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实验: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目标] 1.知道测量玻璃的折射率的原理、方法和步骤。2.会确定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及折射角。3.学会用不同方法计算玻璃的折射率。一、实验目的:测量玻璃的折射率,掌握光发生折射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方法。二、实验思路1.实验原理:用“插针法”确定光路,找出入射光线及相应的出射光线,画出玻璃砖中对应的折射光线,用量角器分别测出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根据折射定律n=便可求出玻璃的折射率。2.物理量的测量入射角θ1:入射光线与____的夹角。折射角θ2:折射光线与____的夹角。三、实验器材玻璃砖、白纸、木板、大头针、图钉、量角器、刻度尺、铅笔。四、进行实验1.把白纸用图钉钉在木板上。2.用刻度尺画一条平行于玻璃砖一个面的直线aa′作为界面,过aa′上一点O作垂直于aa′的直线NN′作为法线,过O点画一条入射光线AO,使入射角θ1适当大些,如图所示。3.在AO线上竖直地插两枚大头针P1、P2,在白纸上放上被测玻璃砖,使玻璃砖的______与aa′重合。4.沿玻璃砖的另一侧面用刻度尺画一条直线bb′。5.在玻璃砖bb′一侧白纸上竖直地立一枚大头针P3,调整视线,同时移动大头针P3的位置,当P3恰好能同时挡住玻璃砖aa′一侧所插的大头针P1、P2的像时,把大头针P3插好。6.在玻璃砖bb′一侧再竖直地插一枚大头针P4,使P4能挡住P3本身,同时也能挡住P1、P2的像。7.记下P3、P4的位置,移去玻璃砖,拔去大头针,过P3、P4连一条直线BO′交bb′于O′点,连接OO′,OO′就是入射光线AO在玻璃砖内的折射光线,折射角为θ2。8.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的大小。9.改变入射角θ1,重复三、四次上面的步骤,量出相应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五、数据分析1.计算法:通过多次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得出多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再代入n=中求出多个n的值,然后取其平均值,即为玻璃砖的折射率。2.图像法:求出多组对应的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值,作出图像,由n=可知图像应为一条______的直线,如图所示,其斜率为______。3.单位圆法(1)以入射点O为圆心,以一定长度R为半径画圆,交入射光线AO于E点,交折射光线OO′于E′点,过E作NN′的垂线EH,过E′作NN′的垂线E′H′,分别交NN′于点H、H′,如图所示。(2)由图中关系知sin θ1=,sin θ2=,OE=OE′=R,则n==,只要用刻度尺测出EH、E′H′的长度就可以求出n。六、误差分析1.由入射侧、出射侧所插两枚大头针的位置所确定的入射光线、出射光线的准确度会造成误差。2.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测量会造成误差。3.折射率的计算求解会造成误差。七、注意事项1.实验中,玻璃砖在纸上的位置不可移动。2.不能用手触摸玻璃砖光洁的光学面,更不能把玻璃砖当尺子用。3.大头针应竖直插在白纸上,且玻璃砖每一侧两枚大头针P1与P2间、P3与P4间的距离应适当大些。4.实验中入射角不宜过小或过大。5.玻璃砖应选用宽度较大的。类型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典例1】 如图1所示,某同学在“测量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先将白纸平铺在木板上并用图钉固定,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然后在白纸上确定玻璃砖的界面aa′和bb′。O为直线AO与aa′的交点。在直线AO上竖直地插上P1、P2两枚大头针。(1)该同学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有________。A.插上大头针P3,使P3仅挡住P2的像B.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1的像和P2的像C.插上大头针P4,使P4仅挡住P3D.插上大头针P4,使P4挡住P3和P1、P2的像(2)过P3、P4作直线交bb′于O′,过O′作垂直于bb′的直线NN′,连接OO′,测量图中角α和β的大小,则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___。(3)如图2所示,该同学在实验中将玻璃砖界面aa′和bb′的间距画得过宽,若其他操作正确,则折射率的测量值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准确值。(4)该同学准确地画好玻璃砖界面aa′和bb′后,实验过程中不慎将玻璃砖向下平移了一些,如图3所示,若其他操作正确,则折射率的测量值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准确值。