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章末综合测评(四)1.B [“一叶障目”说明光沿直线传播,故A错误;“镜花水月”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B正确;“海市蜃楼”说明光能发生折射现象,故C错误;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质点不沿波速方向随波迁移,故D错误。]2.A [题图甲图样为明暗相间的圆环,而题图乙图样在阴影的中心有一个亮斑——泊松亮斑,故甲为光线通过圆孔后形成的衍射图样,乙为光线射到不透光的圆板上形成的衍射图样,A正确,B、C、D错误。]3.C [光在内芯与外套界面发生全反射,由全反射的条件可知,内芯应为光密介质,所以内芯的折射率应大于外套的折射率,A错误;内芯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根据v=可知光在光纤内部的光速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根据v=λf可知,频率不变,光在光纤内的波长小于光在空气中的波长,B错误;根据v=可知,由于红光相对紫光的折射率较小,所以红光在光纤内的传播速度比紫光大,C正确;红光的频率小于紫光,介质相对于红光的折射率较小,红光在介质中的偏折程度较小,由几何关系可知红光在光纤内的传播路程比紫光长,D错误。]4.A [当三角形孔较大时,光几乎沿直线传播,屏上出现一个三角形光斑,随着三角形缓慢地收缩,光斑逐渐变小;当三角形孔小到一定程度时,发生小孔成像现象,屏上会出现倒立的烛焰;继续使三角形孔缓慢收缩,当三角形孔的大小与光波波长相差不多时,可以观察到小孔衍射图样;当孔闭合时,屏上就会一片黑暗。]5.C [由题分析知,b光在Ⅰ区域边缘发生了全反射,a光在Ⅱ区域边缘发生了全反射,则可知a光的临界角比b光的临界角大,所以b光比a光更容易发生全反射,故A错误;若a光源匀速向下运动,则在同一区域同一点,a光入射角减小,则Ⅱ区域将一定有a光射出,故B错误;若b光源匀速向下运动,则在同一区域同一点,b光入射角减小,当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时,则Ⅱ区域将可能有b光射出,故C正确;由于a光的临界角比b光的临界角大,根据sin C=可知,水对a光的折射率比b光的折射率小,则a光的频率比b光的频率小,由c=λf知,a光的波长比b光的波长长,则两单色光通过相同单缝形成的衍射图像中,a光的条纹比b光条纹宽,故D错误。]6.B [反射的特点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的特点是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介质平面两侧,所以OA是入射光,OB是反射光,OC是折射光,因为OC是单色光,所以有一种光在玻璃砖界面发生了全反射,根据全反射的特点sin C=,由于蓝光的折射率大,则蓝光对应的临界角小,则蓝光比红光更容易发生全反射,所以OC为红光,故A错误;保持入射光不变,顺时针转动玻璃砖,入射角变大,逐渐接近红光的临界角,所以OC会逐渐消失,故B正确;保持入射光不变,逆时针转动玻璃砖,入射角变小,越来越小于红光的临界角,所以OC不会消失,故C错误;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若将复色光沿CO射向玻璃砖,一定会出现折射光,故D错误。]7.D [根据Δx=λ可知,只增大挡板上两个狭缝的距离,即d变大,相邻两亮条纹间距将减小,故A错误;根据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可知,狭缝越窄,衍射现象越明显,若只在狭缝宽度不同的情况下,题图乙中上图对应狭缝较窄,故B错误;题图丙所示的干涉图样表明被检测平面在此处是凸起的,故C错误;只有横波才能产生偏振现象,因此光的偏振现象表明光是一种横波,故D正确。]8.BD [该现象属于波的叠加原理;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折断了是光的折射造成的,与该问题的物理原理不相符;阳光下的肥皂膜呈现彩色条纹,是由于光在薄膜上下表面的反射光叠加造成的干涉现象,与该问题的物理原理相符;驶近站台的火车汽笛音调变高是多普勒效应造成的,与该问题的物理原理不相符;振动音叉的周围声音忽高忽低,是声音的叠加造成的干涉现象,与该问题的物理原理相符。故选BD。]9.BC [由题图可知,b光在NO面上发生了全反射,而a光在MO面上没有发生全反射,而入射角相同,说明b光的临界角小于a光的临界角,由sin C=分析得知,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由v=得知,在玻璃棱镜中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的大,A错误;若保持b光入射点位置不变,将光束b顺时针旋转,其入射角减小,当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时,NO面有光线射出,B正确;由于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则a光的频率比b光的低,a光的波长比b光的长,而双缝干涉实验中条纹间距与波长成正比,所以a光的条纹间距大,C正确;波长越长越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a光衍射现象更明显,D错误。]10.BC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出射光线的频率不变,故A错误;激光束从C点进入玻璃球时,无论怎样改变入射角,折射角都小于临界角,根据几何知识可知光线在玻璃球内表面的入射角不可能大于临界角,所以不可能发生全反射,故B正确;此激光束在玻璃中的波速为v=,CD间的距离为s=2R sin 60°=R,则激光束在玻璃球中从C到D传播的时间为t=,故C正确;由几何知识得到激光束在C点的折射角r=30°,由n=可得入射角α=60°,故D错误。]11.解析:(1)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要用图钉固定白纸,使用插针法,所以要用到大头针,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找出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再用刻度尺在白纸上画出光路图,故B、C、D正确。(2)入射角适当大些,折射角也会大些,测量的相对误差会减小,故A正确;用插针法测定折射率时,玻璃砖上下表面不一定要平行,故B错误;为了防止弄脏玻璃砖,不能用铅笔贴着玻璃砖的光学面画出界面,故C错误;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做几次实验,记录几次测量的不同入射角、折射角并求出对应的折射率,再求出多组折射率的平均值以减小误差,故D错误。(3)如图所示,实线表示将玻璃砖向下平移后的光路图,而虚线是作图时所采用的光路图,通过比较发现,入射角和折射角没有变化,则由折射定律可知,该同学测得的折射率将不变。答案:(1)BCD (2)A (3)不变12.解析:(1)调节仪器的A部件是为了保证单缝与双缝相互平行,故选B。(2)因为单色光的干涉条纹与单缝和双缝都平行,则应沿竖直方向,分划板中心刻线应对准干涉条纹的中心,故选E、F。根据Δx=λ可知d越小,条纹间距越大,所以对应d1的是E。(3)题图甲对应的读数为2 mm+38×0.02 mm=2.76 mm题图乙对应的读数为11 mm+8×0.02 mm=11.16 mm则条纹间距为Δx= mm=2.80 mm,根据Δx=λ,可计算出λ=5.60×10-7 m。答案:(1)B (2)E F E (3)2.76 mm 11.16 mm 5.60×10-713.解析:(1)根据公式Δx=λ得λ=Δx由题意知Δx= m=1.875×10-3 m又l=1.2 m,d=0.25×10-3 m所以λ=Δx= m≈3.9×10-7 m。