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透镜和视觉(课件 56张PPT)2025-2026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节 透镜和视觉(课件 56张PPT)2025-2026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资源简介

(共56张PPT)
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5节 透镜和视觉
八上科学 ZJ
1.会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并了
解凸、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理解凸透镜、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掌握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并学会凸透镜的一些应用实例;认识眼
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了解近视、远视
的成因及相应的矫正措施。
2.通过两种透镜的特征对比,理解光的折射能力不同之处;利用凸
透镜成像实验总结、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建立和提升解题思维,
并能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相关的实际问题;通过凸透镜成像与人
眼球的成像原理的学习,掌握类比的方法。
3.通过小实验探究及画图实践,了解两种透镜的构造以其对光的作
用,提升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1.常见的两类透镜
种类 概念 图示 实例
凸透镜 中间厚、边 缘薄的透镜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透镜的两 个面中至少有一个是球面 的一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放大镜
种类 概念 图示 实例
凹透镜 中间薄、边 缘厚的透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透镜 的两个面中至少有一个是 球面的一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视眼镜
2.主光轴和光心(研究透镜时常用的科学术语)
名称 概念 图示
主光 轴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作主光轴, 简称主轴。主光轴用点划线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心 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 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作透镜的光 心,用字母“ ”表示。薄透镜(如果透镜 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叫作 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凸透镜
凹透镜
3.透镜对光的作用(含教材第39页“探索活动”答案)
透镜类型 对光的作用 图示
凸透镜 会聚作用。平行光 经过凸透镜折射后 会聚于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镜类型 对光的作用 图示
凹透镜(让凹透镜正 对着太阳光,拿一张 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 回移动,纸上不能得 到最小、最亮的光 斑) 发散作用。平行光 经过凹透镜折射后 会向外发散,发散 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交于主光轴上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培优
对“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的理解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更靠近
主光轴。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形,都是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指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更远离
主光轴。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形,都是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4.焦点和焦距
(1)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作凸透
镜的焦点(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且它们关于光心对称) ,用
字母“”表示。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作焦距,用字母“”表示。
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
(2)焦距的变化
对比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行光经玻璃砖折射后平 行射出,可认为会聚点在 无穷远处,焦距无穷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玻璃砖打磨成有一定凸度
的凸透镜,平行光经过凸透
镜折射后会聚于凸透镜后某
一点
总结 凸透镜越凸,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 拓展培优
凹透镜的虚焦点和焦距
虚焦点: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变得发散,且这些发散光线
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
点,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以叫凹透镜的虚焦点。
焦距:虚焦点到凹透镜光心的距离。
5.通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凸 透 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光心的光线经 凸透镜后,传播方 向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 线经凸透镜折射 后,折射光线通过 焦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
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
光轴射出
凹 透 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光心的光线经 凹透镜后,传播方 向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 线经凹透镜折射 后,折射光线的反 向延长线过虚焦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射向凹透镜的光线,
如果其延长线通过另
一侧虚焦点,经凹透
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
轴射出
(简记为“过心不变,平行过焦,过焦平行”,其中“平行过焦”和
“过焦平行”体现了光路的可逆性)
教材第40页
能。可将冰制成凸透镜,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来取火。
典例1 如图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通过
凸透镜的是( )
C
A. B.、 C. D.、
解析:、、 中折射光线相比入射光线更远离主光轴,透镜对光
有发散作用,、、为凹透镜; 中折射光线相比入射光线更靠近
主光轴,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为凸透镜。
1.实像和虚像
(1)实像: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来自蜡烛火焰的
光通过凸透镜会聚而形成的,这样的像叫作实像。(凸透镜成的实
像可以用光屏来承接,实像和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2)虚像:如图乙所示,通过凸透镜射出的光没有会聚成像,只
是人眼逆着光射出的方向看去,能看到像,这样的像叫作虚像。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像跟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一侧)
2.物距和像距
(1)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 ”表示。
(2)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用“ ”表示。
3.教材第41页探究实践: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提出问题 物体经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有
什么关系?
