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6张PPT)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第32课时【考情分析】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中外历史纲要下)考 情 统 计 24年 山东卷:空想社会主义者与启蒙思想的比较23年 全国甲卷:巴黎公社颠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则;山东卷:《资本论》与《物种起源》二者都发现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广东卷: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的关系22年 河北卷:国际工人运动范围和规模扩大;江苏卷:英国工人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核心热考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主要内容、意义;(2)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性质、意义【课时结构】[结构图示] [主要线索](1)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凸显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兴起,工人运动的失败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2)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引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无产阶级斗争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无产阶级革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重要概念】唯物史观(1)社会形态演变的基本规律(横向、纵向)需要关注社会转型。(2)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因素①最终动力: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根本动力: , ,三对基本矛盾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③推动力量: 是历史的创造者。④直接动力: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革命或改革)。人民群众阶级斗争课标问题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学习探究任务一 填空并识记一、背景经济 根源 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各种弊病逐渐显现:经济危机爆发,贫富分化严重,工人阶级政治权利有限、劳动条件恶劣资本主义大工业政治权利阶级 基础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①目的: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维护自己的权益②时间:19世纪三四十年代③名称: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④斗争形式:从捣毁机器(自发)到争取 (自觉)⑤意义: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思想基础 空想社会主义:①代表: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②内容: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③局限: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实践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群众,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阶级斗争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主要 内容 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夺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社会现实,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肯定 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历史 意义 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 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2.革命实践与理论成果剩余价值革命实践 马克思和恩格斯投入1848年的革命斗争理论成果 学说: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文献之一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 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人民群众任务二 合作探究视角1 文艺复兴材料一 在英国的棉纺织业中,19世纪40年代,操作机器织机的工人数量就超过了操作手工织机的工人数量。而到19世纪50年代,大部分手工织机已经消失了,棉纺织业的机械化基本完成。在1830—1850年,英国的棉纱产量从5.8亿磅增加到11亿磅,煤产量从1 600万吨增加到4 900万吨……1825年后,工会的会员人数日益增加、组织形式日益健全,全国性和跨行业的工会组织开始出现,日益壮大的工会长期坚持就工资、工时、学徒制、工作环境等问题同雇主展开集体谈判。——摘编自刘思源《技术革命推动的劳动关系演化研究》材料二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选自[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提示]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必然引起无产阶级的反抗,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材料二中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人运动的兴起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为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2022·江苏卷,14)1792年,英国工人阶级的组织“伦敦通讯会”通过发展会员、召开动员大会等方式发动群众,同时与“宪法知识会”等资产阶级改革团体协调活动。该组织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是( )[A] 推翻英国君主专制[B] 争取合法政治权利[C]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D] 实施八小时工作制【真题演练】B【解析】 根据材料中工人组织起来与资产阶级改革团体协调活动可知,其目的应是在宪法范围内改革完善英国民主政治,再结合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等知识,可以确定B项正确。根据材料时间1792年,可以排除A、D两项,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已经推翻了君主专制,1689年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19世纪初,欧文首先提出“八小时工作制”。