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下巩固训练(十九) 把握适度原则(建议用时:40分钟 满分:75分)【基础练】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12题,共60分)1.关于“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质和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B.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C.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D.当量变接近或达到定量限度时,事物开始发生质变解析:选D。本题为逆向选择题。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A、B、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量变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才会开始发生质变,D错误但符合题意。2.“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有备才能无患。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底线思维,凡事不能超越底线。如法律底线、政策底线、利益底线、道德底线等,一旦突破这些底线,就会出现无法接受的坏结果。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底线是指( )A.联系的条件性B.度的关节点C.主要矛盾D.事物发展的连续性解析:选B。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它的极限叫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变化是质变,题中的“底线”即关节点,人超出了这些关节点,其行为和人品就会发生质变,故B正确。A、C、D排除。3.(2024·江苏苏州高二期末)2022年11月30日,我国发布的《药品网络销售禁止清单(第一版)》明确禁止包括部分抗生素在内的系列药品的网络销售。抗生素可以杀灭或抑制侵入人体内的致病性细菌,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最终能使机体恢复健康,但如果不具体分析患者的病情,滥用抗生素,会增强细菌的耐药性,最终可能导致人类对感染性疾病无药可治。这启示我们( )A.要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矛盾问题的精髓B.要用实践的观点来看问题,整体性地思考问题C.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D.要掌握适度原则,推动事物发展达到最佳状态解析:选D。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A错误。材料强调如果不具体分析患者的病情,滥用抗生素,会增强细菌的耐药性,最终可能导致人类对感染性疾病无药可治,与要用实践的观点来看问题,整体性地思考问题无关,B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矛盾分析法,C排除。滥用抗生素,会增强细菌的耐药性,最终可能导致人类对感染性疾病无药可治,说明要注意分寸,把握适度原则,推动事物发展达到最佳状态,D符合题意。4.(2024·全国高二期末)粮食自给率是衡量粮食安全的重要指标。我国粮食安全要求的粮食自给率要不低于95%,每下降1个百分点,就需要大量进口粮食。如果我国过分依靠国际资源和市场实现粮食供给就会对世界粮食安全构成威胁。这启示我们( )A.事物量变必然引起质变B.要优化事物要素,增强系统C.要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D.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质变解析:选C。事物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A错误。题中没有体现要优化事物要素,增强系统,B不符合题意。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前提,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因此,要注重量的积累,把握好分寸,坚持适度原则,粮食安全自给率的设定就体现了这点,C正确。题目强调的是量变的重要性,没有体现促成质变,D错误。5.(2024·广西桂林高二期末)庄子说,山林里只有一种散材,既不因为其高大挺拔而被伐去廊庙做栋梁,也不会因其蓬杂一无是处而被砍去当柴薪。这样的树木,方能苟全于乱世,得以颐养天年。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注意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②坚持事物发展中渐进性和连续性的统一③坚持折中主义思维方式就能成功④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B。“既不因为其高大挺拔而被伐去廊庙做栋梁,也不会因其蓬杂一无是处而被砍去当柴薪”,方能苟全于乱世,得以颐养天年,这启示我们要注意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①④符合题意。要坚持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而不是渐进性和连续性的统一,②表述错误。折中主义是一种无原则的消极的思维方式,是不可取的,③不选。6.(2024·全国高二课后作业)当人们沉溺于“指尖社交”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时,颈椎病就找上门了。据清华大学力学专家分析,人们低头时,前屈极限(下巴到胸骨的状态)只能是45°,前屈幅度达30°,就会影响到颈椎;长期处于极度前屈状态,则会对颈椎造成伤害。因此,低头族患颈椎病的概率极大。这说明( )A.应坚持适度原则,防止不利质变的发生B.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不利的质变C.任何事物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D.新事物的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解析:选A。据清华大学力学专家分析,人们低头时,前屈极限会影响到颈椎;长期处于极度前屈状态,则会对颈椎造成伤害,因此,低头族患颈椎病的概率极大,这说明应坚持适度原则,防止不利质变的发生,A符合题意。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但不一定是不利的质变,也可能是前进的上升的质变,B错误。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但不一定是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C错误。材料强调适度原则,且低头族患颈椎病的概率极大不属于新事物的发展,D不符合题意。7.(2023·全国高三单元测试)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才能更加游刃有余。每天都在努力打拼,周末不妨给自己放个假,到户外走一走,让心情回归轻松、平静,让身体重新蓄积能量。这体现的辩证思维道理是( )①要从思维的动态性出发把握事物的变化②要不失时机地促进事物质的飞跃③在度的范围内保持事物性质不变④掌握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D。要从思维的动态性出发把握事物的变化与材料无关,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要不失时机地促进事物质的飞跃,②不符合题意。每天都在努力打拼,周末不妨给自己放个假,到户外走一走,让心情回归轻松、平静,让身体重新蓄积能量,这体现的辩证思维道理是在度的范围内保持事物性质不变,掌握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③④正确。8.(2024·全国高二课后作业)在资源约束加剧的情况下,使用化肥会为保证我国种植业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但是过度使用化肥会污染土壤和水源,侵蚀农业生产的自然基础,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A.量变的积累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失误的量变必然导致事物的质变C.事物的量变与质变是高度统一的D.坚持适度原则才能保持事物原有性质解析:选D。题目的关键在“但是”之后,尤其“过度”两字强调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坚持适度原则,故D符合题意,A、C排除。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故B说法错误。【提升练】9.(2024·江苏南京高二期末)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格外重视教养培育,希望把孩子培养得足够有教养,但凡事有度。好的父母,不会放纵孩子不管,也不会用过度的礼貌与谦让限制孩子。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 )①注意分寸,把握适度原则②积极创造条件,维持事物稳定③坚持折中思维,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④注意质变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B。凡事有度,好的父母,不会放纵孩子不管,也不会用过度的礼貌与谦让限制孩子,这说明教育孩子要注意分寸,把握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要把握好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注意质变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①④正确。