[听课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也可以用三棱镜、半圆形玻璃砖等进行测量。实验中只要利用“插针法”定出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其与界面的交点就是入射点和出射点,连接入射点和出射点就能作出折射光线,一样可以测出折射率。光路图如图所示。类型二 数据处理与分析【典例2】 某小组做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所用器材有:玻璃砖、大头针、刻度尺、圆规、笔、白纸。(1)下列能够提高实验准确程度的措施是________。A.选用两光学表面间距大的玻璃砖B.选用两光学表面平行的玻璃砖C.选用粗的大头针完成实验D.插在玻璃砖同侧的两枚大头针间的距离尽量大些(2)该小组用同一套器材完成了四次实验,记录的玻璃砖界线和四个大头针扎下的孔洞如图所示,其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A B C D(3)该小组选取了操作正确的实验记录,在白纸上画出光线的径迹,以入射点O为圆心作圆,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别交于A、B点,再过A、B点作法线NN′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点,如图所示,则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用图中线段的字母表示)。[听课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三 创新实验设计【典例3】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液体折射率的仪器,如图所示。在一个圆形木盘上过其圆心O作两条相互垂直的直径BC、EF,在半径OA上垂直圆盘面插下两枚大头针P1、P2,并保持P1、P2的位置不变,每次测量时,让圆盘的BFC部分竖直浸入液体中,而且使液面与直径BC相平,EF为界面的法线,而后在图中右上方区域观察P1、P2的像,并在圆周上插上大头针P3,使P3正好挡住P1、P2的像。同学们通过计算,预先在圆周EC部分刻好了折射率的值。这样只要根据P3所插的位置,就可直接读出液体折射率的值。(1)若∠AOF=30°,OP3与OC的夹角为30°,则P3处所对应的折射率的值为________。(2)图中P3、P4两位置哪一处所对应的折射率的值大?________。(3)作AO的延长线交圆周于K,K处所对应的折射率的值应为________。[听课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2课时 实验: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目标] 1.知道测量玻璃的折射率的原理、方法和步骤。2.会确定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及折射角。3.学会用不同方法计算玻璃的折射率。一、实验目的:测量玻璃的折射率,掌握光发生折射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方法。二、实验思路1.实验原理:用“插针法”确定光路,找出入射光线及相应的出射光线,画出玻璃砖中对应的折射光线,用量角器分别测出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根据折射定律n=便可求出玻璃的折射率。2.物理量的测量入射角θ1: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θ2: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三、实验器材玻璃砖、白纸、木板、大头针、图钉、量角器、刻度尺、铅笔。四、进行实验1.把白纸用图钉钉在木板上。2.用刻度尺画一条平行于玻璃砖一个面的直线aa′作为界面,过aa′上一点O作垂直于aa′的直线NN′作为法线,过O点画一条入射光线AO,使入射角θ1适当大些,如图所示。3.在AO线上竖直地插两枚大头针P1、P2,在白纸上放上被测玻璃砖,使玻璃砖的一个面与aa′重合。4.沿玻璃砖的另一侧面用刻度尺画一条直线bb′。5.在玻璃砖bb′一侧白纸上竖直地立一枚大头针P3,调整视线,同时移动大头针P3的位置,当P3恰好能同时挡住玻璃砖aa′一侧所插的大头针P1、P2的像时,把大头针P3插好。6.在玻璃砖bb′一侧再竖直地插一枚大头针P4,使P4能挡住P3本身,同时也能挡住P1、P2的像。7.记下P3、P4的位置,移去玻璃砖,拔去大头针,过P3、P4连一条直线BO′交bb′于O′点,连接OO′,OO′就是入射光线AO在玻璃砖内的折射光线,折射角为θ2。8.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的大小。9.改变入射角θ1,重复三、四次上面的步骤,量出相应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五、数据分析1.计算法:通过多次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得出多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再代入n=中求出多个n的值,然后取其平均值,即为玻璃砖的折射率。2.