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复习知识框架 (第一第二单元)课件(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必修三复习知识框架 (第一第二单元)课件(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政前必看
过知识:
课本(笔记+探究分享+相关链接+专家点评+名人名言+综合探究)+提纲+框架(有粗有细、读厚读薄)
秒易考:
必备知识清单(精华)!+易错易混判断(不踩坑)!
不纠结:
生长单+作业本(错题+难题)
政治考场秘籍
一、选择题
1、细读题,慢做题,选择题的题干和选项都逐字逐句的读完在做选择,首选排除法,尤其要注意绝对性词语。
2、模棱两可的,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带入到题中括号位置仔细研读(不明白的,先跳过,不因几道题而耽误整体的答题时间)
3、选择题做完后涂卡,涂卡时尽量不擦改,有时会影响最终成绩,题号对应正确,每涂五个检查一遍。
二、材料分析题
1.先看问题,心中有数,再审材料,结合知识点,只要和材料有关的知识点都可以作为备选答案作答。(不可纯抄材料)
2.审清问题,答题规范,尽量不要勾划,分条作答,一问里面如果有两个问题要写清题号,答题前看清答题卡上的答题位置,不要错答,串答。不允许有空题现象!(政治大题答一行,总体成绩准得凉。原因就是为什么,影响意义有利于。评析先说对与错,启示就是如何做,做法分清我与国。)
3.有疑问的题先不要答,防止后期修改而影响答题。
模块体系
党的领导
根本保障
依法治国
法律保障
人民当家作主
根本保障
为什么当家作主
怎么当家作主
制度保障
为什么领导
怎么领导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总目标+原则
三位一体建设
四个基本要求
国体决定
一根本
三基本
历史传承
法治理论
为什么全面依法治国
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本质特征
基本方式
三者有机统一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考情分析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2023浙江卷(T14)、2022北京卷(T1)、海南2022卷(T6)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2023辽宁卷(T6)、2023全国新课标卷(T16)
人民民主专政 2022海南卷(T7)、2022江苏卷(T16主观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23全国新课标卷(T17主观题)、2023湖北卷(T9)、2023浙江卷(T15)2022山东卷(T6)、2022海南卷(T8)
我国的政党制度 2022海南卷(T9)
基层民主 2023山东卷(T5)、2023浙江卷(T6)、2023湖北卷(T18主观题)、2022山东卷(T5)、2022海南卷(T10)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022辽宁卷(T6)
法治中国建设 2023山东卷(T16主观题)、2023新课标卷(T38)、2022山东卷(T16主观题)、2022辽宁卷(T1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023山东卷(T6)、2023湖北卷(T8)、2023浙江(T11)2023全国乙卷(T39主观题)、2022海南卷(T25主观题)、2022山东卷(T16主观题)
构架体系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坚持党的领导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①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②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
③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意义
④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新时代的含义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立场、执政理念(为什么(人民)、怎么做?)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①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②重要法宝;③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两大历史任务
②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③各种建国方案
④中国共产党奋战28年的成就
①党的地位、领导内容
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措施和意义)
①为什么全面从严治党
②如何加强党的建设
③背诵并理解党的三种执政方式
高一政治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一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近代中国
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基本国情
2.主要矛盾(两对)
3.历史任务(两大)
1.三种建国方案(唯一正确选择)
2.中国共产党诞生(初心和使命、意义)
注意三者关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第一课 第二框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的探索
中共贡献的意义与价值
改革开放的目的实质
中国共产党的贡献
新时代重要标志:主要矛盾的变化
新时代的内涵
新时代的意义(3个意味着)
中国共产党的新作为
党的性质和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党的执政理念
先锋队性质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性质宗旨、人民地位
坚持宗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基本路线
立场:人民立场
奋斗目标、出发点、落脚点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第一框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为什么、如何)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含义、原因、不同时期的表现)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第二课 第二框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个小标题
坚持党的领导
为什么:党的领导地位、意义、性质、宗旨
内涵: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为什么
怎么做
①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②领导中特事业的核心力量,一切工作都要坚持党的领导
必由之路
关键
集中统一领导
凝心铸魂
领导制度体系
干部队伍
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一框 坚持党的领导
p25
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科学执政
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
原因(必要性、重要性、总结)
如何做(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纵深发展)
关系
目的
内涵、要求
第三课 第二框 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
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
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体系建构
决定
制度保障:
“1根本”
“3基本”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本质
全过程人民民主p40
国家职能 p34
人大的职能、人大代表的职权48-49、义务
人代制度的基本功能、优势、有机统一
政党制度内容、政协性质职能作用、协商民主作用
三方针关系、团结繁荣意义、自治
基层民主实践活动5个、意义p6769
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一框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的国体
是什么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意义
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全过程人民民主
特点
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
坚持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工人农民阶级特点
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民主是党和人民始终坚持的重要理念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最广泛: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
最真实:制度程序、参与实践
最管用: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民主、集中、党、国家、人民同心同向
第四课 第二框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
含义
民主的意义(原因)
专政的意义(原因)