(2)根据公式n=,c=λf,v=λ′f得n=所以λ′= m=3.0×10-7 m故增透膜的最小厚度d′=λ′=7.5×10-8 m。答案:(1)3.9×10-7 m (2)7.5×10-8 m14.解析:(1)光在圆弧面上刚好发生全反射,因此有 sin C′=,故C′=60°,由几何关系可知r+30°=C′,因此r=30°,由折射定律有n=,可得sin α=。(2)由几何关系可知O1E=O2E=R,光在E点的反射光线EF平行于AB,则EF=R sin 45°-R sin 30°=,光在透明材料中传播的速度v=c,因此光在透明材料中传播的时间t=。答案:(1) (2)15.解析:(1)由于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频率不变,故λA=nλ1=6×10-7 m,根据PS2-PS1=kλA,得k=3.5,故P点出现暗条纹。(2)对B光由临界角为37°可知,n1=,故λB=n1λ2=5.25×10-7 m,根据PS2-PS1=k1λB,得k1=4,故P点出现亮条纹。答案:(1)暗条纹 (2)亮条纹主题1 思想方法——可逆思想可逆思想是物理教学和学习中的非常重要的思想,即逆着事物发展规律的顺序去分析,对于解决问题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章光的传播中光路是可逆的,也体现了这一思想,当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方向射到介质界面时,必会逆着原来的入射方向反射(或折射)出去。【典例1】 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照射到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经玻璃砖下表面射出后分为a、b两束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B.a、b一定是平行光线C.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D.若增大入射角δ,a光先发生全反射B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中,在玻璃砖上表面发生折射时,a光折射角小,根据折射定律可知,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较大,则a光的频率大,波长小,故A、C错误;玻璃砖上、下表面平行,光线在上表面的折射角等于在下表面的入射角,根据折射定律知,光线在下表面的折射角等于在上表面的入射角,因此下表面的两束折射光都与上表面的入射光平行,故a、b一定是平行光线,故B正确;由光路可逆性原理可知,光一定能从下表面射出,不会发生全反射,故D错误。]主题2 模型构建针对物理情境,构建相应的物理模型,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典例2】 测定折射率是鉴定宝石真假的一种方法。如图所示,ABDEC为某种宝石的截面图,∠ACE=∠BDE=∠CED=90°,现使一束红光以入射角i=60°射到AC边上某点,在CE边中点M发生全反射,并从ED边上N点折射出去,其中CE=4 mm,EN=2 mm,真空中光速c=3×108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宝石的折射率n=B.红光从入射到从N点射出经历的时间为×10-11 sC.调整红光的入射角i,可使光线在ED边上发生全反射D.换成蓝光进行鉴定,光线有可能在ED边上发生全反射B [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设光线在AC边的折射角为r。由几何关系可知∠EMN=r,故tan r===,所以r=30°,该宝石的折射率n==,故A错误;根据光的传播规律可得,红光在该宝石中的传播速度v==×108 m/s,由几何关系可知,红光在该宝石中通过的路程s=PM+MN=4 mm+4 mm=8×10-3 m,可得红光在该宝石中传播的时间t== s=×10-11 s,故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P点的折射角等于在ED边上的入射角,根据光路可逆性原理可知,光线一定不会在ED边上发生全反射,且在ED边的折射角等于入射角i,故C、D错误。]主题3 光学仪器对光路的影响项目 平行玻璃砖 三棱镜 圆柱体(球)结构 光学面平行的玻璃砖 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棱镜 横截面是圆对光 的作 用 通过平行玻璃砖的光不改变传播方向,但是发生侧移 通过三棱镜的光经两次折射后,出射光向棱镜底面偏折 圆界面的法线是过圆心的直线,经过两次折射后,出射光向圆心偏折应用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全反射棱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典例3】 某透明均匀介质的横截面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BC与半圆的直径重合,∠ACB=30°,半圆的半径为R,一束光线从E点射入介质,其延长线过半圆形的圆心O,且E、O两点距离为R,已知光线在E点的折射角为30°。(1)介质折射率为多少?(2)与射入介质前相比,光线射出介质后的偏转角是多少?(3)已知光速为c,求光在介质中传播的时间。[解析] (1)画出光路图,如图,由题意可得OE=OC=R则△OEC为等腰三角形,即∠OEC=∠ACB=30°所以入射角θ1=60°,折射角θ2=30°由折射定律有n==。(2)由几何关系可得∠OED=30°,折射光平行于AB的方向由题意可得OE=OD=R则△OED为等腰三角形,可得∠OED=∠ODE=30°由折射定律n==得θ3=60°偏转角度为(60°-30°)-(60°-30°)=0°。(3)v=,又d=R cos 30°×2=R所以t==。[答案] (1) (2)0° (3)章末综合测评(四) 光(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成语、俗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其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A.“一叶障目”说明光能发生衍射现象B.“镜花水月”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C.“海市蜃楼”说明光能发生干涉现象D.“随波逐流”说明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质点将沿波速方向随波迁移B [“一叶障目”说明光沿直线传播,故A错误;“镜花水月”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B正确;“海市蜃楼”说明光能发生折射现象,故C错误;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质点不沿波速方向随波迁移,故D错误。]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激光束照射圆孔和不透明圆板后,分别得到如图所示的衍射图样。据此可以判断出( )A.甲是光线射到圆孔后的衍射图样,乙是光线射到圆板后的衍射图样B.乙是光线射到圆孔后的衍射图样,甲是光线射到圆板后的衍射图样C.甲、乙都是光线射到圆孔后的衍射图样,甲对应的圆孔直径较大D.甲、乙都是光线射到圆板后的衍射图样,乙对应的圆板直径较大A [题图甲图样为明暗相间的圆环,而题图乙图样在阴影的中心有一个亮斑——泊松亮斑,故甲为光线通过圆孔后形成的衍射图样,乙为光线射到不透光的圆板上形成的衍射图样,A正确,B、C、D错误。]3.光纤通信具有传输容量大,保密性好等优点。