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春七年级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全卷共两个大题,闭卷,满分50分,45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卷)上的注意事项。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卷)一并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1,古人普描述某水利工程,“公家运漕,私行商旅…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该工程的修建加强了A·南北经济的交流B,巴蜀地区的开发C,边疆地区的治理D,珠江水患的防控2.如图是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局部),展示了唐朝时期农民在田间耕作的景象。它可用于说明当时A,铁器牛耕的初现B,生产技术的改进C.棉花种植的普及D.玉米甘薯的推广3.唐朝时,来自东罗马、大食、新罗等国的客使汇聚于都城长安。不少外国人在中国长期定居,有的还在朝廷中任职。这反映出庙朝A.思想文化的繁荣B,民族交融的盛况C.对外贸易的发达D,开放包容的气度4.古诗“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都从侧面反映了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七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WWPS 5 OFFice快拍即存·WPS拍照扫描 5.在北宋枢密院存在的167年中,枢密院正职共73人。其中,文职出身者54人,武身者18人,其他出身者1人。这反映了北宋A.分化事权B.强干弱枝C.崇文抑武D,八股取士6.某史料中有“谷熟后还官、免役钱、募人充役。测量土地以定赋税”等文字。该史料可用于研究A.秦国的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北未王安石变法D,明朝张居正改革7.如表中的数据主要说明了地城时间比例北方南方742年3042万人2036万人3:21080年956万人2368万人2:5A,经济重心的南移B.南北交通的发达C.民族政权的并立D.政治中心的转移8.宋朝时,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普遍,“转相墓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这主要说明宋朝时期A,儒家思想备受推崇B,文化助力技术创新C.活字印刷普遍使用D,技术推动文化发展9,元朝统治者打破以往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这一做法有利于管辖空前广阔的疆域。与之相关的制度是A.三省六部制B.行省制度C,厂卫制度D.军机处10.考古工作者在甘肃、陕西、内蒙古、辽宁等地陆续发掘出多枚元朝前期的驿站官印。据此可知,元政府A.设置了市舶司B.重视交通管理C.改进运输工具D.促进江南开发11.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图文物唐蕃会盟碑“宜政院印”印文金奔巴瓶A,是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证明B.见证了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七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 WWPS5 OFFice快拍即存·WPS拍照扫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