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6张PPT)第37课时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考情分析】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中外历史纲要下)(2)了解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行(选择性必修1)(3)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选择性必修2)考 情 统 计 24年 全国新课标卷:美元占据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山东卷:英国经济竞争力的下降;广东卷:黑人民权运动;江苏卷:美国民众的心态;安徽卷:国际货币体系(非选择题);北京卷:人工智能的发展;江西卷:美国黑人民权运动23年 湖北卷:美元霸权与国际秩序(非选择题);湖南卷:科技发展影响农业技术;广东卷:滞胀危机及应对;海南卷:海上格局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非选择题)22年 全国甲卷: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国家的“三个面向”发展(非选择题);湖北卷:联邦德国社会保障政策调整;海南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特点及经验教训(非选择题)核心热考 (1)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2)二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课时结构】[结构图示] [主要线索]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社会结构多层级化;“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推动国家政策调整,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但这些变化并未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重要概念】1.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经济思想。以英国凯恩斯为。从理论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与 融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它以 为基础,维护 。形式主要包括 等。是 的调整,体现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代表,主张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国家政权垄断资本资本主义私有制资产阶级利益和资本主义制度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的企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宏观干预和调节课标问题一 国家的宏观调控学习探究任务一 填空并识记国内:加强国家干预 20世纪50—70年代 背景 ①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弊病②二战的教训③社会主义的冲击与影响④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特点 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 为核心措施 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②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③利用信贷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等成果 ①取得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②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强化国家干预20世纪 70年代后 再调整 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国际:加强国际协调 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世界银行[图解历史]1.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经济思想的变迁2.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一个中心、两个体系、三大支柱)[选择性必修1链接]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选择性必修2链接] 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1)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促进国际贸易发展。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服务贸易增长迅速,电子商务兴起,改变人们生活。(2)美国主导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成立,推动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金融全球化、电子化,便利了人们的消费,但也具有相当的风险。任务二 合作探究材料 下面为某学习小组整理的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变化图[问题] 请绘出①②段折线的走向,并说明理由。[提示] ①段上升:国家强化对经济的干预,加强国际协调,经济发展快。②段下降:20世纪70年代,出现经济“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为应对“滞胀”危机,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方法指导]1.(2023·广东卷,16)针对下图所示问题,西方主要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 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B] 巩固布雷顿森林体系[C] 缓和与苏联的关系[D] 恢复自由放任政策【真题演练】A【解析】 据图中失业率总体增高,消费品价格增长率由上升到下降可知,1978—1982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的状况,结合所学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发生“滞胀”危机可知,政府要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A项正确;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材料未体现与苏联的关系,排除C项;减少国家干预并不是否定国家干预,而是将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这与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截然不同,排除D项。2.(2020·海南卷,18)1950年以后的20年里,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持续的高增长率使经济定期波动的特点大为改观。西欧在1952年和1958年出现两次衰退,但每次衰退的程度都很轻,衰退后都继之以更高的增长率。