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第1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A.统一文字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张骞通西域2.“隋大业中,始设进士科,至唐为盛。”材料所反映的选官方式A.主要依据军功选拔人才B.郡国每年向中央推荐人才C.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做官D.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3.“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敌人的追击而进行的一场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场“战斗”指的是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土地革命D.红军长征4.西属拉美独立战争给西班牙殖民者以毁灭性的打击。西班牙殖民帝国的瓦解,正是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一个封建堡垒的彻底崩溃。这说明西属拉美独立战争A.奠定了拉美各国的政治格局B.促进了拉美资本主义的发展C.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崩溃D.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5.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中蕴含着人人都有受教育资格的主张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学思结合6.下面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而提出②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理念③是中国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提出的一个理性方案④是建立国际秩序与国际体系的共识理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中国工人阶级以自己特有的组织性和斗争的坚定性,在运动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场“运动”是A.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8.埃及的扎格鲁尔和印度的甘地两个历史人物可以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B.战败国对国际秩序的不满C.民族矛盾不可调和D.一战后的殖民地解放斗争9.2014年中国消费者贡献了苹果公司80%的销量增长。中国也是苹果系列产品重要的装配基地,但是中国只能分享3.6%的价值,按零售价计算还不足2%,在苹果产业链中处于最低端的位置。这种现象A.加速了国际经济的发展和繁荣B.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C.推动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加大了世贸组织在各国的作用10.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这最能体现民国政府宣扬的A.民主共和思想B.主权在民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法制博爱思想11.下面反映的是有关抗日战争胜利的漫画,二者在创作上的共同理念是A.中国共产党是抗日胜利的中流砥柱B.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要战场C.全民族抗战是胜利的根本保证D.世界援助是抗战胜利的源泉12.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括和当时很多人一样,经常瞅准时机购买田宅。这种贵族官僚也参与土地自由买卖的现象反映了A.春秋战国的纷争B.土地私有制形成C.宗法制正式确立D.武将地位的下降13.推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本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提高的直接因素是A.新的科学技术革命B.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C.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D.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14.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尼赫鲁曾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曾经给印度造成“厄运”的殖民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日本15.1870年全世界开采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猛增至2000万吨。能够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是A.电灯的发明B.飞机的发明C.蒸汽机广泛使用D.内燃机广泛使用16.1954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律文献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7.1911年10月31日,日本《东京朝日新闻》刊登了题为《满人留学生的愤慨》的报道,称“革命捷报频传,东京50余名满族留学生与汉族学生陷入敌对状态”。这里的“革命”指A.金田起义B.武昌起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18.公元529年编成的、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法典是A.习惯法的形成B.《十二铜表法》的制定C.《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D.公民法的形成19.有学者这样描述新中国初期的某一外交政策:“中国屈膝受辱的时间太长了,新中国不会乞求帝国主义的承认。”该外交政策是A.不结盟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0.毛泽东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孙中山领导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21.下图是一幅中国古代“行政机构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唐代B.宋代C.元代D.清代22.“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停止内战,一致对外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23.埃及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包含了璀璨文明、神话故事、历史典故、神秘宝藏;等等,走进古埃及世界,你了解的“璀璨文明”应是A.充满神秘的楔形文字B.巍然屹立的金字塔C.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D.提倡改革的法家思想24.孟子的学说发展了孔子在“仁”方面的思想,其表现是孟子提出A.“克己复礼”B.“无为而治”C.以法治国D.“仁政”25.“披星戴月奔忙跑,滴滴汗珠变钢水。冲天干劲就是诗,快马加鞭就是画。”这是一首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民歌。与此民歌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三大改造B.“大跃进”C.“八字”方针D.八大决策第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世纪末,哥伦布第二次远航美洲,把水稻带到美洲,16世纪后,水稻传到美国密西西比州并向西传播......水稻的种植,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来自非洲的黑人奴隶的生存要求。在北美地区,稻米为广大劳动人民(主要是黑奴)提供了基本食物。进入16世纪,甘蔗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被引进美洲大陆。由甘蔗加工而来的蔗糖迅速成为美洲与欧洲贸易的重要商品。从洲际交往的层面上看,美洲地区生产的蔗糖成为“三角贸易”中的重要商品。-摘编自周红冰等《20世纪前全球化进程中的农业因素-从地理大发现到工业革命》材料二在马铃薯进入欧洲以后,欧洲人口在一个世纪内增长了大约两倍。以马铃薯为主食的爱尔兰人口增加更多。马铃薯也在中国的山区生根发芽。就在美洲作物传遍中国山区的那些年,这个世界上最为富有的国家却陷入了与环境的抗争之中。棚民租山垦种,雨水和泥沙倾泻而下,导致平原地区农田毁坏,河道淤塞,洪水泛滥。接二连三的洪水引发了持续不断地饥荒和此起彼伏的动乱。灾后的修复工作几乎掏空了国库。......美洲的作物是压倒清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摘编自查尔斯·C·曼恩:《1493:从哥伦布大航海到全球化时代》(1)据材料一,指出水稻传入美洲的原因,并概括水稻、甘蔗等新作物在美洲种植产生的作用。(2)据材料二,分析说明马铃薯传入后对亚欧大陆带来的影响。(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我们该如何面对国际贸易往来中的外来物种。27.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请回答:(1)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些事件?(2)请为该组图片拟一个恰当的主题。(3)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图1图2图3提取图1、图2、图3的历史信息,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D C B A C D B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B A B D D B C C D题号 21 22 23 24 25答案 C C B D B26.(1)原因:新航路开辟,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作用:稻米满足了人民的生存需要;蔗糖成为“三角贸易”中的重要商品(或扩大了洲际贸易交往)。(2)影响:促进了人口增长;改变了饮食结构;破坏了生态环境;引发了政治危机。(3)应对:肯定物种交流带来的效益;警惕生态失衡或重视生态平衡。27.(1)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2)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探索(3)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思想文化的三个阶段,由浅而深,由表及里,最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28.历史信息:图1:根据地图中卢沟桥、宛平城等重要地理位置,可知此图为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图2:根据地图中台儿庄、徐州、第五战区驻地等重要历史信息,可知此图为国民党正面战场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图3:根据地图中延安、陕甘宁边区、冀鲁豫、晋冀鲁豫等敌后抗日根据地信息,可知此图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说明: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各个阶级、阶层、党派都投入了抗战。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一致对外,抗日救国,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会战,阻击日本侵华。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努力发动和组织了广大民众,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使抗日战争有了极大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综上所述,抗日战争是真正的全民族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