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一)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鞍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一)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历史试卷(一)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1卷 单项选择题 (共80分)
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先民很早就开始了对“龙”形象的塑造,如内蒙古三星他拉出土的圆雕玉龙、浙江良渚出土的龙首纹环、河南二里头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等。它们的形态存在较大差异,但都具备了“龙”形象的基本元素。这反映了()
A.原始先民的华夏认同 B.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
C.奴隶社会的精神诉求 D.手工技艺的高超精湛
2.按照周制,最高统治者称天子,统治天下和臣民,继承王位的,必须是嫡长子......如果嫡妻无子,就只能立庶妻中级别最高的贵妾之子。与此相关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科举制
3.一月也叫古时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赢政的名讳,就把“致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中国古代的这种避讳文化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皇位世袭
C.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D.中央集权
4.司马迁在《史记·卫将军慕骑列传》中对卫青、霍去病两人赫赫战功进行高度赞扬。尤其是霍去病那句“甸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成为千古名言。从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卫青、霍去病的突出贡献是在巩固了( )
A.东北地区 B.西南边疆 C.东南沿海 D.西北边疆
5.下列史料反映的是( )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6.迁都洛阳前,北魏壁源中的人物着装多为鲜卑等少数民族服饰。迁都洛阳后,在洛阳龙门石窟《北魏帝王出御图》(见如图)中,北魏帝王、贵族皆着汉人服饰。这种变化说明北魏()
A.孝文帝改革成效十分明显 B.境内各民族矛盾已经消失
C.正在用武力统一黄河流域 D.政权由汉族世家大族控制
7.问号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民族交往 B.制度变革 C.经济发展 D.商贸往来
8.宋朝诗人汪洙在诗歌中说“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勉励儿童“少小需勤学,文章可立身”。宋朝真宗皇帝也奉劝青年“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以上诗歌内容折射出宋朝的社会风气是()
A.崇尚军功 B.重视文治 C.男尊女卑 D.开放自由
9.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仿宋制,置华盖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而此时的大学士仅“侍左右,备顾问而已”。这说明,明朝内阁的性质为()
A.决策机构 B.监察机构 C.秘书机构 D.文教机构
10.下图是某学生在学习清朝历史时绘制的示意图,其中②处应填写()
A.设置西域都护府 B.设置安西都护府
C.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D.设置伊犁将军
11.“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英国借此发动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作为一场企图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纵横十数年之后失败了。但它是近代中国的一次大海波潮,潮来潮去之后,许多东西都会改变旧日模样。”此历史事件是()
A.打破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B.引起了清王朝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C.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顽强意志D.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13.有学者这样描述近代中国的一场改革:以抵御外辱为最初动机,兴办军事工业成了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步,通过移植西方资本主义的产业而逐渐展开,以挽救国家的危亡。这场改革应是( )
A.洋务运动 B. 百日维新 C.预备立宪 D.辛亥革命
14.20世纪初,西方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条约,规定各国可以在使馆区驻军,外国公使可以乘轿直入紫禁城,公使团从此成为清廷的“太上皇”。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15.某学校围绕辛亥革命制订研学旅行计划时,选取了广州、南京、武昌、北京为目的地。你认为武昌一地的研学主题应该是()
A.缔造共和 B.浴血共和 C.共和梦碎 D.维护共和
16 阅读下列知识结构图,“?”处应填写( )
A.维新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清末新政
17.它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它是指()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五四运动
18.这场伟大的群众运动,吹响了反封建的号角,带来了苏区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打土豪、分田地”为大部分苏区农民的生存、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谱写出了壮丽的篇章。这场群众运动是()
A.土地革命 B.国民革命运动 C.“减租减息”运动 D.人民解放战争
19.很多人认为贵州省的旅游可以归纳为: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你认为贵州省这栋房子只所以能够成为旅游景点主要是因为这里(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B.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20.历史小组举办专题展览搜集到以下照片。若为该专题展览命名,正确的是()
A.东北人民的抗战 B.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
C.正面战场的抗战 D.少数民族同胞的抗战
21.参战誓词具有时代性。下列参战誓词(节选)充分体现了()
A.井冈山精神 B.遵义会议精神 C.东北抗联精神 D.抗美援朝精神
22.1957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旧中国最高年份相比,钢相当于5倍多,原煤相当于2倍多,机床相当于4倍多。1957年与1949年相比,原油产量相当于12倍,发电量相当于4.5倍,新增工业固定资产214亿元。这反映了()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城市物价
C.“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农民积极性
23.对于下面童谣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颂扬“一国两制”,捍卫国家统一 B.庆祝党的诞生,歌颂祖国富强
C.恢复合法席位,构建世界和平 D.发展经济特区,促进对外开放
24.文字是文明形成的标志,也是文明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下列属于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文字的是( )
A.甲骨文 B.楔形文字 C.象形文字 D.腓尼基字母
25.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该地区出现了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该地区是()
A.古代西亚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26.中世纪西欧庄园里有手工作坊、磨坊和烤面包坊等,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这说明了西欧庄园()