光导纤维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光从一端进入,从另一端传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芯的折射率应小于外套的折射率B.光在光纤内的波长等于光在空气中的波长C.红光在光纤内的传播速度比紫光大D.以相同入射角从端面入射时,红光在光纤内的传播路程比紫光短C [光在内芯与外套界面发生全反射,由全反射的条件可知,内芯应为光密介质,所以内芯的折射率应大于外套的折射率,A错误;内芯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根据v=可知光在光纤内部的光速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根据v=λf可知,频率不变,光在光纤内的波长小于光在空气中的波长,B错误;根据v=可知,由于红光相对紫光的折射率较小,所以红光在光纤内的传播速度比紫光大,C正确;红光的频率小于紫光,介质相对于红光的折射率较小,红光在介质中的偏折程度较小,由几何关系可知红光在光纤内的传播路程比紫光长,D错误。]4.让烛光照射到一块遮光板上,板上有一个可自由收缩的三角形孔,当此三角形孔缓慢地由大收缩变小直到闭合时,则在孔后的屏上将先后出现(遮住侧面光)( )A.三角形光斑 倒立的烛焰 明暗相间的圆环B.三角形光斑 圆形光斑 倒立的烛焰C.倒立的烛焰 圆形光斑 明暗相间的圆环D.三角形光斑 明暗相间的圆环 倒立的烛焰A [当三角形孔较大时,光几乎沿直线传播,屏上出现一个三角形光斑,随着三角形缓慢地收缩,光斑逐渐变小;当三角形孔小到一定程度时,发生小孔成像现象,屏上会出现倒立的烛焰;继续使三角形孔缓慢收缩,当三角形孔的大小与光波波长相差不多时,可以观察到小孔衍射图样;当孔闭合时,屏上就会一片黑暗。]5.某小区的人造水池中,水下同一位置有a、b两单色光源。从水面上两光源的正上方观察,Ⅰ区域有a光和b光射出,Ⅱ区域只有a光射出(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光比b光更容易发生全反射B.若a光源匀速向下运动,则Ⅱ区域将不再有a光射出C.若b光源匀速向下运动,则Ⅱ区域有可能有b光射出D.两单色光通过相同单缝形成的衍射图像中,a光的条纹比b光条纹窄C [由题分析知,b光在Ⅰ区域边缘发生了全反射,a光在Ⅱ区域边缘发生了全反射,则可知a光的临界角比b光的临界角大,所以b光比a光更容易发生全反射,故A错误;若a光源匀速向下运动,则在同一区域同一点,a光入射角减小,则Ⅱ区域将一定有a光射出,故B错误;若b光源匀速向下运动,则在同一区域同一点,b光入射角减小,当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时,则Ⅱ区域将可能有b光射出,故C正确;由于a光的临界角比b光的临界角大,根据sin C=可知,水对a光的折射率比b光的折射率小,则a光的频率比b光的频率小,由c=λf知,a光的波长比b光的波长长,则两单色光通过相同单缝形成的衍射图像中,a光的条纹比b光条纹宽,故D错误。]6.如图所示是一束由红光和蓝光组成的复色光射入半圆形玻璃砖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OA、OB为复色光,OC为单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C为蓝光B.保持入射光不变,顺时针转动玻璃砖,OC会逐渐消失C.保持入射光不变,逆时针转动玻璃砖,OC会逐渐消失D.若将复色光沿CO射向玻璃砖,有可能不会出现折射光B [反射的特点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的特点是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介质平面两侧,所以OA是入射光,OB是反射光,OC是折射光,因为OC是单色光,所以有一种光在玻璃砖界面发生了全反射,根据全反射的特点sin C=,由于蓝光的折射率大,则蓝光对应的临界角小,则蓝光比红光更容易发生全反射,所以OC为红光,故A错误;保持入射光不变,顺时针转动玻璃砖,入射角变大,逐渐接近红光的临界角,所以OC会逐渐消失,故B正确;保持入射光不变,逆时针转动玻璃砖,入射角变小,越来越小于红光的临界角,所以OC不会消失,故C错误;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若将复色光沿CO射向玻璃砖,一定会出现折射光,故D错误。]7.对于以下的光学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是双缝干涉示意图,若只增大挡板上两个狭缝S1、S2间的距离d,两相邻亮条纹间距离Δx将增大B.图乙是单缝衍射实验现象,若只在狭缝宽度不同情况下,上图对应狭缝较宽C.图丙是用干涉法检测工件表面平整程度示意图以及得到的干涉图样,弯曲的干涉条纹说明被检测的平面在此处是凹陷的D.图丁中的P、Q是偏振片,当P固定不动,缓慢转动Q时,光屏上的光亮度将一明一暗交替变化,此现象表明光波是横波D [根据Δx=λ可知,只增大挡板上两个狭缝的距离,即d变大,相邻两亮条纹间距将减小,故A错误;根据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可知,狭缝越窄,衍射现象越明显,若只在狭缝宽度不同的情况下,题图乙中上图对应狭缝较窄,故B错误;题图丙所示的干涉图样表明被检测平面在此处是凸起的,故C错误;只有横波才能产生偏振现象,因此光的偏振现象表明光是一种横波,故D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每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8.“球鼻艏”是位于远洋轮船船头水面下方的装置,当轮船以设计的标准速度航行时,球鼻艏推起的波与船首推起的波如图所示,两列波的叠加可以大幅度减小水对轮船的阻力。下列现象的物理原理与之相同的是( )A.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折断了B.阳光下的肥皂膜,呈现彩色条纹C.驶近站台的火车,汽笛音调变高D.振动音叉的周围,声音忽高忽低BD [该现象属于波的叠加原理;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折断了是光的折射造成的,与该问题的物理原理不相符;阳光下的肥皂膜呈现彩色条纹,是由于光在薄膜上下表面的反射光叠加造成的干涉现象,与该问题的物理原理相符;驶近站台的火车汽笛音调变高是多普勒效应造成的,与该问题的物理原理不相符;振动音叉的周围声音忽高忽低,是声音的叠加造成的干涉现象,与该问题的物理原理相符。故选BD。]9.如图所示,△OMN为玻璃等腰三棱镜的横截面,a、b两束可见单色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棱镜底面MN(两束光关于OO′对称),在棱镜侧面OM、ON上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玻璃棱镜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B.若保持b光入射点位置不变,将光束b顺时针旋转,则NO面可能有光线射出C.用a、b光在同样的装置做“双缝干涉”实验,a光的条纹间距大D.用a、b光照射同一狭缝,b光衍射现象更明显BC [由题图可知,b光在NO面上发生了全反射,而a光在MO面上没有发生全反射,而入射角相同,说明b光的临界角小于a光的临界角,由sin C=分析得知,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由v=得知,在玻璃棱镜中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的大,A错误;若保持b光入射点位置不变,将光束b顺时针旋转,其入射角减小,当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时,NO面有光线射出,B正确;由于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则a光的频率比b光的低,a光的波长比b光的长,而双缝干涉实验中条纹间距与波长成正比,所以a光的条纹间距大,C正确;波长越长越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a光衍射现象更明显,D错误。]