设计实验 对探究问题,物距是自变量,实验中需要改变物
距。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比较远的位置开
始实验,然后逐渐减小物距,观察物体所成像的情
况。由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程度跟它的焦距有关,
我们可以重点观察物距小于、等于或大于1倍焦距、
2倍焦距……时,物体成像的情况
实验仪器 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等
进行实验与 记录结果 (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聚焦(或利用平行光
源),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与 记录结果 (2)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放在
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的
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三心等高,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进行实验与 记录结果 (3)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 ,
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
烛焰的像,观察并记录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
和像距。稍稍改变物距(仍使 ),重复实
验。(排除偶然因素,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4)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使 ,移动光屏,直
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并记录像的大
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 。
进行实验与 记录结果 (5)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使 ,移动光
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并记录
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 。稍稍改变物
距(仍使 ),重复实验。
(6)把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使 ,移动光
屏,观察是否能够成像。
进行实验与 记录结果 (7)把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使 ,移动光屏,
观察在光屏上能否看到烛焰的像。如果不能,可从
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记录所看到的像的正
倒、大小以及此时的物距。稍稍改变物距
(仍使 ),重复实验。
进行实验与 记录结果 (8)将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表中(该实验所用
凸透镜的焦距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论证 (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当物距大于一
倍焦距时成实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虚像;
当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不成像。
(2)二倍焦距点是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
点。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缩小的实像;当物
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一
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放大的实像。
分析与论证 (3)凸透镜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且像、物位于凸
透镜的两侧;凸透镜成的虚像都是正立的,且像、
物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4)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变小,像和像距
都变大
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注意事项
(1)光具座的长度有限,做实验时最好选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
(2)凸透镜最好放在光具座的中间位置,便于调节物距和像距;
(3)调整光屏时不可再调整凸透镜的位置,否则会引起物距改变;
(4)判断烛焰的像是否最清晰的方法:光屏在某位置时,向前或
向后移动光屏,像都会变模糊,则此位置即为像最清晰的位置。
教材深挖
实验中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的几种原因
(1)若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烛焰的像
将成在光屏的上方或下方,甚至不在光屏上。
(2)当烛焰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外,但非常靠近焦点时,虽然能
成实像,但所成的像很大,像距也很大,而光具座长度和光屏的大
小有限,光屏不能承接到像。
(3)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不成像。
(4)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典例2 如图所示,空中有一竖直放置的大
凸透镜,为其焦点, 为二倍焦距点,在
D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④
主光轴位置上拉一根钢丝,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
向焦点处匀速行走。关于此情景有以下描述:①小演员每走一步,
像也走一步;②像的脚步始终比小演员脚步大;③像大时脚步大,
像小时脚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④像总朝远离小
演员的方向运动,好像在逃离。以上描述正确的是( )
解析:小演员从较远处靠近凸透镜焦点的过程中,小演员每走一步,
像也走一步,但小演员与像的脚步长度不同。当 时,
,成缩小的像,小演员运动范围比像大,故小演员的移
动速度比像的大,即“小像”走小步;当时, ,成
放大的像,小演员运动范围比像的小,对小演员的移动速度比像的
小,可得“大像”走大步。故②错误,①③正确。当小演员从很远的
地方靠近凸透镜焦点时,物距变小,则像距变大,实像也变大,即
像总朝着远离凸透镜的方向运动,好像在逃离,故④正确。
1.放大镜
实质 原理 图示 使用方法
放大镜 是一种 焦距较 小的凸 透镜 时,物体 经过凸透 镜成正 立、放大 的虚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放大镜时,把放大镜放在被
观察物体的上方,使物体在凸透
镜1倍焦距以内,并通过调节放
大镜与物体的距离(使物体先紧
靠放大镜再慢慢远离)来改变放
大倍数(在一倍焦距以内,物体
离透镜越远,像越大)
2.投影仪
实质 原理 图示 使用方法
投影仪 上有一 个相当 于凸透 镜的镜 头 当把物体(投影片)放在1倍焦 距与2倍焦距之间,并距投影仪 镜头比较近的位置时,来自物 体(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 镜后会聚在屏幕上,形成放 大、倒立的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投影仪与
电脑相连
接,将电
脑上的图
文或视频
通过投影
仪放大
3.数码照相机
实质 原理 图示 使用方法
数码照相 机的镜头 相当于一 个凸透 镜,影像 传感器相 当于光屏 景物在镜头 (凸透镜)2倍 焦距之外时,能 在影像传感器上 成一个清晰的倒 立、缩小的实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景物在照相机