这主要得益于( )[A] “自由放任”政策推行[B] “福利国家”的规模缩小[C]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D] “新经济”增长模式出现C【解析】 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1929—1933年大危机的惨痛教训,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出现“黄金时代”,故选C项;二战后,发达国家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排除A项;此时“福利国家”的规模扩大,排除B项;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增长模式(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出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课标问题二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和“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任务一 填空并识记科学理论科学 技术 的新 发展 条件 取得重大突破;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获得一定发展内容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等影响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①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促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②人类文化生活出现新的模式,人们可以轻松了解社会动态③人类视野产生新变化,网络普及促进信息交流,大大丰富人类的知识,推动社会进步集约型社会 结构 的新 变化 原因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表现 ①就业结构变化: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 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②“ ”人数增加:他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可观的生活资产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服务业中间阶层“福利国家” 含义 国家通过构建 ,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实质 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影响 ①积极: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改善人民生活②消极:加重国家财政负担;降低人们工作积极性调整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 和维护 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效率社会公平社会 运动 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造成的不平等和贫困问题仍存在表现 美国 、妇女运动、学生运动等结果 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局限 触及的主要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黑人民权运动公民的民主权利[选择性必修1链接]1.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17世纪初,英国颁布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建立济贫制度。(2)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3)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此后,北欧国家及法国等国建成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2.现代社会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成为西方各国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任务二 合作探究材料一 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经失败,这些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家庭援助计划代表了近40年里我们在社会福利改革方面所做出的最广泛、最深远的努力……家庭援助计划是以四个基本原则为基础的:鼓励工作和训练的强烈动机;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尊重个人的选择与家庭的责任;并且提高行政效率以博得纳税人的信任。——《尼克松总统关于扩大福利改革建议的声明》(1970年6月10日),齐世荣总主编,黄安年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2分册[问题] (1)请简要评析尼克松总统关于扩大福利改革建议的声明。[提示] (1)观点:尼克松总统的声明有可取之处,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背景:过度的社会保障不利于社会发展,降低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助长了懒惰行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引起纳税人的不满。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进步性:尼克松总统的福利改革意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局限性:没能触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或固有弊端或基本矛盾)。[方法指导] 评析类试题(1)思路:评析=评价+分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简单讲,就是写出该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原因并作出评价。(2)步骤:概括材料观点+表明态度:我认为该观点正确、错误、片面,或提出自己观点+论证分析+结论。(3)评析他人的观点:对他人观点的概括要完整,不可断章取义。赞同/认同的态度下,不随意改动他人观点。材料二 美国的民权运动起源于二战。民权领导人也竭力把美国的种族问题与反法西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民主化联系在一起,推动民权运动的发展。二战后,作为美国公民而言,黑人不仅没有享受到美国宪法所赋予他们的基本人权,也没有享受到经济腾飞所带来的额外福利。其次,作为美国在二战之后重要的劳动力组成部分,美国黑人在就业市场上也饱受歧视,黑人的经济水平与白人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但同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一部分黑人经济得到了改善,产生了一批中产阶级,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认识到了黑人平等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的缺位,积极投身于社会运动之中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因此,美国黑人运动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是历史和现实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摘编自张晓天《社会运动的制度性遗产建构——以当代美国黑人运动为例》[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出现的原因。