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试卷类型:A三原县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综合素质测试七年级历史试题考生注意: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计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开皇二年,隋文帝决定在龙首原(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创建新都,为唐朝长安城的繁华打下了基础。材料反映隋朝( )A. 民族关系的融洽 B. 顺应了统一趋势 C. 政府收入的增加 D. 影响了后世发展2. 《“隋何以亡”新论》一文中指出:“隋朝的速亡只是由于炀帝在国家立足未稳的情况下不计代价地肆意征伐,穷兵黩武。”下列史实中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三征辽东 B. 南下灭陈 C. 修筑长城 D. 巡游江南3. 贞观五年,礼部官员拟定在二月为皇太子行冠礼,增加礼仪队的规模。唐太宗则以“恐妨农事”,不可劳民为由,将日期改为了十月。这反映出唐太宗( )A 开创殿试制度 B. 重视农业生产 C. 鼓励海外贸易 D. 提倡勤俭节约4. 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由此可见,“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 )A. 统治者合理的政策 B. 和平稳定的环境C. 社会经济较快发展 D. 贤臣能将的辅助5. 唐三彩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它延续了秦汉以来彩塑的写实风格,又创造性地运用了低温铅釉的绚丽、斑斓色彩和略带夸张的手法。这折射出唐朝手工业注重( )A. 传承与创新 B. 交流与互鉴 C. 封闭与守旧 D. 包容与开放6. 思维导图是有效学习历史重要工具。下面所示思维导图中①②处应分别填( )A. ①黄巢起义 ②安史之乱 B. ①黄巢起义 ②五代十国C. ①安史之乱 ②藩镇割据 D. ①安史之乱 ②黄巢起义7. 今天日本的邮政地址,还是沿袭唐制,以町、番、目为单位。这从侧面反映了唐朝( )A. 严格的坊市界限 B. 丰富的都市生活 C. 开放的社会风气 D. 先进的典章制度8. 英国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评价说:“唐朝时期组织的子午线长度测量是‘科学史上划时代的创举’。”组织完成这个创举的是( )A. 颜真卿 B. 李白 C. 僧一行 D. 柳宗元9. 历史漫画诙谐幽默,耐人寻味,往往能形象地反映一定的政治内涵。下图漫画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 )A. 崇文抑武 B. 武将专权 C. 休养生息 D. 外戚干政10. 通过榷场,宋朝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海外香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塞外,而辽国的牲畜、皮货、草药、井盐等也陆续进入中原百姓人家。据此可知( )A. 宋朝存在严重的财政危机 B. 农耕文明取代游牧文明C 边贸往来促进了经济交流 D. 黄河流域被契丹人占领11.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与“靖康耻”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金灭辽 B. 蒙古灭金 C. 元灭南宋 D. 金灭北宋12. 元朝在中央设置了中书省,在地方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行省之下又设置路、府、州、县。元朝的这些举措旨在( )A.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 扩大疆域面积 C. 强化地方长官权力 D. 促进民族交融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64分)13. 格局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增进了唐朝与材料一图A中①处______(政权)友好关系,唐高宗时,中央政权完全统一西域,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②处的______(管理机构),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1005年,北宋与辽在图B中③地______(地名)议和,此后很长时间,宋辽间保持着和平局面,______年,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议和后,宋夏虽时有战事,但关系一直较为稳定。材料二 元朝对中国的统治,结束了此前500年间中国国内五六个民族或区域性的政权并存、相互割据纷争、战乱频仍的时代,促进了全国范围内的和平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走向。元朝所辖地区各有不同的经济形态和文化特点,因此在治理模式和统治方式上也体现出因地制宜的特点。——摘编自尚衍斌《元代疆域治理的历史镜鉴》(2)依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对中国的统治”有何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用具体史实说明元朝对边疆地区在治理模式和统治方式上体现出“因地制宜”的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14. 变革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它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是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古代,陆路交通非常不便,因此人们利用水路运输,既快捷又能辎重。由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河的流向大部分是自西向东,没有南北流向的大的河流,于是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运河。——摘编自高媛《隋朝大运河的修治及对后世经济发展的影响》(1)依据材料一,归纳隋炀帝下令开凿运河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大运河的开凿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材料二 唐初统治者在隋制基础上,完善了三省六部制。这样的机构设置,既可集思广益,减少制定政策的失误,又可提高行政效率,保障中央集权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加强中央的统治力量。相权被削弱,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皇权。这一制度为以后的朝代所沿袭。(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图示中①处的相关内容。依据文字材料,概括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材料三 (保甲法)把农村人口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保甲法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得国家对基层民众的控制进一步增强,同时,使保丁的素质得以提高,对边关的侵扰起到了震慑作用。——摘编自席文《王安石保甲法研究:以兵制和乡里制度的变革为视角》等(3)依据材料三,指出保甲法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保甲法的影响。15. 了解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隋朝初年,官吏的选拔依然实行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门第是任官的标准,这种只重门资的选官制度积弊很深。隋文帝于开皇年间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度……此时科举制度还是草创阶段。在科举制度下,选任官吏比较重才学,为一般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参政创造了条件,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摘编自王士立、倪兆云《论隋文帝杨坚为政的得失》(1)依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在选官标准上的不同。并概括科举制的作用。材料二(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位历史人物在中外交流中的主要贡献。从他们身上,我们能感受到哪些精神?材料三 帝初为飞营第(建造府邸),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摘编自《宋史·岳飞传》(3)材料三中的“帝”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岳飞“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这一观点的认识。材料四 12世纪末,蒙古草原各部族之间长期混战,社会动荡不安。铁木真通过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逐步统一了蒙古各部。1206年,他被推举为“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成吉思汗颁布《大扎撒》,确立千户制,推广蒙古文字。……成吉思汗的统一结束了草原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为蒙古帝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4)依据材料四,指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采取的主要措施。并概括成吉思汗的统一有何影响。试卷类型:A三原县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综合素质测试七年级历史试题考生注意: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计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A【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C【9题答案】【答案】A【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A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64分)【13题答案】【答案】(1) ①. 吐蕃 ②. 北庭都护府 ③. 澶州 ④. 1044(2)历史意义:结束了此前500年间中国国内五六个民族或区域性的政权并存、相互割据纷争、战乱频仍的时代;促进了全国范围内的和平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走向。具体史实:东南地区,在澎湖设置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理;西北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屯驻军队。(3)主要因素:民族关系;国家实力等。【14题答案】【答案】(1)原因:陆路交通不变,水路运输具有快捷且能承载辎重的优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多为自西向东流向,缺乏南北流向的大河,导致南北交通不便。积极影响:带动了沿河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2)相关内容:尚书省。作用:集思广益,减少制定政策的失误;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和巩固皇权。(3)主要内容:把农村人口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影响:加强了对民众的控制,稳定了统治秩序;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或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国家对基层民众的控制;提高了保丁的素质,对边关的侵扰起到了震慑作用)。【15题答案】【答案】(1)不同:科举制以学识(或才能)为选拔标准;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选拔标准。作用:为一般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参政创造了条件,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2)主要贡献:图A人物是鉴真,他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法,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图B人物是玄奘,他西行求法,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整理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精神:矢志不渝的信念精神;舍生忘死的无畏精神;独立自主的担当精神;执着不懈的探索精神等。(3)指代:宋高宗(或赵构)。认识:这一观点体现了岳飞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安定的深刻思考,也反映了他的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4)主要措施:颁布《大扎撒》;确立千户制;推广蒙古文字。影响:结束了草原长期分裂和战乱;为蒙古帝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