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共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共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我国被称为“诗仙”、“诗圣”的是?
准确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是?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西晋裴秀绘制的地图是?
世界最古老的石拱桥是?
地球子午线的长度是由谁测量出的?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是?
祖冲之
《齐民要术》
《禹贡地域图》
赵州桥
僧一行
《唐本草》
知识竞答
李白、杜甫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8课
文化繁荣,多元共存,影响深远
请阅读《纲要上》P45--48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梳理出三国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任务一
思考:
1、思想的发展变化及其与时代环境的关系
2、文艺、科技发展的特点
3、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使臣前往西域求佛法,请来了两位高僧,还用白马驮来佛经。明帝让两位高僧在洛阳传教,在他们居住的地方修建佛寺,这就是洛阳的白马寺。
▲ 位于河南洛阳的白马寺
佛教是哪里产生的宗教?何时传入中国?
学习聚焦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佛教传入
简介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兴起于公元前六至五世纪的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主要经典《大藏经》
传入
之际传入中国,盛行于 。佛教吸收儒学的精髓,渐趋中国本土化。
影响
积极
消极
▲ 云冈石窟大佛
云冈石窟大佛位于山西大同市,高达17米
两汉
魏晋南北朝
甘肃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
▲ 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
胡旋舞是来自西域游牧民族的一种舞蹈。隋唐时期的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风格多样,具有壮阔欢腾的盛世特色。
雕刻
音乐
舞蹈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 顾恺之《洛神赋图》(北宋摹本·局部)
▲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的佛像
佛像体态修长,表情温和,神采飘逸,是北魏晚期的雕像代表。
佛教影响1:
雕刻
绘画
佛教的传入,使中国的宗教、哲学、伦理、建筑、雕刻、语言文学以及生活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范缜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杰出的无神论者。哲学著作《神灭论》,继承和发扬了荀况、王充等人的唯物论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不朽作品。
▲ 形神之辩
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肖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僧满座。他们迷信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当时到家代表人物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他把肖子良等一帮王公名流驳得哑口无语。
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利益。
佛教影响2:
范缜(约450年—515年)
▲ “三武一宗灭佛”
三武: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合称“三武”。一宗:即后周世宗。
反佛、灭佛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东汉末年张道陵(张天师)正式创立道教组织。道教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道德经》是最高经典。
道教传播
兴起
传播
主张
,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
“ ”和“ ”(道教受到儒学的影响)
发展
唐朝: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影响
道教产生后,儒、墨、道三教互相碰撞与交融,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生活
魏晋南北朝
贵儒
尊道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正统地位,繁盛之势。
儒学的发展
汉武帝:
魏晋南北朝:
隋朝:
儒学吸收佛、道的精神,有新的发展。
儒家、道、佛三教合一,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道理论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在佛、道影响下,唐中后期儒学正统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探究
儒学受到
挑战
原因
结果
复兴
儒学主张
①两汉之际佛教传入
②东汉末年道教兴起
③唐朝统治者尊崇道教,奉行三教并行政策,武则天时佛教进一步发展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提出:韩愈(唐中期儒学大师)
目的: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维护封建统治
手段: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入宫禁?