10.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个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玻璃球,频率为ν的细激光束在真空中沿直线BC传播,于玻璃球表面的C点经折射进入玻璃球,并在玻璃球表面的D点又经折射进入真空中,已知∠COD=120°,玻璃球对该激光的折射率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出射光线的频率变小B.改变入射角α的大小,细激光束不可能在玻璃球的内表面发生全反射C.此激光束在玻璃球中传播的时间为t=(c为真空中的光速)D.激光束的入射角为α=45°BC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出射光线的频率不变,故A错误;激光束从C点进入玻璃球时,无论怎样改变入射角,折射角都小于临界角,根据几何知识可知光线在玻璃球内表面的入射角不可能大于临界角,所以不可能发生全反射,故B正确;此激光束在玻璃中的波速为v==,CD间的距离为s=2R sin 60°=R,则激光束在玻璃球中从C到D传播的时间为t==,故C正确;由几何知识得到激光束在C点的折射角r=30°,由n=可得入射角α=60°,故D错误。]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11.(6分)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1)下列给出的实验器材中,本实验需要用到的有________(填选项)。A B C D(2)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入射角不宜太小B.为了测量的准确性,必须选用平行玻璃砖来测量C.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后,可以用铅笔贴着玻璃砖的光学面画出界面D.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做几次实验,然后将几次测量的不同入射角、折射角求平均值,代入公式计算折射率(3)实验中,已画好玻璃砖边界ab、cd后,放置玻璃砖时不小心向下稍平移了一点,如图所示。其他操作正确,则测得玻璃的折射率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解析] (1)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要用图钉固定白纸,使用插针法,所以要用到大头针,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找出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再用刻度尺在白纸上画出光路图,故B、C、D正确。(2)入射角适当大些,折射角也会大些,测量的相对误差会减小,故A正确;用插针法测定折射率时,玻璃砖上下表面不一定要平行,故B错误;为了防止弄脏玻璃砖,不能用铅笔贴着玻璃砖的光学面画出界面,故C错误;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做几次实验,记录几次测量的不同入射角、折射角并求出对应的折射率,再求出多组折射率的平均值以减小误差,故D错误。(3)如图所示,实线表示将玻璃砖向下平移后的光路图,而虚线是作图时所采用的光路图,通过比较发现,入射角和折射角没有变化,则由折射定律可知,该同学测得的折射率将不变。[答案] (1)BCD (2)A (3)不变12.(12分)(1)小萌同学正在用双缝干涉实验仪测量光的波长,在光具座上正确安装好仪器后,他在测量端观察的同时,不断调节仪器的A部件(如照片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使各部件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B.使单缝与双缝相互平行C.使观察到的图样呈现在视野中央(2)若该同学分别用间距d1=0.20 mm和d2=0.25 mm 的双缝来完成实验,你认为在测量头内观察到单色光的干涉条纹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选项),其中对应双缝间距d1的是________(填选项)。A B CD E F(3)某同学使用间距为0.20 mm的双缝进行实验,调节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至100.00 cm,当十字叉丝与第k个亮条纹中心重合时,测量头刻度如图甲所示(已加箭头标注),对应的读数为________,当十字叉丝与第个亮条纹中心重合时,测量头刻度如图乙所示(已加箭头标注),对应的读数为________,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_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 (1)调节仪器的A部件是为了保证单缝与双缝相互平行,故选B。(2)因为单色光的干涉条纹与单缝和双缝都平行,则应沿竖直方向,分划板中心刻线应对准干涉条纹的中心,故选E、F。根据Δx=λ可知d越小,条纹间距越大,所以对应d1的是E。(3)题图甲对应的读数为2 mm+38×0.02 mm=2.76 mm题图乙对应的读数为11 mm+8×0.02 mm=11.16 mm则条纹间距为Δx= mm=2.80 mm,根据Δx=λ,可计算出λ=5.60×10-7 m。[答案] (1)B (2)E F E (3)2.76 mm 11.16 mm 5.60×10-713.(12分)用某一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已知双缝间距离为0.25 mm,在距离双缝为1.2 m处的光屏上,测得5条亮纹间的距离为 7.5 mm。(1)求这种单色光的波长(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若用这种单色光照射到增透膜上,已知增透膜对这种光的折射率为1.3,则增透膜的厚度最小应取多少?[解析] (1)根据公式Δx=λ得λ=Δx由题意知Δx= m=1.875×10-3 m又l=1.2 m,d=0.25×10-3 m所以λ=Δx= m≈3.9×10-7 m。(2)根据公式n=,c=λf,v=λ′f得n=所以λ′== m=3.0×10-7 m故增透膜的最小厚度d′=λ′=7.5×10-8 m。[答案] (1)3.9×10-7 m (2)7.5×10-8 m14.(12分)如图所示,ABCD是某种透明材料的截面,AB面为平面,CD面是半径为R的圆弧面,O1O2为对称轴,一束单色光从O1点斜射到AB面上,折射后照射到圆弧面上的E点,刚好发生全反射,∠O1O2E=30°,DO2⊥CO2,透明材料对单色光的折射率为,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c,求:(1)单色光在AB面上入射角α的正弦值;(2)光在透明材料中传播的时间(不考虑光在BC面上的反射)。(结果可以用根号表示)[解析] (1)光在圆弧面上刚好发生全反射,因此有 sin C′==,故C′=60°,由几何关系可知r+30°=C′,因此r=30°,由折射定律有n=,可得sin α=。(2)由几何关系可知O1E=O2E=R,光在E点的反射光线EF平行于AB,则EF=R sin 45°-R sin 30°=,光在透明材料中传播的速度v==c,因此光在透明材料中传播的时间t==。[答案] (1) (2)15.