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声与听觉(课件 37张PPT)2025-2026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节 声与听觉(课件 37张PPT)2025-2026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2节 声与听觉
八上科学 ZJ
1.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和声音传播的方式、途径,知道影响声速的
因素,利用声波反射原理进行简单的距离计算,建立科学观念;了
解耳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知道听觉的形成过程。
2.通过类比水波的方法建立声波模型,帮助认识声音以疏密相间的
波的形式传播,能利用声音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强化科
学思维。
3.通过实验探究进行分析,总结出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的条件;
通过读图等方式,自主获取耳结构的相关信息,初步提升读图能力。
1.探究声音的产生(含教材第7页“探索活动”答案)
实验探究1 实验探究2
实验 过程 把一根橡皮筋套在椅子背的一角, 用手将它拉紧,拨动橡皮筋。仔细 倾听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同时仔细 观察橡皮筋的振动情况。推测橡皮 筋的振动与听到的声音之间有什么 联系 将手指轻轻放在自己
的咽喉处,然后发出
“啊——”的声音,体
会手指的感觉
实验探究1 实验探究2
实验 图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现象 当橡皮筋振动时,它就会发出声 音;当橡皮筋停止振动时,它就停 止发出声音 当发出声音时,手指
可以感觉到声带在振
动;停止发声,振动
停止
实验探究1 实验探究2
实验 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 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拓展培优
转换法
科学中常将一些无法直接感知或不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成人们可以
感知或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就是转换法。例如,观察鼓面
的振动时,鼓面的振动不易直接观察到,我们可以在鼓面上放一些
纸屑或泡沫塑料颗粒,鼓面振动时会引起纸屑或泡沫塑料颗粒跳动,
可由纸屑或泡沫塑料颗粒是否跳动来反映鼓面是否在振动。
2.声源
(1)概念:正在发声(一个物体能够发声,但它并没有发声,就
不能称为声源)的物体叫作声源。
(2)能成为声源的物体: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
为声源。如:敲打桌子时,桌子振动发出声音;小溪的水流因振动
而发出声音;吹笛子时,空气在笛子内振动发出声音。
教材第8页
蝉是通过腹部的发声器官振动来发声的。
典例1 某次同学会上,李欢同学首次听到葫芦丝演奏乐曲,很感兴
趣,听得如痴如醉!李欢不禁思考这么一个问题:这么婉转动听的
声音是怎样发出的呢 ( )
B
A.葫芦丝本身振动发声
B.葫芦丝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C.吹奏者的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D.吹奏者口腔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
解析:吹奏者在吹葫芦丝时,通过手指控制葫芦丝的不同孔发出不
同的声音,此时改变的是葫芦丝中空气柱的长度,葫芦丝发出的声
音是由葫芦丝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1.教材第8页探索活动: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实验图示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 在一起,一名同学轻 敲桌面,另一名同学 把耳朵紧贴在另一张 桌面上倾听; 两张课桌紧紧挨 在一起,可以听 到清晰的敲击 声;两张课桌移 开一条小缝,听 到的声音很小, 声音能在
固体中传

实验图示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两张课桌移开一条 小缝,重复以上实验 甚至听不到。说 明第一次听到的 声音是通过课桌 传播的 声音能在
固体中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两块铁块或石块放 在玻璃缸内的水中互 相撞击 可以听到撞击声 声音能在
液体中传

实验图示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 封的玻璃罩内,接通 电源使电铃发声,逐 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 气,听听声音的变 化;再让空气逐渐进 入玻璃罩内,听听声 音的变化 逐渐抽出玻璃罩 内的空气,听到 的声音逐渐变 小,最后几乎听 不见声音;再让 空气逐渐进入玻 璃罩内,听到的 声音逐渐变大 声音能在
气体中传
播;声音
不能在真
空中传播
实验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教材深挖
“真空铃”实验中实验推理法的应用
1.在抽空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听到的铃声越来
越小。于是,我们可推测:如果能把玻璃罩内抽成真空,那么我们
就听不到铃声了。这种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概括、推理得出结论的
研究方法,叫作实验推理法。
2.不管怎样向外抽玻璃罩内的空气,离实验装置很近的同学还是能
听到微弱的铃声,这是因为玻璃罩内很难真正抽成真空状态,总会
有稀薄的气体可以传声。另外,不管用什么方法固定小电铃,小电
铃总能通过与其相互接触的物体传出少量声音,但这也从另外一个
角度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声音传播的条件
(1)介质:声音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作介质。
(2)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声的介质既可以
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真空不能传声。
教材第9页
不合理。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即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所以人听
不见爆炸声。
教材第9页
能听到同学说话的声音,这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注意:如果棉绳
不拉紧,听见声音的效果较差或将听不见声音)
典例2 小科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
音叉进行实验,并将系在细线上的轻质小球靠
近乙音叉来探究声现象。小科用小锤敲击甲音
叉时,能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
空气
振动
转换法
解析: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通过小球是否被弹起
判断音叉是否在振动,这种方法叫作转换法。
中传播;同时看到小球被乙音叉弹起,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
这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
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1)类比水波,理解声波
水波 声波
图 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波 声波
