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他是一位杰出的美国总统;◎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 罗斯福 (1882--1945)华盛顿建立了美国,林肯拯救了美国,而他拯救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 罗斯福新政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并研读史料,简述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标志、表现、特点、影响,培养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2.通过阅读教材并研读史料准确说出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目的、根本目的、特点、措施,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3.通过阅读教材并研读史料,全面、客观评价罗斯福新政实质和影响。一.从繁荣到危机——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1.20世纪20年代经济的繁荣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 ,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移到纽约,被称为世界金元帝国。1924年—1928年美国的生产总值超过了整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1929年工业生产总值达694.17亿美元,占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 ——柯立芝繁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但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资本主义制度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剥削工人 工资低生产消费生产“过剩”商品数量猛增消费能力低大于经济危机爆发生产过剩 产品积压企业停产 工人失业提取存款 抛售股票银行倒闭,股市暴跌(金融危机)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材料二:一.从繁荣到危机——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1)直接原因:生产相对过剩(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时间、国家、特点、影响。一.从繁荣到危机——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1)直接原因:(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生产相对过剩。2. 爆发的起止时间:3.最早爆发的国家及范围:4.特点:5.表现:6.影响:1929—1933年美国,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阅读材料,分析1929—1933经济大危机特点 材料读研材料一 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几个月,最多不过两年,而本次经济大危机从1929年持续到1933年,长达4年之久。材料二 受危机波及到的范围从金融业迅速波及到几乎所有部门;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材料三 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减少了36%,失业工人3000多万,上万家银行倒闭。其损失比一战的破坏还要严重。?世界市场的形成持续时间特别长涉及范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大一.从繁荣到危机——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1)直接原因:(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生产相对过剩。2. 爆发的起止时间:3.最早爆发的国家及范围:4.特点:5.表现:6.影响:1929—1933年美国,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①持续时间特别长②涉及范围特别广③破坏性特别大经济大危机的表现:年份 倒闭公司1930年 26400家1931年 28300家1932年 31300家1933年 20300家史料研读农产品大量“过剩”,粮食价格下降速度大大加快。美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从1929年的104.9下降到48.2,下降了54%。世界市场上,小麦批发价格下跌70%,大豆、棉花 、黄麻、咖啡等跌价50%以上。——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卷》分析材料,股市崩溃后经济领域有哪些表现?农产品滞销企业破产工人失业股市崩溃银行倒闭金融危机工业危机农业危机世贸危机政治危机一.从繁荣到危机——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1)直接原因:(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生产相对过剩。2. 爆发的起止时间:3.最早爆发的国家及范围:4.特点:5.表现:6.影响:1929—1933年美国,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①持续时间特别长②涉及范围特别广③破坏性特别大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 企业破产 失业人数激增①经济:对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无家可归的人“胡佛小屋”失业者排长队领取救济金和食品倒牛奶资本家销毁咖啡艰难求职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纽约工人大游行②政治:激化社会矛盾, 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德国希特勒上台日本扩军备战③世界局势:德日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威胁世界和平美国如何解决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一.从繁荣到危机——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1)直接原因:(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生产相对过剩。2. 爆发的起止时间:3.最早爆发的国家及范围:4.特点:5.表现:6.影响:1929—1933年美国,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①持续时间特别长②涉及范围特别广③破坏性特别大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 企业破产 失业人数激增①经济: 严重破坏资本主义经济②政治: 激化社会矛盾, 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③世界局势:德日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威胁世界和平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国家)却是“风景那边独好”。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经济社会管理模式,人们称之为计划经济。 ——《大国崛起》1.“那边”指?当时“那边”正在干什么?苏联;按五年计划进行经济建设2.“风景独好”对当时西方国家有何影响?面对动荡的社会局面,自由放任的政策不再适宜,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成为当时的一股潮流。美国如何解决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1932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胡佛,时任美国31任(1929-1933)总统:“经济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时任纽约州州长:“我向所有人保证,将给美国人民带来一次新政!”自由放任国家干预经济总统大选结果候选人 票数胡佛 15,759,930罗斯福 22,815,539《胡佛失意,罗斯福得意 》1.目的:2.特点(手段):3.时间:4.内容:1933年直接: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根本: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根本目的、特点、措施。二.罗斯福新政——应对危机国家干预经济(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供求不平衡)盲目扩大生产消费能力低下政府调节生产促进消费项目 具体措施通过________________,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防止生产过剩)②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通过_______________,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通过投资新建大量_____________,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一举多得)通过______________,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稳定社会秩序)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保障制度《紧急银行法案》《全国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农业调整法》公共设施《社会保障法》核心措施Recovery(复兴)Recovery(复兴)Recovery(复兴)Reform(改革)Reform(改革)Relief(救济)P62课后活动1:用“3R”来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供求平衡)生产发展消费旺盛“蓝鹰标志”首要环节4.内容:二.罗斯福新政阅读材料,结合课本概括归纳罗斯福新政影响。工业生产恢复柱状图失业率下降图1.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积极影响:材料二 罗斯福就任不到11天,在政府的宏调调控之下,全国四分之三的银行重新开业,股票价格上涨15%,金融恐慌基本结束。“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日、意那样走上法西斯道路,因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大国崛起》材料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材料四:二战后,英国实施国家干预政策……二战后,法国加大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3.对资本主义世界: 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2.对美国(政治上):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维护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二战后,8次经济危机:1929-1933年——美国股市崩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生产停止,通货膨胀;1987年——“黑色星期一”,由于中东局势紧张,华尔街出现崩溃;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震撼全球;1996年——日本楼市泡沫,房价下跌50%;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4.局限性: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材料五: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谈新政指资本主义制度指国家干预经济实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局部调整①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改善。(缓解危机)【对美国 】②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美国 】③ 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世界 】④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实质),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实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局部调整。罗斯福新政影响局限性:进步性:有人说,20世纪出现了两大改革家,一个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一个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如何理解?从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启示: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改革要结合国情,与时俱进;3.要勇于创新;4.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指“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指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计划+市场市场+计划计划+市场相同点①都是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②对生产关系的调整都符合当时本国国情,符合客观经济规律③都把市场和计划相结合④都注重保障民生⑤都促进了经济发展公有制下,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国家干预经济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知识拓展:比较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是( )A达标检测2.在1929—1933年美国的经济危机中,出现了图中的严峻形势,为应对这一形势,美国采取了( )A.《紧急银行法案》B.《全国工业复兴法》C.《社会保障法》D.“以工代赈”失业率D失业率3.阅读下表(来源:依据202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9页内容制作),结合所学可知( )A.只有美国受到这次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B.美国政府通过政策调整扭转了经济困局C.罗斯福新政解决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D.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与这次危机无关B4.关于下列两项水利工程的共同之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由政府主持修建 ②都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③都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下完成④都是在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修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A5.《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中心是依靠国家和垄断组织联合的力量,对处于“自我毁灭性竞争 ”状态的企业 界……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缓和阶级矛盾,实现罗斯福领导全国“合作 ”的意图。材料体现了罗斯福 新政的特点是( )A.国家干预经济 B.实行计划经济C.推行国有化政策 D.整顿金融体系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