于打击犯罪、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997年全面修订刑法以来先后通过了一个决定、十个刑法修正案和十三个法律解释,对刑法作出修改、补充和明确适用。总体看,现行刑法适应当前我国发展需要。近年来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政法机关和有关部门、地方等都提出了一些修改刑法的意见建议,需要修改刑法予以明确和解决,回应关切。如对刑法有关洗钱、单位集资诈骗等规定作出修改补充;等等。
党中央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历来重视刑法的修改和完善工作。2018年,刑法修正案被写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一类项目。2020年6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同年7月3日至8月16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征求意见。10月21日至11月19日,对草案二次审议稿征求意见。12月22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进入三审,并于2020年12月26日由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任务:小组讨论:刑法修正案(十一)的修订是如何体现科学立法的?
时间3分钟,做好纸笔记录,确定发言人。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
1.科学立法的含义
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科学立法的核心
科学立法的关键
有法可依:从“量”的角度考量,是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增量”
科学立法:从“质”的角度考量,是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质”
区分
有法可依
有良法可依
思考:“科学立法”与“有法可依”是同一回事吗?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
2.坚持科学立法的原因
必要性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
科学立法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
3.科学立法的原则
(1)立法方向: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具体要求
立法要符合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
3.科学立法的原则
(2)立法实效: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
具体要求
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注意搭配:国家机关——权力与责任
民事主体——权利与义务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
3.科学立法的原则
(3)立法方法: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
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提出法律草案 审议立法议案 立法议案的表决通过 法律的颁布实施
法律规则具有内在的严密的逻辑结构,法律之间相互衔接,不会相互抵触
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逐步完善
法的创制活动中所应体现和遵循的有关法的创制知识、经验、规则、方法和操作技巧等的总称
具体要求
要明确划分不同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
举例 制定主体 法律层级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22年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地名管理条例》已经2021年9月1日国务院第147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
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丽水市大窑龙泉密遗址保护条例》的决定
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浙江省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实施方案》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生态工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
全国人大
法律
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行政法规
省人大及其常委会
地方性法规
省人民政府
地方政府章程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地方政府章程
国务院相关部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
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
国务院
制定行政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制定地方性法规
制定部门规章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
制定地方政府法规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知识拓展: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注意:立法机关≠有立法权的机关
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
授权立法
注意:
1.人大在立法中发挥主导作用
2.我国立法体制:坚持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的层级分权相结合的体制(坚持 民主集中制)。中央与地方、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有各种的立法权限;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要依法行使好各层级的立法权。
3.从法律效力高低看:法律效力高于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4.从适用范围看:法律和行政法规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而地方性法规在本行政区有效。
PART.02
从未成年人保护法
析科学立法的要求
任务:阅读材料,同桌交流: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如何做到科学立法的?
时间3分钟,做好纸笔记录,确定发言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制度、改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18年9月,由新成立的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牵头,正式启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改工作。2019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审议,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于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10月17日经表决通过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补齐了现有法律中的短板,细化了家庭监护、完善了学校和社会保护、强化了司法保护、新增了网络保护和政府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二)推进科学立法(怎么做)
1.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
(二)推进科学立法(怎么做)
2.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
①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②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③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注意:公民可以参与立法过程,但没有立法决策权
(二)推进科学立法(怎么做)
3.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①对公民: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
②对国家机关: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民事主体
国家机关
补充: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 依法立法
侧重点 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突出立法活动的科学属性 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突出立法活动的人民属性 国家机关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突出立法活动的合法属性
联系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 三者有机统一于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共同推进我国法治化进程。
刑法修正案(十一)——年龄不会成为违法犯罪的挡箭牌。
未成年人保护法——法治伞下勇于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内涵
原则(要求)
科学立法内涵
如何推进科学立法
依法立法
充分发扬民主
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9.1科学立法
(1)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2)符合国情和实际
(3)遵循逻辑和规律,遵循立法程序
是什么
怎么办
课堂小结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形势严峻,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就反诈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等提出明确要求。
2021年4月,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着手启动。在立法过程中,法工委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等方式,听取各方意见建议。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先后三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2022年9月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强调“综合治理”,强调动员全社会力量,构建电信网络诈骗群防群治体系,强化政府和部门反诈职责,规定各部门工作人员在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法律责任。
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结合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立法的过程说明我国是如何推进科学立法的。
坚持党的领导
依法立法
民主立法
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科学立法的原则
答案:
①坚持党的领导。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立法工作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意志;
②坚持依法立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提交人大常委会多次审议并表决通过,整个过程都遵照法定程序依法进行;
③坚持民主立法。立法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最终形成立法主张;
④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反诈法强调动员全社会力量,强化政府和部门反诈职责;
⑤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立法充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顺应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形势严峻的要求,符合国情和实际,切实保障人民权利。
主观题:如何推进科学立法/如何提高立法质量?
①含义+立法方向(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
②立法实效(符合国情和实际,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③立法方法(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④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按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
⑤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⑥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
PART.03
体验科学立法的过程
《反校园霸凌法(草案)》
立法听证会
草案陈述人陈述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草案陈述人答疑
听证陈述人发言
与会人员表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