根据材料中工人组织与资产阶级改革团体协调活动可知,其斗争对象并非资产阶级,故排除C项。课标问题二 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任务一 填空并识记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1.理论性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1)科学的: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2)人民的: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3)实践的: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4)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始终站在时代前沿。2.指导实践(1)西欧:自19世纪中期起,成为 指导思想(国际工人协会成立)。(2)东欧和东南欧:影响扩大(俄国十月革命)。(3)亚洲和美洲:是工人运动与 的重要思想武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政党建立: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工人运动民族民主运动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2.巴黎公社的建立:1871年3—5月背 景工人合作社革 命 措 施 政治 机构建设①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②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民主制度①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②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经济 ①由 管理工厂(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无产阶级性质)②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等等意 义 是无产阶级 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建立政权任务二 合作探究材料自19世纪中期起,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面对工人运动的高涨,德国议会先后通过《工人医疗保险法》《事故保险法》《养老保险法》。英国议会改革,1867年使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等整理[问题] 根据材料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有哪些。[提示] 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推动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推动工人运动高涨,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改革。(2023·广东卷,14)马克思在论及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时说:“总委员会引以自豪的是,国际的巴黎各支部在这次巴黎的光辉革命中起了卓越的作用。事实并不是像一些蠢才所想象的那样,仿佛巴黎或任何其他的国际支部从一个中心接受命令。”由此可见,第一国际对巴黎公社的作用在于( )[A] 组织发动 [B] 直接指挥[C] 精神引领 [D] 经济资助【真题演练】C【解析】 据材料可知,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运动不是第一国际直接领导的结果,而是第一国际通过精神引领的作用,使各个国际支部时刻都能深受国际共产主义精神的领导,故选C项,排除B项;巴黎公社运动是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的产物,其爆发具有偶然性,并非是经历充分组织准备的结果,排除A项;巴黎公社运动并未获得其他国际共产组织的经济资助,排除D项。[深化拓展] 关于巴黎公社的易错点1.马克思主义不是巴黎公社的指导思想,但巴黎公社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2.巴黎公社虽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但不是社会主义政权。3.巴黎公社没有得到其他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4·北京石景山一模)1844年诗人海涅写下了诗歌《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恩格斯说这是他所知道的“最有力的诗歌之一”。海涅的这首诗之所以“有力”是因为( )[A] 宣传了《共产党宣言》的主张[B] 揭露了尖锐的阶级矛盾[C] 盛赞了工人争取普选权的斗争[D] 推动了国际工人的联合B【解析】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工人阶级苦难深重。海涅的诗歌反映出工人阶级的不满,体现了阶级矛盾,所以恩格斯认为海涅的诗歌“有力”是因为其揭露了尖锐的阶级矛盾,故选B项。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排除A项。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捣毁工厂、焚烧债券,并没有争取工人的普选权,排除C项。此时期欧洲的工人运动还处于分散的状态,没有推动国际工人的联合,排除D项。2.(2025·四川高考适应性考试)1848年4月10日,英国宪章派在伦敦举行盛大集会。未与工会合作的宪章派领导人坚持和平请愿,在大会发表演说后将请愿书呈交议会,而议员们看都不看就否决了请愿。由此推知,英国宪章运动( )[A] 阶级基础广泛 [B] 缺乏科学理论指导[C] 社会影响有限 [D] 未提出明确的诉求B【解析】 据材料可知,宪章派领导人“未与工会合作”“坚持和平请愿”,在这种状况下,请愿遭到了“议员们看都不看”的否决,未与工会工人阶级合作,且在选择斗争策略上选择和平方式、将希望寄于资产阶级的理解,导致工人运动曲折,表明英国宪章运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故选B项;“未与工会合作”表明宪章运动阶级基础不广泛,排除A项;宪章运动作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之一,社会影响较大,排除C项;宪章运动有明确的政治诉求,即争取普选权等,排除D项。3.(2024·山东潍坊一模)下面为19世纪某思想家的主张。这些主张( )B◇一切人都要劳动。◇一切通过实业,一切为了实业。◇消灭家庭出身所带来的特权。◇精神权力由学者掌握;世俗权力由私有者掌握;把选举适当人选充当人类的伟大领袖的权力交给全体人民;把尊重作为付给统治者的工资。[A] 肯定了“理性至上”的原则[B] 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追求[C] 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D] 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持续发展【解析】 该思想家主张一切人都要劳动,消灭特权,全民参与选举等理想化的构想,但并未触及社会矛盾与阶级斗争的问题,这符合空想社会主义者倡导的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的构想,故选B项,排除C项;“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材料并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关系不大,排除D项。4.