——韩愈《谏迎佛骨表》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原道》
建安文学——在社会动乱、人民苦难的背景下,表达出既富于忧国之思,又志在建功立业的情感,于悲凉之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建安作家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也称建安风骨。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蔡琰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二、文学艺术 1、文学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田园诗——陶渊明看到社会的腐朽,受到道家思想的熏陶,选择辞官归隐,在诗歌中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静,表达悠然自得的心境。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著有《陶渊明集》。他的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归田园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答谢中书书
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一种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二、文学艺术 1、文学
北朝民歌——由人民口头创作,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一般说来,它篇制短小,抒情多于叙事。由于南北朝在政治文化、民族风尚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北朝民歌粗犷豪放、朴素无华,南朝民歌清丽缠绵、婉转柔媚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北朝民歌·木兰辞(节选)(乐府双璧之一)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二、文学艺术 1、文学
“书圣”王羲之
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晋书·王羲之传》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行书)
(东晋)王羲之《游目帖》(草书)
二、文学艺术 2、艺术
“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都拘谨。如果伸胳膊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定排骨。字如墨猪,其人必定“五百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那样倾斜古怪,才和他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的字就应该是端庄凝重,才和他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毫勉强。”
---梁实秋
唐玄宗天宝14年,安禄山起兵,颜真卿堂兄颜杲(gǎo)卿及其子颜季明守常山郡。天宝15年,安禄山围攻常山,执颜季明,藉逼颜杲卿降。但颜杲卿不屈,大骂安禄山,颜季明被杀。不久城为史思明所破,颜杲卿被押至洛阳,见安禄山。颜杲卿怒骂安禄山,被处死。颜氏一门三十余口被害。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颜真卿命人至河北寻得颜季明头颅,挥泪写下《祭侄文稿》一文,23行,共234字。
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二、文学艺术 2、艺术
雕塑新风貌:魏晋至隋唐时期,受佛教影响,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甘肃敦煌 莫高窟
十六国开凿,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中国石窟中绝无仅有。
千百年前中外文化交流的斧痕:
美美与共的大同之美
敦煌112窟 《伎乐图》局部 飞天壁画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
二、文学艺术 2、艺术
领域 成就
数学
农学
地理
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建筑
雕版印刷术
火药
天文学
医学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唐中期的书籍已经记载了火药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
孙思邈《千金方》,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有许多创新
唐高宗时修《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三、科技
《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
由国家颁布的法典
世界上第一个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的人
走进“世界之最”
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
《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三、科技
史料:《客使图》是唐代章怀太子墓道中的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接见外国使者的画面,画面中三位使者的动作与神情流露出期盼与等待之意。
(1)经济:大运河、江南经济↑、经济重心南移推动小农经济发展。
(2)社会:南方相对安定、隋唐统一后政治稳定。
(3)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发展与官僚政治的成熟提供政治保障。
(4)文化:儒佛道发展、民族交融以及开放包容外交政策。
思考:这一时期的文艺成就达到高峰的原因是什么?
(1)经济:大运河、江南经济↑、经济重心南移推动小农经济发展。
(2)社会:南方相对安定、隋唐统一后政治稳定。
(3)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发展与官僚政治的成熟提供政治保障。
(4)文化:儒佛道发展、民族交融以及开放包容外交政策。
三、科技
四、中外文化交流
时期 表现
魏晋南北朝
唐朝
唐朝
唐朝
唐朝
三国至隋唐的中外交流发展情况
佛教的传播,汉译佛经,法显经西域至天竺,收集梵文
经典
玄奘西游取经
鉴真东渡日本
日本、新罗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空海),
派遣使节和留学生
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定居
四、中外文化交流
长安
敦煌
印度
朝鲜
罗马
日本
扬州
莫高窟
越南
柬埔寨
洛阳
龙门石窟
阿克苏
克孜尔石窟
摩尼教、拜火教
基督教
任务二
波斯
天水
麦积山石窟
多元融合儒学为主 借鉴继承全面繁荣 互动发展,世界领先
中华
探究中华文化圈是如何形成的?
中华文化
火药
造纸术
印刷术
建筑
政治制度
诗文
历法
医学
儒学
汉字
炼丹术
十进位计数法
西传
东传
文字:日本的文字创制,汉字在朝鲜广泛使用。
思想宗教: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朝鲜。儒学传入朝鲜、日本。
社会与习俗:饮茶、围棋、服饰。
城市与建筑方面:新罗都城平壤,日本寺院建筑,唐招提寺。
科技方面:造纸术、印刷术传入日本,茶叶种植。
制度方面:日本仿照隋唐的均田制和租调制。
中华文化圈
材料:我们要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跳出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维,树立大家庭和合作共赢理念,摒弃意识形态争论,跨越文明冲突陷阱,相互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模式,让世界多样性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人类文明多姿多彩的天然形态。
——2022年5月21日人民日报文章《文明交流互鉴 梦想同频共振》
拓展思考
课后作业:回顾所学知识,绘制本课的思维导图,谈谈你在本课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可从知识理解、情感认知、逻辑思考等方面写500字的感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