(12分)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S1、S2为双缝,P是光屏上的一点,已知P到S1、S2的距离之差为 2.1 μm, 现分别用A、B两束单色光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1)若A光在折射率为n=1.5的介质中波长为4×10-7 m,则P点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2)若B光在某介质中的波长为3.15×10-7 m,当B光从这种介质射向空气时,临界角为37°,则P点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sin 37°=0.6)[解析] (1)由于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频率不变,故λA=nλ1=6×10-7 m,根据PS2-PS1=kλA,得k=3.5,故P点出现暗条纹。(2)对B光由临界角为37°可知,n1==,故λB=n1λ2=5.25×10-7 m,根据PS2-PS1=k1λB,得k1=4,故P点出现亮条纹。[答案] (1)暗条纹 (2)亮条纹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主题1 思想方法——可逆思想可逆思想是物理教学和学习中的非常重要的思想,即逆着事物发展规律的顺序去分析,对于解决问题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章光的传播中光路是可逆的,也体现了这一思想,当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方向射到介质界面时,必会逆着原来的入射方向反射(或折射)出去。【典例1】 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照射到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经玻璃砖下表面射出后分为a、b两束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B.a、b一定是平行光线C.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D.若增大入射角δ,a光先发生全反射[听课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题2 模型构建针对物理情境,构建相应的物理模型,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典例2】 测定折射率是鉴定宝石真假的一种方法。如图所示,ABDEC为某种宝石的截面图,∠ACE=∠BDE=∠CED=90°,现使一束红光以入射角i=60°射到AC边上某点,在CE边中点M发生全反射,并从ED边上N点折射出去,其中CE=4 mm,EN=2 mm,真空中光速c=3×108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宝石的折射率n=B.红光从入射到从N点射出经历的时间为×10-11 sC.调整红光的入射角i,可使光线在ED边上发生全反射D.换成蓝光进行鉴定,光线有可能在ED边上发生全反射[听课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题3 光学仪器对光路的影响项目 平行玻璃砖 三棱镜 圆柱体(球)结构 光学面平行的玻璃砖 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棱镜 横截面是圆对光 的作 用 通过平行玻璃砖的光不改变传播方向,但是发生侧移 通过三棱镜的光经两次折射后,出射光向棱镜底面偏折 圆界面的法线是过圆心的直线,经过两次折射后,出射光向圆心偏折应用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全反射棱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典例3】 某透明均匀介质的横截面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BC与半圆的直径重合,∠ACB=30°,半圆的半径为R,一束光线从E点射入介质,其延长线过半圆形的圆心O,且E、O两点距离为R,已知光线在E点的折射角为30°。(1)介质折射率为多少?(2)与射入介质前相比,光线射出介质后的偏转角是多少?(3)已知光速为c,求光在介质中传播的时间。[听课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章末综合测评(四) 光(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成语、俗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其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A.“一叶障目”说明光能发生衍射现象B.“镜花水月”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C.“海市蜃楼”说明光能发生干涉现象D.“随波逐流”说明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质点将沿波速方向随波迁移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激光束照射圆孔和不透明圆板后,分别得到如图所示的衍射图样。据此可以判断出( )A.甲是光线射到圆孔后的衍射图样,乙是光线射到圆板后的衍射图样B.乙是光线射到圆孔后的衍射图样,甲是光线射到圆板后的衍射图样C.甲、乙都是光线射到圆孔后的衍射图样,甲对应的圆孔直径较大D.甲、乙都是光线射到圆板后的衍射图样,乙对应的圆板直径较大3.光纤通信具有传输容量大,保密性好等优点。光导纤维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光从一端进入,从另一端传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芯的折射率应小于外套的折射率B.光在光纤内的波长等于光在空气中的波长C.红光在光纤内的传播速度比紫光大D.以相同入射角从端面入射时,红光在光纤内的传播路程比紫光短4.让烛光照射到一块遮光板上,板上有一个可自由收缩的三角形孔,当此三角形孔缓慢地由大收缩变小直到闭合时,则在孔后的屏上将先后出现(遮住侧面光)( )A.三角形光斑 倒立的烛焰 明暗相间的圆环B.三角形光斑 圆形光斑 倒立的烛焰C.倒立的烛焰 圆形光斑 明暗相间的圆环D.三角形光斑 明暗相间的圆环 倒立的烛焰5.某小区的人造水池中,水下同一位置有a、b两单色光源。从水面上两光源的正上方观察,Ⅰ区域有a光和b光射出,Ⅱ区域只有a光射出(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光比b光更容易发生全反射B.若a光源匀速向下运动,则Ⅱ区域将不再有a光射出C.若b光源匀速向下运动,则Ⅱ区域有可能有b光射出D.两单色光通过相同单缝形成的衍射图像中,a光的条纹比b光条纹窄6.如图所示是一束由红光和蓝光组成的复色光射入半圆形玻璃砖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OA、OB为复色光,OC为单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C为蓝光B.保持入射光不变,顺时针转动玻璃砖,OC会逐渐消失C.保持入射光不变,逆时针转动玻璃砖,OC会逐渐消失D.若将复色光沿CO射向玻璃砖,有可能不会出现折射光7.对于以下的光学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是双缝干涉示意图,若只增大挡板上两个狭缝S1、S2间的距离d,两相邻亮条纹间距离Δx将增大B.图乙是单缝衍射实验现象,若只在狭缝宽度不同情况下,上图对应狭缝较宽C.图丙是用干涉法检测工件表面平整程度示意图以及得到的干涉图样,弯曲的干涉条纹说明被检测的平面在此处是凹陷的D.