图像法:求出多组对应的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值,作出图像,由n=可知图像应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图所示,其斜率为折射率。3.单位圆法(1)以入射点O为圆心,以一定长度R为半径画圆,交入射光线AO于E点,交折射光线OO′于E′点,过E作NN′的垂线EH,过E′作NN′的垂线E′H′,分别交NN′于点H、H′,如图所示。(2)由图中关系知sin θ1=,sin θ2=,OE=OE′=R,则n==,只要用刻度尺测出EH、E′H′的长度就可以求出n。六、误差分析1.由入射侧、出射侧所插两枚大头针的位置所确定的入射光线、出射光线的准确度会造成误差。2.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测量会造成误差。3.折射率的计算求解会造成误差。七、注意事项1.实验中,玻璃砖在纸上的位置不可移动。2.不能用手触摸玻璃砖光洁的光学面,更不能把玻璃砖当尺子用。3.大头针应竖直插在白纸上,且玻璃砖每一侧两枚大头针P1与P2间、P3与P4间的距离应适当大些。4.实验中入射角不宜过小或过大。5.玻璃砖应选用宽度较大的。类型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典例1】 如图1所示,某同学在“测量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先将白纸平铺在木板上并用图钉固定,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然后在白纸上确定玻璃砖的界面aa′和bb′。O为直线AO与aa′的交点。在直线AO上竖直地插上P1、P2两枚大头针。(1)该同学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有________。A.插上大头针P3,使P3仅挡住P2的像B.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1的像和P2的像C.插上大头针P4,使P4仅挡住P3D.插上大头针P4,使P4挡住P3和P1、P2的像(2)过P3、P4作直线交bb′于O′,过O′作垂直于bb′的直线NN′,连接OO′,测量图中角α和β的大小,则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___。(3)如图2所示,该同学在实验中将玻璃砖界面aa′和bb′的间距画得过宽,若其他操作正确,则折射率的测量值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准确值。(4)该同学准确地画好玻璃砖界面aa′和bb′后,实验过程中不慎将玻璃砖向下平移了一些,如图3所示,若其他操作正确,则折射率的测量值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准确值。[解析] (1)该同学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有:确定大头针P3的位置,方法是插上大头针P3,使P3能挡住P1、P2的像;确定大头针P4的位置,方法是插上大头针P4,使大头针P4能挡住P3和P1、P2的像。故该同学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有B、D。(2)根据折射定律得玻璃砖的折射率n=。(3)如题图2所示,将玻璃砖界面aa′和bb′的间距画得过宽但仍平行,而其他操作正确,会导致α角偏大,由于n=,故折射率的测量值小于准确值。(4)如图所示,实线表示将玻璃砖向下平移后实际的光路图,而虚线是作图时所采用的光路图,通过比较发现,入射角和折射角均没有变化,则由折射定律可知,折射率的测量值等于准确值。[答案] (1)BD (2) (3)小于 (4)等于拓展:“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也可以用三棱镜、半圆形玻璃砖等进行测量。实验中只要利用“插针法”定出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其与界面的交点就是入射点和出射点,连接入射点和出射点就能作出折射光线,一样可以测出折射率。光路图如图所示。类型二 数据处理与分析【典例2】 某小组做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所用器材有:玻璃砖、大头针、刻度尺、圆规、笔、白纸。(1)下列能够提高实验准确程度的措施是________。A.选用两光学表面间距大的玻璃砖B.选用两光学表面平行的玻璃砖C.选用粗的大头针完成实验D.插在玻璃砖同侧的两枚大头针间的距离尽量大些(2)该小组用同一套器材完成了四次实验,记录的玻璃砖界线和四个大头针扎下的孔洞如图所示,其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A B C D(3)该小组选取了操作正确的实验记录,在白纸上画出光线的径迹,以入射点O为圆心作圆,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别交于A、B点,再过A、B点作法线NN′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点,如图所示,则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用图中线段的字母表示)。