(2024·湖南株洲模拟)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中写道:“某一国家的大工业越发展,该国工人想要弄清楚他们作为工人阶级在有产阶级面前所处地位的愿望就越强烈……对《宣言》的需求也就越增长。”恩格斯强调《共产党宣言》( )[A] 对指导工人运动具有重要意义[B] 肯定了阶级斗争的作用[C] 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D] 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A【解析】 据材料可知,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越发达,其工人阶级越需要《共产党宣言》的指导,这说明《共产党宣言》对指导工人运动具有重要意义,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共产党宣言》对工人阶级的指导作用,而不是肯定阶级斗争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提及《共产党宣言》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关系,排除C项;马克思的《资本论》提出了剩余价值论,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排除D项。5.(2024·江西九江三模)1847年,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指出,资本家之所以能获得利润是因为工人所生产的产品价值超过了工人以工资形式所获得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这一论述( )[A]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B] 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不可调和[C] 肯定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D] 揭露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的剥削实质D【解析】 据题干“工人所生产的产品价值超过了工人以工资形式所获得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及所学知识可知,该理论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故选D项;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排除A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题干述及的是资本家能够获得利润的原因,与其“基本矛盾”无关,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但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6.(2024·广东东莞期末)关于人的价值,但丁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卢梭强调,人生而自由,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马克思则主张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共产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真正实现平等,人成为真正意义上自由的人。据此可知,马克思( )[A] 宣告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B] 主张通过自身的解放来实现人的价值[C]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D] 认为政治权利是人的价值的主要载体B【解析】 据材料可知,关于人的价值,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真正实现平等,人成为真正意义上自由的人,即通过自身的解放来实现人的价值,故选B项;《共产党宣言》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与材料主张无关,排除A、C两项;政治权利是人的价值的主要载体并非马克思的观点,排除D项。7.(2024·福建福州三模)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最近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1890年,恩格斯把“最近目的”调整为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这反映了( )[A]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局限性 [B] 经济政治形势发生巨大变化[C] 马克思主义者坚持自我革命[D] 巴黎公社实践留下深刻教训B【解析】 材料时间是1848年至189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巴黎公社在1871年宣告失败,资本主义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经济政治形势发生巨大变化,无产阶级暂时无法完成推翻资产阶级的任务,可知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奋斗目标的调整是根据革命实践过程中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而进行的,故选B项;题干仅是述及无产阶级斗争目标的调整,体现不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局限性,也与其“自我革命”无关,排除A、C两项;巴黎公社的失败仅是无产阶级斗争目标调整的原因之一,排除D项。8.(2024·山东烟台一模)1893年,恩格斯在《致保尔·拉法格》一文中写道:“如果法国——可能如此——发出(革命的)信号,那么,斗争的结局将决定于……德国;虽然如此,只要英国还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那么,不管是法国还是德国,都不能保证最终赢得胜利。”他意在强调( )[A] 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性 [B] 工人斗争应突破民族国家范围[C] 社会主义实现的必然性[D] 西欧国家阶级矛盾呈现不平衡B【解析】 分析材料可知,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的斗争不是由一个国家决定的,单个国家的革命斗争并不能取得最终胜利,其意在强调工人运动要突破国家范畴,实现联动,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无产阶级革命要想取得胜利的方式而非革命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实现的必然性,排除A、C两项;材料凸显的是西欧国家无产阶级互动的重要性,阶级矛盾是否平衡并非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D项。9.(2024·广东广州测试)下面为第一国际各国或地区支部分布图(部分)。据地图推知,第一国际各支部的成立有利于( )[A] 推动欧洲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 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C] 奠定各国共产党成立的组织基础 [D] 巩固社会主义运动的国际联合B【解析】 据地图可知,第一国际的支部遍布英、法、德、俄、意、西等西欧国家,有利于宣传、实践马克思主义,故选B项;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排除A项;C项中的“各国”“组织基础”说法夸大,排除;“社会主义运动”不符合史实,应为“国际工人运动”,排除D项。