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全民守法 课件(1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4 全民守法 课件(19张PPT)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全民守法
第九课 第四框
shouff
———以网络募捐为例
问题来了,当捐赠人未如实履行捐赠协议时,
受捐人该不该讨要捐款?
中国矿业大学“90后”校友吴幽因未履行1100万元的捐赠承诺,被母校基金会告上法庭,成为失信被执行人。据中国矿业大学官网显示,2019年4月10日,中国矿业大学2008级校友吴幽曾出席捐赠仪式. 1100万元捐赠未兑现。
那么,高校起诉校友合理吗?
shouff
议题一
受捐人该不该讨要捐款?
shouff
20230120
23230107
议学提示
受捐人该不该讨要捐款?为什么?
应该讨要捐款;
这既是受捐人的权力,又是捐赠人应该履行的义务;《公益事业捐赠法》第十二条规定:捐赠人应当依法履行捐赠协议,按照捐赠协议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将捐赠财产转移给受赠人。
如果人人主动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若不了了之,易引人效仿,会使诈捐等歪门邪道大行其道,甚至可能导致人人不遵守法律义务,人人无法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会造成社会成员普遍不尊重和信仰法律的不良影响。
依法行使权力
全民守法
20230120
23230107
议学提示
据此谈谈你对全民守法的理解。
shouff
依法履行义务
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法治中国建设


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shouff
全民守法的
内涵和意义
全民守法的内涵
全民普遍尊重和信仰社会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2. 全民守法的意义
推动全民守法,有利于建设法治中国
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此类捐赠事件其实层出不穷,比如说深圳罗尔事件、上市公司监事蒋受廉事件、德云社相声演员吴鹤臣事件等等。
那么如何规避此类诈捐行为?以还公益事业一片晴朗!
议题二
如何规避网络诈捐行为?
shouff
20230120
23230107
议学提示
如何规避网络诈捐行为?
这给我们推进全民守法有何启示?
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网络募捐体制机制,加强对相关网络平台的监督,普及相关慈善法律知识,加强警示教育,当好网络募捐‘守门员’,
捐赠者和受捐人把好自身关。不践踏道德底线,依法诚信筹款与捐款,让善款“有来有去”。
每位社会成员自觉监督线上与线下募捐行为,敢于对违法行为说“不”!
人人自觉尊法、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通过普法与警示教育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通过把好自身关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通过人人尊法、学法、守法
调动人民群众法治实践
积极性、主动性
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网络募捐体制机制,加强对相关网络平台的监督,普及相关慈善法律知识,加强警示教育,当好网络募捐‘守门员’,
捐赠者和受捐人把好自身关。不践踏道德底线,依法诚信筹款与捐款,让善款“有来有去”。
每位社会成员自觉监督线上与线下募捐行为,敢于对违法行为说“不”!
人人自觉尊法、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从而推进全民守法
shouff
shouff
如何
推进全民守法
3.推进全民守法的具体措施
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开展普法宣传、树立法治理念,引导全民守法、懂法、用法。——使全民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
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自觉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传统文化、倡导契约精神,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自觉依法行使权利、自觉依法履行义务
shouff
二、我国国体
总结:全民守法
1.内涵
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社会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3.推进
2.意义
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使全民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
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自觉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有利于建设法治中国,
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增强两性、形成氛围)
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成为三者)
1.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针对自媒体账号存在的一系列乱象问题开展了集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向所有自媒体账号运营者及相关平台传递出两个信号:一是自媒体绝不是法外之地, 以守法为基、以诚信为本、以崇德立身,才是最安全的生存之本、最有前途的发展之道;二是依法治网已成常态,依法办网势在必行。开展此次专项行动旨在( )
①切实履行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②促进网络平台合法合规运营、健康有序发展
③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
④增强公民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自觉遵法守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课堂练习
【解析】国家网信办的上述举措本身就是在切实履行政府的职能,因此“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并不是其目的,①表述错误;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集中清理整治自媒体账号存在的一系列乱象问题,有利于促进网络平台合法合规运营、健康有序发展;对公民来说,这有利于增强公民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自觉遵法守规,②④符合题意。司法公正的主体是司法机关,政府不能公正司法,③表述错误。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八个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工作。该要求旨在( )
①推动民法典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②推动全体人民对民法典的认可和接受
③大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④创新学习宣传形式,增强民法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c
课堂练习
【解析】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工作旨在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推动民法典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大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①③符合题意。“推动全体人民对民法典的认可和接受”说法过于绝对化,②排除。“创新学习宣传形式”属于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工作的要求,而不属于“目的”或“意义”,④排除。故本题选C。
