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姓名」准考证号」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诚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几千年来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人民大众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进入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时代。材料强调新中国的成立()A.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B.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C.促进了各民族大团结D.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2.下图是“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图。从中可以直接读取的信息是()农林水利8%其他1%·城市公用8%文教卫生7%轻工业6%贺易物流3%运输年电16%重工业51%A.各行各业都均衡优质发展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轻工业D.“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其中“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是指()A.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B.工业化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C.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4.1962年,在大力压缩各项生产指标的同时,我国对工业企业进行关厂并厂,缩小规模,使全国的企业数由1959年的31.8万个减少到1962年的19.7万个,减少了38%。八年级历史第1页(共8页)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经济建设趋于理性B.工业生产严重过剩C.“大跃进"影响巨大D.国民经济比例失调5.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若我们将滴管中试剂看作市场经济,试管内试剂看作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那么将市场经济的某些因素加人到社会主市场经济义基本制度之内,产生的化合反应可以用来说明中国哪一次历史变革()社会主义A.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扩大开放基本制度B.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他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都()A.完成了国家建设的拨乱反正B.深化了社会主义的体制改革C.推动了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D.打破了对于人们的思想束缚7.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A.创新B.开放C.协调D.共享8.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中国特色民族区拔自治制度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制度确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新中国成立与巩固B.国民经济的恢复C.“一五”计划的实施D.政治制度的创新9.邓小平曾说:“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这揭示了香港顺利回归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一国两制”方针提出C.友好国家的大力支持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10.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制定了“一国两制”方针,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颁布《反分裂国家法》。这些举措的共同目的是()A.促进民族团结B.维护国家统一C.增强经济实力D.加强国防建设八年级历史第2页(共8页)】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则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第I卷选择题1.A2.B3.D4.A5.D6.D7.A8.D9.D10.B11.D12.B13.D14.B15.D第Ⅱ卷非选择题16.问题1: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使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社会发展。(2分)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旧的农业生产模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中国走向富裕的关键一步。(2分)问题2:展板一:④⑦。(1分)展板二:①⑤⑥。(1分)展板三:②③。(1分)(多选、漏选、错远均不得分)结语: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奋斗中构建起的精神谱系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言之有理即可,1分)17.(1)理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2)措施: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把承包制引入企业改革):把拨款改为贷款:实行股份制改革。(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3分)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1分)(3)内涵: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2分)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分)18.(1)背景:中国各民族在革命斗争中建立了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区域自治的探索:为巩固新中国政权的需要:中国的特殊国情(或各民族长期相互杂居,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举措: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使各族人民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如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实施了兴边富民运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少数民族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2)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指引着祖国完成统一大业和实现民族复兴;“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推动香港、澳门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香港、澳门回归后,中央政府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推动香港、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和繁荣稳定。(2分)(3)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历史.pdf 八年级历史 评分标准2025春晋中期末.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