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湖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北省2025年中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8.在良渚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大型水利设施、大面积水稻田、数量惊人的稻谷遗存,以及精细加工的石质“耘田器”和犁形器。上述考古发现共同证实了当时( )
A.社会分化严重 B.原始农业发达 C.商品交换活跃 D.审美观念形成
19.据考证,商朝的汉字数量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在1500个以上。现在常用的汉字多数在商朝已经定型,如祖、父、妣(bǐ)、母、兄、弟、姑、子等亲属称谓当时已出现。这说明商朝( )
A.文字较为成熟 B.统治范围扩大 C.社会等级森严 D.王权色彩浓厚
20.瓦当是古代建筑中屋顶每行瓦最前端的挡片,起到遮挡和装饰的作用。下图所示的瓦当出土于西汉长安城遗址,制作该瓦当的目的可能在于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该瓦当最适合用于研究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格局 B.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早期发展
C.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 D.古代各族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1.下图反映的是东汉中期与唐朝中期各区域的城市数量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
A.南方气候适宜 B.政治中心变迁 C.海外贸易兴盛 D.南方地区开发
22.唐朝时期,人们在实践中逐渐掌握了硝酸钾、硫、碳三种物质的提取方法,并且发现将这些物质混合点燃会猛烈燃烧,于是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这种燃烧特性。后来,人们又将其用于军事领域。这描述的是( )
A.医学产生和发展 B.磁石指南的特性 C.火药发明和应用 D.冶炼技术的进步
23.下图是1839年林则徐给道光帝的一道奏折,道光帝在奏后朱批:“可称大快人心一事。”这“一事”指的是( )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抗英 C.收复新疆 D.镇南关大捷
24.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以广大下层劳动群众为主要启蒙对象,以反蒙昧、反守旧、反奴化、反迷信为主要任务的文学变革。这一文学变革( )
A.揭开民主革命序幕 B.开启近代化的进程 C.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D.促进民族工业产生
25.下面是小历同学制作的“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知识卡片。这三张卡片的内容共同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1949年10月1日) 我们一贯主张,国家不论大小,应该一律平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该成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 ——乔冠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主题发言(1971年11月) 中国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合作和促进共同经济繁荣,作为自己对外工作的根本目标。 ——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报告(1986年3月)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积极拓宽对外开放领域
C.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D.主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26.九(1)班举办以“改革开放精神”为主题的手抄报展示活动,下列素材符合该主题的是( )
①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在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上按下手印
②中国人民志愿军坚守上甘岭阵地,击退敌军900多次冲击
③“铁人”王进喜率领钻井队,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
④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后,创造出“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7.11世纪后,随着西欧城市兴起和发展,社会对法律、医学等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大增,越来越多的世俗君主或城市开办大学。这些大学开设算术、医学、法学、神学等课程,培养实用性人才。这说明大学( )
A.成为了国家学术研究中心 B.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C.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D.拥有了免赋税特权
28.以下是九年级学生整理的专题复习课笔记摘要。由此推断,该专题是( )
时间 事件 意义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1871年 巴黎公社成立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1917年 十月革命胜利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B.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
29.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该公报建议在“有关石油的问题”上实行“共同政策”,这一倡议促使石油输出国组织在1960年成立(会徽如下图)。这体现了亚非国家( )
A.实现民族独立 B.打破两极格局 C.实行计划经济 D.加强团结合作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30.【戏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0分)
材料一
杂剧融合音乐、歌舞、动作、念白多种艺术形式,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演出,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茶园是营业性演剧场所,各剧目在此轮番上演,内容通俗,包罗万象,吸引了大批观众,激发了茶园的兴盛,展示着商业的繁茂。
材料二
20世纪初,戏剧出现新变化。革命派把戏剧作为宣传革命的武器,改革传统戏剧内容,编写和上演反映救亡、革命等时代精神的新剧目,把邹容、秋瑾等革命党人的形象搬上舞台,戏剧改良进入高潮。20世纪20年代以后,梅兰芳等京剧名角出国表演,向国外观众展示京剧的魅力,京剧逐步走向世界。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戏剧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概括戏剧对当时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初我国戏剧出现新变化的社会背景。(4分)
31.【教育与人才培养】(8分)
