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泸县 2025 年春期期末七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BCBDC 6-10:DABBA 11-15:DCCBA 16-20:DDCAB 21-25:DDABC
二.材料分析题
26.(1)朝代:北宋。
理由:图中呈现“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的局面,且标注了北宋都城“东京”、辽的都城“上
京”,符合北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特征。
(2)特点:民族政权并立,各政权之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和平共处时间较长)。
作用:和平交往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民族交融,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奠定基础;即使战争也客观上促使不同政权寻求合作,加速了民族间的联系与整合。
(3)西藏: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
域。台湾(琉球):元朝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中央政府首次
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4)①:达赖喇嘛(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
②:台湾府(1684 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③:《尼布楚条约》(1689 年中俄签订,划定东北边界)。
主题: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或“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
(5)方式:册封宗教领袖(如册封达赖、班禅);设置行政机构(如设台湾府);签订边界
条约(如《尼布楚条约》);平定叛乱(如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共同作用: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辖,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巩
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6)各民族共同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央对边疆的有效管辖是统一多民族国家
巩固的重要保障;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
27.(1)社会状态:官吏清廉,社会秩序安定;农业丰收(粮食价格低);商旅往来安全,
物资供应充足;呈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局面(或“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
皇帝姓名:李世民(唐太宗)。
(2)① 青苗法;② 募役法;③ 方田均税法;④ 保甲法。
(3)变化与影响
(3)变化:从图一郑和下西洋的开放友好交往,转变为图二广州十三行代表的闭关锁国
政策,对外交往由开放走向封闭。
影响:短期内对西方殖民侵略有一定防御作用;但长期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错
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机会,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4)明清科举制特点: ① 采用八股取士;② 考试三年一次,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③ 主考、同考由皇帝钦定派遣;④ 考试程序严密(如封锁门户、逐人搜检)。
(5)“滑向衰世凄凉”的表现:① 政治腐败:官僚体系腐败(如和珅贪腐);② 思想禁锢:
推行文字狱,压制思想创新;③ 对外政策:实行闭关锁国,隔绝中外交流;④ 社会矛盾:
农民起义频发(如白莲教起义);⑤ 经济科技:自然经济占主导,科技发展停滞,落后于
西方工业文明。
第 1 页 共 1 页泸县2025年春期期末七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
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存。
第I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本题共计25题,共50分)
1.读右图,能准确解读该图的一项是、
东魏
北齐
A.民族大交融
B.从分裂到统一
北魏
C.分封制盛行
D.经济重心南移
西魏
北周
2.杜佑《通典》记载:“西通河洛,南达江准…
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灌商旅,
往来不绝。”材料反映了大运河的开通
宋齐梁

A.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往来
C.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
D.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3.隋朝时,始开科举,科举不分门第,不论贵贱,唯才是举;科举士子读万卷书,方可有“鱼
跃龙门”之巨变。这说明科举制度在选拔官吏时
A依据家世门第B.注重真才实学
C.重视道德品质
D.看重身份资历
4.从下表内容可知,唐太宗、唐玄宗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是
唐太宗
唐玄宗
为了考察地方长官,命人把各地都督、刺史
亲自考察新任命的县令,罢免了其中不合
的名字都写在屏风上,记录其功过行能,以
格的县令,并贬斥了主持县令选任的两位
备赏罚。
重要官员。
A.发展农业生产
B.虚心纳谏
C.大力发展科举制
D.重视整顿吏治
5.唐太宗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右图反映的史实是
的In月8E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文成公主入藏
D.册封渤海郡王
七年级(下)历史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第1页共6页
6.诗史互证。下面是唐朝诗人杜甫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两首诗歌,反映出唐朝社会的变化是
忆昔
无家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A.由统一到分裂
B.经济重心南移
C.由开明到专制
D.由繁荣转衰落
7.下面三张图片体现了唐朝
A.经济的繁荣发展
B.民族交往与交融
C.频繁的对外交往
D.多彩的文学艺术
曲辕犁
筒车
雨中耕作图
8.北宋建立后,宋太祖把军权、政权、财权都收归朝廷,严厉限制和防范地方割据,其目的在于
A.完善科举制度
B.加强中央集权
C.维持辽宋关系D.推进改革变法
9.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一
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战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A.重农抑商
B.崇文抑武
C.和亲会盟
D.分权制衡
10.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力图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宋神宗死后,
新法几乎全部废除,主要原因是
A.变法触动大地主、权贵的利益
B.变法的举措在实施中流于形式
C.推动变法进行的皇帝去世
D.地方官僚不执行新法政令
11.电影《满江红》成为2023年春节档的票房冠军,电影的热度再次引发了纪念岳飞的热潮。人们
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他·
A促成“澶渊之盟”
B.消灭东南沿海的倭患
C.打击了宋王朝的统治
D.抗金符合当时人民的利益
12.历史事实是客观记载的历史,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基本看法、判断和评价。下列选项中,
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B.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他继承了汗位。
C.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
D.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13.下图反映了南方户籍占全国的比重变化。
占比%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100r
A.民族隔阂完全消除
40
2
B.南方自然条件好
0
大业天宝北宋太平
C.南方经济的发展
近年

兴国问
北宋元丰元至元三时间
三年
十七年
(609年)(742年)
(976
(1080年)(1290年)
D.安史之乱的发生
984年)】
七年级(下)历史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