图丁中的P、Q是偏振片,当P固定不动,缓慢转动Q时,光屏上的光亮度将一明一暗交替变化,此现象表明光波是横波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每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8.“球鼻艏”是位于远洋轮船船头水面下方的装置,当轮船以设计的标准速度航行时,球鼻艏推起的波与船首推起的波如图所示,两列波的叠加可以大幅度减小水对轮船的阻力。下列现象的物理原理与之相同的是( )A.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折断了B.阳光下的肥皂膜,呈现彩色条纹C.驶近站台的火车,汽笛音调变高D.振动音叉的周围,声音忽高忽低9.如图所示,△OMN为玻璃等腰三棱镜的横截面,a、b两束可见单色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棱镜底面MN(两束光关于OO′对称),在棱镜侧面OM、ON上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玻璃棱镜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B.若保持b光入射点位置不变,将光束b顺时针旋转,则NO面可能有光线射出C.用a、b光在同样的装置做“双缝干涉”实验,a光的条纹间距大D.用a、b光照射同一狭缝,b光衍射现象更明显10.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个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玻璃球,频率为ν的细激光束在真空中沿直线BC传播,于玻璃球表面的C点经折射进入玻璃球,并在玻璃球表面的D点又经折射进入真空中,已知∠COD=120°,玻璃球对该激光的折射率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出射光线的频率变小B.改变入射角α的大小,细激光束不可能在玻璃球的内表面发生全反射C.此激光束在玻璃球中传播的时间为t=(c为真空中的光速)D.激光束的入射角为α=45°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11.(6分)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1)下列给出的实验器材中,本实验需要用到的有________(填选项)。A B C D(2)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入射角不宜太小B.为了测量的准确性,必须选用平行玻璃砖来测量C.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后,可以用铅笔贴着玻璃砖的光学面画出界面D.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做几次实验,然后将几次测量的不同入射角、折射角求平均值,代入公式计算折射率(3)实验中,已画好玻璃砖边界ab、cd后,放置玻璃砖时不小心向下稍平移了一点,如图所示。其他操作正确,则测得玻璃的折射率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2.(12分)(1)小萌同学正在用双缝干涉实验仪测量光的波长,在光具座上正确安装好仪器后,他在测量端观察的同时,不断调节仪器的A部件(如照片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使各部件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B.使单缝与双缝相互平行C.使观察到的图样呈现在视野中央(2)若该同学分别用间距d1=0.20 mm和d2=0.25 mm 的双缝来完成实验,你认为在测量头内观察到单色光的干涉条纹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选项),其中对应双缝间距d1的是________(填选项)。A B CD E F(3)某同学使用间距为0.20 mm的双缝进行实验,调节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至100.00 cm,当十字叉丝与第k个亮条纹中心重合时,测量头刻度如图甲所示(已加箭头标注),对应的读数为________,当十字叉丝与第个亮条纹中心重合时,测量头刻度如图乙所示(已加箭头标注),对应的读数为________,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_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3.(12分)用某一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已知双缝间距离为0.25 mm,在距离双缝为1.2 m处的光屏上,测得5条亮纹间的距离为 7.5 mm。(1)求这种单色光的波长(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若用这种单色光照射到增透膜上,已知增透膜对这种光的折射率为1.3,则增透膜的厚度最小应取多少?14.(12分)如图所示,ABCD是某种透明材料的截面,AB面为平面,CD面是半径为R的圆弧面,O1O2为对称轴,一束单色光从O1点斜射到AB面上,折射后照射到圆弧面上的E点,刚好发生全反射,∠O1O2E=30°,DO2⊥CO2,透明材料对单色光的折射率为,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c,求:(1)单色光在AB面上入射角α的正弦值;(2)光在透明材料中传播的时间(不考虑光在BC面上的反射)。(结果可以用根号表示)15.(12分)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S1、S2为双缝,P是光屏上的一点,已知P到S1、S2的距离之差为 2.1 μm, 现分别用A、B两束单色光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1)若A光在折射率为n=1.5的介质中波长为4×10-7 m,则P点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2)若B光在某介质中的波长为3.15×10-7 m,当B光从这种介质射向空气时,临界角为37°,则P点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sin 37°=0.6)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3张PPT)第四章 光章末综合提升巩固层·知识整合提升层·主题探究主题1 思想方法——可逆思想可逆思想是物理教学和学习中的非常重要的思想,即逆着事物发展规律的顺序去分析,对于解决问题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章光的传播中光路是可逆的,也体现了这一思想,当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方向射到介质界面时,必会逆着原来的入射方向反射(或折射)出去。【典例1】 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照射到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经玻璃砖下表面射出后分为a、b两束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B.a、b一定是平行光线C.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D.