[解析] (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选用的玻璃砖前后表面间距应尽量大些,即使玻璃砖内的折射光线尽量长些,A正确;测量折射率时,只需找出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因此玻璃砖的两光学表面可以不平行,B错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较细的大头针完成实验,C错误;同侧的两枚大头针之间的距离应尽量大些,描绘出的光线误差会较小些,D正确。(2)由题图可知,选用的玻璃砖两光学表面平行,则入射光线应与出射光线平行,B、C错误;又光线在玻璃砖中与法线的夹角应小于光线在空气中与法线的夹角,A错误,D正确。(3)由折射定律可知n===。[答案] (1)AD (2)D (3)类型三 创新实验设计【典例3】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液体折射率的仪器,如图所示。在一个圆形木盘上过其圆心O作两条相互垂直的直径BC、EF,在半径OA上垂直圆盘面插下两枚大头针P1、P2,并保持P1、P2的位置不变,每次测量时,让圆盘的BFC部分竖直浸入液体中,而且使液面与直径BC相平,EF为界面的法线,而后在图中右上方区域观察P1、P2的像,并在圆周上插上大头针P3,使P3正好挡住P1、P2的像。同学们通过计算,预先在圆周EC部分刻好了折射率的值。这样只要根据P3所插的位置,就可直接读出液体折射率的值。(1)若∠AOF=30°,OP3与OC的夹角为30°,则P3处所对应的折射率的值为________。(2)图中P3、P4两位置哪一处所对应的折射率的值大?________。(3)作AO的延长线交圆周于K,K处所对应的折射率的值应为________。[解析] (1)此时OP3与OE之间的夹角为入射角,θ1=60°,OA与OF之间的夹角为θ2=30°,则n===。(2)P4对应的入射角大,折射角相同,所以P4对应的折射率大。(3)当大头针在K位置时,入射角与折射角相等,所以折射率等于1。[答案] (1) (2)P4 (3)1实验针对训练(三) 实验:测量玻璃的折射率1.在用“插针法”测量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EE′、FF′与矩形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甲、乙和丙所示。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EE′为入射界面、FF′为出射界面画光路图。则(1)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解析] (1)作光路图如图甲所示,由图甲可知折射角的测量值偏大,根据n=可知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偏小。(2)作光路图如图乙所示,由图乙可知入射角的测量值等于真实值,折射角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根据n=可知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偏小。(3)作光路图如图丙所示,由图丙可知折射角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根据n=可知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偏大。[答案] (1)偏小 (2)偏小 (3)偏大2.在利用“插针法”测量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实验时,先将玻璃砖平放到水平面内的白纸上,贴着玻璃砖前后两个面在纸上描点后画出直线m1m2和k1k2,然后在白纸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1)准备插第三枚大头针时,应在________(选填“m1m2”或“k1k2”)侧观察。(2)插第三枚大头针时,这枚大头针________。A.挡住P1的像即可B.挡住P2的像即可C.应同时挡住P1和P2的像(3)插完所需的大头针,补全光路。 图乙为光路的一部分,A1、B1均为光路上的点,分别过A1、B1作直线k1k2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2、B2,测得A2O=4.00 cm,B2O=2.80 cm,A1O=B1O,则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_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 (1)先在白纸上放上玻璃砖,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1和P2,然后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准备插第三枚大头针时,应在m1m2侧观察。(2)插第三枚大头针时,这枚大头针应同时挡住P1和P2的像。故选C。(3)折射率n===≈1.43。[答案] (1)m1m2 (2)C (3)1.433.现要估测一矩形玻璃砖的折射率n,给定的器材有:待测玻璃砖、白纸、铅笔、大头针1枚、直尺、直角三角板。实验时,先将直尺的一端O和另一点M标上明显的标记,再将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沿其两个长边在白纸上画出两条直线AB、CD,再将直尺正面紧贴玻璃砖的左边缘放置,使O点与直线CD相交,并在白纸上记下点O、M的位置,如图所示。