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下巩固训练(九)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建议用时:40分钟 满分:75分)【基础练】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12题,共60分)1.(2024·河北廊坊高二期末)人们认识事物,首先要明确判断它们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不能产生歧义,这就需要运用性质判断。下列正确运用性质判断的是( )①有的简单判断就不是关系判断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③中国位于亚洲东部④今天参观的有三个学校的校长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A。有的简单判断就不是关系判断,明确了事物不是什么,正确的运用了性质判断,①符合题意。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明确了事物是什么,正确的运用了性质判断,②符合题意。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属于关系判断,③不符合题意。今天参观的有三个学校的校长,这个判断会产生歧义,可以理解为三个学校的所有校长,也可以理解为三个校长,④不符合题意。2.(2024·甘肃白银高二期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这一观点( )①所运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判断②所运用的断定方式是关系判断③属于一种单称肯定判断④属于一种特称肯定判断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解析:选A。“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该观点对事物性质作出“是”的判断,是性质判断中的肯定判断,不属于关系判断,①正确,②不符合题意。单称肯定判断是断定某一特定的个别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特称判断是反映某类事物中至少有一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属于单称肯定判断而非特称肯定判断,③正确,④错误。3.(2024·四川南充高二阶段练习)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小李问道:“你们有何感想?”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任何语句都能表达性质判断②以上三人的判断都是简单判断③判断一般是通过语句来表达的④断定的方式有肯定和否定两种A.①③ B.③④C.①② D.②④解析:选B。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并不是任何语句都能表达性质判断,①错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小张的话是肯定判断,小赵的话是否定判断;小李的话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不是判断,②错误。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③正确。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④正确。4.(2024·河南高二专题练习)按照判断的性质进行分类,判断可以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两大类。肯定判断是断定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断,否定判断就是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断。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否定判断的是( )A.有的学生数学考试不及格B.没有学生数学考试不及格C.并非有的学生数学考试不及格D.数学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解析:选A。否定判断是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断,“有的学生数学考试不及格”断定了有的学生不具有数学考试及格的属性,A符合题意。“没有学生数学考试不及格”和“并非有的学生数学考试不及格”以及“数学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表达的意思都是所有学生数学考试都及格,都属于肯定判断,B、C、D不符合题意。5.(2024·重庆高二期末)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下列对关系判断分析正确的有( )①俄罗斯是中国的邻国——对称关系②甲和乙是父子,乙和丙是父子——反传递关系③美国认为中国没有遵守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反对称关系④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合同,B公司与C公司签订了合同——传递关系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解析:选A。邻国关系是对称关系,俄罗斯是中国的邻国,中国也是俄罗斯的邻国,①说法正确。甲和乙是父子,乙和丙是父子,那么甲和丙肯定不是父子关系,因此是反传递关系,②说法正确。美国认为中国没有遵守知识产权国际公约,那么中国可能认为美国遵守,也可能认为美国没有遵守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因此是非对称关系,③说法错误。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合同,B公司与C公司签订了合同,那么A公司与C公司可能签订了合同,也可能没有签订合同,因此是非传递关系,④说法错误。6.(2024·山西运城高二期末)“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一个正确的判断,但是不能由此得出“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是因为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个判断而言( )A.该判断是直言判断B.该判断不是关系判断C.