若增大入射角δ,a光先发生全反射√章末综合提升巩固层提升层章末综合测评B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中,在玻璃砖上表面发生折射时,a光折射角小,根据折射定律可知,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较大,则a光的频率大,波长小,故A、C错误;玻璃砖上、下表面平行,光线在上表面的折射角等于在下表面的入射角,根据折射定律知,光线在下表面的折射角等于在上表面的入射角,因此下表面的两束折射光都与上表面的入射光平行,故a、b一定是平行光线,故B正确;由光路可逆性原理可知,光一定能从下表面射出,不会发生全反射,故D错误。]主题2 模型构建针对物理情境,构建相应的物理模型,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章末综合提升巩固层提升层章末综合测评√章末综合提升巩固层提升层章末综合测评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P点的折射角等于在ED边上的入射角,根据光路可逆性原理可知,光线一定不会在ED边上发生全反射,且在ED边的折射角等于入射角i,故C、D错误。]主题3 光学仪器对光路的影响项目 平行玻璃砖 三棱镜 圆柱体(球)结构 光学面平行的玻璃砖 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棱镜 横截面是圆章末综合提升巩固层提升层章末综合测评项目 平行玻璃砖 三棱镜 圆柱体(球)对光的作用 通过平行玻璃砖的光不改变传播方向,但是发生侧移 通过三棱镜的光经两次折射后,出射光向棱镜底面偏折 圆界面的法线是过圆心的直线,经过两次折射后,出射光向圆心偏折应用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全反射棱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章末综合提升巩固层提升层章末综合测评【典例3】 某透明均匀介质的横截面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BC与半圆的直径重合,∠ACB=30°,半圆的半径为R,一束光线从E点射入介质,其延长线过半圆形的圆心O,且E、O两点距离为R,已知光线在E点的折射角为30°。(1)介质折射率为多少?(2)与射入介质前相比,光线射出介质后的偏转角是多少?(3)已知光速为c,求光在介质中传播的时间。章末综合提升巩固层提升层章末综合测评√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成语、俗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其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A.“一叶障目”说明光能发生衍射现象B.“镜花水月”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C.“海市蜃楼”说明光能发生干涉现象D.“随波逐流”说明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质点将沿波速方向随波迁移章末综合测评(四) 光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B [“一叶障目”说明光沿直线传播,故A错误;“镜花水月”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B正确;“海市蜃楼”说明光能发生折射现象,故C错误;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质点不沿波速方向随波迁移,故D错误。]√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激光束照射圆孔和不透明圆板后,分别得到如图所示的衍射图样。据此可以判断出( )A.甲是光线射到圆孔后的衍射图样,乙是光线射到圆板后的衍射图样B.乙是光线射到圆孔后的衍射图样,甲是光线射到圆板后的衍射图样C.甲、乙都是光线射到圆孔后的衍射图样,甲对应的圆孔直径较大D.甲、乙都是光线射到圆板后的衍射图样,乙对应的圆板直径较大A [题图甲图样为明暗相间的圆环,而题图乙图样在阴影的中心有一个亮斑——泊松亮斑,故甲为光线通过圆孔后形成的衍射图样,乙为光线射到不透光的圆板上形成的衍射图样,A正确,B、C、D错误。]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3.光纤通信具有传输容量大,保密性好等优点。光导纤维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光从一端进入,从另一端传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芯的折射率应小于外套的折射率B.光在光纤内的波长等于光在空气中的波长C.红光在光纤内的传播速度比紫光大D.以相同入射角从端面入射时,红光在光纤内的传播路程比紫光短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4.让烛光照射到一块遮光板上,板上有一个可自由收缩的三角形孔,当此三角形孔缓慢地由大收缩变小直到闭合时,则在孔后的屏上将先后出现(遮住侧面光)( )A.三角形光斑 倒立的烛焰 明暗相间的圆环B.三角形光斑 圆形光斑 倒立的烛焰C.倒立的烛焰 圆形光斑 明暗相间的圆环D.三角形光斑 明暗相间的圆环 倒立的烛焰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A [当三角形孔较大时,光几乎沿直线传播,屏上出现一个三角形光斑,随着三角形缓慢地收缩,光斑逐渐变小;当三角形孔小到一定程度时,发生小孔成像现象,屏上会出现倒立的烛焰;继续使三角形孔缓慢收缩,当三角形孔的大小与光波波长相差不多时,可以观察到小孔衍射图样;当孔闭合时,屏上就会一片黑暗。]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5.某小区的人造水池中,水下同一位置有a、b两单色光源。从水面上两光源的正上方观察,Ⅰ区域有a光和b光射出,Ⅱ区域只有a光射出(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光比b光更容易发生全反射B.若a光源匀速向下运动,则Ⅱ区域将不再有a光射出C.若b光源匀速向下运动,则Ⅱ区域有可能有b光射出D.两单色光通过相同单缝形成的衍射图像中,a光的条纹比b光条纹窄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6.如图所示是一束由红光和蓝光组成的复色光射入半圆形玻璃砖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OA、OB为复色光,OC为单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C为蓝光B.保持入射光不变,顺时针转动玻璃砖,OC会逐渐消失C.保持入射光不变,逆时针转动玻璃砖,OC会逐渐消失D.若将复色光沿CO射向玻璃砖,有可能不会出现折射光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7.对于以下的光学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A.图甲是双缝干涉示意图,若只增大挡板上两个狭缝S1、S2间的距离d,两相邻亮条纹间距离Δx将增大B.图乙是单缝衍射实验现象,若只在狭缝宽度不同情况下,上图对应狭缝较宽C.图丙是用干涉法检测工件表面平整程度示意图以及得到的干涉图样,弯曲的干涉条纹说明被检测的平面在此处是凹陷的D.图丁中的P、Q是偏振片,当P固定不动,缓慢转动Q时,光屏上的光亮度将一明一暗交替变化,此现象表明光波是横波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每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8.“球鼻艏”是位于远洋轮船船头水面下方的装置,当轮船以设计的标准速度航行时,球鼻艏推起的波与船首推起的波如图所示,两列波的叠加可以大幅度减小水对轮船的阻力。下列现象的物理原理与之相同的是( )A.