10.(2024·山东潍坊二模)巴黎公社的最高权力机关是经普遍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它同时拥有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既负责公社各项法令的制定工作,同时也是各项决策的执行者,还负责执行并监督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这一体制( )[A] 反映了工农联盟政权性质[B] 体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C] 保障了政权的统一和稳定[D] 旨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解析】 由材料可知,巴黎公社“最高权力机关是经普遍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体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故选B项;巴黎公社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未建立工农联盟,排除A项;巴黎公社很快被法国资产阶级和德国联合扼杀,“政权的统一和稳定”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经普遍选举产生公社委员会,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旨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排除D项。11.(2024·河北石家庄模拟)1871年4月15日,公社颁布法令,把“凡尔赛议会议员”和反动政府的“一切动产和不动产,以及各种有价证券,都由国家管制”,以备国家“非常的支出”,并成立一个委员会“以监督由国家管制的财务的接收工作”;4月16日,公社通过法令,工人工厂协作社接管上百家逃亡企业主的企业。这些做法反映了巴黎公社( )[A] 获得各阶层广泛支持 [B] 得到科学理论指导[C] 探索国家治理新途径[D] 进行分配方式改革C【解析】 据材料“都由国家管制”“工人工厂协作社接管……企业”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没收逃亡资本家的企业,成立委员会监督国家管制的财务,这些做法都是巴黎公社探索国家治理的新途径,故选C项;巴黎公社并没有获得各阶层广泛支持,缺乏必要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支持,排除A项;巴黎公社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排除B项;材料并不涉及“分配方式”,排除D项。12.(2024·山东聊城期末)马克思认为:公社“浪费了宝贵时间”去组织民主选举,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法兰西国家银行位于巴黎市,存放着数以十亿计的法郎,而公社却对此原封不动也未派人保护。对此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指出了巴黎公社革命的失败的根本原因[B] 说明了巴黎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的不成熟[C] 揭示出巴黎公社革命缺乏有利客观环境[D] 反映了巴黎公社未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B【解析】 据材料可知,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没有乘胜追击凡尔赛军,造成后来的反扑;没有没收法兰西国家银行的资产,使政权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这些都说明了巴黎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的不成熟,是巴黎公社失败的重要原因,故选B项。19世纪的法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期,还没有发展到足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这是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材料主要从公社制定政策的角度分析失败的主观原因,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农民问题,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题,共14分)13.(14分)(2024·广东深圳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作为当代西方最重要的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之一,杰姆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的根本宗旨——历史化,即将文学作品置于其产生时的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之中,不仅要发掘潜在于作品中的历史真实或意识形态,也要基于评论家所在的历史环境加以阐释,建立作品、作者、历史和评论者四者之间的关联。——摘编自张琳《杰姆逊阐释文学的方法:历史·文本·政治》等材料二工厂城(节选)埃内斯特·琼斯男人、女人、儿童在做工,被锁在狭小阴暗的地牢,当今的刑台——车轮飞动,生命之线飞快地断掉。天上的星星看着也发怔,烟雾弥漫,机器怒吼;这城市就像热锅沸腾,煮沸的毒水横溢四流。老板把厂里的种种情景,让外人瞧瞧,好不得意!“这些是工人——那些是引擎。”“我看到可只有——机器!”大腹便便的商人走过,纺织大王!面粉大王!众人在他的路上前进,他硬着心肠要他们灭亡。……织布工起来!面粉工起来!自由的队伍越来越壮阔!你们……造化保护。他们有什么 黄金和地狱!不要怕你们的老板势力大,团结起来力量就足够;不要怕刮来一阵暴风雨,众人团结紧,就不用战斗。起来啊,组成一支队伍,农场的奴隶,工厂的罪人!记住吧,要保卫自己的土地,最好的办法——把宪章实行!——《劳工月刊》第一期,1847年注:埃内斯特·琼斯(1819—1869年),英国诗人,宪章运动领导人之一。请运用材料一中杰姆逊的理论观点,提取材料二相关信息并加以阐释。(要求: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4分)【答案】 材料一观点:文学作品产生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1分)“狭小阴暗的地牢”“当今的刑台”等诗句,反映了工业革命以来工人恶劣的劳动条件;“儿童在做工”,反映了童工的存在;“烟雾弥漫”“煮沸的毒水”等诗句,反映了环境污染;“老板势力大”等诗句,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大。(5分)材料一观点:基于评论家所在的历史环境加以阐释,建立作品、作者、历史和评论者四者之间的关联。(1分)作为宪章运动的领导人之一,琼斯对19世纪40年代工人阶级悲惨境遇的描写,意在鼓动工人们行动起来,争取自由,“把宪章实行”。(2分)但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来看,琼斯的思想有一定历史局限性。如“造化保护”“众人团结紧,就不用战斗”等诗句,忽视了阶级斗争的必要性,有空想之嫌,而将车轮比作“刑台”等诗句,易于让工人斗争的形式拘泥于捣毁机器等。(2分)总之,在杰姆逊的理论视域下,琼斯的“工厂城”揭示了工业化早期工人运动的必然性,但没有找到正确有效的途径。因此,正是在总结包括宪章运动等早期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指明了工人及全人类解放的正确方向。(3分)第32课时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时间:30分钟 总分:50分)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4·北京石景山一模)1844年诗人海涅写下了诗歌《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恩格斯说这是他所知道的“最有力的诗歌之一”。