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共27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共27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总议题: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
第一目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乌托邦》描述了怎样一种社会状态?人们为什么对此产生了向往?
城市所有的适龄人口都要劳动,每天工作6小时,产品集中到位于各区中心的市场;由各户户主任取所需,而不必用货币或其他物品相交换。居民们按每30户一厅的规模集中用膳,最美味的食品由老年人首先食用,然后大家再平均分配。在乡村,每户不少于40人,外加两名农奴(农奴由罪犯和自愿前来的外国人构成)。每家农户都自给自足,没有的物品则可以到城市领取。乡村每户每年有20人返回城市,他们都是在乡村住满2年的,其空额由从城市来的另20人填补。
《乌托邦》是英国学者托马斯·莫尔创作的游记,首次出版于1516年。该书分两卷,第一卷借一位旅人之口,谈他周游列国所见,由此而导入对英国当时情况的观察与批判;第二卷是对以“乌托邦”命名的一个想象的国家的描述。
资本家为了赚取利润,迫使工人每天工作16个小时甚至更多,并大量雇佣女工和童工,年仅5、6岁的童工每天要工作10小时以上,日工资却低至1便士(当时的面包价格为每磅15便士)……
残酷剥削之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批判现实、畅想未来理想社会
阅读课本 P11 探究与分享,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有何特点?
2.谈一谈:空想社会主义有何积极意义?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时期 代表人物 特点
16世纪初至17世纪末 莫尔《乌托邦》、 康帕内拉《太阳城》
18世纪 摩莱里《自然法典》、马布利《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
19世纪初 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 空想社会主义
1.历史背景
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同时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2.积极意义
圣西门出生于法国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在看到法国社会广大无产者和劳动群众遭受的苦难后,立志做“工人阶级的代言人”。他的理想是建立一种由实业家和学者领导的社会制度——“实业制度”。他认为,建立这种制度关键在于采用说服的方法,结果是钱财花光,他的理想却未能实现。
傅立叶倡导“和谐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人人劳动,男女平等,没有城乡差别,没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并以普遍协作代替文明社会的个人竞争。但他不主张社会革命,而是寄希望于富翁出资,结果等了十年,也没有一个富翁支持他。
欧文出资在美国买下一块移民区,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实验无法持续下去。实验失败后他开始投身工会运动,后又因反对政治斗争逐渐脱离工会。
为什么他们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 空想社会主义
3.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
——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1.三大工人运动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1-1834年)
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年)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4年)
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
——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2.无产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
增加工资、缩短劳动时间、改善条件
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
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
向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
宣传革命思想
经济斗争
政治斗争
思想理论斗争
单纯的经济斗争不能消灭资本主义制度,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无产阶级受剥削、被压迫的地位。
政治斗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斗争形式,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方式。
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空想社会主义
1.思想来源
2.历史前提
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人运动的兴起
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第二目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阅读课本P13-14的探究与分享,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说说他们为什么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志向远大(为人类幸福而工作、为工人阶级探索一条解放的道路)
广泛学习(哲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
深入研究并批判继承前人的学说(空想社会主义著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深入工人运动,并在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其思想理论
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
是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建立了世界哲学史上最为庞大的客观唯心体系;
极大地丰富了辩证法。
德国古典哲学最后的代表:费尔巴哈
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坚持唯物主义;
但他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在历史观上又陷入了唯心主义。
批判继承了
黑格尔的辩证法、
费尔巴哈的唯物论
创立了
唯物史观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一)理论基石
1.唯物史观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1)理论来源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2)主要内容
(3)意义
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批判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
系统地论述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把利润归结为对无酬的别人劳动的占有。
强调自由市场、自由贸易以及劳动分工。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大卫·李嘉图
认为由工人创造的全部劳动产品的价值是社会各个剥削阶级一切收入的源泉。
他和斯密一样,也主张经济自由主义。
批判继承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创立了
剩余价值学说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一)理论基石
2.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1)理论来源
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2)主要内容
(3)意义
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唯物史观
2.剩余价值学说
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共产党宣言》说了什么?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
“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阶级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目录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二)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
1.时间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论证“两个必然”: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论述“一个政党”: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阐述“一个目标”: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2.主要内容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第三目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17年,俄国旧历十月,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发动武装起义(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8年确定国名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
十月革命后,俄国境内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或自治共和国。1922年,各族人民自愿建立国家联盟,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一)十月革命
1.革命成果
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3.历史意义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二)从一国到多国
1.二战后大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2.出现严重曲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有人认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科学社会主义止步于此。”请你结合实例对该观点进行反驳。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纽约百老汇大街的书店前,人们排队购买《资本论》,海报上写着:“马克思所说的都应验了。”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西方社会对《资本论》的关注度再次高涨。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三)社会主义前途光明
1.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
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避免的
2.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
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3.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
为共产主义
奋斗终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