综上,谈谈如何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提示] (2)原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与二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民主化的推动;黑人的人权、经济地位等受到不平等对待(种族歧视);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促进黑人民权意识的觉醒。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是为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但是所触及的主要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依旧存在。(2024·广东卷,16)对抚养未成年人的家庭进行资助的项目源于罗斯福新政时期,最初主要的救助对象是白人贫困家庭;20世纪60年代后接受救助的黑人贫困家庭大幅增加,1970年该项目的受益人中,黑人占了近一半。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 国家干预的减少[B] 经济危机日趋严重[C] 民权运动的高涨[D] 移民问题愈演愈烈【真题演练】C【解析】 20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大规模的黑人民权运动,迫使美国国会废除歧视法案,使得黑人家庭受到救助的比例不断提高,故选C项;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家干预是加强而非减弱,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排除B项;材料变化为美国政府加大对黑人贫困家庭的救助,与移民关系不大,排除D项。课时作业一、选择题(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2024·江苏南通二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政府颁布了以下法律。这些法律的颁布( )《卡特尔法》 设立卡特尔局,对各类限制竞争的行为进行监督。将竞争自由同竞争秩序二者联系起来,为市场竞争的有关各方规定了一个法律范围《德意志联 邦银行法》 联邦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执行机关,负责调节货币流通和企业的信贷供给,“保卫货币”[A] 推动社会结构变化 [B] 力促市场良性运作[C] 适应欧盟发展需要 [D] 强化贸易保护主义B【解析】 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颁布了相关法律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调节货币流通和企业的信贷供给,其目的是促进市场良性运作,故选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材料中法律的颁布并不能推动社会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卡特尔法》《德意志联邦银行法》均颁布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联邦德国,欧盟成立于1993年,此时德国已经统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内容不属于贸易保护主义,排除D项。2.(2024·福建泉州模拟)下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年经济增长率预测与实际年经济增长率(部分)。由此可推知,当时法国( )年份 年经济增长率预测(%) 实际年经济增长率(%)1966—1970年 5.0 5.81971—1975年 5.9 3.81976—1980年 5.2 3.81981—1984年 2.7~3.2 1.2[A] 政府经济职能已经缺失[B] 自由放任政策弊端显现[C] 国民生产总值趋于下降[D] 经济运行机制亟待调整D【解析】 据数据可知,法国在1971—1984年实际年经济增长率低于预测值,结合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滞胀”危机可知,当时法国的经济运行机制亟待调整,D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危机,政府减少干预,但政府经济职能并没有缺失,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而非自由放任,排除B项;年经济增长率是正的,说明经济呈现正增长,“国民生产总值趋于下降”说法错误,排除C项。3.(2024·海南海口二模)从1976年开始,美国、英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每年召开一次“七国首脑会议”。1983年以前,会议焦点主要集中在能源问题和通货膨胀问题上。材料反映“七国首脑会议”当时的首要目标是( )[A] 加强协调应对经济危机[B] 共同合作稳定国际汇率[C] 缓和矛盾对抗苏联威胁[D] 总结经验改革福利制度A【解析】 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滞胀”危机,“七国首脑会议”一度将能源问题和通货膨胀问题作为会议主题,旨在加强协调应对经济危机,故选A项;“七国首脑会议”的主题主要集中在能源问题和通货膨胀问题上,与国际汇率无关,排除B项;当时主要目的在于应对国内经济危机,排除C、D两项。4.(2024·福建漳州三模)1981—1992年,里根、布什政府发起了减少政府干预运动;1993年后,克林顿又主张在一些领域中保留政府计划,以便缩小政府规划和预算赤字。以上变化说明( )[A] 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逐步退出[B]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摇摆无序[C] 宏观调控政策选择趋于理性[D]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影响巨大C【解析】 据材料可知,与里根、布什政府政策相比,克林顿实行的政策针对性更强,在一些领域中保留政府计划,以便缩小政府规划和预算赤字,这有利于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说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选择趋于理性,故选C项;美国始终实行市场经济,排除A项;政策调整依据需要而非“摇摆无序”,排除B项;美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D项与史实不符。5.(2024·山东青岛三模)下图为1975年以来半导体存储器的世界市场占有率情况。其中,丙是( )[A] 美国[B] 日本[C] 欧洲[D] 中国A【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是新科技的领导者,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由此可知,1975年美国的半导体存储器的世界市场占有率最高,此后在“滞胀”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下,其世界市场占有率呈现出下降趋势,故选A项;日本重视高新技术的发展,1985年市场占有率最高,后受日美贸易战等影响下降较快,乙符合日本的情况,排除B项;欧洲的半导体存储器的世界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丁符合欧洲的情况,排除C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引进外来技术的同时重视自主创新研发,在半导体存储器的研发方面起步晚,发展快,甲符合中国的情况,排除D项。6.(2024·福建厦门四模)下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制造品占进、出口总值的比例。