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长泰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8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较贴切的是A. B.C. D.2. 在大运河的修建过程中,我们的祖先遇到了许多难题,如所连接的海河、黄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如何控制水的流向等等。但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修成了直到今天我们都为之骄傲的大运河。材料强调大运河的开通A. 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 B. 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C. 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 D.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3. 陈寅恪先生认为科举制度是为王朝提供官僚精英的一种手段,这些人依靠王朝而不是依靠高贵的世系和世袭的特权取得地位和权力,陈寅恪先生意在说明科举制( )A.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B. 扩大了统治的基础C. 提升了文官的地位 D. 强化了贵族的统治4. 博饼是福建多地中秋节时的一种传统习俗, “一秀” “二举” “四进” “三红” “对堂”“状元”,形成了独特的月饼文化。这一习俗体现的制度是( )A. 科举制 B. 世袭制 C. 察举制 D. 禅让制5. 2024年5月,国家典籍博物馆面向公众举办一场展览。该展览共分为“沙场战神少秦王”“不世雄才唐太宗”“万民之王天可汗”“凡夫一面李世民”四个部分。与之相关的是(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6. 某手游推出新角色“武周女帝”,技能包括“广开言路·创立殿试”“劝课农桑·洛河新政”。该角色原型最可能源自哪位历史人物( )A. 太平公主(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女) B. 武则天(武周政权建立者)C. 文成公主(唐太宗时期和亲吐蕃) D. 上官婉儿(武则天首席秘书)7. 绘画和雕塑作品不仅能展示艺术之美,也能真实而细致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下面两幅作品共同反映了( )A. 多样的杂剧艺术 B. 丰富的医药宝库C. 开放的社会风气 D. 成熟的舞蹈技艺8. 近年“围炉煮茶”成为年轻人社交新宠,其火炉煎茶的形式可追溯至陆羽《茶经》记载的饮茶法。这反映出陆羽对茶文化的主要贡献是( )A. 创立茶道礼仪并传入日本 B. 系统总结唐代煎茶技艺著成《茶经》C 推广散茶泡法取代传统饼茶 D. 开辟茶叶丝绸之路促进中外贸易9. 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解释是对历史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唐朝时书法家众多,其中有柳公权、欧阳询等 B. 唐朝长安是当时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C. 唐朝后期,黄巢领起义军攻入长安并建立政权 D. 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10.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战争( )A. 冲击了唐朝统治 B. 推翻了唐朝统治C. 平定了安史之乱 D. 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11. 在西南地区的南诏遗址内出土了建筑材料方形花砖和莲花纹瓦当,其纹样与唐长安城大明宫出土的砖瓦几乎一样。这材料体现了( )A. 城市商业的繁荣 B. 民族之间的交融C. 社会风气的开放 D. 中外交流的频繁12. 某校历史社团开展“小钱币,大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搜集了下图唐朝时期的钱币,它们可用于探究当时( )A. 民族交融 B. 对外交往 C. 文学艺术 D. 政治制度13. 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们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创造出许多精品。图中四件文物中属于唐代手工业精品的是( )A. B.C. D.14. 某同学准备在学校公众号中推送一篇关于“游历大唐”的文章,下列内容不可能出现在这篇文章中的是( )A. 玄奘携带佛经回到长安 B. 妇女参加骑马、打球等活动C. 百姓使用纸币进行交易 D. 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15.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 )A. 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B. 佛教思想的中国化C. 市民生活的世俗化 D. 中外艺术的交融性16. 某史料中有“谷熟后还官、免役钱、募人充役。测量土地以定赋税”等文字。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A. 秦国的商鞅变法 B. 北魏孝文帝改革C. 北宋王安石变法 D. 清初的开荒政策17. 历史漫画诙谐幽默,耐人寻味,往往能形象地反映一定的政治内涵。下图漫画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 )A. 外戚专权 B. 藩镇割据 C. 武将专权 D. 崇文抑武18.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属于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A. 《岳飞抗金》历史剧 B. 钱维城的《平定准噶尔图卷》C. 《资治通鉴》译注本 D. 出土的壁画《契丹人引马图》19. 澶渊之盟后,宋、辽分别在边界地区陆续开放多处榷场(由官府主导控制的贸易场所)互市贸易,此后双方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战争。这说明榷场的设立( )A. 扩大了宋朝统治区域 B. 推动了海外贸易发展C. 改变了政权并立局面 D. 加强了宋辽经济联系20. 概括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概括归纳我国古代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 统一的多民族国 B. 民族政权并立 C. 诸侯争霸 D. 中华文明的起源21. 北宋的山水画大气磅礴,南宋的只有“残山剩水”。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作者的主观意识 B. 宋代重文轻武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南宋偏安一隅22. 北宋初年,四川用铁钱,体重值大,1000个大钱重25斤,买1匹绢需要90斤到上百斤的铁钱,流通很不方便。于是,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命名为交子,代替铁钱流通。这主要体现了宋代( )A. 商业贸易的繁荣 B. 手工业的兴盛C.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 海外贸易发达23. 岳飞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反映了( )A. 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 B. 英勇不屈的报国情怀C. 飘逸洒脱的浪漫风格 D. 闲适自由的乐观精神24. 公元13世纪上半叶,一个让全世界都震惊的草原游牧帝国跃出历史地平线,之后横扫欧亚大陆。这个“草原游牧帝国”的缔造者是( )A. 成吉思汗 B. 阿保机 C. 阿骨打 D. 努尔哈赤25. 《千里江山图》卷是宋人王希孟以青绿设色,描绘出祖国的锦绣山河,它是青葱,是繁盛,“千里江山”统一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时间轴上①②③处是中国古代部分统一王朝建立的时间,下列选项中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A. 西汉——秦朝——明朝 B. 秦朝——隋朝——元朝C. 西晋——隋朝——元朝 D. 秦朝——西晋——隋朝26. 谚语、民谣因其鲜明的时代特征而具有史料价值。某朝代出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苏湖熟,天下足”“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等谚语、民谣。该朝代是(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27. 从下列四张学习卡片上,你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朝代:汉朝 朝代:北魏 朝代:唐朝 朝代:元朝人物:张骞 人物:孝文帝 人物:文成公主 人物:张骞通西域 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唐蕃和亲 回族的形成A. 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B. 国家的统一与发展C. 对外的交往与进步 D. 经济的繁荣与昌盛28. “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结论逻辑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A 隋唐实行科举制 形成了人人平等的社会B 文成公主入藏 中央实现对西藏的行政管辖C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导致地方藩镇割据D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反映了北宋城市经济繁荣A. A B. B C. C D. D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4分。