然后在右上方通过AB所在界面向左下方观察,调整视线方向,直到O点的像与M点的像重合,再在AB直线上插上大头针,使大头针挡住M、O的像,记下大头针P点的位置。(1)请在原图上作出光路图。(2)玻璃砖的折射率的表达式为n=________(用字母P和图中已知线段字母表示)。[解析] (1)调整视线方向,当O点的像和M点的像重合时,从O点发出的光线经AB面折射后与从M点发出的光线经AB面反射后重合。在观察的一侧插上大头针,使大头针挡住M、O的像,则大头针的位置为折射光线射出玻璃砖的点和从M点发出的光线在AB面上的反射点,如图所示。(2)折射率n===。[答案] (1)见解析图 (2)4.用圆弧状玻璃砖做测量玻璃折射率的实验时,先在白纸上放好圆弧状玻璃砖,在玻璃砖的一侧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然后在玻璃砖的另一侧观察,调整视线使P1的像被P2的像挡住,接着在眼睛所在的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3和P4,使P3挡住P1和P2的像,P4挡住P3以及P1和P2的像,在纸上标出大头针位置和圆弧状玻璃砖轮廓,如图甲所示。其中O为两圆弧所在圆的圆心,图中已画出经过P1、P2点的入射光线。(1)在图上补画出完整的光路。(2)为了测出玻璃砖的折射率,需要测量入射角i和折射角r,请在图中的分界面两侧画出这两个角。(3)多次改变入射角,测得几组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据测得的入射角i和折射角r的正弦值,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解析] (1)P3、P4的连线与的交点即为光线从玻璃砖中射出的位置,P1、P2的连线与的交点即为光线射入玻璃砖的位置,连接这两点即可作出玻璃砖中的光路,如图所示。(2)连接O点与光线在上的入射点所得直线即为法线,标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r如图所示。(3)题图乙中图线的斜率k=等于折射率n,由题图乙可知斜率为1.5,即该玻璃的折射率为1.5。[答案] (1)(2)见解析图 (3)1.55.某同学测量玻璃砖的折射率,准备了下列器材:激光笔、直尺、刻度尺、一面镀有反射膜的平行玻璃砖。如图所示,直尺与玻璃砖平行放置,激光笔发出的一束激光从直尺上O点射向玻璃砖表面,在直尺上观察到A、B两个光点,读出OA间的距离为20.00 cm,AB间的距离为6.00 cm,测得图中直尺到玻璃砖上表面的距离d1=10.00 cm,玻璃砖厚度d2=4.00 cm。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___,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v=________ m/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8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 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根据几何知识可得入射角i=45°,设折射角为r,则tan r=,则sin r=,折射率n=≈1.2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v==2.5×108 m/s。[答案] 1.2 2.5×108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1张PPT)第四章 光1.光的折射第2课时 实验: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目标] 1.知道测量玻璃的折射率的原理、方法和步骤。2.会确定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及折射角。3.学会用不同方法计算玻璃的折射率。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2.物理量的测量入射角θ1:入射光线与_____的夹角。折射角θ2:折射光线与_____的夹角。三、实验器材玻璃砖、白纸、木板、大头针、图钉、量角器、刻度尺、铅笔。法线法线四、进行实验1.把白纸用图钉钉在木板上。2.用刻度尺画一条平行于玻璃砖一个面的直线aa′作为界面,过aa′上一点O作垂直于aa′的直线NN′作为法线,过O点画一条入射光线AO,使入射角θ1适当大些,如图所示。3.在AO线上竖直地插两枚大头针P1、P2,在白纸上放上被测玻璃砖,使玻璃砖的______与aa′重合。4.沿玻璃砖的另一侧面用刻度尺画一条直线bb′。5.在玻璃砖bb′一侧白纸上竖直地立一枚大头针P3,调整视线,同时移动大头针P3的位置,当P3恰好能同时挡住玻璃砖aa′一侧所插的大头针P1、P2的像时,把大头针P3插好。6.在玻璃砖bb′一侧再竖直地插一枚大头针P4,使P4能挡住P3本身,同时也能挡住P1、P2的像。一个面7.记下P3、P4的位置,移去玻璃砖,拔去大头针,过P3、P4连一条直线BO′交bb′于O′点,连接OO′,OO′就是入射光线AO在玻璃砖内的折射光线,折射角为θ2。8.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的大小。9.改变入射角θ1,重复三、四次上面的步骤,量出相应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过原点折射率3.单位圆法(1)以入射点O为圆心,以一定长度R为半径画圆,交入射光线AO于E点,交折射光线OO′于E′点,过E作NN′的垂线EH,过E′作NN′的垂线E′H′,分别交NN′于点H、H′,如图所示。