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全民守法(新变局下的中国法治微光 ——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看《全民守法》)说课 课件(1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4 全民守法(新变局下的中国法治微光 ——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看《全民守法》)说课 课件(17张PPT)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新变局下的中国法治微光
——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看《全民守法》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目录
CONTENTS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政治与法治》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习近平法治思想)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
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重点
任务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是其重要环节,故需要将全民守法置于单元逻辑中理解其要义,全民守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坚定“法治自信”的理论成果,是扎根于中国大地,面向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唯有全民守法才能引领高水平的法治社会建设,助推全面依法治国。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1
2
认知基础: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最基本的法律知识,能够基本辨别社会现象,基本做到尊重、信仰、遵守法律。但其还缺乏一定的理性认知和辩证分析能力,在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能知其然,但可能不能知其所以然,故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思维引导,让学生真正树立法治意识。
实践基础:面对时代变局,学生还缺乏一定的社会体验感,无法真正走进社会感悟全民守法的要义及做法。所以课堂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本身,而要关注人与知识的存在关系和意义关系,将知识内化为学生坚定的人生信仰和人生体验。



三、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能够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自信,认同法律、信仰法律、遵守法律。
科学精神 面对人情、事理、法律的矛盾冲突,能够科学理性分析复杂现象的内在逻辑及深层次的原因,学会辩证分析,深度思考。
法治意识 面对新时代的变局,让学生深刻理解什么是新时代的法治意识,诠释全民守法的真谛。
公共参与 将课堂教学转化为学生课外的成长行为,并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将守法变成他们的成长自觉,并服务于国家法治大局。
子议题
三、教学思路设计
议题: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看《全民守法》
课前准备环节:“全民守法微调查”
环节一:“浅”探——从“守违法群像”中探时代缩影
环节二:“深”析——从“法理情统一”中析行为逻辑
环节三:“实”践——从“信仰法真谛”中践社会责任
课后任务:绘制新时代“守法群像”
法治社会
情境
任务
活动
评价
素养目标
法治中国
子议题
课前准备环节:“全民守法微调查”
学科任务:
请同学们走进校园、家庭、社区、社会经营场所、政府部门等,并结合资料查找,完成微调查表格。
要求:分成4小组,每组选取其中1-2个场所调研,调查采取匿名形式,并简单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调查,可以增加对社会现象的了解,形成对“全民守法”的初印象。同时,每个主体代表社会一个群体,从守法和违法两个维度切入,能够最大化呈现真实的社会现象,让学生能辩证看待,理性分析。
场所 守法群像 违法乱象 感悟
校园
家庭
社区
经营场所
政府部门
···
感悟 分享 环节一:“浅”探——从“守违法群像”中探时代缩影
教师活动:课前整理学生的微调查表格,课堂以图片形式呈现当下社会层面的“守法群像”和“违法乱像”的调查结果。
学科任务:结合本组调查结果及教师呈现,简要谈谈想法和感悟。
设计意图:通过调研呈现,让学生整体感知社会违守法群像,并引导学生感悟到新时代视野下,违法出现了新形式,守法也要跟上新时代要求,这是一个新时代,我们的法治建设面临新挑战。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
AI造假
电信诈骗
政府小过重罚
邻里安装监控
种子套牌销售
食品安全
网络谣言
烈犬伤人
校园霸凌
窃取个人信息
机动车
礼让行人
遛狗拴
狗绳
诉讼解决劳资纠纷
外卖配送规范化
光盘行动
AI监管
垃圾分类
守住短视频法治底线
·······
·······
非法报复
环节二:“深”析——从“法理情统一”中析行为逻辑
教师活动:将四个真实故事改编的时代小故事(违法或守法情境)写在卡片上,投入盲盒。将学生分为四组,让每一组学生从中随机选取一张卡片,作为小组活动的资料。