海涅的这首诗之所以“有力”是因为( )[A] 宣传了《共产党宣言》的主张[B] 揭露了尖锐的阶级矛盾[C] 盛赞了工人争取普选权的斗争[D] 推动了国际工人的联合2.(2025·四川高考适应性考试)1848年4月10日,英国宪章派在伦敦举行盛大集会。未与工会合作的宪章派领导人坚持和平请愿,在大会发表演说后将请愿书呈交议会,而议员们看都不看就否决了请愿。由此推知,英国宪章运动( )[A] 阶级基础广泛 [B] 缺乏科学理论指导[C] 社会影响有限 [D] 未提出明确的诉求3.(2024·山东潍坊一模)下面为19世纪某思想家的主张。这些主张( )◇一切人都要劳动。 ◇一切通过实业,一切为了实业。 ◇消灭家庭出身所带来的特权。 ◇精神权力由学者掌握;世俗权力由私有者掌握;把选举适当人选充当人类的伟大领袖的权力交给全体人民;把尊重作为付给统治者的工资。[A] 肯定了“理性至上”的原则[B] 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追求[C] 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D] 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持续发展4.(2024·湖南株洲模拟)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中写道:“某一国家的大工业越发展,该国工人想要弄清楚他们作为工人阶级在有产阶级面前所处地位的愿望就越强烈……对《宣言》的需求也就越增长。”恩格斯强调《共产党宣言》( )[A] 对指导工人运动具有重要意义[B] 肯定了阶级斗争的作用[C] 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D] 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5.(2024·江西九江三模)1847年,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指出,资本家之所以能获得利润是因为工人所生产的产品价值超过了工人以工资形式所获得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这一论述( )[A]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B] 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不可调和[C] 肯定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D] 揭露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的剥削实质6.(2024·广东东莞期末)关于人的价值,但丁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卢梭强调,人生而自由,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马克思则主张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共产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真正实现平等,人成为真正意义上自由的人。据此可知,马克思( )[A] 宣告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B] 主张通过自身的解放来实现人的价值[C]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D] 认为政治权利是人的价值的主要载体7.(2024·福建福州三模)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最近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1890年,恩格斯把“最近目的”调整为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这反映了( )[A]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局限性 [B] 经济政治形势发生巨大变化[C] 马克思主义者坚持自我革命[D] 巴黎公社实践留下深刻教训8.(2024·山东烟台一模)1893年,恩格斯在《致保尔·拉法格》一文中写道:“如果法国——可能如此——发出(革命的)信号,那么,斗争的结局将决定于……德国;虽然如此,只要英国还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那么,不管是法国还是德国,都不能保证最终赢得胜利。”他意在强调( )[A] 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性 [B] 工人斗争应突破民族国家范围[C] 社会主义实现的必然性[D] 西欧国家阶级矛盾呈现不平衡9.(2024·广东广州测试)下面为第一国际各国或地区支部分布图(部分)。据地图推知,第一国际各支部的成立有利于( )[A] 推动欧洲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 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C] 奠定各国共产党成立的组织基础 [D] 巩固社会主义运动的国际联合10.(2024·山东潍坊二模)巴黎公社的最高权力机关是经普遍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它同时拥有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既负责公社各项法令的制定工作,同时也是各项决策的执行者,还负责执行并监督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这一体制( )[A] 反映了工农联盟政权性质[B] 体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C] 保障了政权的统一和稳定[D] 旨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11.(2024·河北石家庄模拟)1871年4月15日,公社颁布法令,把“凡尔赛议会议员”和反动政府的“一切动产和不动产,以及各种有价证券,都由国家管制”,以备国家“非常的支出”,并成立一个委员会“以监督由国家管制的财务的接收工作”;4月16日,公社通过法令,工人工厂协作社接管上百家逃亡企业主的企业。这些做法反映了巴黎公社( )[A] 获得各阶层广泛支持 [B] 得到科学理论指导[C] 探索国家治理新途径[D] 进行分配方式改革12.(2024·山东聊城期末)马克思认为:公社“浪费了宝贵时间”去组织民主选举,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法兰西国家银行位于巴黎市,存放着数以十亿计的法郎,而公社却对此原封不动也未派人保护。对此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指出了巴黎公社革命的失败的根本原因[B] 说明了巴黎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的不成熟[C] 揭示出巴黎公社革命缺乏有利客观环境[D] 反映了巴黎公社未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二、非选择题(1题,共14分)13.(14分)(2024·广东深圳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作为当代西方最重要的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之一,杰姆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的根本宗旨——历史化,即将文学作品置于其产生时的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之中,不仅要发掘潜在于作品中的历史真实或意识形态,也要基于评论家所在的历史环境加以阐释,建立作品、作者、历史和评论者四者之间的关联。