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29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29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归园田居
其一
陶渊明
导入
“他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是简朴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聪明与谙于世故的人自惭形秽。”
——林语堂
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欣赏诗歌内容。
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的精神品格。
感悟作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著有《陶渊明集》
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五柳先生:自号
靖节先生:谥号
田园诗人:开创田园诗一体
隐逸诗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一起一落:29岁出仕,任江州祭酒,因厌恶官场污浊而辞职归家,后被召为江州主簿,不就。
二起二落:36岁江陵,任荆州刺史桓玄的幕僚,但桓玄阴谋篡权,陶再度失望,次年,借陶母去世,丁忧归家,闲居3年,田园避世。
三起三落:39岁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又改任建威将军刘敬宜的参军。但因时局动荡,再度辞官。
四起四落:40岁(公元405年8月)为彭泽令,11月弃官归隐,只做80天县令。《归去来兮辞》《宋书·陶渊明传》
躬耕生涯:共20多年。44岁时家遭火灾,急剧贫困;427年秋,深感不久于人世,写三首《挽歌诗》,一篇《自祭文》。“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乃窘迫之写照。
仕隐经历
知人论世
有晋征士浔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弱不好弄,长实素心。学非称师,文取指达。在众不失其寡,处言愈见其默。少而贫病,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远惟田生致亲之议,追悟毛子捧檄之怀。初辞州府三命,后为彭泽令,道不偶物,弃官从好。遂乃解体世纷,结志区外,定迹深栖,于是乎远。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织絇纬萧,以充粮粒之费。心好异书,性乐酒德。简弃烦促,就成省旷。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与?有诏征为著作郎,称疾不到。春秋若干,元嘉四年月日,卒于浔阳县之某里。近识悲悼,远士伤情。冥默福应,呜呼淑贞。
---颜延之《陶征士诔》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即日便辞官归田,从此过上隐居躬耕田园的生活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
拓展补充
思考:陶渊明的归隐思想难道是与生俱来的吗?
以意逆志
陶渊明祖上是“雄毅有权,明悟善决断”、为东晋政权的建立及巩固立有大功的陶侃,因此陶渊明可以说是出身名门之后。
他自己也在《感士不遇赋》中写道“大济于苍生”。
综上,陶渊明根本上还是希望自己能够进入仕途,成为能够安定一方的好官。只是在面对社会黑暗混乱的局面下,他无法接受这样的环境,最终选择退隐。
以意逆志
人生的理想不能实现是很痛苦的,在儒家传统文化下对士的要求是希望能做到不朽。而实现不朽的方式是“立功立德立言”。正如《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陶渊明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在“穷达”“贫富”中都处于下风。
陶渊明伟大之处在于他面对这些社会变化时,依旧保持自己的“天真”“真淳”。
写作背景
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他不愿同流合污,便受排挤、孤立,他固守清贫,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一去三十年”实际应该是“十三年”用夸大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其实这一个“误”字,一误多年又何尝不是带着期望的自投罗网,在几经坎坷,在官场中碰得头破血流,看透了官场卑污之后,一个误落发出了陶渊明无限的人生辛酸。这是人生幡然醒悟后的绝唱,是一位哲人看透世界后的箴言。
拓展补充
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
东晋
南朝·宋

陶渊明
谢灵运
王维 孟浩然
田园诗派
山水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
诵读全诗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 ·其一
陶渊明
感知全文
"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他的诗眼是什么?在诗眼之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思考探究
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
久在樊笼里
“尘网”
“樊笼”


官场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适俗韵”无非是指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同之处,所以“爱丘山”。
前两句表现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背自己的本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思考探究
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守拙归园田”
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本性热爱自然。
坚守本性,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精神的自由与独立
官场生活限制了他的本性。
厌恶,悔恨
思考探究
归向何处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向田园
思考探究
归向何处

诗人描写了哪些具体的意象?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把农村中最常见的事物,描绘成一幅优美的图画?语言的特点又是怎样?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白描
以声衬静
远近结合
动静结合
情景交融
意境:优美宁静、恬静自然、闲适自由
情感: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对比
语言:明白清新,几如白话,质朴无华。
思考探究
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自由
安逸
喜悦
思想情感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
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
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
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愉悦
艺术手法
白描手法
首尾相应,结构巧妙
生动形象的比喻
动静结合、以声衬静、远近结合的手法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课后作业
有人说陶渊明的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有人认为这并无对错,是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的明哲保身,你是如何看待的?如果你穿越到陶渊明的时代,你又会如何选择?
阅读扩展
《论诗三十首·其四》
金代·元好问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出于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矫揉造作诗风的反感,元好问评论晋代诗人陶渊明时前两句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陶渊明的诗句自然质朴不假修饰,剥尽铅华腻粉,独见真率之情志,具有真淳隽永、万古常新的永恒魅力,
你对这首诗有什么理解?
君子固穷隐田园
豪华落尽见真淳
拓展补充
叶嘉莹说:“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知识巩固
下面对《归园田居》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和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的原因。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四句,从上文转接下来,集中描写作官时的心情,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勾勒,以此来显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是,诗人的草屋虽然没有雕梁画栋般富丽堂皇,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静室。
D
“尘杂”一语双关,表面上指灰尘和杂物,实际上还指尘俗杂事。
能力迁移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野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①他年。
紫云②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③近御筵。
【注】①省:记,忆。②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绹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绹时任中书舍人。③霜栽:指野菊。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诗人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B.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C.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诗人对身世的无限感慨。
D.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
B
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
能力迁移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野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①他年。
紫云②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③近御筵。
【注】①省:记,忆。②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绹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绹时任中书舍人。③霜栽:指野菊。
2、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①运用比喻,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生动贴切。
②运用叠词,“冉冉”“涓涓”,由外在环境写到内在心境,节律优美,音韵和谐。
③运用双关,“微香”既指花香,也暗指自己保有的高尚品格、美好才情;“泪”既指露珠,也暗指自己身世悲苦,含蓄形象。
④承上启下,将上句透露的处境和下文揭示的心境联系起来,结构严密。
⑤奠定感情基调,为后文的“悲”“忍”“不取”等情感做铺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