1





2





3





4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环节的整体感知,学生感受了新时代视野下的“全民违守法”行为,本环节切入到具体情境,进一步分析不同主体背后的行为逻辑,引导学生多维深度理解“守法”。
环节二:“深”析——从“法理情统一”中析行为逻辑
学科任务:针对本组抽取的盲盒小故事,进行小组交流,探讨故事主体作出该行为的内在逻辑及社会影响。(根据书本“全民守法” 的知识及表格提示,进行多维评价)
教师活动:小组分享时,教师PPT呈现对应的故事卡。
要求:1.每组选派1位代表进行故事分享(可夹叙夹议)。
2.每组回答完毕后,由下一组选派代表评价上一组的分享或作补充说明。(评价要求见表格)
3.探讨时间3-5分钟,每组分享时间1分钟。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分析问题,理解全民守法的含义及意义。此外,通过不同维度的探讨,引导学生理性分析,为人处世需要考虑人情事理,但也要懂得我们是法治社会,让学生在“法理情”的统一中真正明白新时代的“守法”,培养科学精神。
探讨维度参考 行为主体(谁) 行为逻辑 (做什么;为什么) 社会影响
(怎么样)
法律角度
事理角度 情感角度 评 价 参 考 内容维度 逻辑维度
知识和素材运用恰当,评述清晰 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层次分明;表达流畅
环节二:“深”析——从“法理情统一”中析行为逻辑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法” 与“德” 的统一性逻辑,我们行为的底线是法律,但法律内在的底蕴应该是道德,德与法是相互促进的,当下AI技术应用的某些领域违反道德伦理,那么可能有待于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
盲盒小故事1
AI复活成了一门“生意”
近期,网络空间掀起AI“复活”风潮,利用AI换脸技术,打破真实和虚拟的界限,延续逝者“数字生命”。辽宁抚顺的孙先生用此技术“复活”已经病逝的父亲,以父亲口吻向91岁的奶奶报平安,网友感言:“看到了AI的正确打开方式”“这才是科技发展的初心”。
也有一些专业团队利用AI技术,还原张国荣、李玟、乔任梁等已故明星声音和影像,通过视频向网友“问好”“表达思念”,明面上打着高科技治愈人心的幌子,实则利用AI换脸技术引流、炒作,达到收费牟利的目的。网友也纷纷表示:“此举是对逝者和逝者家属的极度不尊重。”
追加学科任务:当“AI的打开方式”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却与道德冲突时,你该如何作出抉择?
环节二:“深”析——从“法理情统一”中析行为逻辑
盲盒小故事2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让学生明白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全民守法的“法”给我们行为规定的界限也是符合“事理”这一层逻辑的,符合我们为人处世的规范,这正是“法”与“理”的统一性逻辑。
电子安防产品产生的“闹心事”
随着信息化、数据化的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众多独居老人用上了电子安防产品,例如远程视频对讲机、监控设备等。
近日,浙江一对邻居就此产生了嫌隙。王老太太因为独居,其子女在其大门及楼道安装了监控设备,并在门上安装了电子报警器。邻居李先生一家对此十分不满,认为出入楼道没有了隐私,行动都没有了安全感,总感觉有人在窥视,故要求对方拆除相应设备。
追加学科任务:思考从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社会利益的角度分析,我们行使权利的界限在哪里?
环节二:“深”析——从“法理情统一”中析行为逻辑
盲盒小故事3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在违法现象背后,不仅要看到利益的诱因,也要看到背后的诚信缺失。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诚信之于法律的最大意义,是能够使公民长期向善守法。此问题也为下一环节的举措做铺垫。
追加学科任务:面对这些违法现象,采取法律惩处措施,能否一本万利?
“短视频平台” 中的陷阱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闲暇时间刷短视频,但也由此产生了很多“骗局” 。例如直播打赏,有些主播诱导观众打赏,但实际上这些礼物和抽奖都是虚假的;有些短视频平台会发布虚假广告,骗取用户的信任;假冒官方账号,有些骗子会假冒官方账号,以各种方式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
盲盒小故事4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全民守法的主体不仅仅是公民,还包括国家机关等团体,同时理解依法解决纠纷也是全民守法的要义。而国家机关不断完善纠纷解决渠道,也为全民守法提供了完善的平台和空间。
环节二:“深”析——从“法理情统一”中析行为逻辑
浙江“温柔”化解“民告官”纠纷
作为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浙江借“数智之力”,预防行政争议、畅通调解渠道,实现既治“已病”又治“未病”。
畅通线上调解。浙江积极构建行政复议“云服务”体系。不出门、不线下、不聚集,照样可以化解行政争议。全省各地探索建立“在线行政争议调解中心”网络平台,实现调解一次都不用跑。譬如,小陈因不服宁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某大队作出的处罚决定,在“浙里办”提交了行政复议申请书,随后通过电话调解,不到两天就实现“案结事了”。
追加学科任务:从历史的进程看,“民告官”从无到有,“官应民”越发理性与高效,这意味着什么?
环节三: “实”践——从“信仰法真谛”中践社会责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索全民守法的措施,并从“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推进全民守法。引导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实践中去诠释全民守法的真谛,落地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学科任务:新时代变局下,出现了新的违法形式,也对全民守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请各小组围绕环节二的分享,设计一个普法项目,并派代表展示小组方案。
要求:1.可参考以下表格中的条目展开。
2.需要结合时代特征,富有时代特色,讲求实效性。
普法主题 普法场所 普法对象 普法举措 普法成效 ····
板书设计
新时代变局
违法乱象
守法群像
新全民守法



有机统一
个人
国家
社会团体
法治微光
法治社会
法治中国
课后任务:绘制新时代“守法群像”
每个主体都是新时代的法治微光,全民守法凝聚起法治社会建设的力量,助推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