当我们需要促进质变实现飞跃时,就要积极创造条件,促成质变,此时就不能维持事物稳定,且材料没有涉及促成质变,②排除。折中主义是一种无原则的思维方式,适度原则不等于折中思维,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③说法错误。10.(2024·浙江杭州高二期末)北宋大家苏轼对饮食方法非常讲究,他在《养生说》中谈到:“已饥方食,未饱先止”。苏轼认为,饥饿以后再进食,纵是粗茶淡饭,其也会胜过山珍海味。吃饭时不宜太饱,如果吃饱了还勉强进食,即使美味佳肴放在眼前也难以下咽。可见,苏轼( )①坚持“得中”而处之的思维方式②否定了事物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③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④主张凡事都应当采取折中主义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B。吃饭时不宜太饱,如果吃饱了还勉强进食,即使美味佳肴放在眼前也难以下咽,这告诉我们要坚持“得中”而处之的思维方式,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①③正确。坚持适度原则,是正确对待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不是否定事物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②排除。主张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是一种消极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④排除。11.近年来,对于学生手机的管理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一方面,手机是学生联系家人、探求新知的有益助手;另一方面,学生存在沉迷手机游戏、视力损伤等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报告称,学生成绩下降与过度使用手机有关。这给学生的启示是,使用手机( )①要顺应事物的存在状态,做到随遇而安②要坚持折中主义的立场,做到适可而止③要从有益健康角度使用,防止因噎废食④要坚持适当使用的原则,防止过犹不及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D。遵循适度原则,包含着积极地认识与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①错误。折中主义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是消极的思维方式,②错误。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要从有益健康的角度使用手机,防止因噎废食,③④正确。12.近年来,有关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的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其实,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口味、延长食品保存期甚至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天然或化学合成物质,但如果被过度使用,则会危害人的健康。为了食品安全,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严格的控制。这说明( )①要注意分寸,把握适度原则②要坚持折中思维,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③要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质变的发生④事物丧失自身量的规定性就会转化为他物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A。食品添加剂,如果被过度使用,则会危害人的健康,为了食品安全,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严格的控制,这说明要注意分寸,把握适度原则,注意质变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故①③符合题意。适度原则不等于折中思维,折中思维是消极的思维方式,②排除。材料强调把握适度原则,不涉及事物丧失自身量的规定性就会转化为他物,④排除。二、非选择题(共1题,共15分)13.(2024·宁夏银川高二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新时代最大的政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深刻指明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和实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把握稳和进的关系,稳是主基调,要在保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谋进。稳中求进不是无所作为,不是强力维稳、机械求稳,而是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有所作为,恰到好处,把握好时机,把握好度。”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中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同时强调经济工作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要“先立后破”,把握好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的时度效。结合材料,阐明“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工作思路是如何把握适度原则的。解析:本题要求阐明“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工作思路是如何把握适度原则的,需要调用适度原则的有关知识,从适度原则角度分析作答。关键信息①:要更好把握稳和进的关系,稳是主基调,要在保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谋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可联系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为了保持质的稳定,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关键信息②:恰到好处,把握好时机,把握好度→可联系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要积极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状态,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质变,使事物达到我们期望的状态。答案:①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为了保持质的稳定,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②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要积极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状态,必须主动作为,通过经济结构、发展质量、重大改革的“进”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③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质变,使事物达到我们期望的状态,必须在量的基础上促进质的提升,在新质的基础上带动量的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9张PPT)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框目(一) 把握适度原则任务一 适度的含义自主学习问题导航:发射人造卫星时,发射的速度应该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小于第二宇宙速度,介于两者之间。若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卫星会掉下来;若大于或等于第二宇宙速度,卫星会变成绕太阳转的行星。这体现了适度原则。思考:什么是度和关节点?为什么要遵循适度原则?1212任务二 掌握适度原则自主学习问题导航:当人们面临的压力过小时,会觉得工作乏味,集中注意力到工作上的动机很小,工作绩效很低;随着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大,人们受到激发,绩效会得到提高;在压力达到最佳点之前,工作压力越大,绩效越高;而当工作压力超过最佳点后,随着压力增加,人们会面临过压、急躁、焦虑、崩溃的状态,压力越大,绩效越低。这反映了适度原则。思考:为什么要遵循适度原则?如何遵循适度原则?121212234123412341234123412341课下巩固训练(十九) 把握适度原则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九课理解质量互变框目(二)把握适度原则课件.ppt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课下巩固训练(十九)把握适度原则含答案(教师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