判断中的“决定”是非传递关系D.判断中的“决定”是反对称关系解析:选D。反对称关系是当一个对象与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时,另一对象与这一对象肯定不具有这种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一个正确的判断,但是不能由此得出“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所以判断中的“决定”是反对称关系,D正确。直言判断即性质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材料中反映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不属于直言判断,A错误。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这个判断是断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关系的关系判断,B错误。非传递关系反映的是三个对象之间,如果A与B具有某种关系,且B与C也具有这种关系时,A与C可能具有这种关系也可能不具有这种关系,题干反映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不属于三者的关系,因此,不属于非传递关系,C错误。7.(2024·河南高二阶段练习)关系判断可以分为对称性关系和传递性关系。下列对关系判断理解正确的是( )①小张与小王是高中同学——对称关系②中国的经济总量高于德国——非对称关系③甲是乙的儿子,乙是丙的儿子——反传递关系④山东人口多于河南,河南人口多于江苏——非传递关系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B。小张与小王是高中同学,“同学”关系是对称关系,①说法正确。中国的经济总量高于德国,属于反对称关系,而不是非对称关系,②说法错误。甲是乙的儿子,乙是丙的儿子,属于反传递关系,③说法正确。山东人口多于河南,河南人口多于江苏,可以得出山东人口多于江苏,这是传递关系,④说法错误。8.(2024·浙江湖州高二期末)人们在逻辑思维过程中,往往需要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判断,下列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①小明的跑步速度比其他同学都快——非对称关系②小李比小王起床早,小王比小赵起床早——传递关系③小明同学非常佩服小刚同学的球技——对称性关系④小明认识小高,小高认识小王——反传递关系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C。小明的跑步速度比其他同学都快,一定不能推导出其他同学都比小明的跑步速度快,属于反对称关系,①错误。小李比小王起床早,小王比小赵起床早,可以推导出小李比小赵起床早,属于传递关系,②正确。小明同学非常佩服小刚同学的球技,小刚同学可能非常佩服小明同学的球技,也可能不是非常佩服小明同学的球技,属于非对称关系,而非对称关系属于对称性关系,③正确。小明认识小高,小高认识小王,小明可能认识小王,也可能不认识小王,属于非传递关系,④错误。【提升练】9.(2024·河北邯郸高二期末)2024年5月31日,在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国家卫健委完善以区县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基层儿童保健服务网络,提高保健服务的可及性,我国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依据上述材料,下列判断为真的是( )①全国所有儿童的健康水平都得到了提升②全国绝大部分儿童都能够享受保健服务③完善的保健服务为儿童的健康提供了保障④乡镇卫生院是基层儿童保健服务网络的龙头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C。全国儿童的健康水平整体上得到了提升,并不是所有儿童的健康水平都得到了提升,①错误。近年来,国家卫健委完善基层儿童保健服务网络,提高保健服务的可及性,我国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可推出完善的保健服务为儿童的健康提供了保障,全国绝大部分儿童都能够享受保健服务,②③正确。区县妇幼保健机构是基层儿童保健服务网络的龙头,④错误。10.(2024·四川德阳高二期末)小华在作文中写道“通过学习进步很快。所以,有些影响学习的行为我们应当注意避免。”关于上述两个判断应当注意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①不能缺少主项②避免主项和谓项搭配不当③性质判断应由主项、谓项、量项、联项构成④准确使用量项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选C。“通过学习进步很快”缺失主项,这告诉我们判断不能缺少主项,①符合题意。材料中两个判断没有出现主项和谓项搭配不当的问题,②不符合题意。题干中不涉及性质判断的构成的问题,③不符合题意。“所有”影响学习的行为我们应当注意避免,而不是“有些”影响学习的行为我们应当注意避免,这告诉我们判断要准确使用量项,④符合题意。11.(2024·四川达州高二期末)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关系。对下列各类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李雷认识刘星,刘星认识韩梅梅。——这里的认识关系是“反传递关系”②直线a与直线b平行,直线b与直线c平行,所以直线a与直线c平行。——这里的平行关系是“传递关系”③2024年5月8日,习近平主席与塞尔维亚总统共同宣布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对称关系”④据2024年3月最新人口数据统计显示,中国、美国、日本三国的人口分别为14.09 亿、3.39亿、1.24亿。——中国人口多于美国,美国人口多于日本是“非传递关系”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选B。李雷认识刘星,刘星认识韩梅梅,但李雷不一定认识韩梅梅,这里的认识关系是“非传递关系”,①错误。直线a与直线b平行,直线b与直线c平行,所以直线a与直线c平行,这里的平行关系是“传递关系”,②正确。2024年5月8日,习近平主席与塞尔维亚总统共同宣布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对称关系”,③正确。据2024年3月最新人口数据统计显示,中国、美国、日本三国的人口分别为14.09亿、3.39亿、1.24亿,中国人口多于美国,美国人口多于日本,所以中国人口多于日本,这是“传递关系”,④错误。12.