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下巩固训练(八) 判断的概述(建议用时:40分钟 满分:75分)【基础练】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12题,共60分)1.(2024·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下列各项中属于假判断的是( )A.雷锋是共产主义战士B.橡胶不是导电体C.小张与小王是朋友D.金是最贵重的金属解析:选D。雷锋是共产主义战士,这属于真判断,A不选。橡胶不是导电体是事实,属于真判断,B不选。小张与小王是朋友,是对双方关系的断定,是真判断,C不选。断定“金”具有最贵重的金属的属性,与实际不符,因为还有比金更贵重的金属,如铂等,因此为假判断,D入选。2.(2024·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或者肯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或者否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识活动中,就使用了判断。下列选项中,属于判断的是(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B.有些花是红色的C.小王看见大海,喊道:“我来了!”D.看到张家界山清水秀,小李跟朋友说:“看啊!”解析:选B。A没有对事物作出判定,不是判断,不符合题意。有些花是红色的,属于判断,B符合题意。小王和小李的话既没有肯定事物是什么,也没有否定事物是什么,所以不是判断,C、D不符合题意。3.下列语句中,属于肯定判断的是(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②古之学者必有师③学不可以已④人之初,性本善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D。“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句话属于反问句,不属于肯定判断,一般来说,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不能直接表达判断,故①不符合题意。“学不可以已”意为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这句话属于否定判断,故③不符合题意。肯定判断是反映事物有某种性质或者事物之间有某种关系的判断,“古之学者必有师”和“人之初,性本善”都属于肯定判断,②④入选。4.任何判断都必须用语句表达。下列语句中,不能够准确表达判断的是( )A.苏轼是伟大的诗人B.请递给我一张纸巾C.天空格外得蓝,白云格外得白D.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解析:选B。“苏轼是伟大的诗人”是陈述句,作出了准确的判断,A不符合题意。“请递给我一张纸巾”是祈使句,不能表达判断,B符合题意。C对天空和白云作出了断定,表达了准确的判断,不符合题意。“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表达了准确的判断,D不符合题意。5.下列诗句中,属于真判断的是( )①横看成岭侧成峰②何当共剪西窗烛③钟山只隔数重山④黄河之水天上来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A。横看成岭侧成峰和钟山只隔数重山均符合实际,是真判断,①③符合题意。何当共剪西窗烛是疑问句,不属于判断,②不符合题意。黄河之水天上来属于夸张的手法,并不符合客观实际,所以不属于真判断,④不符合题意。6.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作为思维重要形式的判断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也是密切的。以下关于判断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判断来源于社会实践②判断的正确与否要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③判断使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④社会实践能否成功取决于判断是否符合实际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选A。正确的判断可以帮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③错误。④说法夸大了判断的作用,排除。故选①②。7.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下列语句不属于简单判断的是( )A.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B.马克思主义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并非所有的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体D.雨下得很大,但比赛还是如期举行解析:选D。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A、B、C符合简单判断的定义,与题意不符,排除。D由“雨下得很大”和“比赛如期举行”两个判断构成,属于复合判断,不是简单判断,D符合题意。8.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下列语句表达判断的有( )①江山如此多娇! ②请把空调关好!③花儿开得真美! ④你去过北京吗?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B。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①③是主谓结构的感叹句,对认识对象都有所断定,属于判断,符合题意。②是一个祈使句,带有命令语气,对认识对象并未作出断定,不是判断,排除。④是一个询问句,对认识对象并未作出断定,排除。【提升练】9.一个孤立的概念还不是一个完整的思想,这就需要人们应用概念去断定,即判断。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①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是肯定判断②依据社会实践作出的判断都是真判断③一个判断要么是真判断要么是假判断④判断必须对认识对象作出肯定或否定断定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选D。确定某个判断的真假要借助于语境,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是真判断,但不一定是肯定判断,①不选。依据社会实践作出的判断也可能是假判断,只有根据社会实践作出,并如实反映实际情况的判断才是真判断,②不选。判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有真假之分。既然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定,判断就有与认识对象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的问题,所以一个判断要么是真判断要么是假判断,③入选。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判断必须对认识对象作出肯定或否定断定,④入选。10.(2024·山东聊城高二阶段练习)有一个人特爱凑热闹,哪里人多就往哪里凑。一天,街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人们都围在那里看热闹。这个人也急忙跑过去,使劲儿往里挤。但是人太多了,他怎么也挤不进去。情急之下他便大声嚷道:“大家请让一让,让一让,出事的是我父亲。”他顺着人们让开的缝隙挤进去一看,不禁傻眼了,因为被撞的是一头驴。结合材料,下列属于判断的是( )①大家可以让一让吗②街上是否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③交通事故引发群众围观④被撞的是一头驴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D。“大家可以让一让吗”是疑问句,没有对认识对象作出断定,不是判断,①不符合题意。“街上是否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是在疑问,没有作出断定,不是判断,②不符合题意。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交通事故引发群众围观”属于判断,③符合题意。“被撞的是一头驴”属于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④符合题意。11.某个小镇山清水秀,看到这里的景色,小李颇为感慨:“啊!”小张说:“这里的人民有环境保护意识。”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在这三个人的话语中( )A.三个人都对认识对象进行了肯定判断B.三个人都对认识对象进行了否定判断C.三个判断中,小李和小张是肯定判断,小赵是否定判断D.小李没有表达判断,小张是肯定判断,小赵是否定判断解析:选D。小李颇为感慨:“啊!”小李的话没有表达判断的意思;“这里的人民有环境保护意识”小张是肯定判断;“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小赵是否定判断,故D正确,A、B、C排除。12.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下列语句不表达同一判断的是( )A.“意志坚强的人不怕失败!”和“意志坚强的人难道怕失败吗?”B.“空气污染的问题不能不解决。”和“空气污染的问题是该解决了。”C.“他确实不想再待在上海了。”和“他为什么不想再待在上海了?”D.“机动车冒黑烟就应该重罚!”和“机动车冒黑烟难道不应该重罚吗?”解析:选C。A、B、D中的语句都是同义句,表达同一判断,与题意不符,排除。C中的第一个语句是表示肯定的判断,第二个语句表示的是询问,二者不同义,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共1题,共15分)13.(2024·安徽高二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24年2月27日修订通过,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五条规定,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公民都有保密的义务。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可以得出:“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运用逻辑与思维中“判断的概述”知识,谈谈你对“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这一判断的认识。解析:本题设问的知识范围限定是《逻辑与思维》的知识,问题指向对“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这一判断的认识,属于认识类试题,要灵活运用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的知识作答。关键词①: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可联系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及断定的两种方式,说明该判断是一个肯定判断。关键词②: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可联系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说明该判断“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是一个真判断。答案:①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该判断“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是一个肯定判断。②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既然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定,判断就有与认识对象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的问题。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该判断“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是一个真判断。(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0张PPT)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框目(一) 判断的概述任务 判断的表述自主学习问题导航:有时候眼睛也会骗人,在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人说:“马”,有人说:“蛤蟆”,无论是“马”还是“蛤蟆”,都是对图片的判断。思考:什么是判断?判断有什么特征?12122341234123412341课下巩固训练(八) 判断的概述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框目(一)判断的概述课件.ppt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课下巩固训练(八)判断的概述含答案(教师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