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共29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共29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课堂导入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理论
实践
创立的条件
创立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汇报人:XXX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总议题:科学社会主义的渊源、创立与发展历程探究
子议题一:探渊源·科学社会主义如何产生的?
子议题二:寻突破·科学社会主义如何创立的?
子议题三:思前景·科学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的?
探渊源·科学社会主义如何产生的?
子议题一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空想社会主义有什么样的局限性?
任务一:视频中呈现出了欧文什么样的思想?
任务二:欧文的思想能实现吗?为什么?
圣西门
圣西门的理想是采取说服的办法,建立一种由实业家和学者领导的社会制度,即“实业制度”。
欧文
欧文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实验无法持续下去,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孤岛很快湮没在了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中。
傅立叶
傅立叶在著作中描述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和谐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人人劳动,男女平等,以普遍的协作代替文明社会的个人竞争。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1、地位
2、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1)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资本主义生产以简单协作的家庭手工业为主。
(2)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已经由简单协作发展到工场手工业;
(3)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已经开始由工场手工业向存机器在生产发展。
4、意义
3、失败原因
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1)设想的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匹配;
(2)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3)主张阶级调和,及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点击添加大标题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什么作用?
任务二: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有什么意义?
任务一:欧洲爆发了哪些工人运动?成功了吗?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历史前提三大工人运动
2、地位
1.包括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1)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不能劳动而生,就要战斗而死!推翻富人政权,争取民主共和国
(2)英国宪章运动
要求取得普选权,工人参与国家管理
(3)德国西西里岛织工起义:反对私有制社会
3、斗争形势
4、失败原因
科学理论的指导
(1)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武装起义
(2)英国宪章运动
集会、罢工、起义、和平请愿
(3)德国西西里岛织工起义:武装起义
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寻突破·科学社会主义如何创立的?
子议题二
点击添加大标题
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任务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以费尔巴哈、黑格尔为主要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黑格尔辩证法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缺陷
缺陷
缺陷:形而上学性和唯心史观
合理内核
缺陷:与唯心主义结合在一起
合理内核
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独到的见解
德国古典哲学
唯物史观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唯物史观
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意义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任务一:剩余价值学说是怎样创立的?有何进步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剩余价值学说
创立
马克思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意义
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
——摘自2018年4月23日习近平在《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第五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任务一:共产党宣言对了资本主义是什么态度?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任务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共产党宣言
发表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主要内容
(1)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2)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3)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1)是科学的理论
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2)是人民的理论
为人类寻求自身解放
(3)是实践的理论
指引人民改造世界
(4)是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小组合作探究:科学社会主义跟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区别 阶级本质 没有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科学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明确了资本主义阶级剥削的本质
革命斗争 否认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 主张通过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人民群众 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 肯定了人民群众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明确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社会规律 没有认识到社会发展规律 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理想社会 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处于理想状态 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联系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思前景·科学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的?
子议题三
意义: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
先驱而为人所称颂。
任务一:了解巴黎公社工人运动分析其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922年,根据俄国当时的具体情况和到宁的提议。各族人民自愿建立国家联盟,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随后,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完法,宣布实现了社会主义,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922年,根据俄国当时的具体情况和到宁的提议。各族人民自愿建立国家联盟,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随后,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完法,宣布实现了社会主义,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20世纪80年代末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由折。
十月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国家下的生产关系是什么样的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吗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俄国十月革命
爆发
1917年,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丰义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点
(1)劳 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2)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产品如何分配)
意义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二战后的社会主义
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光明前景
(1)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2)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道路曲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
小组合作探究:资本主义跟社会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生产资料完全归资本家占有 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互助合作的关系
是否存在阶级剥削 资产阶级剥削广大劳动者 消除了阶级剥削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资本家榨取工人创造的 剩余价值 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理论
实践
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尝试:法国巴黎公社工人运动
建立与发展:十月革命与多国实践
曲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新生: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课堂小结
1.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该事件是指( A )
A.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B.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
C.在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
D.在法国发生巴黎公社革命。
课堂小测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感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