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课件(共28张PPT)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课件(共28张PPT)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7.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灭绝的概念
议题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是什么
议题二
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为什么
议题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怎么办
7.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总议题:“按键伤人”何时了,依法治国出妙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01
议一议:
1.你有没有遭到过网络暴力,有没有对别人实施过网络暴力?
2.说说发生网络暴力的原因?
3.想想如何给网络暴力按下 “删除键”?
你言我语话“网暴”
网络暴力社会危害
对网络暴力说NO
青少年遭遇暴力辱骂信息的最主要场景是社交软件,为68.48%;其次是网络社区,比例为55.30%;而在短视频和新闻及留言上遇到暴力辱骂信息的比例分别为30.66%和30.16%。
网络暴力产生根源
对网络暴力说NO
参与者每个人都可以隐瞒或编造自己的身份,这使得现实生活中本该遵守的规范和约束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
网络的虚拟性
网络的商业性运作,对网络暴力事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追求点击率,网络媒体一向着力于策划议题,越有争议性越有“创意”,恶意进行网络媒体炒作。
网络的商业化运作
年轻网民暴行之所以会在网络上彰显,被商家利用,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社会当中民众自由表达渠道的缺失。从这些网络暴民身上,我们很容易看到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的缺失。
意识的缺失
1.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体系
法治国家
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
名词点击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在内的社会规范体系。
法律规范体系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法律实施体系
党内监督
国家机关监督
民主监督
司法监督
群众监督
舆论监督
法治监督体系
政治保障
组织保障
法治队伍
物质经费
制度保障
法治保障体系
党章、准则、条例。各领域各层级党内法规制度
党内法规体系
2.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
重要性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必要性
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
(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2) 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0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镜头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网络暴力say no”的坚实保障
“做这项工作不容易,但再难也要做。”肩负历史重任,立于时代潮头,习近平总书记对依法加强互联网治理进行着深邃思考。总书记多次强调,“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空间法治建设,鲜明指出“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大家都应该遵守法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原因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要求
1、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
2、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
政治保证、首要原则
全 面 依 法 治 国 对 不 同 主 体 的 要 求 中国共产党 依法执政,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立法机关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行政机关 依法行政
监察委员会 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 司法机关 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社会和公民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知识拓展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镜头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网络暴力say no”的力量源泉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充分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见的权利,坚决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构建网络空间良好秩序,营造安全、公平、健康、文明、清朗的网络空间。”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力量源泉
原因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要求
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镜头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网络暴力say no”的价值追求
网络空间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互联网成为普法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有专家表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树立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培育全社会的法治信仰,这个要求既适用于“线下”,也适用于“线上”。因此,网络普法的重要性、紧迫性不言而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原因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要求
①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②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价值追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镜头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网络暴力say no”的精神支撑
“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网络空间容易出现表达情绪化、偏激化等现象,对于网络空间治理,德治不可或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网络生态。”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原因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要求
①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②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精神支撑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镜头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网络暴力say no”的实践基础
“中国的网络法治建设立足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网民数量最多的基本国情,针对中国网民规模巨大、企业平台众多、产品业态丰富的实际情况,适应法律主体多元、法律关系多样、法律适用场景多变的特点,坚持处理好发展和安全、自由和秩序、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深入研究网络法治前沿性、全局性重大问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制约互联网发展的瓶颈问题,找出互联网健康发展的中国答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原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要求
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实践基础
课堂小结
全面依法治国
的总目标与原则
总目标
原则
(重点)
必要性、重要性(为什么)
是什么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要求(怎样)
随堂练习
03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早前就有《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提出“抓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年3月16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更指出,中国应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大势,立足中国互联网发展实践,将网络法治建设融入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曹淑敏表示:“我们将依法治网作为基础性手段,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网络法治建设各方面,立足中国互联网发展实践,处理好发展和安全、自由和秩序、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制约互联网发展的问题。”白皮书的发表为网民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依法享受权利,依法履行职责和义务提供了法律指导和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中的“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知识,谈谈新时代我国推进网络法治建设如何体现全面依法治国原则的?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分议题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请你结合本课所学为减少网络暴力的发生写一篇倡议书
要求:格式正确;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具有号召性;150字左右
减少网络暴力我行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