六、误差分析1.由入射侧、出射侧所插两枚大头针的位置所确定的入射光线、出射光线的准确度会造成误差。2.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测量会造成误差。3.折射率的计算求解会造成误差。七、注意事项1.实验中,玻璃砖在纸上的位置不可移动。2.不能用手触摸玻璃砖光洁的光学面,更不能把玻璃砖当尺子用。3.大头针应竖直插在白纸上,且玻璃砖每一侧两枚大头针P1与P2间、P3与P4间的距离应适当大些。4.实验中入射角不宜过小或过大。5.玻璃砖应选用宽度较大的。探究重构·关键能力达成类型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典例1】 如图1所示,某同学在“测量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先将白纸平铺在木板上并用图钉固定,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然后在白纸上确定玻璃砖的界面aa′和bb′。O为直线AO与aa′的交点。在直线AO上竖直地插上P1、P2两枚大头针。(1)该同学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有________。A.插上大头针P3,使P3仅挡住P2的像B.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1的像和P2的像C.插上大头针P4,使P4仅挡住P3D.插上大头针P4,使P4挡住P3和P1、P2的像(2)过P3、P4作直线交bb′于O′,过O′作垂直于bb′的直线NN′,连接OO′,测量图中角α和β的大小,则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___。BD (3)如图2所示,该同学在实验中将玻璃砖界面aa′和bb′的间距画得过宽,若其他操作正确,则折射率的测量值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准确值。(4)该同学准确地画好玻璃砖界面aa′和bb′后,实验过程中不慎将玻璃砖向下平移了一些,如图3所示,若其他操作正确,则折射率的测量值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准确值。小于 等于(4)如图所示,实线表示将玻璃砖向下平移后实际的光路图,而虚线是作图时所采用的光路图,通过比较发现,入射角和折射角均没有变化,则由折射定律可知,折射率的测量值等于准确值。拓展:“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也可以用三棱镜、半圆形玻璃砖等进行测量。实验中只要利用“插针法”定出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其与界面的交点就是入射点和出射点,连接入射点和出射点就能作出折射光线,一样可以测出折射率。光路图如图所示。类型二 数据处理与分析【典例2】 某小组做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所用器材有:玻璃砖、大头针、刻度尺、圆规、笔、白纸。(1)下列能够提高实验准确程度的措施是________。A.选用两光学表面间距大的玻璃砖B.选用两光学表面平行的玻璃砖C.选用粗的大头针完成实验D.插在玻璃砖同侧的两枚大头针间的距离尽量大些AD(2)该小组用同一套器材完成了四次实验,记录的玻璃砖界线和四个大头针扎下的孔洞如图所示,其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A B C DD (3)该小组选取了操作正确的实验记录,在白纸上画出光线的径迹,以入射点O为圆心作圆,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别交于A、B点,再过A、B点作法线NN′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点,如图所示,则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用图中线段的字母表示)。 [解析] (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选用的玻璃砖前后表面间距应尽量大些,即使玻璃砖内的折射光线尽量长些,A正确;测量折射率时,只需找出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因此玻璃砖的两光学表面可以不平行,B错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较细的大头针完成实验,C错误;同侧的两枚大头针之间的距离应尽量大些,描绘出的光线误差会较小些,D正确。类型三 创新实验设计【典例3】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液体折射率的仪器,如图所示。在一个圆形木盘上过其圆心O作两条相互垂直的直径BC、EF,在半径OA上垂直圆盘面插下两枚大头针P1、P2,并保持P1、P2的位置不变,每次测量时,让圆盘的BFC部分竖直浸入液体中,而且使液面与直径BC相平,EF为界面的法线,而后在图中右上方区域观察P1、P2的像,并在圆周上插上大头针P3,使P3正好挡住P1、P2的像。同学们通过计算,预先在圆周EC部分刻好了折射率的值。这样只要根据P3所插的位置,就可直接读出液体折射率的值。