据此可推知,英国( )项目 1948年 1953年 1963年 1973年 1983年制造品占 进口总值 的比例/% 17.4 18.5 32.5 56.2 68.0制造品占 出口总值 的比例/% 85.2 81.3 82.5 83.9 65.9[A] 殖民地市场萎缩 [B] 产业结构调整[C] “滞胀”危机蔓延 [D] 国际收支失衡B【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制造品占进口总值的比例逐年上升,而制造品占出口总值的比例总体有所下降,这意味着英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在下降,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向服务业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英国与殖民地市场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滞胀”危机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与材料时间不完全吻合,排除C项;仅据制造品进出口情况不能得出D项结论,排除。7.(2024·湖南长沙模拟)丹麦是福利国家的典型。20世纪70年代以后,丹麦政府从传统的“消极的福利政策”转变为“积极的福利政策”,即给予居民更多技能培训,帮助人们自救,并逐步缩减社会性福利开支,使享用社会服务的各种条件更加严格。这一调整旨在( )[A] 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端[B] 减少社会性福利开支[C] 平衡社会效率与公平[D] 增强国家对经济干预C【解析】 在传统的“消极的福利政策”下,政府主要提供经济援助和社会服务,以缓解贫困和不平等。这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也导致了懒人现象出现。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丹麦政府转向了“积极的福利政策”,这种政策更注重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居民的就业能力,鼓励他们自救,减少对福利的依赖。综上,这一调整反映了对社会效率和社会公平之间平衡的追求,故选C项。福利国家的调整是资本主义统治手段和方法的调整,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端,排除A项。减少社会性福利开支是这一调整的表现,而不是目的,排除B项。这一调整适当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不是增强,排除D项。8.(2024·山西大同摸底)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政府取消失业补助津贴,设立“培训与企业委员会”,规定由国家政府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为失业者提供职业技术教育的责任,并为其创造和提供就业岗位。英国政府的这一政策( )[A] 解决了国家财政困难的问题[B] 扩大了福利制度建设中的市场因素[C] 降低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D] 缩小了社会各阶层间贫富差距B【解析】 据材料可知,英国政府将企业引入了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体系中,从而扩大了福利制度建设中的市场因素,故选B项;A项表述绝对,排除;撒切尔政府的改革更多地引入了市场化因素,更能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排除C项;失业补助津贴的取消和市场化因素的引入加剧了社会竞争,可能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排除D项。9.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学生成为国内反战运动的先锋,甚至一些参加过越战的老兵也加入反战行列中。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那种全国团结一致、信心爆棚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这表明( )[A] 国家干预无助于社会矛盾的缓解[B] 越南战争改变了冷战格局[C] 古巴导弹危机重挫美国民众信心[D] 过度扩张加剧了社会分裂D【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1961年至1975年,美国对越南发动侵略战争,使美国深陷战争泥潭,国内反战运动高涨,反映出美国人民对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的抵制,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分裂,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社会问题是美国人民反对美国政府的对外战争,而不是美国政府的国家干预政策,排除A项;越南战争属于冷战中的热战,并没有改变冷战格局,排除B项;题干时间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时间是1962年,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不仅仅受古巴导弹危机的影响,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1题,共14分)10.(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学者对美国福利制度变迁历程的阶段划分时间 概况自由放 任阶段 1776年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 基本没有统一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创建成 型阶段 1935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社会保障法》颁布,社会保障开始成为美国的一项制度快速发 展阶段 1945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 联邦社会福利项目不断增加,并扩展到新的领域收缩停 滞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至2008年 降低社会福利开支,削减救济性福利项目的开支——摘编自丁建定《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该学者划分历史阶段时主要参考了哪些因素。(6分)【答案】 (1)重大政治事件,如1776年美国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美国国内经济形势,如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快速发展等;西方主流经济思想,如自由主义等。(6分)材料二2019年社会福利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9年公开数据编绘(2)材料二对于探究西方现代“福利国家”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有何帮助 结合所学知识,对西方现代福利制度的成效加以评析。(8分)【答案】 (2)帮助:共同性,根据社会福利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可用于探究西方国家福利保障的底线,以及“福利国家”建设是否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负担。(2分)差异性,可根据不同国家社会福利支出占比探究国家福利政策倾向上的差别。(2分)评析: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是,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影响了企业生产积极性,20世纪70年代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4分)第37课时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时间:30分钟 总分:50分)一、选择题(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2024·江苏南通二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政府颁布了以下法律。这些法律的颁布( )《卡特尔法》 设立卡特尔局,对各类限制竞争的行为进行监督。