分 析 在水槽中加入水,放上一 支软木塞。然后用铅笔不 断轻触水面,水面上就会 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向 外传播,引起软木塞上下 浮动 当喇叭的纸盘面向外侧运动时,
压缩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
变密;当喇叭的纸盘面向内侧运
动时,这部分空气变疏。喇叭纸
盘面不断振动,空气中就形成疏
密相间的波,向远处传播
水波 声波
类 比 归 纳 水波是一圈一圈向外传播的,而声波是以疏密相间的波动形 式向外传播的,声波与水波具有相似的形式 教材第10页
1.软木塞上下浮动。因为铅笔不断轻触水面引起水面上下振动,
这种振动向外传播出去使其他部分的水也上下振动,形成波纹,所
以软木塞也随着水面上下浮动。
2.当喇叭中发出声音时,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从而使烛焰晃动,
声音越强,烛焰晃动越厉害。
(2)声波的概念: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这种波叫作声波。
(3)声波将声音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其实它传递着的是能,
而非物质。例如,雷电发生后,雷声以声波的形式将能向四面八方
传播,到达我们周围,使我们周围的空气振动,从而使我们能够听
到雷声,但雷电发生处的空气并没有到达我们的周围。
2.声音传播的快慢
(1)声速
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其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
(2)影响声速的因素
①介质种类。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快慢一般不同。一般情
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②温度。温度越高,空气中的声速越大。气温每升高,声音在
空气中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
教材深挖
回声
(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形成回声。
(2)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
如果障碍物离人较远,使得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以上,
人耳就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如果回声和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相
差不到,人就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但会觉得声音更响亮,这就是
在屋子里说话比在旷野中说话响亮的原因。
(3)回声的应用
回声可以用来测量距离(科学家用声波探测海底深度)。测量原
理:,其中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 为声音在介质中
的传播速度。
教材第11页
(1)当空气温度达到时,声音的传播速度接近 。
(2)在干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或在干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空气温度成正比)
典例3 将耳朵贴在较长的注满水的铁质自来水管一端,让另外一位
同学在自来水管另一端用力敲一下,能听到三次敲击声。按先后顺
序说出这三次敲击声分别是通过哪种介质传播到人耳的( )
D
A.空气、水、铁管 B.水、空气、铁管
C.水、铁管、空气 D.铁管、水、空气
解析: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铁质自来水管的一端用力敲击,声音
会在铁管、水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
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所以会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是通
过铁管传播的,第二次是通过水传播的,第三次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1.耳的结构及功能
耳的结构如图所示。
结构 组成 功能
外耳 耳郭 收集声波
外耳道 传导声波,声波进入外耳道后撞击鼓膜
中耳 鼓膜 接收声波产生振动,并带动鼓室内的听小骨
振动
鼓室 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入耳蜗
咽鼓管 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
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结构 组成 功能
内耳 前庭 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保持身体
平衡
半规管 耳蜗 内有液体和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声音振动刺
激,产生信息
2.听觉的形成
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振动耳蜗内听觉感受器接受
声音刺激,产生信息 听觉神经 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影响听觉的因素
(1)年龄:听觉通常会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弱。可以通过助听
器(助听器相当于一个小型扩音器,把原本听不到的声音加以放大,
再利用听障者的残余听力,将声音信息送到大脑听觉中枢)来提
高听力。
(2)器官损伤:听觉器官的某一部分受到损伤,会使听力下降,
甚至失聪,助听器也很难起到作用。
4.耳能保持身体平衡
(1)耳有保持身体平衡作用的原因:内耳的半规管、前庭中有感
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2)晕车、晕船、航空病的原因:内耳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
器过于敏感,且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
教材第12页
1.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可知,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听
觉就将会受到影响。引起听觉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鼓膜、
听小骨损伤或发生病变,引起听力下降,称为传导性耳聋;另一种
是由于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引起听力下降或丧
失,称为神经性耳聋。
2.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捂紧双耳,这是为了防止强烈的振动传到
鼓膜,把鼓膜震破。中耳经过咽鼓管连接至咽部,咽鼓管的主要作
用是维持中耳内的气压,使之与外界环境的气压相同。张开嘴,可
以使中耳内的气压与外界环境的气压相同,保护鼓膜不至于因内、
外压力差太大而损伤。
典例4 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随处可见“低头族”,长期用耳机听音
乐可能会损伤耳内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上述细胞位于
( )
C
A.外耳道 B.鼓膜 C.耳蜗 D.咽鼓管
解析: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
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
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
听觉,因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位于内耳的耳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