(1)若∠AOF=30°,OP3与OC的夹角为30°,则P3处所对应的折射率的值为______。(2)图中P3、P4两位置哪一处所对应的折射率的值大?______。(3)作AO的延长线交圆周于K,K处所对应的折射率的值应为_____。 P4 1题号135241.在用“插针法”测量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EE′、FF′与矩形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甲、乙和丙所示。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EE′为入射界面、FF′为出射界面画光路图。则实验针对训练(三) 实验:测量玻璃的折射率(1)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题号13524偏小 偏小 偏大题号13524题号13524题号13524题号135242.在利用“插针法”测量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实验时,先将玻璃砖平放到水平面内的白纸上,贴着玻璃砖前后两个面在纸上描点后画出直线m1m2和k1k2,然后在白纸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1)准备插第三枚大头针时,应在________(选填“m1m2”或“k1k2”)侧观察。(2)插第三枚大头针时,这枚大头针________。A.挡住P1的像即可B.挡住P2的像即可C.应同时挡住P1和P2的像题号13524m1m2 C (3)插完所需的大头针,补全光路。 图乙为光路的一部分,A1、B1均为光路上的点,分别过A1、B1作直线k1k2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2、B2,测得A2O=4.00 cm,B2O=2.80 cm,A1O=B1O,则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_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题号135241.43题号135243.现要估测一矩形玻璃砖的折射率n,给定的器材有:待测玻璃砖、白纸、铅笔、大头针1枚、直尺、直角三角板。实验时,先将直尺的一端O和另一点M标上明显的标记,再将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沿其两个长边在白纸上画出两条直线AB、CD,再将直尺正面紧贴玻璃砖的左边缘放置,使O点与直线CD相交,并在白纸上记下点O、M的位置,如图所示。然后在右上方通过AB所在界面向左下方观察,调整视线方向,直到O点的像与M点的像重合,再在AB直线上插上大头针,使大头针挡住M、O的像,记下大头针P点的位置。题号13524(1)请在原图上作出光路图。(2)玻璃砖的折射率的表达式为n=________(用字母P和图中已知线段字母表示)。题号13524见解析图 题号135244.用圆弧状玻璃砖做测量玻璃折射率的实验时,先在白纸上放好圆弧状玻璃砖,在玻璃砖的一侧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然后在玻璃砖的另一侧观察,调整视线使P1的像被P2的像挡住,接着在眼睛所在的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3和P4,使P3挡住P1和P2的像,P4挡住P3以及P1和P2的像,在纸上标出大头针位置和圆弧状玻璃砖轮廓,如图甲所示。其中O为两圆弧所在圆的圆心,图中已画出经过P1、P2点的入射光线。题号13524题号13524(1)(2)见解析图1.5题号13524题号135245.某同学测量玻璃砖的折射率,准备了下列器材:激光笔、直尺、刻度尺、一面镀有反射膜的平行玻璃砖。如图所示,直尺与玻璃砖平行放置,激光笔发出的一束激光从直尺上O点射向玻璃砖表面,在直尺上观察到A、B两个光点,读出OA间的距离为20.00 cm,AB间的距离为6.00 cm,测得图中直尺到玻璃砖上表面的距离d1=10.00 cm,玻璃砖厚度d2=4.00 cm。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___,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v=________ m/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8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2 2.5×108[解析] 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题号1352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光1第2课时实验: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学案.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光1第2课时实验: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学案(学生用).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光1第2课时实验:测量玻璃的折射率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