将竞争自由同竞争秩序二者联系起来,为市场竞争的有关各方规定了一个法律范围《德意志联 邦银行法》 联邦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执行机关,负责调节货币流通和企业的信贷供给,“保卫货币”[A] 推动社会结构变化 [B] 力促市场良性运作[C] 适应欧盟发展需要 [D] 强化贸易保护主义2.(2024·福建泉州模拟)下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年经济增长率预测与实际年经济增长率(部分)。由此可推知,当时法国( )年份 年经济增长率 预测(%) 实际年经济 增长率(%)1966—1970年 5.0 5.81971—1975年 5.9 3.81976—1980年 5.2 3.81981—1984年 2.7~3.2 1.2[A] 政府经济职能已经缺失[B] 自由放任政策弊端显现[C] 国民生产总值趋于下降[D] 经济运行机制亟待调整3.(2024·海南海口二模)从1976年开始,美国、英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每年召开一次“七国首脑会议”。1983年以前,会议焦点主要集中在能源问题和通货膨胀问题上。材料反映“七国首脑会议”当时的首要目标是( )[A] 加强协调应对经济危机[B] 共同合作稳定国际汇率[C] 缓和矛盾对抗苏联威胁[D] 总结经验改革福利制度4.(2024·福建漳州三模)1981—1992年,里根、布什政府发起了减少政府干预运动;1993年后,克林顿又主张在一些领域中保留政府计划,以便缩小政府规划和预算赤字。以上变化说明( )[A] 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逐步退出[B]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摇摆无序[C] 宏观调控政策选择趋于理性[D]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影响巨大5.(2024·山东青岛三模)下图为1975年以来半导体存储器的世界市场占有率情况。其中,丙是( )[A] 美国 [B] 日本[C] 欧洲 [D] 中国6.(2024·福建厦门四模)下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制造品占进、出口总值的比例。据此可推知,英国( )项目 1948年 1953年 1963年 1973年 1983年制造品占 进口总值 的比例/% 17.4 18.5 32.5 56.2 68.0制造品占 出口总值 的比例/% 85.2 81.3 82.5 83.9 65.9[A] 殖民地市场萎缩 [B] 产业结构调整[C] “滞胀”危机蔓延 [D] 国际收支失衡7.(2024·湖南长沙模拟)丹麦是福利国家的典型。20世纪70年代以后,丹麦政府从传统的“消极的福利政策”转变为“积极的福利政策”,即给予居民更多技能培训,帮助人们自救,并逐步缩减社会性福利开支,使享用社会服务的各种条件更加严格。这一调整旨在( )[A] 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端[B] 减少社会性福利开支[C] 平衡社会效率与公平[D] 增强国家对经济干预8.(2024·山西大同摸底)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政府取消失业补助津贴,设立“培训与企业委员会”,规定由国家政府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为失业者提供职业技术教育的责任,并为其创造和提供就业岗位。英国政府的这一政策( )[A] 解决了国家财政困难的问题[B] 扩大了福利制度建设中的市场因素[C] 降低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D] 缩小了社会各阶层间贫富差距9.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学生成为国内反战运动的先锋,甚至一些参加过越战的老兵也加入反战行列中。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那种全国团结一致、信心爆棚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这表明( )[A] 国家干预无助于社会矛盾的缓解[B] 越南战争改变了冷战格局[C] 古巴导弹危机重挫美国民众信心[D] 过度扩张加剧了社会分裂二、非选择题(1题,共14分)10.(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学者对美国福利制度变迁历程的阶段划分时间 概况自由放 任阶段 1776年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 基本没有统一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创建成 型阶段 1935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社会保障法》颁布,社会保障开始成为美国的一项制度快速发 展阶段 1945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 联邦社会福利项目不断增加,并扩展到新的领域收缩停 滞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至2008年 降低社会福利开支,削减救济性福利项目的开支——摘编自丁建定《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史》材料二2019年社会福利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9年公开数据编绘(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该学者划分历史阶段时主要参考了哪些因素。(6分)(2)材料二对于探究西方现代“福利国家”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有何帮助 结合所学知识,对西方现代福利制度的成效加以评析。(8分)第37课时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1.B 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颁布了相关法律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调节货币流通和企业的信贷供给,其目的是促进市场良性运作,故选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材料中法律的颁布并不能推动社会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卡特尔法》《德意志联邦银行法》均颁布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联邦德国,欧盟成立于1993年,此时德国已经统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内容不属于贸易保护主义,排除D项。2.D 据数据可知,法国在1971—1984年实际年经济增长率低于预测值,结合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滞胀”危机可知,当时法国的经济运行机制亟待调整,D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危机,政府减少干预,但政府经济职能并没有缺失,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而非自由放任,排除B项;年经济增长率是正的,说明经济呈现正增长,“国民生产总值趋于下降”说法错误,排除C项。3.A 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滞胀”危机,“七国首脑会议”一度将能源问题和通货膨胀问题作为会议主题,旨在加强协调应对经济危机,故选A项;“七国首脑会议”的主题主要集中在能源问题和通货膨胀问题上,与国际汇率无关,排除B项;当时主要目的在于应对国内经济危机,排除C、D两项。4.C 据材料可知,与里根、布什政府政策相比,克林顿实行的政策针对性更强,在一些领域中保留政府计划,以便缩小政府规划和预算赤字,这有利于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说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选择趋于理性,故选C项;美国始终实行市场经济,排除A项;政策调整依据需要而非“摇摆无序”,排除B项;美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D项与史实不符。