3.在热播电视剧《底线》中发生几个孩子疏远、孤立某个同学,并且对该同学的家庭进行讨论,嘲笑同学的衣服穿着等等。后期该同学经诊断已经抑郁,甚至写下了遗书。这场“校园欺凌”案倍受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关注。“校园欺凌”的出现让孩子们的身心受到伤害。预防“校园欺凌”,需要各方携手共同参与。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①人大科学立法,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合理配置权力与责任
②社区开展宣传,通过教育引导全社会学法守法用法
③警察加强执法,坚持依法执政捍卫法律权威和尊严
④法官走进校园,代表法律监督机关作案例分享讲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课堂练习
【解析】①②:“校园欺凌”的出现让孩子们的身心受到伤害。预防“校园欺凌”,需要人大科学立法,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合理配置权力与责任;社区开展宣传,通过教育引导全社会学法守法用法,①②符合题意。③:党依法执政,执法机关严格执法,③错误。④:我国法律监督机关是检察院,不是法院,④排除。
4.我国第二部流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将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各国家机关要围绕黄河保护法提出的新规定、新制度,做好相关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全链条各环节工作,努力把黄河流域建设成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需要( )
①全国人大领导立法,提供法律保障
②行政机关严格执法,提供有力保障
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提供制度保障
④开展社会普法宣传,增进社会共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课堂练习
【解析】①:要坚持党对一切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故①不选。
②④:材料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即将开始实施,要求各部门贯彻落实好相关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的工作,努力维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行政机关严格执法,提供有力保障,相关本门开展社会普法宣传,增进社会共识,故②④正确。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成为生态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但不提供制度保障,故③不选。
5.某县人民法院组织多支法官普法宣传队走进乡村,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活动,就农村群众关心的婚姻家庭、赡养抚养、土地征收补偿、劳务债务纠纷等问题,进行了解答,并与村干部沟通交流,为他们解疑释惑。开展这些活动旨在( )
①增强农村群众的法治意识
②让村民依法有序参与司法过程
③营造乡村振兴的良好法治环境
④确保权力在法治的框架下运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课堂练习
【解析】“就农村群众关心的婚姻家庭、赡养抚养、土地征收补偿、劳务债务纠纷等问题,进行了解答,并与村干部沟通交流,为他们解疑释惑”,这些活动有利于增强农村群众的法治意识,也有利于营造乡村振兴的良好法治环境,①③符合题意。我国坚持司法独立,“让村民依法有序参与司法过程”说法错误,排除②。“确保权力在法治的框架下运行”夸大了法官普法宣传队进乡村开展宣传活动的作用,④错误。故本题选A。
6.截至202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立的基层立法联系点总数达到了32个,辐射带动全国各地设立了509个省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和5000多个设区的市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形成了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对关切的法律问题发表意见、表达诉求。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 )
①赋予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国家立法的权利
②是人大常委会探索民主科学立法的重要成果
③有助于增强公民法治意识推动全民守法
④从根本上保证立法工作充分体现人民意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课堂练习
【解析】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国家立法的权利并不是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赋予的,①表述错误。②③: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立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形成了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使得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对关切的法律问题发表意见、表达诉求。可见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是人大常委会探索民主科学立法的重要成果;有助于增强公民法治意识推动全民守法,②③符合题意。④: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并不能从根本上保证立法工作充分体现人民意志,选项夸大其作用,④排除。
7.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本法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使得家庭教育从传统的“家事”上升为“国事”,从而改变一些父母“缺位”的社会现象,开启父母“依法带娃”的新时代。
2022年9月1日巴南区法院在审理一起离婚纠纷中发现原、被告12岁的儿子已经没有参加义务教育近一年,当即对双方进行批评教育,向原、被告下发了《家庭教育指导令》,对双方进行了家庭教育责任告知,针对被告拒不送儿子接受义务教育的行为进行训诫;对原告不能有效制止妻子拒不送其子接受义务教育的行为、怠于正确行使监护权、放任适龄儿童辍学的行为进行训诫。
课堂练习
结合材料,从《全民守法》角度分析如何做到“依法带娃”。
参考答案
①依法带娃需要全民守法。社会成员要守法,父母在带娃中需要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或者父母带娃中需依法行使权利,不得损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当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
②国家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普法活动,着力增强法治观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或者引导人们依法带娃,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③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线,强化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