——摘编自张琳《杰姆逊阐释文学的方法:历史·文本·政治》等材料二工厂城(节选)埃内斯特·琼斯男人、女人、儿童在做工,被锁在狭小阴暗的地牢,当今的刑台——车轮飞动,生命之线飞快地断掉。天上的星星看着也发怔,烟雾弥漫,机器怒吼;这城市就像热锅沸腾,煮沸的毒水横溢四流。老板把厂里的种种情景,让外人瞧瞧,好不得意!“这些是工人——那些是引擎。”“我看到可只有——机器!”大腹便便的商人走过,纺织大王!面粉大王!众人在他的路上前进,他硬着心肠要他们灭亡。……织布工起来!面粉工起来!自由的队伍越来越壮阔!你们……造化保护。他们有什么 黄金和地狱!不要怕你们的老板势力大,团结起来力量就足够;不要怕刮来一阵暴风雨,众人团结紧,就不用战斗。起来啊,组成一支队伍,农场的奴隶,工厂的罪人!记住吧,要保卫自己的土地,最好的办法——把宪章实行!——《劳工月刊》第一期,1847年注:埃内斯特·琼斯(1819—1869年),英国诗人,宪章运动领导人之一。请运用材料一中杰姆逊的理论观点,提取材料二相关信息并加以阐释。(要求: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4分)第32课时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1.B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工人阶级苦难深重。海涅的诗歌反映出工人阶级的不满,体现了阶级矛盾,所以恩格斯认为海涅的诗歌“有力”是因为其揭露了尖锐的阶级矛盾,故选B项。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排除A项。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捣毁工厂、焚烧债券,并没有争取工人的普选权,排除C项。此时期欧洲的工人运动还处于分散的状态,没有推动国际工人的联合,排除D项。2.B 据材料可知,宪章派领导人“未与工会合作”“坚持和平请愿”,在这种状况下,请愿遭到了“议员们看都不看”的否决,未与工会工人阶级合作,且在选择斗争策略上选择和平方式、将希望寄于资产阶级的理解,导致工人运动曲折,表明英国宪章运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故选B项;“未与工会合作”表明宪章运动阶级基础不广泛,排除A项;宪章运动作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之一,社会影响较大,排除C项;宪章运动有明确的政治诉求,即争取普选权等,排除D项。3.B 该思想家主张一切人都要劳动,消灭特权,全民参与选举等理想化的构想,但并未触及社会矛盾与阶级斗争的问题,这符合空想社会主义者倡导的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的构想,故选B项,排除C项;“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材料并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关系不大,排除D项。4.A 据材料可知,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越发达,其工人阶级越需要《共产党宣言》的指导,这说明《共产党宣言》对指导工人运动具有重要意义,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共产党宣言》对工人阶级的指导作用,而不是肯定阶级斗争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提及《共产党宣言》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关系,排除C项;马克思的《资本论》提出了剩余价值论,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排除D项。5.D 据题干“工人所生产的产品价值超过了工人以工资形式所获得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及所学知识可知,该理论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故选D项;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排除A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题干述及的是资本家能够获得利润的原因,与其“基本矛盾”无关,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但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6.B 据材料可知,关于人的价值,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真正实现平等,人成为真正意义上自由的人,即通过自身的解放来实现人的价值,故选B项;《共产党宣言》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与材料主张无关,排除A、C两项;政治权利是人的价值的主要载体并非马克思的观点,排除D项。7.B 材料时间是1848年至189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巴黎公社在1871年宣告失败,资本主义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经济政治形势发生巨大变化,无产阶级暂时无法完成推翻资产阶级的任务,可知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奋斗目标的调整是根据革命实践过程中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而进行的,故选B项;题干仅是述及无产阶级斗争目标的调整,体现不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局限性,也与其“自我革命”无关,排除A、C两项;巴黎公社的失败仅是无产阶级斗争目标调整的原因之一,排除D项。8.B 分析材料可知,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的斗争不是由一个国家决定的,单个国家的革命斗争并不能取得最终胜利,其意在强调工人运动要突破国家范畴,实现联动,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无产阶级革命要想取得胜利的方式而非革命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实现的必然性,排除A、C两项;材料凸显的是西欧国家无产阶级互动的重要性,阶级矛盾是否平衡并非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D项。9.B 据地图可知,第一国际的支部遍布英、法、德、俄、意、西等西欧国家,有利于宣传、实践马克思主义,故选B项;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排除A项;C项中的“各国”“组织基础”说法夸大,排除;“社会主义运动”不符合史实,应为“国际工人运动”,排除D项。10.B 由材料可知,巴黎公社“最高权力机关是经普遍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体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故选B项;巴黎公社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未建立工农联盟,排除A项;巴黎公社很快被法国资产阶级和德国联合扼杀,“政权的统一和稳定”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经普遍选举产生公社委员会,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旨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排除D项。