5.A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是新科技的领导者,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由此可知,1975年美国的半导体存储器的世界市场占有率最高,此后在“滞胀”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下,其世界市场占有率呈现出下降趋势,故选A项;日本重视高新技术的发展,1985年市场占有率最高,后受日美贸易战等影响下降较快,乙符合日本的情况,排除B项;欧洲的半导体存储器的世界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丁符合欧洲的情况,排除C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引进外来技术的同时重视自主创新研发,在半导体存储器的研发方面起步晚,发展快,甲符合中国的情况,排除D项。6.B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制造品占进口总值的比例逐年上升,而制造品占出口总值的比例总体有所下降,这意味着英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在下降,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向服务业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英国与殖民地市场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滞胀”危机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与材料时间不完全吻合,排除C项;仅据制造品进出口情况不能得出D项结论,排除。7.C 在传统的“消极的福利政策”下,政府主要提供经济援助和社会服务,以缓解贫困和不平等。这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也导致了懒人现象出现。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丹麦政府转向了“积极的福利政策”,这种政策更注重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居民的就业能力,鼓励他们自救,减少对福利的依赖。综上,这一调整反映了对社会效率和社会公平之间平衡的追求,故选C项。福利国家的调整是资本主义统治手段和方法的调整,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端,排除A项。减少社会性福利开支是这一调整的表现,而不是目的,排除B项。这一调整适当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不是增强,排除D项。8.B 据材料可知,英国政府将企业引入了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体系中,从而扩大了福利制度建设中的市场因素,故选B项;A项表述绝对,排除;撒切尔政府的改革更多地引入了市场化因素,更能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排除C项;失业补助津贴的取消和市场化因素的引入加剧了社会竞争,可能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排除D项。9.D 据所学知识可知,1961年至1975年,美国对越南发动侵略战争,使美国深陷战争泥潭,国内反战运动高涨,反映出美国人民对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的抵制,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分裂,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社会问题是美国人民反对美国政府的对外战争,而不是美国政府的国家干预政策,排除A项;越南战争属于冷战中的热战,并没有改变冷战格局,排除B项;题干时间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时间是1962年,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不仅仅受古巴导弹危机的影响,排除C项。10.(1)重大政治事件,如1776年美国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美国国内经济形势,如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快速发展等;西方主流经济思想,如自由主义等。(6分)(2)帮助:共同性,根据社会福利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可用于探究西方国家福利保障的底线,以及“福利国家”建设是否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负担。(2分)差异性,可根据不同国家社会福利支出占比探究国家福利政策倾向上的差别。(2分)评析: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是,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影响了企业生产积极性,20世纪70年代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4分)第37课时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考情分析】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中外历史纲要下) (2)了解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行(选择性必修1) (3)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选择性必修2)考 情 统 计 24年 全国新课标卷:美元占据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山东卷:英国经济竞争力的下降;广东卷:黑人民权运动;江苏卷:美国民众的心态;安徽卷:国际货币体系(非选择题);北京卷:人工智能的发展;江西卷:美国黑人民权运动23年 湖北卷:美元霸权与国际秩序(非选择题);湖南卷:科技发展影响农业技术;广东卷:滞胀危机及应对;海南卷:海上格局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非选择题)22年 全国甲卷: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国家的“三个面向”发展(非选择题);湖北卷:联邦德国社会保障政策调整;海南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特点及经验教训(非选择题)核心热考 (1)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2)二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课时结构】[结构图示] [主要线索]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社会结构多层级化;“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推动国家政策调整,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但这些变化并未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重要概念】1.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经济思想。以英国凯恩斯为代表,主张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从理论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融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它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资本主义制度。