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1.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形势,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2.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战役,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基本特点。3.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及影响,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时空坐标1882年三国同盟形成俄国退出一战一战结束1919年三国协约形成1907年1914年一战爆发马恩和战役1917年美、中加入协约国作战1921年1916年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1918年1920年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国联成立巴黎和会召开手工工场(工业革命前)工厂制度(中小企业为主)(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大企业(垄断组织)(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一战前的欧洲发生了什么变化?(一战是帝国主义的产物)n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材料一:英 德 法 美 比 较 表 一项目 英 德 法 美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3 4 21870 — 1913年工业增速(倍数) 1.3 4.6 1.9 8.1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4 1问:以上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什么客观规律?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但毕竟政治民主化的发展程度不一致,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健全;第二类是以俄德日为代表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色彩较为浓厚。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材料:英 德 法 美 比 较 表 二项目 英 德 法 美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4 1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材料反映的现象会产生什么影响 帝国主义国家为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激化材料:德国工业产量的这一短时激增意味着它英国在海外市场上的竞争十分激烈。——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北京大学出版社第645页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在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后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德国、法国、英国等欧洲大国纷纷加入到这场战争中的法理依据是什么?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所有强国这时都已加入两大对立的联盟体系,给国际关系带来种种灾难性后果……每次争端往往会扩大为重大的危机,而两大联盟的所有成员国不论愿意与否都将卷入其中…… 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战争的祸根”联盟体系始于1879年德国宰相奥托·冯·俾斯麦与奥匈帝国缔结两国同盟条约之时。这是一个防御性盟约,旨在保护德国免受法国人攻击,保护奥匈帝国免受俄国人的攻击……——《全球通史》斯塔夫理阿诺斯[美]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如何理解材料中所说的德国免受法国人攻击和奥匈帝国免受俄国人攻击?除了这两对矛盾,一战前夕欧洲大国间的主要矛盾还有哪对?法德矛盾 俄奥矛盾英德矛盾这对矛盾又因为哪些问题逐渐激化的?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材料: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的遇刺,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一个大国的皇储的地位固然显要,但怎么会由于一个人的死亡就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场世界性的大战呢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0页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为瓜分世界的争斗,欧洲列强矛盾加剧。1、根源:2、具体原因:3、直接原因:一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三国同盟:德、奥、意三国协约:英、法 、俄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和比利时抗击德奥侵略,具有民族解放战争性质,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①从战争起因看,交战国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②从战争过程看,各国的军事行动都是为了争夺霸权和瓜分领土。③从战争结果看,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瓜分和掠夺,巴黎和会是战胜国之间的分赃会议。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三条战线 作战双方 位置西线 (决定性战场) 英法VS德 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东线 俄VS德、奥匈 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南线 俄、塞VS奥匈 巴尔干地区二、第一次世界大战2、三大阶段阶段 时间 战线 主要事件一 1914年 西线 马恩河战役(英法VS德):德国战败,标志其“速速决”破产。东线 东普鲁士战役(俄VS德):俄军战败,但使德军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其他 日本对德宣战,占领山东。次年提出“二十一条”。二 ●1915-1916年,战争处于胶着状态。 1915年 其他 意大利倒戈(1915年5月),加入协约国。东/南 德奥取胜,但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1916年 西线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役(法VS德):“凡尔登绞肉机”;德军使用了毒气弹、飞机、飞艇●日德兰海战(英VS德):德国未能突破英国海上封锁,英军仍掌握制海权。●索姆河战役(英法VS德):“索姆河地狱”;英军首次使用坦克三 1917年 美国和中国(北洋政府)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中国参战目的:争取国际地位,收回国家主权(山东),抑制日本在华势力发展。 1918年 1918年,十月革命后的俄国退出了战争。 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拓展:中国参加一战的原因①希望争取国际地位,收回国家主权,抑制日本在华势力发展。②协约国的诱导和支持。③美国参战,协约国胜券已握,参战时机成熟。④段祺瑞为代表的主战派掌握政局。⑤有识之士与社会舆论主战强烈。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一战协约国方面。随即,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借,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租借地。1915年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企图灭亡中国。拓展:一战对中国的影响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春天。②美日加紧对中国的争夺,两国分别扶持黎元洪和段祺瑞,引发了府院之争。③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一战期间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④中国参战,大批华工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胜利作出了贡献。⑤一战结束后,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引发中国五四运动。3、影响⑴ 空前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深重灾难。⑵ 格局动摇:极大的削弱了欧洲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⑶ 民族觉醒: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欧洲衰落、美日崛起①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俄国十月革命、德国十一月革命②民族解放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埃及华夫脱运动、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国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运动一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一战使欧洲失去了大量的海外投资,工业遭到严重破坏,世界财政金融地位急剧下降,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战后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发生动摇,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向纽约转移。一战摧毁了四大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战争使人们对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自由、民主、平等观念产生怀疑,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幻灭感。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日本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一战期间大肆向亚太地区扩张势力,形成独霸中国局面。二、第一次世界大战3、影响⑷ 观念改变: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⑸ 妇女社会地位提高。⑹ 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⑺ 促进政府机构职能改变:军用飞机和汽车为人们所关注、化工技术发展、生产流程和生产管理改进。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加强。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1.体系建立(1)主要会议: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2)缔结条约:《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3)性质: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情境探究】凡尔赛体系下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图一、图二各反映了哪一对矛盾?除了上述矛盾之外,凡尔赛体系还包含着哪些矛盾?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图一反映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图二反映了被压迫国家和民族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还包含: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2.主要内容(1)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2)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3)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4)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5)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3.国际联盟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评价:(1)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2)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3)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请在此输入标题【拓展提升】 多角度认识国际联盟的建立从出发点看 美国的倡议迎合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人民渴望根除战争、保障和平的愿望;为美国介入国际事务、争夺世界霸权创造条件从进步性看 国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之间的国际合作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它的出现标志着世界人民反战运动的兴起从局限性看 一方面,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没有参加,严重削弱了国联的权威性。另一方面,沦为了英法维护其霸权的工具,最终未能制止侵略,局部战争终于走向了世界大战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4.大战的影响(1)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3)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情境探究】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美、日及俄国的影响。(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削弱了英国的殖民势力和海上霸权地位;美日两国崛起;俄国经过十月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并逐渐成为世界强国。这场大屠杀使英国付出昂贵的代价,它一度扩大了帝国的疆域,但却削弱了控制它的实力。……英国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它在中东的地位了,从而创造了一个争相弥补的权力真空。同样,英国也无力保持它的海上优势了,美国和另一个潜在对手日本向它挑战,并且最终超过了它。……从俄国革命的种子里长出一个大帝国,它借助另一次世界大战徐徐登上世界列强的宝座,这个帝国比英国所知的任何帝国都更为强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表现:帝国主义列强矛盾重重结果: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一战爆发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的开始一战的进程(1914-1918)一战的结束(1918.11.11)【一战的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标志:主要内容国际联盟:地位、宗旨、决议原则、评价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