A.手工业发达 B.商品经济繁荣
C.农民拥有土地 D.经济上自给自足
27.如图是学生研究性学习所搜集的主要材料,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
A.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往来 B.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
C.东西方文明间相互交融 D.亚洲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28.17世纪,美洲的玉米在伊比利亚半岛推广开来,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并传入各欧洲国家,这主要得兰于( )
A.新航路开辟与物种交换 B.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C.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 D.欧洲饮食习惯的变化
29.有学者指出:“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是没有争议的,而且论纲写得很克制,是用学术探讨的口吻写的。但结果是在德意志引起巨大反响。因他而起的运动,使得一个半世纪的欧洲并不安详。一因他而起的运动”应该是()
A.启蒙运动 B.宗教改革 C.法国大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
30.华盛顿被称为“国父”,圣马丁被称为“自由的奠基人”,玻利瓦尔被称为“解放者”,甘地被称为“圣雄”。这是因为他们()
A.领导了民族解放运动 B.参与了资产阶级革命
C.主导了国际秩序建立 D.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
31.世纪至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如图是一欧美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历程示意图(部分),这一国家是(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俄国
32.19世纪,“皇家之河”英国泰晤士河的水质恶化,人们描述到:“上帝为了我们的健康、娱乐和利益而赐予我们的高贵河流,已变成伦敦的公共污水沟。每天,大量令人作呕的混合物随水而入,而这水就是欧洲最文明之都的居民的日常饮料”上述现象源于()
A.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危机 B.普通民众文化素质的低下
B.机器大工业的大生产活动 D.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
33.右为一部名人传记的目录节选,依其内容判断,传记的主人公应为( )
A.伏尔泰 B.华盛顿 C.拿破仑 D.马克思
34.读图辨史,以下两图可用于研究()
A.第一次工业革命进程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C.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3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某一国际组织,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其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这一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国际联盟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6.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仍处于危机中,于是政府发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号召,为此苏维埃政权实行了()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大规模种植玉米 D.农业全盘集体化
37.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的战后国际秩序是( )
A.维也纳体系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布雷顿森林体系
38.“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罪恶......那么对邪恶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持有此观念的政治家是( )
A.苏加诺 B.桑地诺 C.扎格鲁尔 D.甘地
39.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格局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美国同英法等国结成以它为首的阵营,到处制造紧张气氛。在经济方面,美国()
A.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
C.提出杜鲁门主义 D.实施马歇尔计划
40.在国际舞台上,新兴大国正在演化为一种强大的经济和政治的综合力量,冲击着几个世纪以来统治世界的“西方中心主义”,逐步形成“多个发展中心”。这表明( )
A.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B.霸权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C.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 D.新兴大国成为世界主导
第1卷 多項选择题 (共20分)
本卷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每选对一项得1分,有选错的则得0分。
41.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其中,被称为理学的学派影响逐渐增大。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有()
A.董仲舒 B.程颢 C.朱熹 D.王守仁
42.清朝的军机处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泄露机密为由,于皇帝寝宫附近设置军机房,作为临时军事指挥机构。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军机章京等,均为兼职。军机大臣须每天值班,等候皇帝随时召见。据此可知,雍正帝设置军机处的目的是()
A.提高办事效率B.加强专制皇权 C.完善监督机制 D.削弱宰相权力
43.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逐渐赢得了国际上的信任和尊重。某高一学生准备制作一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板报,下列可以作为素材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乔冠华在开怀大笑
D.中国代表和各国代表举杯祝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4.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英国、美国和法国走在前面。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展,俄国、日本、意大利和德意志等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其典型事件有( )
A.日本“大化改新” B.英国“光荣革合”
C.美国独立战争 D.俄国农奴制改革
45.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其中在亚洲充满火药味的代表性事件有()
A.朝鲜战争 B.柏林危机 C.越南战争 D.古巴危机
2025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历史(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D D A A B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A C B C D A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A B C D B A B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C D D C B C D D C
二、多选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每选对一项得1分,有选错的则得0分。)
题号 41 42 43 44 45
答案 BC AB BCD BCD A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