11.C 据材料“都由国家管制”“工人工厂协作社接管……企业”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没收逃亡资本家的企业,成立委员会监督国家管制的财务,这些做法都是巴黎公社探索国家治理的新途径,故选C项;巴黎公社并没有获得各阶层广泛支持,缺乏必要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支持,排除A项;巴黎公社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排除B项;材料并不涉及“分配方式”,排除D项。12.B 据材料可知,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没有乘胜追击凡尔赛军,造成后来的反扑;没有没收法兰西国家银行的资产,使政权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这些都说明了巴黎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的不成熟,是巴黎公社失败的重要原因,故选B项。19世纪的法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期,还没有发展到足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这是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材料主要从公社制定政策的角度分析失败的主观原因,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农民问题,排除D项。13.材料一观点:文学作品产生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1分)“狭小阴暗的地牢”“当今的刑台”等诗句,反映了工业革命以来工人恶劣的劳动条件;“儿童在做工”,反映了童工的存在;“烟雾弥漫”“煮沸的毒水”等诗句,反映了环境污染;“老板势力大”等诗句,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大。(5分)材料一观点:基于评论家所在的历史环境加以阐释,建立作品、作者、历史和评论者四者之间的关联。(1分)作为宪章运动的领导人之一,琼斯对19世纪40年代工人阶级悲惨境遇的描写,意在鼓动工人们行动起来,争取自由,“把宪章实行”。(2分)但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来看,琼斯的思想有一定历史局限性。如“造化保护”“众人团结紧,就不用战斗”等诗句,忽视了阶级斗争的必要性,有空想之嫌,而将车轮比作“刑台”等诗句,易于让工人斗争的形式拘泥于捣毁机器等。(2分)总之,在杰姆逊的理论视域下,琼斯的“工厂城”揭示了工业化早期工人运动的必然性,但没有找到正确有效的途径。因此,正是在总结包括宪章运动等早期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指明了工人及全人类解放的正确方向。(3分)第32课时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考情分析】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中外历史纲要下)考 情 统 计 24年 山东卷:空想社会主义者与启蒙思想的比较23年 全国甲卷:巴黎公社颠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则;山东卷:《资本论》与《物种起源》二者都发现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广东卷: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的关系22年 河北卷:国际工人运动范围和规模扩大;江苏卷:英国工人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核心热考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主要内容、意义;(2)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性质、意义【课时结构】[结构图示] [主要线索] (1)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凸显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兴起,工人运动的失败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 (2)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引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无产阶级斗争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无产阶级革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重要概念】唯物史观(1)社会形态演变的基本规律(横向、纵向)需要关注社会转型。(2)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因素①最终动力: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三对基本矛盾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推动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④直接动力: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革命或改革)。课标问题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任务一 填空并识记一、背景经济 根源 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各种弊病逐渐显现:经济危机爆发,贫富分化严重,工人阶级政治权利有限、劳动条件恶劣 阶级 基础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①目的: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维护自己的权益 ②时间:19世纪三四十年代 ③名称: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④斗争形式:从捣毁机器(自发)到争取 (自觉) ⑤意义: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思想 基础 空想社会主义: ①代表: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 ②内容: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 ③局限: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实践 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群众,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主要 内容 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夺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社会现实,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肯定 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宣告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历史 意义 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 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革命实践与理论成果革命实践 马克思和恩格斯投入1848年的革命斗争理论成果 学说: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 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任务二 合作探究材料一 在英国的棉纺织业中,19世纪40年代,操作机器织机的工人数量就超过了操作手工织机的工人数量。