(2024·浙江高二期末)在学习了“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知识后,政治老师出了一些题来验证同学们有没有掌握,请你来参与,找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①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是矛盾关系②幸福是一种愉悦的感觉,而愉悦是一种幸福的感觉,这是循环定义③文学体裁分为诗歌、小说、戏剧、散文、记叙文,这是越级划分④小米嫉妒小晨是非对称关系A.①③ B.③④C.①② D.②④解析:选D。合同分为有效合同、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所以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是反对关系,①排除。幸福是一种愉悦的感觉,而愉悦是一种幸福的感觉,定义项包含被定义项,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②正确。文学体裁划分为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在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中加记叙文,属于“划分标准不一”,③排除。小米嫉妒小晨,“嫉妒”关系是非对称关系,小晨有可能嫉妒小米,也有可能不嫉妒小米,④正确。二、非选择题(共1题,共15分)13.(15分)(2024·全国高二课后作业)材料一 一次,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就他的小说《镀金时代》答记者问时说道:“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白痴。”此言见报后,舆论大哗。议员们十分愤慨,纷纷谴责马克·吐温的无礼,并强烈要求他道歉,否则就将诉诸法律。几天后,马克·吐温在美国某报刊上发表了“道歉声明”,把那句话改为“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不是白痴”。材料二 有位老人与一个猎人是朋友。一天,猎人送给他一只野兔,老人当即将兔子做成美味,招待猎人。几天后,有五六个人找上门来,自称是猎人的朋友。老人便拿出剩下的兔子汤招待了他们。没过几天,又来了八九个人,自称是猎人朋友的朋友。面对一帮无赖,老人端上一盆洗碗水让他们喝,说:“既然是送兔子的朋友的朋友,就应该喝兔子汤的汤!”一帮无赖只好悻悻地走了。(1)在材料一故事中的两个直言判断属于什么判断?运用逻辑知识,分析马克·吐温的“道歉声明”为何能起到对议员的讽刺作用。(7分)(2)结合材料二,从对象之间关系传递性角度看,那些无赖使用的是什么关系判断?老人的智慧表现在哪里?(8分)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一故事中的两个直言判断,调用逻辑知识,指出两个直言判断属于什么判断,并分析马克·吐温的“道歉声明”为何能起到对议员的讽刺作用。关键词①: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就他的小说《镀金时代》答记者问时说道:“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白痴。”→可知该判断是断定主项“议员”具有某种性质,是肯定判断。关键词②:马克·吐温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道歉声明”,把那句话改为“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不是白痴”→可知该判断是断定主项“议员”不具有某种性质,是否定判断。但是“肯定此”并不意味着“否定彼”,“否定彼”也并不意味着“肯定此”。所以,马克·吐温断定“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白痴”并不是说其他议员就一定不是“白痴”,反之亦然。马克·吐温正是通过这种方法来表达他对那些议员的嘲讽。(2)本题需要调用恰当运用关系判断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那些无赖使用的是什么关系判断、老人的智慧表现在哪里。关键词:猎人是朋友,有五六个人找上门来,自称是猎人的朋友,又来了八九个人,自称是猎人朋友的朋友→可联系传递关系与反传递关系。答案:(1)故事中的两个直言判断分别是特称肯定判断和特称否定判断。马克·吐温的“道歉声明”是将特称肯定判断转化为特称否定判断。这两个判断中都使用了特称量项“有些”,不同的是,第一个判断是断定主项“议员”具有某种性质,是肯定判断;第二个判断是断定主项“议员”不具有某种性质,是否定判断。但是“肯定此”并不意味着“否定彼”,“否定彼”也并不意味着“肯定此”。所以,马克·吐温断定“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白痴”并不是说其他议员就一定不是“白痴”,反之亦然。马克·吐温正是通过这种方法来表达他对那些议员的嘲笑的。(2)那些无赖将“朋友”这种非传递关系强化为传递关系。老人的智慧表现在:用反传递关系对付那些无赖不当的强化传递。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4张PPT)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框目(二)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任务一 正确运用性质判断自主学习问题导航:所有的狗都是动物。所有的狗都不是植物。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小明不是学生。思考:下面几个判断是性质判断吗?性质判断有哪些种类?121212任务二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自主学习问题导航:王安石之子只有几岁的时候,有个客人送给他家一头獐和一头鹿,关在一起。客人问他:“哪只是獐,哪只是鹿?”他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两种稀罕的动物,看了半天,答道:“獐旁边的那只是鹿,鹿旁边的那只是獐。”思考:王安石之子运用了什么判断方法?关系判断有哪些类型?121212234123412341234123412341课下巩固训练(九)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框目(二)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课件.ppt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课下巩固训练(九)正确运用简单判断含答案(教师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