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安徽省中考仿真卷化学(七) 试题卷注意事项:1.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 页,“答题卷”共2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人类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下列有关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2.2024环境日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保护环境亦是保护自己。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 )A.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B.垃圾分类,减少污染C.焚烧垃圾,节约时间 D.植树造林,净化空气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过程,错误的是 ( )目前宇航服中的电池结构采用了最新的技术创新,该电池使用了硅材料,硅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硅属于固态金属元素B.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C.硅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最高价是+4价D.硅在地壳中的含量第一5.安徽亳州以药材之乡闻名中外,著有“华佗故里,药都亳州”的美名,亳州市花芍药花。以芍药的根为原料加工为药材,其中芍药苷为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炎镇痛保护心脑血管等多种功效。芍药苷的化学式为 下列关于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属于氧化物C.相对分子质量为62 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6.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养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良好习惯。废弃电池应投入下列哪种标识的垃圾箱中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7~8题。研究人员发明了世界上最黑的物质“超级黑”,它是以木材为原料,将木材在1500℃的高温碳化,这时产生了新的结构,形成了比头发丝细一万倍的纳米管碳单质,吸光率也被提升到99.65%,从而达到了超级的级别。在能源领域,超黑涂料可以用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吸光性能,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在军事领域,超黑涂料可以用于制造隐形材料和伪装材料。当前,如何保证超黑涂料的稳定性、耐久性、安全性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7.“超级黑”材料主要由碳元素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碳单质都是黑色的B.“超级黑”的形成过程是物理变化C.“超级黑”的应用有利于新能源的开发D.“超级黑”材料常温下化学性质不稳定8.目前科学家研究出的碳的单质有很多种,关于碳的单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研究没有止境,中学生应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延续科学家探索精神B.由原子构成的碳单质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由分子构成的碳单质,其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不同,分子种类不同D.多种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化学性质相同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都不显电性,不显电性的微观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B.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化学变化会伴随着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D.常温下,pH等于7的水溶液呈中性,则呈中性的水溶液pH一定等于710.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微粒的转化,某中学常见溶液中的反应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的方程式为B.该反应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C.此反应说明锌的活动性小于铜D.此反应中未变化的微粒是11.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是我国乃至世界科技史上一部极有价值的科技著作,书中关于“火折子”的记录是:用草纸卷成密集的纸卷,并加入松香、硫黄等物质,用火点燃,再将火焰吹灭放入竹筒中,需要的时候取出轻轻吹一下即可生火。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纸、松香、硫黄属于可燃物B.将火焰吹灭的原理是降温至着火点以下C.放入竹筒后没有可燃物在燃烧D.轻轻一吹即可生火的原理是提供充足的氧气,使可燃物复燃12.某小组在课堂上进行硝酸钾溶解实验,常温下在10mL 水的烧杯中依次进行如下操作后的现象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甲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乙溶液D.丁和戊的容器中加入的溶质和溶剂量均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5分)某实验小组同学在假期特色作业中利用家用品对“铁生锈的条件”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小组同学设计如下操作步骤,说法正确的是 ( )A.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B.将棉花包裹铁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固定在注射器底部C.①先抽取空气观察现象②排出空气再吸水③最后再抽取一定空气D.每一步实验可立即观察实验现象(2)实验现象:只抽取空气或水时 ,有空气和水时生锈。(3)得出结论:铁生锈的条件是 。(4)铁锈的化学式 ,其中x可以是任意自然数,则铁锈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5)铁锈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铁制品生锈应即时处理,可采用的处理方法是 。14.(6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1)仪器a的名称 。(2)A、B装置组合可以制备多种气体,A作为发生装置的优点 ,若用该组合制取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3)若用B中收集的氧气用于铁丝燃烧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气泡可以立即收集,可以节约用品和时间B.不用等集气瓶口外有气泡冒出时在水下盖上玻璃片,便于在集气瓶底部留少量的水C.铁丝下方的小木条快燃尽时再伸入集气瓶,防止氧气被大量消耗,不足以支持铁丝燃烧(4)某同学认为该装置也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你认为他的理由是: 。15.(6分)海水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利用海水制取精盐的主要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流程中操作相同的序号是 ,其中用到的玻璃棒的作用是 。(2)初步提纯的粗盐中含有 等杂质,若要除去粗盐水中的氯化钙,可以选择加入 作为沉淀剂,反应方程式为 。(3)精盐水制作成加碘食盐的过程中碘指的是 。16.(6分)某化学小组对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进行如下的调查与实验。【史料调查】历史上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施塔尔、罗蒙诺索夫、拉瓦锡等科学家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其中拉瓦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氧化汞分解实验最为著名。(1)拉瓦锡将45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41.5份质量的汞和 份质量的氧气,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 ”。【实验验证】小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1:铜+氧气 实验2:铁+硫酸铜溶液 实验3:稀盐酸+碳酸钠质量不变 质量不变 质量改变(2)现象及分析:实验1中表明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实验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1和实验2反应前后质量不变,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实验3反应前后质量改变,应该如何改进实验: 。注意: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异常现象分析】(3)小组同学针对实验3异常现象多次进行实验,主要出现两种现象,请你帮助同学们做出解释。现象 指针右偏 指针左偏解释【实验结论与解释】(4)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得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守恒的,并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17.(5分)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能将CO 转化成甲醇(CH OH),其转化过程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省略):(1)根据图示写出( 转化成甲醇 )的方程式,甲醇的热值是22.7 MJ/kg,据调查2024家庭人均每月燃气耗能约726.4MJ,试计算若用甲醇做燃料满足一个人每月耗能所需,求可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2)该转化的重大意义在于 。化学(七)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 D 2. C 3. B 4. C 5. A 6. B 7. C 8. D 9. D 10. C 11. C 12. A二、非选择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8分)13.(5分)(1)ABC(2)不生锈(3)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4)混合物(5)及时打磨等(合理即可)14.(6分)(1)长颈漏斗(2)便于添加药品(3) BC(4)二氧化碳溶解能力不大或溶解速率较慢,损失较少等15.(6分)(1)①②④ 引流Cl(3)碘元素16.(6分)(1)3.5 质量守恒(2)红色铜粉变黑 在密闭容器中实验【注意: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3)振荡,产生气体溢出,造成质量减少 未振荡,产生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未溢出,比排出空气的质量大(4)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构成分子17.(5分)解:(1)设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甲醇的质量:726.4 MJ÷22.7 MJ/ kg=32kg44 32x 32 kg解得:x=44 kg (4分)答:可消耗二氧化碳44 kg。(2)缓解温室效应或产生新能源等(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