而到19世纪50年代,大部分手工织机已经消失了,棉纺织业的机械化基本完成。在1830—1850年,英国的棉纱产量从5.8亿磅增加到11亿磅,煤产量从1 600万吨增加到4 900万吨……1825年后,工会的会员人数日益增加、组织形式日益健全,全国性和跨行业的工会组织开始出现,日益壮大的工会长期坚持就工资、工时、学徒制、工作环境等问题同雇主展开集体谈判。——摘编自刘思源《技术革命推动的劳动关系演化研究》材料二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选自[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真题演练】(2022·江苏卷,14)1792年,英国工人阶级的组织“伦敦通讯会”通过发展会员、召开动员大会等方式发动群众,同时与“宪法知识会”等资产阶级改革团体协调活动。该组织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是( )[A] 推翻英国君主专制[B] 争取合法政治权利[C]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D] 实施八小时工作制课标问题二 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任务一 填空并识记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1.理论性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1)科学的: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2)人民的: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3)实践的: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4)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始终站在时代前沿。2.指导实践(1)西欧:自19世纪中期起,成为 指导思想(国际工人协会成立)。 (2)东欧和东南欧:影响扩大(俄国十月革命)。(3)亚洲和美洲:是工人运动与 的重要思想武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政党建立: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2.巴黎公社的建立:1871年3—5月背 景革 命 措 施 政治 机构建设 ①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 ②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民主制度 ①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 ②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经济 ①由 管理工厂(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无产阶级性质) ②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等等意 义 是无产阶级 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任务二 合作探究材料 自19世纪中期起,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面对工人运动的高涨,德国议会先后通过《工人医疗保险法》《事故保险法》《养老保险法》。英国议会改革,1867年使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等整理[问题] 根据材料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有哪些。【真题演练】(2023·广东卷,14)马克思在论及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时说:“总委员会引以自豪的是,国际的巴黎各支部在这次巴黎的光辉革命中起了卓越的作用。事实并不是像一些蠢才所想象的那样,仿佛巴黎或任何其他的国际支部从一个中心接受命令。”由此可见,第一国际对巴黎公社的作用在于( )[A] 组织发动 [B] 直接指挥[C] 精神引领 [D] 经济资助[深化拓展] 关于巴黎公社的易错点1.马克思主义不是巴黎公社的指导思想,但巴黎公社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2.巴黎公社虽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但不是社会主义政权。3.巴黎公社没有得到其他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第32课时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课标问题一任务一一、资本主义大工业 政治权利二、1.阶级斗争 科学社会主义 2.剩余价值 人民群众任务二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必然引起无产阶级的反抗,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材料二中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人运动的兴起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为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真题演练]B 根据材料中工人组织起来与资产阶级改革团体协调活动可知,其目的应是在宪法范围内改革完善英国民主政治,再结合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等知识,可以确定B项正确。根据材料时间1792年,可以排除A、D两项,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已经推翻了君主专制,1689年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19世纪初,欧文首先提出“八小时工作制”。根据材料中工人组织与资产阶级改革团体协调活动可知,其斗争对象并非资产阶级,故排除C项。课标问题二任务一一、2.(1)工人运动 (3)民族民主运动二、2.工人合作社 建立政权任务二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推动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推动工人运动高涨,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改革。[真题演练]C 据材料可知,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运动不是第一国际直接领导的结果,而是第一国际通过精神引领的作用,使各个国际支部时刻都能深受国际共产主义精神的领导,故选C项,排除B项;巴黎公社运动是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的产物,其爆发具有偶然性,并非是经历充分组织准备的结果,排除A项;巴黎公社运动并未获得其他国际共产组织的经济资助,排除D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32课时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docx 第32课时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练习,含解析).docx 第十一单元 第32课时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