材料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青少年中普遍开展识字扫盲和红色体育运动,并编辑《少年游戏》《少年体育》作为体育的基本训练教材。 ——改编自胡献忠《中国青年运动一百年(1919—2019)》 陕北公学,成立于一九三七年九月,设置的课程主要有:(甲)民族统一战线与民众运动;(乙)游击战争与军事常识。 ——改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文盲占全国人口的80%左右,人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普遍缺乏。为培养国家工业化急需的建设人才,全国掀起了扫盲运动和“向科学进军”热潮。 ——改编自胡献忠《中国青年运动一百年(1919—2019)》 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85年,党中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重视体育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陕北公学课程设置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掀起扫盲运动和“向科学进军”热潮的意义。(2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总结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教育事业取得成就的经验。(2分)
32.【大航海与世界联系】(8分)
材料一
在1500年以前的300年间,欧洲船舶平均每艘的吨数增大四倍。1485年,葡萄牙人第一次使用星盘,航海者可以使用这一仪器辨别出自身所处的方位。此外,早在14世纪西欧绘制地图的技术已相当发达了,开始出现标明海岸线及港口位置的航海图。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
材料二
欧洲探险者将欧亚非大陆“旧世界”与美洲“新世界”联系起来,小麦、葡萄、马匹等动植物从欧洲来到了美洲,美洲的玉米、马铃薯、花生等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人类自愿或者被迫地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上生活,1500—1800年间,最大的移民浪潮是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地区。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500年前后欧洲人探寻新航路具备的条件。(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亚非大陆“旧世界”与美洲“新世界”联系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6分)
33.【合作与全球治理】(10分)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和平与发展需要世界人民共同维护。以下是历史兴趣小组以时间轴的形式整理的历史资料。
请根据上述资料,围绕“合作与全球治理”这一主题,自拟观点,运用两个及以上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成文)
2025年湖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题号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B A B D C A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答案 C A B C D D
二.非选择题
30.(1)特点:融合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等多种艺术形式;演出场所多样,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演出;深受广大民众喜爱。
作用: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推动艺术形式创新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2)社会背景:①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革命派借戏剧宣传革命思想;②西方文化影响下,思想不断解放,推动戏剧内容形式革新;
③20世纪20年代后,国际交流增多,利于京剧等走出国门展示魅力。
31.(1)表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青少年中普遍开展红色体育运动,编辑《少年游戏》《少年体育》作为体育基本训练教材。
-原因:陕北公学成立于抗战时期,课程设置“民族统一战线与民众运动”“游击战争与军事常识”,是为了适应抗战需要,培养抗日救国人才,动员民众参与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2)意义:扫盲运动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减少文盲;“向科学进军”热潮培养工业建设急需人才,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人才和知识支撑。
(3)经验:立足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需求,如革命战争、工业化建设、现代化发展等,制定教育政策和内容;重视通过教育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同时注重提升国民整体素质;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和内容,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
32.(1)条件:欧洲船舶制造技术进步,船舶吨位增大; 航海仪器(星盘 )的使用,利于辨别方位;航海图绘制技术发达,能标明海岸线和港口位置。
(2)表现及影响表现:物种交流,欧亚非的小麦、葡萄、马匹等传入美洲,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在欧亚非扎根;人口迁移,人类(包括非洲奴隶 )漂洋过海到新土地生活 。影响:物种交流丰富了各地饮食结构和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与融合;人口迁移给美洲带来劳动力(但非洲奴隶贸易带来沉重灾难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但同时也伴随疾病传播等影响。
33.示例观点:合作是应对全球挑战、推进全球治理的关键力量。
论述: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面对诸多全球性挑战,合作成为应对挑战、推进全球治理的关键。二战时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威胁世界和平,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的力量携手合作,共同抗击法西斯,为最终战胜法西斯奠定基础,彰显合作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巨大力量 。二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仍面临问题,1945年联合国成立,成为各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平台,在协调国际关系、推动全球发展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贸易壁垒和争端阻碍经济交流,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促进各国贸易合作与规则制定,推动全球贸易有序发展 。21世纪以来,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凸显,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各国在发展、环保、抗疫等多领域合作,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凝聚合作应对挑战的共识 。从反法西斯合作到联合国、世贸组织的建立,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都说明合作是应对全球挑战、推进全球治理的关键,唯有各国携手合作,才能共创美好未来 。 (答案不唯一,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即可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