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折断了B.阳光下的肥皂膜,呈现彩色条纹C.驶近站台的火车,汽笛音调变高D.振动音叉的周围,声音忽高忽低√BD [该现象属于波的叠加原理;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折断了是光的折射造成的,与该问题的物理原理不相符;阳光下的肥皂膜呈现彩色条纹,是由于光在薄膜上下表面的反射光叠加造成的干涉现象,与该问题的物理原理相符;驶近站台的火车汽笛音调变高是多普勒效应造成的,与该问题的物理原理不相符;振动音叉的周围声音忽高忽低,是声音的叠加造成的干涉现象,与该问题的物理原理相符。故选BD。]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9.如图所示,△OMN为玻璃等腰三棱镜的横截面,a、b两束可见单色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棱镜底面MN(两束光关于OO′对称),在棱镜侧面OM、ON上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玻璃棱镜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B.若保持b光入射点位置不变,将光束b顺时针旋转,则NO面可能有光线射出C.用a、b光在同样的装置做“双缝干涉”实验,a光的条纹间距大D.用a、b光照射同一狭缝,b光衍射现象更明显√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11.(6分)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1)下列给出的实验器材中,本实验需要用到的有_______(填选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A B C DBCD (2)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入射角不宜太小B.为了测量的准确性,必须选用平行玻璃砖来测量C.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后,可以用铅笔贴着玻璃砖的光学面画出界面D.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做几次实验,然后将几次测量的不同入射角、折射角求平均值,代入公式计算折射率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A (3)实验中,已画好玻璃砖边界ab、cd后,放置玻璃砖时不小心向下稍平移了一点,如图所示。其他操作正确,则测得玻璃的折射率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不变[解析] (1)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要用图钉固定白纸,使用插针法,所以要用到大头针,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找出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再用刻度尺在白纸上画出光路图,故B、C、D正确。(2)入射角适当大些,折射角也会大些,测量的相对误差会减小,故A正确;用插针法测定折射率时,玻璃砖上下表面不一定要平行,故B错误;为了防止弄脏玻璃砖,不能用铅笔贴着玻璃砖的光学面画出界面,故C错误;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做几次实验,记录几次测量的不同入射角、折射角并求出对应的折射率,再求出多组折射率的平均值以减小误差,故D错误。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3)如图所示,实线表示将玻璃砖向下平移后的光路图,而虚线是作图时所采用的光路图,通过比较发现,入射角和折射角没有变化,则由折射定律可知,该同学测得的折射率将不变。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2.(12分)(1)小萌同学正在用双缝干涉实验仪测量光的波长,在光具座上正确安装好仪器后,他在测量端观察的同时,不断调节仪器的A部件(如照片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使各部件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B.使单缝与双缝相互平行C.使观察到的图样呈现在视野中央B (2)若该同学分别用间距d1=0.20 mm和d2=0.25 mm 的双缝来完成实验,你认为在测量头内观察到单色光的干涉条纹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选项),其中对应双缝间距d1的是________(填选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A B CD E FE F E 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2.76 mm 11.16 mm 5.60×10-7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3.(12分)用某一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已知双缝间距离为0.25 mm,在距离双缝为1.2 m处的光屏上,测得5条亮纹间的距离为7.5 mm。(1)求这种单色光的波长(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若用这种单色光照射到增透膜上,已知增透膜对这种光的折射率为1.3,则增透膜的厚度最小应取多少?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答案] (1)3.9×10-7 m (2)7.5×10-8 m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5.(12分)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S1、S2为双缝,P是光屏上的一点,已知P到S1、S2的距离之差为2.1 μm,现分别用A、B两束单色光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若A光在折射率为n=1.5的介质中波长为4×10-7 m,则P点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2)若B光在某介质中的波长为3.15×10-7 m,当B光从这种介质射向空气时,临界角为37°,则P点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sin 37°=0.6)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答案] (1)暗条纹 (2)亮条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光章末综合提升学案.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光章末综合提升学案(学生用).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光章末综合提升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光章末综合测评卷4.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光章末综合测评卷4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