镜头的二倍焦距
以外,按下快门
后,来自景物的
光线经过镜头聚
集到影像传感器

归纳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典例3 (杭州期中)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制作的模型照相机。通过
调整内外纸筒的相对距离,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远处景物倒立的
像。使用此模型照相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看到远处景物的像是虚像
B.看近景时,她应把内纸筒向右拉一些
C.使用时,应把内纸筒朝向明亮的室外,凸透
镜朝向较暗的室内
D.凸透镜与半透明膜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凸透镜
的焦距
解析:远处景物的像能成在半透明膜上,是实像; 看近景时,
物体靠近镜头,即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所以要把内纸筒向右
拉; 要使室外远处或者近处的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半透明
膜上,使用时应使凸透镜朝向明亮的室外; 凸透镜与半透明
膜之间的距离是像距,不是凸透镜的焦距。
1.眼睛
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据统计,大脑中约有的信息来自
眼睛。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的大部分藏在头颅骨的眼眶内,
只露出很小一部分,这样有利于保护眼球。此外,眼球前有眼睑,
可随时合上,以防止异物进入眼睛,具有保护眼睛的功能。
2.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3.视觉的形成
(1)眼睛观察到物体的过程:眼睛中的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
璃体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聚光系统,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
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
缩小的实像。视网膜上有很多感光细胞,这些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发
出信息,信息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而形成视觉。即眼睛观察到物体
的过程是光 眼球聚光系统 视网膜 视神经 大脑皮层视觉
中枢。如图所示。
(2)眼睛的调节功能:眼睛通过睫状肌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使我
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看近处物体 看远处物体
睫状肌 收缩 放松
晶状体 变厚 变薄
对光的会聚能力 变强 变弱
成像原理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4 (台州亭旁中学期末)如
图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
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
的是( )
B
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睛
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
C.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应扁平一些
D.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
解析:正常人眼看远处和一定距离的近处的物体都清晰,就是根据
晶状体自动调节的原理,故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
所以图中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睛观察远近不同物体时的情况,故A
错误,B正确;看近处的物体,要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应该让晶
状体折光能力变大,所以晶状体应该变厚一些,C错误;对于正常
眼睛,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是正常看就行,D错误。
1.近视与远视
近视 远视
特 点 患近视的人只能看清近处的物 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患远视的人只能看清远处的物
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老年人所患的“老花眼”就是
远视症状)
近视 远视
形 成 原 因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 度过大,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 聚在视网膜前,使视网膜上的 物像模糊不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
度过小,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
会聚在视网膜的后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视 远视
矫 正 方 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戴凹透镜可矫正近视
配戴凸透镜可矫正远视
2.高度近视的危害: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球前后径增长较多,眼球
壁会变薄,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眼部变化,甚至引起玻璃体浑浊、视
网膜脱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视力。高度近视往往不可逆,预防高
度近视,需要避免不良的用眼习惯,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在黑
暗处看手机等。
3.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1)读书和写字的姿势要正确;书与眼睛的距离要保持约
应该在光强度适宜的环境下阅读。
(2)连续看书或写字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
让眼睛的肌肉得以放松。
(3)使用电脑时,眼睛与屏幕应相距。不要长时间地
使用电脑。
(4)定期接受眼睛检查,若眼睛出现不适,应及时治疗或矫正。
(5)如有异物进入眼睛,不要用手揉,可用眼药水等冲洗眼睛。
(6)不要躺着、坐车或走路时看书。
教材第49页
我们还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平时坚持做眼保健操等。
典例5 小科近来总是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医生检查后说是因为来
自远处物体的光进入小科眼睛的晶状体后,折射形成了如图所示的
情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小科眼睛的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弱
B.小科眼睛的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强
C.小科的眼睛是远视眼,应用凸透镜矫正
D.小科的眼睛是近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
解析:由题图可知,远方物体的像成在小科眼睛的视网膜前面,所
以小科是近视眼,近视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强。为了使
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延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
体后移,所以小科应配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