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DA B DA B C D C D AC B A B A DCC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L.(1)【×】《千金方》改为《唐本草》(2)【√】(3)【×】郭守敞改为苏领(4)【×】《桃花扇》改为《窦娥冤》(5)【×】乾隆改为道光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2题14分,第23题16分,共30分)22.(1)戚继光:(2分)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基本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寇之忠,保卫了东南沿海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2分,意思相近即可)(2)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2分,意思相近即可)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2分,意思相近即可)(3)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中国的主权:(2分)这个条约从法律上明确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2分,意思相近即可)(4)反对侵路,捍卫主权等。(2分,意思相近即可)23.(1)水浮法指南针:水浮指南针是一种指南工具。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它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2分)火统:火统是一种火药武器。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2分)《本草纲目》:由李时珍编写,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科技著作后米陆续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2)出现多种版本: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现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3分,1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红楼梦》。(3分,1点1分)(3)中国古代科技文化领先世界: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等等。(2点4分,意思相近即可)四、活动与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24.(1)示例:观点:鉴真是一位伟大的中外交流使者。鉴真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受日本的邀请,他5次东渡日本都没有成功,还因为辛劳过度而双眼失明。但他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六次东渡,最终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法,还传播了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6分)观点:玄奘是一位伟大的中外交流使者。贞观初年,玄类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在当时被认为是佛学最高学府的那烂陀寺游学,并在多地讲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其弟子记录并整理《大唐西域记》一书。(6分)(2)次数多:规模大:航行距离远:泰行友好的政策(2分,1点1分,任答两点即可):提高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推动中外贸易发展。(2分)(3)闭关政策:(2分)清朝的闭关政策推行了近200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入侵,但这种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分,从两个方面答题,意思相近即可)(4)开放使文明繁荣,封闭使文明落后: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等等。(2点4分)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页,共1页及阅淀村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科技成就中,下列中国古代的发明位列其中。图1北宋水浮法指南针图2元朝火铳图3《本草纲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上述科技成就能够入选的理由。(6分)材料二它作为中国支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高神魔小说,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语)、斯(斯瓦希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摘编自王兆军《<西游记>:走向世界的中国童话》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学名著《西游记》被人们所喜爱的具体表现。请你写出其它三部名著的名称。(6分)(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认识。(4分)四,活动与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4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古代的中外关系”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雁塔曾将贝叶藏,一片精诚照太清。千秋盛誉赞玄奘。舍己为人传道艺,不辞艰辛游天竺,唐风洋溢奈良城。取得真经返大唐。郭沫若一俞惠图1图2从材料一中任选一位历史人物,围绕其事迹进行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1)结合所学知识,确,史论结合,字数60字左右)材料二1405一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郑和船队先后拜访了亚洲和非洲近30个国家和地区,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沿岸。郑和船队虽然规模巨大,但没有恃强凌弱,而是奉行睦邻友好政策。摘编自南京市社会主义学院《人类命运共同体:“天下”文明的高级形态一从明代“郑和下西洋”到新时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远航的目的。(4分)材料三清初,小农思想指导下的对外政策,进取不足而保守有余。统治者对当时世界大势缺乏足够认识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下令: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3)从材料三中,我们可知清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的影响。(6分)(4④)根据上述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4分)七年级历史试题卷第4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合肥新站区七年级下期末考试卷历史.docx 七年级历史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