形式主要包括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的企业等。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体现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干预和调节。课标问题一 国家的宏观调控任务一 填空并识记国内:加强国家干预 20世纪50—70年代 背景 ①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弊病 ②二战的教训 ③社会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④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特点 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 为核心 措施 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②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③利用信贷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等成果 ①取得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 ②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20世纪 70年代后 再调整 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国际:加强国际协调 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 [图解历史]1.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经济思想的变迁2.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一个中心、两个体系、三大支柱)[选择性必修1链接]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选择性必修2链接] 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1)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促进国际贸易发展。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服务贸易增长迅速,电子商务兴起,改变人们生活。(2)美国主导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成立,推动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金融全球化、电子化,便利了人们的消费,但也具有相当的风险。任务二 合作探究材料 下面为某学习小组整理的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变化图[问题] 请绘出①②段折线的走向,并说明理由。[方法指导]【真题演练】1.(2023·广东卷,16)针对下图所示问题,西方主要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 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B] 巩固布雷顿森林体系[C] 缓和与苏联的关系[D] 恢复自由放任政策2.(2020·海南卷,18)1950年以后的20年里,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持续的高增长率使经济定期波动的特点大为改观。西欧在1952年和1958年出现两次衰退,但每次衰退的程度都很轻,衰退后都继之以更高的增长率。这主要得益于( )[A] “自由放任”政策推行[B] “福利国家”的规模缩小[C]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D] “新经济”增长模式出现课标问题二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和“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任务一 填空并识记科学 技术 的新 发展 条件 取得重大突破;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获得一定发展 内容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等影响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 ①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促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 ②人类文化生活出现新的模式,人们可以轻松了解社会动态 ③人类视野产生新变化,网络普及促进信息交流,大大丰富人类的知识,推动社会进步社会 结构 的新 变化 原因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表现 ①就业结构变化: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 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 ②“ ”人数增加:他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可观的生活资产 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福 利国 家” 含义 国家通过构建 ,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实质 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影响 ①积极: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改善人民生活 ②消极:加重国家财政负担;降低人们工作积极性调整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 和维护 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社会 运动 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造成的不平等和贫困问题仍存在表现 美国 、妇女运动、学生运动等 结果 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扩大 局限 触及的主要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选择性必修1链接]1.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17世纪初,英国颁布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建立济贫制度。(2)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3)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此后,北欧国家及法国等国建成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2.现代社会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成为西方各国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任务二 合作探究材料一 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经失败,这些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家庭援助计划代表了近40年里我们在社会福利改革方面所做出的最广泛、最深远的努力……家庭援助计划是以四个基本原则为基础的:鼓励工作和训练的强烈动机;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尊重个人的选择与家庭的责任;并且提高行政效率以博得纳税人的信任。