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小历认为该图为元朝疆域图。请观察该地图,提取至少两个信息且结合其反映的史实,证明其结论。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步辇图》公元640年 设安西都护府公元647年 设瀚海都督府公元657年 设羁縻蒙池、昆陵都护府公元702年 设北庭都护府材料二 唐朝时中国是亚洲政治、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当时的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那时和唐朝通使交好的国家有70多个。唐政府机构中有鸿胪寺,专门负责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设立互市监、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当时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汇集了众多外国宾客,是当时世界上闻名的国际性大都市;长安的太学里有外国留学生。——摘编自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1)根据材料一,归纳其反映的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并任选其一说明其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唐朝中外交流繁荣主要原因。(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持续发展的因素。31. 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开展“品读诗歌,挖掘历史”主题活动,他们收集整理了以下三组古诗。第一组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唐)李白《赠从弟冽》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蚤稻欲移秧。——(宋)苏轼《白塔铺歇马》第二组醉归应犯夜①,可怕李金吾。——(唐)杜甫《陪李金吾花下饮》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第三组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唐)张说《岳州守岁二首》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注:①唐代法律规定,夜间不得无故行至本坊范围以外。违反此条规定则被称为犯夜。(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组诗句中唐朝与宋朝时期农业方面分别出现了什么新发展。(2)根据第二组材料,说说唐朝在商业上的限制,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与唐朝相比宋朝商业的新变化。(3)根据材料,指出第三组诗歌描绘的相关发明,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发明的作用。(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说说诗歌在历史学习中的价值。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时间 事件(史实)隋朝 创建科举制629年—646年 玄奘西行641年 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统治时期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唐玄宗统治前期 唐朝进入鼎盛时期742年—753年 鉴真东渡821年—824年 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元朝 创立行省制度——摘编自朱绍侯、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朝时期促进中印友好交流的事件。(2)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长泰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8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B【13题答案】【答案】A【14题答案】【答案】C【15题答案】【答案】A【16题答案】【答案】C【17题答案】【答案】D【18题答案】【答案】D【19题答案】【答案】D【20题答案】【答案】B【21题答案】【答案】D【22题答案】【答案】A【23题答案】【答案】B【24题答案】【答案】A【25题答案】【答案】B【26题答案】【答案】B【27题答案】【答案】A【28题答案】【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4分。【29题答案】【答案】信息1:地图中显示有“大都”,大都为元朝都城,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信息2:地图中疆域辽阔,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远超汉唐,图中展现出广阔的区域,符合元朝疆域特征。【30题答案】【答案】(1)方式:设置机构。作用:以安西都护府为例,加强了唐朝对西域地区的管辖,维护了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2)原因: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先进,对周边国家具有吸引力;政府重视对外交往,设置专门机构管理;对外交通发达;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3)因素:有效的民族治理方式;繁荣的对外交流;国家强盛与政策开明;民族交融与文化认同【31题答案】【答案】(1)新发展:唐朝出现了曲辕犁;宋朝引进占城稻。(2)限制:唐朝时期,经商时间受到限制。变化:经商时间不受限。新变化:出现了夜市和早市。(3)发明:火药。作用: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4)价值:帮助人们了解历史;有助于历史的传承。【32题答案】【答案】(1)玄奘西行(2)【角度一、二】论点:杰出的历史人物促进国家发展。(对外交流促进国家发展。)论述:唐太宗时期,玄奘西行印度求取真经,研习佛法,为大唐带回大量佛经,促进大唐佛教的发展和中印文化交流。唐玄宗时期,鉴真六次东渡最终成功抵达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和传播大唐文化,为中日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综上所述,杰出的历史人物对历史做出巨大的贡献,促进社会更快的发展。(对外交流可以更好的学习先进,为己所用,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角度三】观点:友好的民族关系促进国家发展。论述:唐朝的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丝绸以及佛经、医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促进了吐蕃经济发展,密切了唐蕃的文化交流。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会盟碑”是汉、藏人民情深谊厚、友好相处的历史见证。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几十年的战争,双方保持百余年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或者元朝建立后,西藏由宣政院直接统辖,促进了汉藏两族的联系与进一步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综上所述,友好的民族关系是社会稳定和谐的保障,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发展。【角度四】观点:统治者要勤政爱民。论述: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以民为本,虚心纳谏,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社会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开创“贞观之治”,打下了大唐盛世的基础。唐玄宗在位前期,进一步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光武帝刘秀勤政爱民,采取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措施,创造了“光武中兴”。综上所述,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勤政爱民,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角度五】观点:制度创新(先进的制度)促进国家发展。论述: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隋唐时期,中央政府创立并发展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使中央各种权力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元朝的统治,便利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综上所述,我国古代一系列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国家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