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国家职能
对内
对外
维护国家稳定
促进社会发展(5个建设)
防御外来侵略
保卫国家安全
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
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性质
地位
职权
常设机关
产生
地位
职权
义务
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第五课 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功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
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动员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总结:有机统一
总起句
P51第一段
P51第二段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一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地位与民主党派性质
基本内容
优越性
基本方针(16字)
首要前提与根本保证
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地位
根本活动准则
性质
主题
职能
作用与新时代的要求
新型的政党关系、政党制度形式(创新性)
民主党派和共产党的关系
——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团结和民主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第六课 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我国民族格局最重要特点
中央与地方关系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的民族方针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意义)
各民族共同繁荣(意义)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多元一体
民族的知识
含义
为什么坚持(P61必要性+P63第1段重要性作用)
如何坚持(P63第二段)
关系
自治地方
自治机关自治权
前提基础
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六课 第三框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含义
组织
村委会与居委会
作用任务
成员产生方式
自治内容
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P67+P69
基层民主实践活动
民主协商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不是国家机关
民主选举
第一课 第一框 除第一课,只看 P8 T1515题,其他各课问答题都要看
第二课 第一框 P11 T15
第二框 P15T14T15 党员模范作用要会列举(参考14(2)和15)
第三课 第一框 P19 T14(1) T15(1)(2) 学习建议类题型
第二框 P23 T14 T15(1)
迪斯科 第一框 P27 T14 T15(1)(2)(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典题目、包括列举题)
第二框 P31 T14 T15(1)(撤侨题考职能的典题)
第五课 第一框 P35 T13 T14 T15(2)(人大代表的典题、包括写演讲提纲)
第二框 P39 T14(1)(2) (写活动设计题:走访,展览等) T15(1)(2)
第六课 第一框 P44 T14(1)(2)(包括写建议题)
T15(2)(应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典题)
第二框 P48 T14(1)(2) T15(1)(2)
第三框 P53 T14(2) T15(基层民主管理的建议类典题)
大题复习建议:看作业本中的问答题,自习看参考答案
角度 知识要点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1)以人民为中心:性质/宗旨(要求)/立场/执政理念(要求)/奋斗目标/初心和使命;
(2)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指导思想与时俱进/重要法宝/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为什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1)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一课历史依据)
(2)党有自身的先进性;(第二课理论依据)
(3)党的地位;
(4)党的重要性;
(5)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P113)
如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1)最高原则;(2)根本遵循;(3)制度保障;
(4)加强党的自身建设:(5)全面从严治党
如何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1)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2)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如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1)总要求;
(2)具体要求。
角度 知识要点
人民/国家 我国国体、本质、内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点/
民主和专政的意义/国家职能;
人大代表 产生/性质/职权/义务;
人大 性质/地位/职权;
人大制度 含义/主要功能/地位及原因/优势;
民主党派/政协/政党制度 (1)民主党派:性质;
(2)政协:性质/组成/主题/职能;
(3)政党制度:主要内容/特点及优势/协商民主的地位;
村委会/ 居委会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含义/基层民主的意义/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民族 方针/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地位作用、如何坚持与完善;
宗教 我国宗教方针与政策;
运用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国体)的知识分析材料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材料分析
(2)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有时要结合材料展开)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材料分析
(3)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专政职能.(结合打击犯罪材料)---结合材料分析意义。比如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等。
(4)国家履行职能。(结合材料分析是什么职能)我国的国家职能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
拓展延伸
如何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国家角度:
①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巩固民族关系提供政治保证;
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③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坚持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④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其它:(1)国家政策扶持、发达地区对口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
(2)人大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为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3)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切实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统筹区域发展。
(4)政协: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为民族地区发展建言献策。
公民角度: ① 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②应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热点聚焦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元化社会治理与乡村治理格局的措施
(党治+自治+政治+法治+德治+智治+共治)
★坚持党的领导:党中央总揽全局和协调各方、地方党组织战斗堡垒。
★基层群众自治+依法治国+文化引领(核心价值观+道德建设)
★协商民主:加强基层协商,创新协商方式,发挥好协商议事会的作用。
★发挥党委、政府、社会组织、自治组织的作用,形成治理合力。
★政府要处理好与自治组织的关系。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赋能基层治理,创新治理手段,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能,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