——《尼克松总统关于扩大福利改革建议的声明》(1970年6月10日),齐世荣总主编,黄安年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2分册[问题] (1)请简要评析尼克松总统关于扩大福利改革建议的声明。[方法指导] 评析类试题(1)思路:评析=评价+分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简单讲,就是写出该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原因并作出评价。(2)步骤:概括材料观点+表明态度:我认为该观点正确、错误、片面,或提出自己观点+论证分析+结论。(3)评析他人的观点:对他人观点的概括要完整,不可断章取义。赞同/认同的态度下,不随意改动他人观点。材料二 美国的民权运动起源于二战。民权领导人也竭力把美国的种族问题与反法西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民主化联系在一起,推动民权运动的发展。二战后,作为美国公民而言,黑人不仅没有享受到美国宪法所赋予他们的基本人权,也没有享受到经济腾飞所带来的额外福利。其次,作为美国在二战之后重要的劳动力组成部分,美国黑人在就业市场上也饱受歧视,黑人的经济水平与白人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但同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一部分黑人经济得到了改善,产生了一批中产阶级,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认识到了黑人平等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的缺位,积极投身于社会运动之中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因此,美国黑人运动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是历史和现实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摘编自张晓天《社会运动的制度性遗产建构——以当代美国黑人运动为例》[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出现的原因。综上,谈谈如何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真题演练】 (2024·广东卷,16)对抚养未成年人的家庭进行资助的项目源于罗斯福新政时期,最初主要的救助对象是白人贫困家庭;20世纪60年代后接受救助的黑人贫困家庭大幅增加,1970年该项目的受益人中,黑人占了近一半。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 国家干预的减少[B] 经济危机日趋严重[C] 民权运动的高涨[D] 移民问题愈演愈烈第37课时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标问题一任务一强化国家干预 世界银行任务二①段上升:国家强化对经济的干预,加强国际协调,经济发展快。②段下降:20世纪70年代,出现经济“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为应对“滞胀”危机,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真题演练]1.A 据图中失业率总体增高,消费品价格增长率由上升到下降可知,1978—1982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的状况,结合所学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发生“滞胀”危机可知,政府要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A项正确;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材料未体现与苏联的关系,排除C项;减少国家干预并不是否定国家干预,而是将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这与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截然不同,排除D项。2.C 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1929—1933年大危机的惨痛教训,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出现“黄金时代”,故选C项;二战后,发达国家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排除A项;此时“福利国家”的规模扩大,排除B项;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增长模式(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出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课标问题二任务一科学理论 集约型 服务业 中间阶层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效率 社会公平 黑人民权运动 公民的民主权利任务二(1)观点:尼克松总统的声明有可取之处,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背景:过度的社会保障不利于社会发展,降低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助长了懒惰行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引起纳税人的不满。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进步性:尼克松总统的福利改革意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局限性:没能触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或固有弊端或基本矛盾)。(2)原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与二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民主化的推动;黑人的人权、经济地位等受到不平等对待(种族歧视);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促进黑人民权意识的觉醒。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是为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但是所触及的主要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依旧存在。[真题演练] C 20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大规模的黑人民权运动,迫使美国国会废除歧视法案,使得黑人家庭受到救助的比例不断提高,故选C项;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家干预是加强而非减弱,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排除B项;材料变化为美国政府加大对黑人贫困家庭的救助,与移民关系不大,排除D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37课时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docx 第37课时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练习,含解析).docx 第十三单元 第37课时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