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指出,在中华文明起源时期,中华大地地域广阔、资源充足,不至于造成各地的生存竞争,导致零和博弈的局面;各地的文明发展程度相近而在技术上各有所长,距离适中,使得技术传播与交往成为可能,同时使发动战争的成本高于收益。这可以用来解释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C.中华文明明显的和平特性D.华夏族的分布逐渐广泛2.“汉代的‘大一统’不仅指政令统一,还要具备正义的性质。儒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强调‘承天受命’是君权实施统治的合法性基础,从而为世俗政治权威赋予一种神圣性的道德光辉,以削弱其蛮霸的暴力特征。”这一观点突出体现了汉代A.百家思想的历史传承B.政教合一的治理模式C.尊崇儒术的统治方略D.统治思想的理性色彩3.河西魏晋墓中有大量的壁画,除了出现比例很高的狩猎场面(如图1),还有不少酿醋(如图2)、酿酒、温酒和宴饮场景。据此可知,魏晋时期图1《射羊图》图2《滤醋图》A.农耕生产方式在西北普遍推广B.民族交往推动经济发展C.少数民族贵族的生活方式奢侈D.边疆地区华夏认同加强第1页,共7页4.史书记载了从广州到缚达(今巴格达)的海上交通路线。1984年陕西省泾阳县发现的唐代《杨良瑶碑》记载,宦官杨良瑶于德宗贞元元年(785),奉命出使,从广州出发,经三年有余,到达黑衣大食,完成使命后返回唐朝。这有助于A.实物史料远比文献史料更具价值B.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存在官方交往C.广州己成为海上贸易的重要枢纽D.丝绸之路促进中西之间文明互鉴5.图3为大足石刻摩崖造像“吹笛女”。她头盘高髻,双辫下垂,手执弯头笛,神情专注地吹奏,双目微闭,好似沉浸在音乐旋律之中。据考证,弯头笛为龟兹竹制管乐器;“双辫”发式来自北方少数民族,宋代汉族妇女未见此发式。材料表明宋代A.石窟艺术的生活化特征明显B.政局动荡推动佛教广泛传播C.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D.民族交融促进艺术承古萌新图3大足石刻摩崖造像“吹笛女”6.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兴起许多工商业市镇,其工商经济事务由各业行会自主管理。各行会机构负责人大抵由轮值、公举产生,行规的制定以及重大事项的决定基本采用公议的方式,内部还设有财务监督机构。以下观点与行会运行原则相符的是A.“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C.“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D.“人有人之性,物有物之性,一本而万殊,如野葛鸩鸟之毒恶,亦不可不谓之性。”7.有同学在研习中国近代史时,搜集到以下材料:“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地考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我们反对孔教…不过是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该同学的研习主题最有可能是A.民族危机的全面加深B.晚清国家出路的探索C.国人民主意识的增强D.学习西方的逐渐深化8.爱国记者邹韬奋在其遗著中写道:“全面抗战开始,如把政治的进步当作‘曲线图’来看的话,那么可说这‘曲线’是开始逐渐上升…1938年是‘曲线’的最高峰。1939年很不幸地渐渐下降了,至1941年皖南事变后的数月间降到最低层。”该“曲线”逐渐下降到“最低层”的原因是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国民党消极抗战与强化独裁C.日本扶植成立傀儡政权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走向破裂第2页,共7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